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音樂課《詠鵝》教學案例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歌曲《詠鵝》,感受音樂與古典詩詞的完美結合的藝術感染力。
2、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
教學重點及難點:體會歌曲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并引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音樂情緒。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請小朋友們聽音樂《春曉》拍手,律動。
2、師:誰知道剛才播放的這首歡快的歌曲是什么?《春曉》
師:真聰明!對,《春曉》。《春曉》的歌詞是一首唐詩,你們會背嗎?小朋友們一起來背誦。同學們真棒!
師:春天的景色這么美,連小動物們也紛紛從家里走出來了。師: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詠鵝》歌曲伴奏flash課件)生:鵝。
師:嗯,一群漂亮的大白鵝。他們在做什么呢?你能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一下嗎? 師:你說的真好。
師:鵝在水中游的是多么的悠閑自在呀,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生:優美)三:歌詞教學
(一)了解古詩
師: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師:這位小詩人叫駱賓王,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年齡和我們小朋友差不多大,只有七歲呢,因為這首詩寫的特別好,簡單的四句詩就把鵝優美的體態以及對鵝的喜愛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一直流傳到現在。
(二)讀古詩
1、朗誦古詩:師:請小朋友們一起朗誦古詩《詠鵝》。(播放背景音樂)
2、按節奏朗讀歌詞。
a、鵝 鵝 | 鵝 0 | 曲項 向天 | 歌 —| 白
毛 | 浮綠 水| 紅掌 撥清|波—| b、鵝 鵝 | 鵝 曲項 | 向 天 | 歌 —| 白
毛 | 浮綠
水| 紅掌 撥清| 波— | 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第一種節奏在鵝后使用了休止符)
練習第一種節奏:為了能讀準確,我們在讀到休止符的時候握一下手,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再聽歌曲,歌曲分別采用了哪種節奏?(前兩遍采取的是第一種節奏,后兩遍采取的是第二種節奏)
四、歌曲教學
1、了解音樂知識
師:古詩在歌曲中出現了幾次呢?(4次)咦?怎么歌譜中只寫了兩次呢?這是怎么回事?
師:這是因為歌曲中有一種記號,它的作用可大了,歌唱中遇到它要重復演唱兩遍,是什么記號呢?(反復跳躍記號)哦,原來是反復跳躍記號。我們第一遍唱到這兒進入小房間1,第二遍唱到這兒要跳過小房間1到小房間2去。反復跳躍記號在歌譜中出現了幾次呢?(2次)分別在哪里?
2、師唱曲,生唱詞,分句學習。
3、隨琴演唱。
師:你們有信心在老師的伴奏下唱好這首歌曲嗎?
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
師:大家覺得這首歌曲應該是用較快的速度唱,還是較慢的速度唱呢?(分別用較快、較慢的速度唱一遍)
師:你們覺得用哪種速度歌唱更能表現出鵝在水中悠閑自在的戲水呢? 師:那我們就再一次用較慢的速度演唱這首優美抒情的歌曲。
5、有表情地演唱。
五、創編動作 1)誰能用動作模仿鵝“曲項向天歌”的姿態呢?
2)白白的羽毛在綠水上真漂亮,你能模仿一下它流水的動作嗎? 3)它們游水時,紅色的腳掌是怎樣動的呢?
誰來失扮演可愛的大白鵝?請人上來表演,其他小朋友用我們最優美動聽的聲音演唱歌曲。評價。
師:大家想不想變成可愛的大白鵝,都到水里游一游呢?我們一起隨著音樂用最漂亮的動作把大白鵝悠閑自在游水的優美姿態盡情地展示出來。
六、拓展延伸
師:一首古詩在我們音樂家的努力下,變成了如此動聽的歌曲,你想不想把你學的古詩改編成歌曲呢?你們都會背哪些古詩?先背來聽聽吧!
1、背古詩
2、唱古詩。用《詠鵝》的曲調,唱其他的古詩。
3、欣賞另一版本的《詠鵝》:你有什么感受?(情緒不一樣,一首歡快活潑,一首優美抒情)
師:這兩首歌曲都是古詩《詠鵝》改編的,但作曲家為它們配的旋律不一樣,給人的感覺也就不一樣了。
七、總結、下課
師:小朋友們看,古詩不僅讀起來是那么的朗朗上口,唱起來又是這么的悅耳動聽。那你想不想演唱更多的古詩歌曲呢?課后小朋友們可以在你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搜集一些古詩歌曲,下節課帶來,我們共同欣賞、學唱好嗎?
