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一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課時
1、對學生進行愛心、親情教育,使之理解愛、體驗愛。
2、視唱旋律,鞏固la、da、re、mi、sol、la各音。
3、學會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并能深情地表演。
4、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積極表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視唱旋律,鞏固la、da、re、mi、sol、la各音。
2、學會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并能深情地表演。
3、結尾樂句的音準和整首歌曲的情感。
一、欣賞導入
1、教師談話:今天老師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歌《天亮了》。邊聽邊想,歌詞主要說了什么內容?帶給你怎樣一種感受?(點擊播放flash歌曲《天亮了》,師生共同欣賞。)
2、指名交流:這首歌講了有個小女孩,她的爸爸媽媽過世了,她在這個世界上覺得非常孤獨和寂寞,她非常想念爸爸媽媽。
3、提問: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傷心的、悲傷的)
是啊,這首歌曲從歌詞上、畫面上以及感人的旋律上都讓我們感到很悲傷。其實,這首歌的來歷有一個非常真實、感人的故事。
4、師講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天,一家三口出去玩,在坐纜車的時候發生了意外,纜車從半空中跌落山谷。為了孩子的生存,他爸爸把孩子高高地舉起。等營救人員發現時,車上其他人都遇難了,唯有這位兩歲的孩子卻活了下來!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呀!煤體報導這則新聞后,許多人都被這對父母的舉動深深感動了!韓紅看了更是激動不已。她連夜寫下這首歌《天亮了》用來紀念這對勇敢的父母,并且還領養了這個孩子!每次聽這首歌,我都會感動!被這對父母的愛感動!被韓紅的善良感動!更被這首歌曲所感動!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韓紅,在來聽聽她唱的這首歌,再來感受一下這對年輕父母偉大、無私的愛!(點擊播放韓紅現場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師生再次欣賞。)
5、復聽歌曲。
二、學唱新歌
2、指名談自己的事例
3、初聽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指名回答) 生:媽媽伏在桌上睡著了。小女孩把燈熄滅了,并給媽媽蓋上了小花襖。
生:她把桌子當成給媽媽的搖籃,看著媽媽在夢里微笑。
生:能!
師:好!現在你就是這個懂事的孩子,讓我們帶著對媽媽深深的愛再次來欣賞這首歌,邊聽邊跟著音樂的感覺用眼神、手勢、動作來表現對媽媽的愛!
4、復聽歌曲并簡單律動。
5、找出難點句,聯系鞏固難點。 師:歌聲真美!下面請老師唱唱歌曲。
6、教師范唱
7、指導學生用la模唱歌譜。
8、分小組檢查
9、讓我們一起讀讀歌詞,再次體會歌曲的美麗。(師生有感情的分段讀歌詞。)
10、學生跟琴輕唱全曲。
生:靜靜的,好像在哄媽媽睡覺一樣唱。
生:輕輕的、甜甜的、溫柔的
生:深情、輕柔、寧靜的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好!能不能做到呢?用你的歌聲來回答我吧!
11、學生跟琴有感情地再唱歌曲。
師:唱得非常好!老師聽了也很感動!誰愿意站起來表現一下?
12、全班起立,大家躍躍欲試。
13、分段演唱。
第一段全班同學一起唱,第二段男生演唱,第三段女生演唱。
(看著大屏幕,同學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歌曲,并相互交流,氣氛活躍。)
三、拓展、欣賞
1、師生初次欣賞歌曲《魯冰花》。
生:這首歌曲主要講了魯冰花非常思念自己的媽媽。
師:魯冰花愛媽媽!小女孩愛媽媽!我們也愛媽媽!讓我們祝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安康、幸福!
2、復聽歌曲《魯冰花》。
3、練習:這首歌曲用什么情緒、什么速度演唱。
4、再聽歌曲。
四、小結
師:愛是無私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父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孩子!讓我們用我們最美的歌聲來表達對父母的那份愛!(課件播放歌曲,師生同唱)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二
1.通過欣賞《紅旗頌》,感受音樂莊嚴深情的愛國情感。
2.了解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速度、節奏)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提高分辨樂曲速度、節奏和情緒的能力。
3.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音樂,豐富情感體驗,培養音樂素養。
充分感受、體驗主題音樂的情緒情感。
聽辨主題的重復和變化。
1.師:同學們有沒有看過電影《江姐》?現在我們來看一個片段,看看電影中江姐和她的戰友們在做什么?(播放視頻《繡紅旗》)
2.師生討論:江姐為什么在獄中還要繡紅旗?紅旗代表了什么?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全體四個階級對黨的向心之意,受黨的全面的領導。)
3. 導入課題《紅旗頌》。所以,才誕生了《紅旗頌》這一首莊嚴樂曲。
(設計意圖:由革命電影導入課題,既使學生懂得了“紅旗”的象征意義,為理解音樂作知識上的準備,又奠定了一節課的情緒基調)
1.釋義:“頌”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后教師提煉:歌頌、贊頌)
2. 聆聽引子部分。
(2)師生討論。
(3)復聽引子,配上吹號角的動作,感受音樂的莊嚴嘹亮。
(設計意圖:引子部分主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莊嚴輝煌,為接下來主題的出現作好鋪墊)
3.聆聽紅旗主題。
(1)師:這樣莊嚴的引子會引出怎樣一段音樂主題呢?
播放“紅旗主題”,結合(油畫《開國大典》)。
(2)學生交流對音樂的感受(贊頌、深情的)。
(3)介紹創作背景。
師:這樣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會出現在作曲家的腦海里呢?作曲家呂其明從小浴血戰火,父親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當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呂其明不禁熱淚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創作出了這首紅旗的頌歌。
(4)再聽一遍,老師隨主題曲調深情哼唱“啊”。
(5)請同學們也來感受一下對紅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紅旗主題”。
(設計意圖:深情舒展寬廣的紅旗主題需要教師很好的引導,用情緒感染學生,借助具有歌頌性質的“啊“的發音哼唱主題,進一步感受、體驗主題。創作背景的介紹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現,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現,作為激發學生情緒、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一個環節。)
4.略聽第二主題。
(1)師:仰望五星紅旗,我們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記那個艱難的戰爭年代?讓音樂帶著我們去重溫那段崢嶸歲月吧。
(2)聆聽雙簧管演奏的主題音樂,結合戰爭浮雕圖片,想象音樂表現的艱苦的戰爭年代。(設計意圖:由于一節課時間有限,所以在聆聽時進行詳略取舍,這第二主題就是處理成略聽的部分,不作展開,只是用來深化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5.聆聽行進主題。
(1)導語:革命是這樣的艱難,但英雄們有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讓音樂告訴我們。
(2)聽行進主題。
聽后交流:戰士們沒有退縮,一直在堅定、自信地前進。
(3)再聽行進主題。
設問:這段旋律前面出現過嗎?(聆聽后交流)
(4)師:同樣的旋律,給我們的感受一樣嗎?到底是什么發生了變化?
教師分別演唱紅旗主題和行進主題,引導學生比較發現:速度變化了,節奏變化了,加入了附點節奏。
教師小結:同樣的旋律,速度變了,節奏變了,情緒也隨之變化了。
(5)復聽“行進主題”,學生做行進動作,感受音樂的堅定自信。
(設計意圖:行進主題更適合在律動中感受音樂特點,所以我采用動作感受法欣賞這一主題。先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想象音樂形象,用動作體驗音樂動律,再通過對比法深入引導學生發現音樂要素(速度、節奏)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提高欣賞能力)。
5.聆聽“紅旗主題”再現。
(1)師: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戰爭,終于迎來了中國的解放,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共和國的藍天上。我們的人民意氣奮發,我們的軍隊堅強如鋼。(圖片:天安門閱兵式)。
(2)聆聽“紅旗主題“的再現。
聽后提問:你覺得重復的是哪個主題?(紅旗主題,即第一主題)
再聽,有什么變化? 復聽生答:情緒更高漲了。
(2)聆聽《紅旗頌》,邊聽邊參與音樂表現。
(3)聽后交流。
(4)完成活動1:有表情地朗誦《中國龍》
(5)以升旗儀式結束本節課。(出示幻燈片,全體起立)
(設計意圖:由于作品篇幅較長,所以不可能在一節課里多遍完整聆聽。將幾個主題片段分析欣賞后,完整呈現音樂作品,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結構。)
同學們,紅旗是祖國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我們的心中,長大后我們為五星紅旗增光添彩。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三
教學目標:
1、創造歡快的氛圍,使學生能在歡樂的氛圍中學會歌曲;
2、在學習中領悟歌曲的意境,使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唱歌;
3、體會“嘀答o滴答o”等類型樂句的節奏,并能通過唱歌和伴奏表現出來;
4、針對孩子的生長特點,培養學生輕聲唱歌的好習慣,保護孩子的嗓子;
5、在唱歌和伴奏創作中,培養孩子的協作及學生的表現能力,鼓勵孩子主動參與;
6、引導孩子在創作中挖掘身邊的素材。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歌曲,能帶著歡快的表情唱歌;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難點:
(1)領悟歌曲中休止符的時值,
__o__o
嘀答o滴答o
(2)能帶著歡快愉悅的心情唱歌。
教學準備:
1、了解春天大自然的聲音;
2、錄音帶、打擊樂器和自制打擊樂器(碗筷三角鐵、塑料瓶裝沙子或豆子沙錘)。
教學程序:
一、師生問好:
用《春天在哪里》的音樂旋律
內容:(師)孩子們好呀孩子們好!(生)陳老師好呀陳老師好!(師)今天真高興高興呀喲!(生)今天真高興高興呀喲!
二、激趣導入:
孩子們今天高興嗎?陳老師今天也很高興,想知道陳老師今天為什么高興嗎?因為昨晚老師接到大自然的一個電話,邀請我今天去欣賞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板書:音樂會)。你們想去嗎?(想)那我們一起悄悄地去聽吧。
三、學習歌曲:
(一)完整聆聽音樂
(放錄音)要求學生靜靜的聽,初次感受歌曲旋律,聽完后提問:
剛才我們聽的音樂會是誰舉行的?(春天,補充完板書:春天舉行)
(二)學習歌曲第一部分
1、這場音樂會有誰參加了?讓我們再來欣賞春天的音樂會,相信你們一定會聽出來的。(聆聽音樂第一部分)
(板書):春雨唱歌:嘀答o滴答o
春風彈琴:沙沙o沙沙o
春雷打鼓:轟隆隆隆隆—
春水鼓掌:嘩啦啦啦啦—
引導學生在模擬大自然的聲音中感悟休止符的時值。
3、老師欣賞到這么美妙的音樂會啊,我也想參加了,你們想嗎?那老師唱歌,你們為老師伴奏好嗎?(老師演唱,唱到模擬大自然聲音的樂句時,學生拍掌伴奏。)
4、有的孩子剛才在為老師伴奏的時候也忍不住在唱了,那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如果唱好了,那就有機會參加音樂會的表演了。(采用問答式的方式演唱,如:師春雨唱歌呀生嘀嗒嘀嗒)
(三)學習歌曲第二部分。
1、音樂會的演員們悄悄地告訴我說他們已經單獨表演了,下面他們要合奏一曲。孩子們想聽聽他們合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吧,聽聽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聆聽歌曲第二部分)
誰是指揮?孩子們學學指揮。
2、我們再來聽聽音樂,看竹筍指揮演員們怎么表演的?(再次聆聽第二部分音樂)
剛才我們又聽了他們的合奏,老師呀想當當指揮,指揮你們唱唱剛才我們聽的這部分歌曲。不過老師是要用琴聲來指揮你們,我相信孩子們一定能聽著老師的琴聲來唱歌。(學生隨音樂唱歌曲第二部分)
3、這一次老師要指揮你們分角色模擬他們的聲音來唱,看誰學得更象。(學生分角色演唱)
(四)孩子們,聽到老師的掌聲心里高興嗎?春雨、春風、春雷表演后聽到春水的掌聲心里也會怎么樣?要表達高興的心情,唱歌的速度是稍快還是稍慢?好,那就讓我們帶著歡快的心情唱歌吧。(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創作表演
1、孩子們,老師昨晚一接到大自然的電話呀,就把以前的打擊樂器找了出來,準備也上臺表演表演,誰愿意跟我一起來?不過得先考考你們,能回答我問題的孩子我就請他來。春雨用什么樂器?春風、春雷、春水分別用什么?(師生共同表演)
2、小組合作表演(用自制打擊樂器和身邊的素材)
3、請一小組上臺表演
4、全體分組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四
1、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對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練、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長江我的家》和《保衛黃河》。
3、為下節課的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做好動員。
1、導人