快樂的四十分鐘音樂課就要結束了,讓我們隨著優美的古詩歌曲《詠鵝》走出教室吧!
音樂課《詠鵝》教學案例設計篇二
湘教版二年級音樂下冊《詠鵝》教學設計
姓名:侯芳
單位:龍頭中心小學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740062554@
湘教版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冊《詠鵝》教學設計
樊城區龍頭中心小學 侯芳
一、課題:《詠鵝》
二、課型: 音樂綜合課
三、教學年級:小學二年級
四、課標分析:
新課程的改革對音樂學科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處在一個平等、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于低段學生,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情感為基礎,激情、激趣,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體會和理解,從而實現創新教育的目標。
五、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湘版教材二年級第十課內容《詠鵝》,是一節誦詩、唱歌的綜合課。歌曲是編者在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設計的,他巧妙的將提倡學科綜合的新理念融于教材之中。課中的《詠鵝》是小學低年級常用的古詩教材,其天真活潑、通俗易懂,并且充滿童趣,深受學生喜愛。
在教學中設置了“綜合展示表演”的環節,通過欣賞主題音樂把律動歌曲演唱和自我創編實踐融入到了音樂審美體驗中,根據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齡特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首位,運用連鎖問題的方式,領會情境、感受畫面、轉入旋律、啟發想象。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更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詠鵝》,體味古詩詞的韻味,感受鵝悠閑自在的形象。
2.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3.用自己喜愛的形式來創作表演《詠鵝》。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歌曲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并引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音樂情緒。
2.反復跳躍記號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運用。
(四)教材課型、課時
《詠鵝》一課是一節音樂綜合課,它包括讀詩、唱歌、律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這一課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鵝”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本課由一課時完成。
六、教學方法設計:
(一)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樂器(如雙響筒、串鈴、響板等)
(二)教法與學法設計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談話法、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法、探究法、表演實踐法。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歌曲的“聽”、“唱”、“演”,讓學生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七、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
組織游戲、創設情境----節奏及視唱針對性訓練---導入歌曲、感受情緒---精講點撥、學習歌曲--合作交流、展示歌曲---拓展--小結
2、具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同學們,你們好!我們快樂的音樂課又和大家見面了,請同學們帶著想象的翅膀和老師一起走進課堂吧!
【設計意圖:組織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和溝通的最佳時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親切。】
2.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說猜對謎語就知道它的名字,你們猜它是誰?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腳蹬紅靴子,唱歌兒伸脖子”你們猜一猜!生答謎底:鵝
師:你們喜歡鵝嗎?想和它交朋友嗎?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出了點小難題,你把它解決了,自然就成了鵝的朋友。怎么樣,同學們有信心嗎?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對此課感興趣。】
3.師:首先我們做做節奏發聲練習和視唱練習,邊拍手邊朗讀,看誰讀的又準又好。
節奏練習: × ×
×
× ︱ ×
×
×-︱ 小 鴨
子
叫
嘎
嘎
嘎 × ×
×
× ︱ ×
×
×-︱ 小 花
貓
叫
喵
喵
喵 × ×
×
× ︱ ×
×
×-︱ 小 山
羊
叫
咩
咩 咩 × ×
×
× ︱ ×
×
×-‖ 小 母
雞 叫
咯
咯
咯 視唱練習:
i6 | 5| i6 53 | 22
| 1-|| 小貓 去釣 魚,小貓 去釣
魚,大魚 小魚,釣了
許多
條。(教師彈唱旋律,從c大調往上演唱,學生依次唱歌譜填詞,教師提示學生口型張開,笑肌抬起,有表情的演唱)
【設計意圖:節奏發聲練習和視唱練習是音樂素養的常規教學,使學生的聲帶打開,同時為本課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導入新課:
1.導入歌曲
師:同學們看到鵝,你能想到哪首古詩呢?誰能來朗誦一遍。(指名朗誦《詠鵝》)
師:讀的真好!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下的,詩中描繪了鵝在水中嬉戲游玩、悠閑自在的情景。
(1)師:大家仔細聽《詠鵝》這首歌,聽后說說《詠鵝》這首詩,在歌曲中播放了幾遍?同學們都伸出你的手,當聽到第一遍時伸出一個手指頭,聽到第二遍時再伸出一個手指頭,最后看看到底是幾遍?(4遍)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仔細看大屏幕的歌譜,你發現了什么?這位同學說說《詠鵝》這首詩在課本只出現兩次,為什么我們要唱四次?