我們上節課學唱的歌曲《保衛黃河》是誰作的曲呢?(學生回答:冼星海。)
2、師生共同閱讀課本上的連環畫:了解一下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
為了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這一連環畫的內容,有必要簡述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抗日戰爭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南京已經淪陷,中華半壁江山已被日軍占領,抗日戰爭處于艱苦時期。而在延安這一革命根據地,卻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成為全國人民抗日斗爭的中心,光未然的長詩《黃河吟》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3、復習歌曲《長江我的家》
(1)隨范唱錄音帶歌唱。
(2)隨歌曲伴奏帶歌唱。
(3)隨教師琴聲歌唱。
(4)隨琴聲學習前16小節歌譜,學會 的節奏。
(5)按課本上的規定,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隨伴奏帶歌唱,領唱可先由教師擔任,后由學生擔任。
4、復習歌曲《保衛黃河》
(1)再次欣賞輪唱曲《保衛黃河》。
(2)隨伴奏帶齊唱幾遍。
(3)隨琴聲唱二部輪唱。
(4)如有條件,可加入大軍鼓和小軍鼓、鈸。
音樂活動黃河與長江。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組織、協調、合作的能力。
2、通過對音樂姐妹藝術的收集、欣賞、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這一活動是充分發揮師生創造性的極好時機,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例如小組擂臺賽、游藝會、班級文藝節目展演等。
這一活動除可由教師主持外,也可由幾名學生來主持,師生要共同參與,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大多節目應采用小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幾個由個人表演的節目。
還更加提倡小組間的合作表演,例如一個小組舞蹈,另一小組伴唱,一個小組朗讀詩文,另一小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學生表演書法、繪畫,一些學生為之操琴伴奏等。總之,要盡量組織得豐富多彩,在音樂活動進行過程中,還要將課本上的問題及時、巧妙地插入其中。還應該重視利用課本中的詩詞、插圖(照片)等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
隨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組織、協調、合作能力的體現。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五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的歡樂。這一自然現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的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第一課時:唱《堆雪人》;聽《乘雪橇》。
第二課時: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聽《踏雪尋梅》、《打虎上山》。
第一課時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系嗎?
2.聆聽范唱。
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范唱,在“告訴小××”的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的音高要*近“3”,這樣“#2”就能唱準。
注意弱起的節奏,用劃拍法唱準。
5.自學歌曲的曲調。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的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對小動物的保護的環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對小動物的親切和熱情。
7.討論:
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
(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的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平衡。
1.這是我國近現代作曲家黃自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首歌曲。簡介黃自的生平。
2.欣賞《踏雪尋梅》。
邊聽邊看書上的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3.討論歌曲表現的內容。(歌曲抒發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尋梅、勤奮讀書、追求好時光的心情。)
4.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5.小結:這是20世紀30年代以描繪雪景為題材的歌曲。
1.初聽《打虎上山》。
介紹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聽引子音樂,體驗“莽莽林海、廣闊雪原”的壯麗景色。
3.復聽全唱段。學習楊子榮的英雄氣概。
4.小結:這是京劇描繪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滅匪徒的豪情壯志。ケ硌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六
1、知識目標:了解認識頓音記號、重音記號、保持音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及演唱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2、能力目標:通過聆聽歌曲《雪花》,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音樂表現雪花帶來的歡樂。
情感目標:通過歌曲表達對雪花的喜愛之情,體現兒童對大自然奧秘的初步探究。
1、用歡快的音樂情緒準確地演唱歌曲,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唱準歌曲節奏能按照頓音、重音、保持音等音樂記號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鋼琴、各種打擊樂器、電腦課件、頭飾。
1、師生問好
2、激情導入:老師以雪花仙子的身份做自我介紹,將學生帶人冬雪的氛圍。
師:同學們你們猜猜我是誰?
猜謎(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見它,寒風吹來時,飄落千萬家。)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和諧的音樂氛圍。
1、生說一說雪花的形成
師:那么,你們知道這些雪花是從哪里來的嗎?
教師先說:小雪花,一身白,請你告訴我,你從哪里來?學生接著答: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陽一曬變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變雪花飄下來。師:原來呀,江、河、湖、海里的小水珠,受到太陽的照射,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上去了,在天空中它們冷得受不了,就變成了小雪花,又飛回大地母親的懷抱。
2、生說一說雪花有幾顆瓣
師:(模仿小雪花的聲音)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有幾顆小花瓣嗎?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
師:那么,它到底有幾顆小花瓣,還是讓小雪花自己來告訴我們吧!
3、初聽歌曲(播放課件)
4、出示小雪花的圖片
師:歌曲中唱的是有六顆花瓣的小雪花。其實,由于雪花形成的環境不同,還有(出示圖片1)三顆、四顆、六顆、十二顆……其中,六顆瓣的小雪花最為常見,它們的形狀也各式各樣。你們瞧!(出示圖片2)
師:小朋友們,這些小雪花漂亮嗎?
師:那你們想不想用歌聲來贊美一下這些小雪花啊?
5、揭示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學唱這首歌曲《雪花》(揭題)
6、復聽歌曲
師:下面,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歌曲,感受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用動作表現四二拍的強弱規律)
7、生說一說歌曲的情緒
師:誰來說一說,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師:揭示歌曲情緒(歡快地),你真聰明!讓我們給他一點兒鼓勵!棒!棒!你真棒!
設計意圖:
1、了解雪花的形成,展示各式各樣的小雪花,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對雪花的喜愛之情。
2、初聽歌曲,為學生提供完整聆聽音樂的時間與空間。
3、以歌曲感受為主,體驗四二拍的強弱規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雪花的喜愛。
1、劃旋律線,學習歌曲的第一部分。
(教師隨譜畫旋律線,并唱譜,學生跟老師一塊畫)
2、仔細觀察,哪兩個樂句很相似。
師:第一、三樂句很相似,第二、四樂句很相似。(師用柯爾文手勢表示音高,區別不同)
3、隨琴用“la”哼唱旋律
師:下面,讓我們用歡快的聲音隨琴聲一起輕聲地用“la”哼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師:小朋友們唱得真不錯!
4、、隨師按節奏朗讀歌詞
師:下面,跟老師的琴聲有節奏地讀一下歌詞,好嗎?
師:比一比,哪個小朋友的聲音最好聽?
師:小朋友們讀的真棒!
5、引導學生聽琴,跟唱。(如果哪句唱的不好,再彈糾正)
6、講解頓音記號、生試唱
師:同學們在第一句“雪花,雪花”上方有一個黑色的小三角形,它在音樂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頓音記號”,讓我們聽一聽雪花仙子告訴我們的魔法口訣吧!“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輕巧短又跳”,讓我們一起試試吧! (師唱,“雪花,雪花”——)
6、學習歌曲的第二部分
師:請跟著老師學習歌曲的第二部分,先聽老師范唱,看看神奇的小雪花為啥不見了?
7、跟老師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8、逐句跟唱,。
設計意圖:
1、通過畫旋律線進一步感受音的旋律走向,讓生更好的把握音的高低。
2、按節奏朗讀歌詞,突破本課中的教學難點,為學唱歌曲奠定基礎。
3、再唱歌曲,通過輕聲地隨唱,體驗音樂歡快的情緒。
師:那么,在唱得時候,你們發沒發現,歌曲中有很多的音樂記號?
師:這些音樂記號都有自己的名字!
1、講解重音記號、生試唱
師:那這句話呢?“一,二,三,四,五,六”
師:聽聽,這樣有什么不同?
(輕聲唱“一,二,三,四,五,六”)
(重音唱 “一,二,三,四,五,六”)
師:對,是重音唱,但是上面的那個大于號在我們的音樂里叫“重音記號”, 讓我們聽一聽雪花仙子告訴我們的魔法口訣吧!“唱時聲音要有力,昂首闊步雄赳赳”,記住了嗎?(師帶學生唱“一,二,三,四,五,六”)
2、講解保持音記號、生試唱
師:這句是怎么唱的呢?(師唱“小水點)
師:歌曲里面唱的是第一種,長一點的,為什么要這樣唱呢?這個可愛的小家伙叫“保持音” ,雪花仙子告訴我們的魔法口訣是“保持音記號大寫一,唱得飽滿又有力”試試看?(師帶學生唱“小水點)
3、“師生接龍”學唱歌曲(鋼琴伴奏)
師:你們想不想再跟老師來做個“接龍游戲”?老師唱每一樂句的前半句,同學們唱后半句。
4、互換角色演唱。
設計意圖:
1、講解歌曲中的音樂記號,通過試唱,體驗頓音記號、重音記號、保持音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
2、采用分句學唱歌曲、分組接唱游戲等方式,以便學生準確地掌握歌曲,并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音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
1、為歌曲加入打擊樂器
生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師在二分音符處加入打擊樂器。
師:誰想試試
師:老師還想讓我們的樂隊變得更豐富些,我還想加入碰鈴和響板,你們能幫幫我嗎?(課件出示器樂譜)
2、師生齊表演
師:最后讓我們把今天最精彩的表演,獻給喜歡雪的小朋友們和天下
所有愛雪的人,好嗎?
設計意圖:在分組創編中,體驗創編的樂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及創造能力。
1、師小結本課
師:雪固然美,但是雪下得太大了,就會出現——
師生:危險!
師:所以,我們外出時,一定要注意——
師生:安全!
師: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讓我們一起向著銀色的雪世界出發吧!
2、生隨歌曲《雪花》律動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利用簡單概括的小結語,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推向高潮。最后,在律動表演中結束,給學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受。
建寧縣實驗小學廖永艷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七
1. 能積極參與戶外音樂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 能學會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并用充滿童趣、天真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 能為虛線畫添色填畫,表現歌曲的情境。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2.參與《綠色之歌》的藝術實踐活動。
結合歌唱音形象,讓學生體驗和表現歌曲。
錄音機、磁帶、小樹、小馬和小星星頭飾、畫板、彩筆、手風箏。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到美麗的小花園,請大家幫助小精靈找一找美麗的春天吧!(學生在設計的場景:小花園、小樹林、小草坪里尋找。)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到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地暢談春天)
請大家在熟悉的歌曲〈嘀哩 嘀哩〉中用最美麗的動作與表情表現春天。
師:小朋友,你們的表演引來了小鳥,引來了美麗的春天,小樹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瞧!它們正向你們示意、為你們唱歌呢!