(生答教師做總結)因為這首歌的旋律當中出現了反復跳躍記號。(認識學習反復跳躍記號在課本中的位置)
師:接下來聽老師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同學們用你的小手指歌詞。(師有感情的范唱)
師:同學們,要想學好歌曲,難題又出現了,按節奏朗誦歌詞,你們有信心嗎?好,把你們的能力展現給老師吧!2.學習歌曲。(1)按節奏讀歌詞
聽說同學很喜歡朗誦,但按照一定的節奏讀可不太容易,請看大屏幕(師播放課件:按節奏讀歌詞)
試試看你會讀嗎?聽老師讀一遍,(師按節奏讀歌詞)。鵝 鵝︱鵝 0︱曲項 向天︱歌 -︱白 毛︱浮綠 水︱紅掌 撥清︱波-‖
鵝 鵝︱鵝 曲項︱ 向 天︱歌- ︱白 毛︱浮綠 水︱紅掌 撥清︱波-‖
聽完之后,你發現了什么?(這兩種節奏不同。)有什么不同?(原來呀,第一種節奏在鵝后使用了休止符,這就要求大家在演唱的時候,遇到“0”注意停頓)我們來完整練習一下。
(2)學生集體拍手打節奏。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體現節奏兩種節奏的不同,從而引出休止符,對比兩個節奏的不同以及注意休止符的位置。】
(3)學生自由演唱歌譜,感受旋律的不同。教師糾正錯誤的地方,教師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的地方,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4)放范唱錄音,學生聽歌曲的情緒──優美的。(完整的聽歌曲,并自我創編動作)
(5)教師有表情地逐句教唱歌曲,學生跟唱。(6)學生集體演唱歌曲,教師進行反饋教學。(7)讓學生分男女生用優美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現歌曲
優美的音樂,激起了我們的表演熱情,老師認為每個同學都有表演天分,你能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我們今天所學習的歌曲嗎?可以和你的同桌想辦法合作表演,看誰的動作最新穎、有創意、最精彩,誰的表情最豐富。
1.演一演
學生分組討論,分別分了三個小組:朗誦組、表演組、配樂組。(教師提示:朗誦組的同學想想詩的意境,體會朗讀時詩歌的韻味。表演組的同學在美妙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中,自由想象,模仿鵝在水中游的姿態,模仿鵝伸長脖子高聲歌唱的形象??把鵝的各種形態惟妙惟肖地用動作表現出來。配樂的同學拿起自己喜歡的小樂器隨著音樂的節拍打起來吧。)
(多媒體播放歌曲,學生自由表演,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
師評:同學你們用優美的舞蹈和配樂來反映了這首歌曲的意境,表現了歌曲優美的情緒。使歌曲變得更加生動起來。你們真棒!
2.綜合展示表演
師:剛才同學們都運用了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了這首歌曲,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們現在把我們所有的創造表演跟我們的歌曲結合起來,好嗎? 文學組朗誦組先朗讀一遍《詠鵝》,然后放歌曲錄音,歌舞表演組和樂器配樂組的同學跟音樂演奏。
師生評價,生生互評。
【設計意圖:l.采用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讓學生各展才能。2.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體會和理解。3.通過創造、體驗、合作,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4.通過互相評價,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表演和欣賞水平。】
(四)拓展:欣賞不同版本的古詩新唱歌曲 聽賞谷建芬創作的歌曲《詠鵝》。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不同版本的古詩新唱歌曲,感受樂曲一首詩歌兩種風格的多樣性,討論對比之后體會的感受】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你們開心嗎?
讓我們唱著這首優美的歌曲,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教室,下課!
八、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這一節課,由于能注重啟發式教學,重視發展學生思維和創造性,師生互動,環環相扣,既有音樂課的特色,又與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結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并且隨著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于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這一點我沒有考慮周全。今后,我還要在古詩吟唱教學中,通過種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索其趣味,以激發興趣,吸取古詩營養,培養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藝術審美素養。
九、板書設計:
(一)呈現板書設計: 《詠鵝》
歌曲類型:讀詩、唱歌、配樂、律動 歌曲的拍子:2/ 4 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 歌曲的情緒:優美、愉悅的
(二)板書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本節課學習的歌曲的重點,在演唱中學生會注意到黑板上提示的節奏、速度、情緒,更好的完成歌曲。】
音樂課《詠鵝》教學案例設計篇三
音樂課堂實錄《詠鵝》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有感情地準確演唱歌曲《詠鵝》。
感受音樂與古詩詞完美結合的藝術魅力。
2、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表現力。
3、初步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感受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建立自信心,在對美的感受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歌曲中“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用自然、優美的聲音表現歌曲。
2、激發學生音樂創造力和表現力,用繪畫和音響創作表現《詠鵝》的情景。教學過程:
一、發現美 創設情景 誦讀詩歌
1、板畫導入
師:今天的天氣真不錯!老師想帶大家一塊去美麗的湖邊游覽一下好嗎?生:好!
師:準備好了我們出發了。請看:在美麗的湖邊春風輕輕吹來,嫩綠的柳枝在空中跳著舞呢,荷葉把湖水都映綠了,荷花競相開放,看我們的老朋友來了,是誰啊? 生:大白鵝,師:它們在做什么那?生:游泳
師:在古時候,人們看到這么美麗的風景的時候,總會作詩的,可是我們現在只是一年級,還不會作詩,但我們會背詩,對不對呀?生:對!師:好的 那你們看到這幅畫面會想起哪首古詩呢?生:詠鵝。師:能背一背嗎?生:能。
2、配樂朗誦 師:《詠鵝》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下的,詩中描繪了鵝在水中游泳戲水,悠閑自在的情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根據這首詩譜寫的歌曲《詠鵝》(板書:詠鵝)讓我們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體會一下它的詩意,我為你們配上音樂。生:齊背誦。
師:好的,大家讀的太棒了!
二、感受美 學唱歌曲
1、聆聽歌曲 感受音樂情緒
師:看!鵝寶寶聽到大家朗誦的這么棒向我們游來了。(播放vcd)師:我們剛才聽到樂曲兩段中間是誰在歌唱?是怎么唱的?
生:略
師:你聽,還很有節奏呢!嘎 嘎嘎 | 嘎0 ||,那“0”怎么表現呢?一起來唱一唱吧。
師:那這是一群怎樣的鵝呢? 讓我們像鵝寶寶一樣帶著愉快的表情再來好好聽一遍,(師范唱)聽到鵝叫聲一起拍手。聽了老師的歌聲能用動作來模仿鵝的樣子嗎?(用肢體或聲音表現。)
2、有節奏讀詞 師:(出示曲譜)我先來讀一讀,聽我讀的有什么特點?在歌譜中你發現了幾個“0”? 生:略。師:注意怎樣表現,(用手勢)一起來有節奏的讀一讀吧。生:讀略。
3、學唱歌曲
師:鵝寶寶邀請小朋友小聲跟唱歌曲,(注意每段的第一樂句“休止符”和結束樂句“尾音”。)生:好啊。
師:你覺得用怎樣的速度更能表現鵝悠閑自在的樣子呢?(用較慢和較快的速度對比唱)生:慢慢的游。
4、用自然、優美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生:(有感情的歌唱并用打擊樂伴奏)
三、表現美 演唱歌曲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到舞臺上用你喜歡的方式表演給大家看?生:略。師:請其他小朋當好小歌手,用你明亮的眼睛發現別人的優點。生:評價略。
四、創造美 自由創編
1、分組討論創編
師:我的小歌手們演唱的可真棒啊!你們的歌聲仿佛給老師帶來一幅栩栩如生的詠鵝圖。那么為什么《詠鵝》這首詩在幾百年流傳下來還能經久不衰呢? 因為它有著非常迷人的藝術魅力。下面老師建議大家用多種形式表現詩歌,比如說:詩歌朗誦、音響創作、繪畫等形式來表現。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選組長)生:略。
師: 啊!有一只傷心的小白鵝告訴老師:它沒有紅紅的帽子也沒有好朋友。哪組同學愿意幫幫它啊?生:我愿意。師:為它穿上美麗的衣服,找到朋友。小白鵝還交給我幾樣樂器、頭飾等,哪組用請來拿吧。生:(開始創編師指導)2 合作表演 互演互評
五、小結
師:各組同學用了不同的形式表現了《詠鵝》,使詩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老師相信大家走出這里會想出更多更好的創意,快樂的四十分鐘就快結束了,讓我們把這首優美的歌曲帶回家,唱給家人聽,課后想一想還可以用哪種小動物創編歌詞。下節課請你們再來表演。生:老師再見!