1. 教師范唱(隨老師的琴聲用“沙”,“哩”,“啦”,“嘰”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 歌詞朗讀(跟老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3. 教師再唱一遍歌曲。
4. 師生同唱歌曲。
師:小精靈聽到你們的歌聲,非常高興,它也來到了小樹的身邊,輕輕地撫摸著一棵棵小樹,盼望著它快快長高。小朋友,你們聽,它是怎樣唱的。(放錄音《小樹快長高》)
師:想不想跟小精靈比一比,看誰唱得更好!
(教師把學生的歌聲錄下來,然后讓大家一起來評價,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音樂活動
同學們,現在有一個地方,因為人們不懂愛惜樹木,亂砍亂閥,整樹林都光禿禿的,讓我們一起來把綠色還給它們吧(邊聽歌曲〈綠色小兵〉邊給書本上的圖畫添上顏色)
同學們你們今天做了綠色小兵,保護了環境,希望你們以后都能這樣,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公民。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八
《愛的奉獻》這首歌曲在1987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首次演唱。歌曲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家庭幫助當小保姆的姑娘戰勝病魔的動人故事,但歌詞并沒有具體地講述情節,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樣的詞句,發人深省。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16小節,音樂是敘述性的,優美而深情;第二樂段10小節,音樂是呼喚性的,在高的音區進行,是激動的傾訴,這也是歌曲的主題所在,聽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通過欣賞、學唱歌曲《愛的奉獻》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愛心,懂得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動物,奉獻愛心懂得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感受音樂對人的情感的表達作用。
2、學會歌曲《愛的奉獻》并能劃分樂段,感受兩個不同樂段的不同情緒,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現、演唱歌曲,簡單認識歌曲的基本結構并體會歌曲表現的情緒、情感。
引導學生用圓潤連貫的聲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的情感。
:引導學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構成的節奏型。
:多媒體、網絡資料、錄音機。
1、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一組社會奉獻愛心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2、教師: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身邊充滿了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愛有關的歌曲,名字叫《愛的奉獻》,出示課題。
3、一起欣賞這首歌曲。
(一)介紹歌曲《愛的奉獻》誕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樂段
1、先觀察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說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師強調:“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第一樂段,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唱第一樂段。
3、師生齊唱第一樂段。
(三)學唱歌曲第二樂段
1、教師提醒第二樂段有切分音符,同學們在演唱時要注意唱準切分節奏。
2、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第二樂段,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演唱歌曲第二樂段。
3、讓學生觀察這個樂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學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學生隨伴奏音樂演唱第二樂段。
(四)學唱尾聲部分
教師唱譜,學生用“啦”模唱尾聲部分,模唱兩遍后教師唱譜,學生填歌詞唱第二樂段。
(五)跟伴奏,學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請學生隨伴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七)跟伴奏音樂填詞演唱《愛的奉獻》。
(八)為歌曲劃分樂段
(第一樂段分到“幸福之花處處開遍”;第二樂段就是剩下的部分)。為什么這樣分呢?(因為第一樂段是充滿深情的,第二樂段是充滿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樂段充滿深情地,第二樂段充滿激情地)
1、教師:這首充滿愛的歌曲讓我們感動,我感到同學們都是快樂的、幸福的,在我們幸福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愛,可是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和我們同齡的孩子,他們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呢?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課件邊遠山區同齡兒童渴望讀書的圖片:加上旁白(這是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他來自大別山深處,這雙眼睛里閃爍著渴望,充滿了憂郁,他看著你,也看著我,那憂傷的眼神像是在向我們講述著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兒童故事,一雙雙期待的眼神、一個個令人心酸的鏡頭,撥動著我們的心弦,從心靈深處喚起了人們的同情和關心。)
2、當你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學生談感受)想為他們做點什么?(學生暢談)
3、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為他們祈禱、祝福,祝福他們將來和我們一樣幸福、溫馨,讓我們用這首《愛的奉獻》和祝福送給他們,老師相信,他們在遙遠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覺到我們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愛的奉獻》。
4、教師:同學們讓我們用感恩的心感謝那些有愛心,奉獻愛心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結束這堂課吧。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九
感受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
感受不同的.中、外“鐘聲”音樂。
(一)、學習維也納的音樂鐘。
1、導入:出示鐘,說說鐘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來聽一首與鐘有關的音樂〈維也納的音樂鐘〉。
a、用你們的表情來告訴老師音樂的情緒?
b、聆聽。
c、回答。
2、介紹音樂之都----維也納
師:這是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的管弦樂組曲的一部分。
(課件展示)這就是美麗的維也納,那里每年都要舉行許多的音樂會,來自世界各地喜歡音樂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來到這里欣賞音樂。像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斯特老斯許多偉大的音樂家也曾在這里生活和創作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如果誰能在這開演唱會或演奏會那將是件很了不起與自豪的事。如果想觀看演出必須提前數個月才能買到坐票,旅游者想看演出那就要提前幾天買站票,能買到站票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所以我國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和譚晶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開演唱會是令中國人驕傲的事。
a、觀看維也納的風光圖片。
b、觀看音樂家的圖片。
c、觀看金色大廳的圖片
d、觀看我國音樂家的演唱會圖片。
3、故事到入,聆聽主題。
師:次音樂描寫的是一個愛吹牛的老兵,他逢人就說大話,說他一個人曾單槍匹馬戰勝拿破侖,把七個頭的長龍打翻在地等等,但當他從這戰場上歸來,美麗的公主邀他到維也納皇宮做客時,他卻卻被皇宮里叮叮當當的聲響吸引住了。
a、聆聽主題
b、學生模唱。
c、課件展示---主題音樂
d、學生跟唱主旋律。(一邊用手畫旋律線,一邊用dang輕聲跳躍地哼唱主題音樂兩邊)
3、復聽音樂
師:你能感受到皇宮里的情景嗎?仔細地聽音樂,當你聽到我們熟悉的音樂時,請你拍拍手,其他音樂可以搖頭、拍肩、晃晃腦袋等。并用你的小腦袋記一記這個熟悉的音樂出現了幾次,然后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幫老師來帖一帖這幾張紙。
a、聽、記。
b、帖紙、(a+b+a+c+a+d+a)
師:這首音樂中藏著一個奇怪的規律,你們能找到嗎。相同的音樂主題多次間隔著重復出現的,我們稱之為回旋曲。
(二)學習《靈隱鐘聲》
1、導入;剛才同學們聽了維也納的鐘聲,現在我們來聽聽杭州靈隱寺的鐘聲。
a、學生初聽《靈隱鐘聲》
b、談感受。(害怕、恐怖~~~~)
c、介紹靈隱寺。
師:同學們聽的不錯,這正是作者要襯托出寺廟是神秘而寧靜的地方的意圖。寺廟同學們都去過吧?(學生談感受、人多、菩薩、燒香~~~)寺廟里很熱鬧,那你剛才聽到的為什么那么寧靜呢?生:早上、晚上。師:一般什么時候寺廟里的鐘聲會響起來呢?生:早上。師:對,這正是早上寺廟敲響的晨鐘在青山中回蕩。
d、看相關圖片,介紹靈隱寺。(靈隱寺位于杭州西湖旁,是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國佛教蟬宗十大古剎(廟)之一,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
2、復聽。聽聽這是真的寺廟里的鐘聲嗎?
a、討論,不是,是電子琴。
b、演奏。師:電子琴的音色非常豐富,它可以模仿許多許多的聲音,下面老師用兩種不同的聲音來彈奏這幾句音樂,會哼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哼唱。
c、在寺廟里出了能聽到鐘聲還有什么聲音。(樂器)生:~~木魚。
d、出示木魚,并師范演奏。(老師只有一個木魚,你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每個同學都有一個能發出像木魚一樣聲音的樂器呢)討論。
教師可提示用自己身上的器官來模仿。彈舌。
4、老師彈琴學生隨音樂彈舌,模仿木魚為音樂伴奏。
三、總結,欣賞全曲。
今天我們欣賞兩國的鐘聲,他們各有自己的特點。你能說說嗎?我們中國寺廟的鐘聲很有特征,特別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鐘聲,有許多人都前往寺廟聆聽,因為它會給人帶來吉祥和好運。而生活中的鐘也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方便,如上課,下課,起床,吃飯等,都離不開他,所以同學們在學校也要抓緊課堂上的鐘,好好學習。下面我們在《靈隱鐘聲》中結束我們的課。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
1、學生能夠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
2、能夠多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加齊唱、合唱
1、欣賞歌曲《游擊隊歌》
2、學唱歌曲《致音樂》
3、學唱歌曲《游擊隊歌》
4、欣賞樂曲《牧童短笛》
在本單元藝術家的故事里,分別介紹中外美術家和音樂家東山魁夷、舒伯特、張大千、賀綠汀,他們的藝術道路和人生追求為人們展示了創新,執著的精神,是我們藝術學習的光輝榜樣。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介紹了四位著名藝術家的故事,從而引導學生在欣賞、感受、歌唱、繪畫表演活動中體驗藝術的精髓感悟藝術家的精神。
2、從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體會其作品的魅力。
3、欣賞音樂家賀綠汀的其他音樂作品和他的故事。了解音樂家賀綠汀的生平與創作,感受音樂家的品格和用藝術報效祖國的經歷。
1、從舒伯特的故事中感受音樂家舒伯特的藝術人生,體會其作品的魅力,學習歌曲《致音樂》,基本能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情緒。
2、欣賞感受賀綠汀的.音樂作品,能夠哼唱出把部分《牧童短笛》。
1、《致音樂》的節奏比較復雜,附點節奏比較多,音高和音準要注意
2、《游擊隊歌》中的節奏比較復雜,十六分音符多,是歌曲的節奏很密。
五課時
第七單元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六(1)、(2)、(3)、(4)5/9~5/11
1、有關賀綠汀音樂作品的錄音帶
2、音樂家賀綠汀的故事、生活、創作活動的圖片
1、介紹賀綠汀
2、欣賞《游擊隊歌》
欣賞賀綠汀的《游擊隊歌》及他的故事。了解音樂家賀綠汀的生活與創作,感受音樂家的品格和用藝術報效祖國的經歷。
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備注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135653
mihihihihihi
1356531—
mahahahahahaha
a、斷音練習
(喉嚨放松,聲音自然松弛的發出來,腹部有氣息支撐)
b、連音練習
(注意頭腔共鳴,聲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間,不咬緊,軟腭抬起)
調整好情緒準備上課
用歌聲進行和老師問好
用準確的方法進行發聲練習
分別用斷音和連音唱法
隨時引導學生要注意演唱姿勢和發聲位置
二、介紹賀綠汀了解賀綠汀的生平:
三、欣賞《游擊隊歌》
1、欣賞歌曲《游擊隊歌》,體會歌曲情緒。
2、介紹《游擊隊歌》的創作背景
3、了解了創作背景后對歌曲進一步欣賞
對戰斗充滿信心
1937年底,“八、一三”事變爆發:作者為鼓舞士氣創作了這首獻給全體將士的歌,從洪洞縣高莊召開了八路軍總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演,從此傳唱開來。
四、小結
第七單元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牽牛花當喇叭》,學生能夠產生熱愛大自然之情,并能夠樹立環保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對歌曲進行表演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跟隨節奏運用合理的肢體動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帶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加入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老師展示牽牛花的圖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花?它的形狀像哪一種樂器呢?
學生自由發言,牽牛花,喇叭花,像個小喇叭。
教師總結:哦!同學們都說它像個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聲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牽牛花當喇叭》,順勢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曲調活潑歡快的歌曲。
2.復聽歌曲
并設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音準;
3.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并注意曲譜中的一字多音;
4.將歌詞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況下,加入歌詞下方提示的肢體動作;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帶領同學做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
(2)學生們分小組自行創編動作;
(3)上臺展評,教師給與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作業
最后老師留一個小任務,回家后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與他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用優美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山谷靜悄悄》。
2、通過演唱感受音樂與自然的主題,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下,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提高環保意識。
3、感受強弱記號,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來表現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歌曲中強弱記號的感受和運用。
2、在演唱歌曲中,啟迪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強對歌曲的理解與表現,感受大自然美麗的景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4/40同學—/—0你好0//
師:你們來試試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師—/—0你好0//
生練習,師生相互問好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生:回聲
師:真聰明,那么回聲有什么特點呀?
生:重復了很多次,聲音慢慢變輕了
師:好,那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山谷,你們來做一次回聲(師生合作回聲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學
(1)學習第一樂段
師:山谷里的回聲如此有趣,山里的歌聲更是美妙,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今天我們走進的山谷是怎么樣的?歌曲給你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手指與老師一起邊聽邊劃劃旋律線(播放歌曲范唱,教師在黑板上畫旋律線,請學生回答感受)
生:活潑、歡快、優美、柔和、寧靜又有點激動
師:說得真好!那我們今天走進的山谷是怎么樣的?今天的山谷是靜悄悄的
師:靜悄悄的山谷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歌聲,同時還在歌聲里給我們帶來了三個問題,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東西呢?發揮你們的想象力,能說說看自己認為什么在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嗎?(請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說了這么多,讓我們再來仔細聽聽歌曲里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聽教師范唱,請學生回答,學生說出歌詞,教師范唱單句)
師:剛剛老師在唱的時候加了些動作,你們能不能跟著音樂做做看,輕輕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動作(播放范唱)
師:靜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學們的動作更加美麗了,但老師希望能熱鬧一點,我們來給這句加上手鼓試一下(生跟教師練習,師請一位同學來用手鼓伴奏)
師:好,那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一下,老師唱黑色字部分,你們唱紅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學繼續在唱紅色句的時候為我們伴奏(師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師及時糾正)
師:好,同學們學唱得真快,那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風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聲音特點,輕輕的,立起來的,手鼓的同學還是繼續伴奏,老師與你們一起來邊做動作邊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學習第二樂段
師:同學們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別動人,但是山谷里還有更美麗的聲音,誰在把鼓敲,你們來聽一聽(播放范唱)
生: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
師:對,沒錯,就是它們,小鐵錘的聲音是山谷里最動聽的,地質隊叔叔翻山越嶺,經歷重重困難,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進行探測,到深山里開采礦石資源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麗的風景線,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吧(學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師:下面我們跟著伴奏把前面會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師來把小鐵錘的聲音加上來(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師唱叮咚)
師:那我們一起把小鐵錘的聲音學下,伸出你們的手當作三角鐵,敲空拍的地方(師敲學生練習一次,請學生敲,師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鐵xxxxxxx
生:漸弱,越來越輕
師:真是個喜歡思考的孩子,力度上變化越來越弱,從弱到很弱漸弱的過程,所以最后一個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輕的一個音,我們加上三角鐵再一起來唱一唱小鐵錘有彈跳力,又逐漸漸弱的過程(師伴奏,生演唱)
師:大家學得真認真,那請你們跟著伴奏來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樂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兩個樂段一起唱
師:加上地質隊叔叔小鐵錘的聲音我們的山谷更加熱鬧了,那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山谷中來,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體會了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注意用山谷特有的聲音來演唱,剛才兩位伴奏的同學繼續在需要的時候為我們伴奏,其他同學跟著老師做動作(播放伴奏,師生表演唱)
四、課堂小結
師:說得真好,看來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學們在這個美麗的山谷里學會并能歌伴舞演唱這首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的保護愛心才會更加的美麗,讓我們與美麗的山谷說再見!同學們,再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b、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聲音,逐步學會聆聽,用美的聲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標:
a、唱準歌曲中的(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記號,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過程與方法:
本課我主要運用的是體驗、模仿、合作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將具體的在教學過程中做詳細的講解。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音樂的內容和思想
教學難點:
1、歌曲中泉水聲的力度記號
2、節奏:地質隊叔叔的小鐵錘敲的山谷叮咚叫
設計思路:
本課以音樂學科新課程標準為基石,以唱歌為主線,于體驗、感受、演唱為一體的歌曲教學課。課中通過生動的視覺感官(情景創設)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在豐富的想象、感悟中學會用音樂表達情感,同時把相關知識技能巧妙融合于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演唱中體會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
教材分析
《山谷靜悄悄》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藝術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的分節歌。歌曲一開始用“×0×0×-”的節奏、很弱的音量,把我們帶到了寧靜的山谷中,然后節奏緊縮并運用了切分節奏,描繪充滿生機的美麗山谷,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詞分別描繪了山間的景物,富有動感,從“煙霧”“花”、直至“溪流”、“野兔”動感不斷增強。在四小節間奏之后,“地質隊叔叔”的出現,打破了原來的寂靜安詳,使山谷頓時熱鬧起來,錘子擊石的叮咚聲和溪水聲交織成一支美妙的樂曲在山谷中回蕩。四段歌詞雖都配同樣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變化),但由于歌詞在形象、意境上有豐富細膩的變化和發展,歌曲很能使人們對山谷中的美麗景色產生豐富的想象。
學情分析
學生在演唱歡快的歌曲時,在節奏上一般不會有太多問題。但對于一些歌曲中音符時值較長的情況,學生容易唱不夠時值。在歌曲中,出現了好幾處時值較長的音符,這應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學方法
1、情景法2、實踐法3、合作法4、聽唱法
教具:鋼琴課件沙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欣賞山谷美景
師:歡迎進入音樂世界,來到奇妙的山谷。(看課件,欣賞山谷美景)請仔細看,認真聽。(加山谷靜悄悄伴奏)
2、談話
問: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聲
師:在這美麗的山谷里,老師都忍不住想對山谷喊一聲:喂,山谷你好嗎?(手勢)
師:這時,你還會聽到什么?
生:回聲。
師:你覺得回聲有什么規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來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強弱的力度變化)
4、回聲的規律引出f、p、mp以及pp的強弱記號
師:那你覺得回聲有什么規律呢?
(師用不同的力度記號分別來表示回聲不同時段的聲音強弱)
(1)f、p:
師:在音樂課上,我們對于給強弱專門一個音樂記號,那就是f和p,(幻燈片出示)
(2)mp、pp:
(3)漸強和漸弱:
師:可是我在說話的時候這個力度是從頭到尾都不變的嗎?還是由什么到什么有變化的?(聽師范唱,引出漸強和漸弱符號)
師:想想生活中還有什么現象也是有這些力度變化的?
火車路過的的情景,用“wu”來哼鳴模仿強弱,同時做發聲練習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聲
三、歌曲教學:
1導入:山谷里的回聲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聲更是美妙,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山谷靜悄悄》你聽。
2、初聽錄音范唱。
問:歌曲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3、復聽歌曲:
幻燈片出示:什么在飄飄?什么在閃耀?什么在奔跑?
多媒體播放一些畫面:崇山峻嶺中,淡淡的煙,薄薄的霧,紫杜鵑和紅梅花,飛奔而下的溪流,活蹦亂跳的小野兔。
(2)師用歌聲再次提問,生回答
(3)師生用歌聲來問答
你能用歌聲來回答我的問題嗎?師生互換
4、請同學們按節奏有感情的讀歌詞
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44頁,跟老師按節奏讀歌詞
(第一段師帶領,二、三段讓學生試著自己讀)
5、學習第一部分:
(1)師:第一段請同學們輕聲跟老師一起來唱(雙簧游戲)
(3)師:第一、二段同學們和老師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老師想聽聽你們自己單獨來演唱第三段,同學們準備好哦!(及時糾錯)
5、學習第二部分:
師:山谷里的景色真實美不勝收,你們聽那“叮咚叮咚”是什么聲音?
老師范唱第四段
(小鐵錘敲打石頭發出的聲音)
6、難點樂句教學
聽難點樂句
(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聲音嗎?
(2)學唱
師:要學會這個“叮咚”聲可不簡單呢,請你找找這個樂句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3)跟師找休止符特點,學唱
(4)用踏步、拍手解決休止符
(5)p、pp、漸弱記號的演唱
仔細的聽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變化?(越來越輕)
地質隊叔叔來了后“叮咚”聲響起,變的熱鬧,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復了靜悄悄(越走越遠的感覺)
7、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師:大家學的這么認真,那請你們跟著老師的琴聲來感受地質隊叔叔工作的快樂吧!
8、生有感情的演唱整曲:
四、歌曲拓展:
(1)我們用美妙的歌聲演唱歌曲,讓原本安靜美麗的山谷又熱鬧起來,靜悄悄的山谷又產生了什么現象?(回聲)
你能模仿一下嗎
(2)分小組來模仿回聲,最后一句讓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另一組在空拍時加入回聲。
(3)師:大家做得真棒!現在請你把這些回聲運用到歌曲中,加上我們剛才的空拍練習。
(四)小結
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聽音樂出教室
師:同學們在這美麗的山谷里學會并演唱動聽的歌曲,美麗的大自然需要我們的保護愛心才會更加的美麗,讓我們在大家動聽的歌聲里結束這節課。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唱歌曲《牽牛花當喇叭》,學生能夠產生熱愛大自然之情,并能夠樹立環保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對歌曲進行表演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跟隨節奏運用合理的肢體動作
【重點】
重點是能夠完整帶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難點】
能夠加入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老師展示牽牛花的圖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花?它的形狀像哪一種樂器呢?
學生自由發言,牽牛花,喇叭花,像個小喇叭。
教師總結:哦!同學們都說它像個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聲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牽牛花當喇叭》,順勢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曲調活潑歡快的歌曲。
2.復聽歌曲
并設問: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音準;
3.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并注意曲譜中的一字多音;
4.將歌詞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況下,加入歌詞下方提示的肢體動作;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帶領同學做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
(2)學生們分小組自行創編動作;
(3)上臺展評,教師給與鼓勵性評價。
(五)小結作業
最后老師留一個小任務,回家后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與他們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五
1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情緒來演唱《小青蛙找家》;
3 學生通過演唱和表演來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從小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學會用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情緒來演唱《小青蛙找家》,根據小青蛙曲調創編歌詞。
一 、導入
1 、 告訴學生今天有位小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展示青蛙卡通動畫形象及叫聲,請大家和小青蛙問聲好!
2 、 教師邊敲小鼓 邊讀歌謠 ,請大家說說寫的是哪個小動物。
跳跳呱呱 跳 跳呱呱跳跳 跳呱呱呱跳跳 跳呱呱 呱
3 、師:小青蛙找到家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二,學唱歌曲
1 、出示課題《小青蛙找家》
2 、向學生出示節奏,學生先練習
跳 跳 呱 呱跳 跳呱 呱
跳 跳跳 呱呱呱 跳 跳跳呱呱呱
請學生模仿讀歌謠。
3 、聽錄音,學生跟唱
4 、完整演唱歌曲
三 、情景模仿
1 、模仿小青蛙放聲演唱
2 、模仿小青蛙用高興的心情演唱
四 、創編動作表演
1 、學生自己創編舞蹈動作
2 、師生共同表演
五 、編創歌詞
1 、師:這里又有一只動物找不到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它好不好。(出示課件)
3 、指導學生創編歌詞,并唱一唱。
六、小結
迷路的小青蛙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找到自己的家,我們都為小青蛙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