音樂課《詠鵝》教學案例設計篇四
《詠鵝》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根據古詩詞創作的歌曲《詠鵝》體現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已達到詩歌和音樂的結合,通過律動表演來感受音樂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詠鵝》,體現“鵝”的悠閑自在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古詩新唱的韻味。
二、教學重點:體會歌曲中鵝的音樂形象,悠閑自在。
三、教學難點:休止符的用法,并引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音樂情緒。
四、教材分析:
1、《詠鵝》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內,沒有大的跳進。曲調簡單,清新優美,朗朗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呤唱。使之感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栩栩如畫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及策略: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學生的時間不是很長,因此課堂不能太死板。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啟發和誘導,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學方法:朗誦法、欣賞法、教唱法、聆聽法、呤唱法、表演法。
六、教學過程:
1、以情感為紐帶,組織教學。游戲歌《幸福拍手歌》部分。師生唱歌問好,快樂的音樂課開始,激趣導入,新歌學唱。
3、導入新課:①師:猜一個謎語,聽好了“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打一種動物。出示白鵝圖片,觀察白鵝形象特點,說出白鵝最喜歡做什么?(游泳)請學生來表演它們怎么游泳的。請學生模仿白鵝走路的樣子。②引出駱賓王,為白鵝寫了一首詩《詠鵝》(板書課題)請學生把這首詩朗讀一遍,老師再帶著道具朗讀一遍。③師:你們知道嗎?古詩不僅可以用來朗讀,還可以用歌聲來表現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由這首唐詩譜寫的歌曲《詠鵝》。跟著老師,學唱歌曲。④請男女同學分小組到講臺上來演唱。(拿上小樂器)老師要給予表揚鼓勵。
七、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和“大白鵝”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喜歡這個朋友。那么我給你們留個課外作業,回家后找一找還有沒有與鵝有關的詩或者兒歌,下節課我們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分享。
音樂課《詠鵝》教學案例設計篇五
《詠鵝》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利用熟字鞏固6個單韻母(a o e i u lang=“en-us”>
學習看拼音識字,并綜合運用原來學過的識字方法,會認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教學重點
1.認識6個生字(鵝、歌、浮、綠、撥、波),會寫4個生字(向、白、毛、水)。
2.背誦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所描繪的美麗景色)。3.體會字與拼音的關系。教學難點
聯系圖畫理解詩意的能力。聽讀識字。隨文識字。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帶音節的田字格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新課
師:你們見過鵝嗎?喜歡鵝嗎?如果沒見過的小朋友們,今天就帶著你的想象和見過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詠鵝》。(板書課題)
生:根據自身情況回答,齊讀課題。
師:這首古詩《詠鵝》的作者是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是一名杰出的詩人,他叫駱賓王。有一天,7歲的駱賓王正在河邊玩,忽然他看見了--(出示鵝)他看見了美麗的大白鵝在快活地游來游去,喜歡極了!于是他便寫下這首詩來夸夸大白鵝。詠是夸、贊美的意思。
生:齊讀讀課題與詩人名字。
師:引導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圖上的鵝是什么樣的,正在做什么? 生:認真觀察圖畫,并說出鵝的樣子和在水中嬉戲的場景。(設計意圖:激趣引入文中學習)指導朗讀古詩
1.師:范讀古詩,讓學生初步體會古詩內容,認清字音。
?span 生:認真傾聽老師范讀古詩,感知內容。
2.師:指導學生讀古詩,并提出要求:同學們自己輕聲讀,注意把字音讀準。
生:自己小聲地讀古詩。
師:指導同桌互讀古詩:讀得好夸夸他,讀不好幫幫他。生:同桌互讀古詩。
4.師:指導學生齊讀古詩,把字音讀準。
生:正確、流利地讀古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古詩讀通順、流利)在古詩中識字
師:引導學生朗讀古詩,并要求數一數這首詩有幾行? 生:讀古詩,并數出古詩有四行。
引導學習第一句:曲、項、向是什么意思?(鵝彎曲著脖子朝著天空鳴叫,似乎在歌唱。)
了解鵝的可愛,曲:彎曲,項:脖子,向:朝著 引導學生帶著喜愛之情朗讀第一句。
引導學習第二句:對照圖畫理解“綠水”“清波”的意思。(白白的毛浮在綠綠的水上,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
引導學生帶著喜愛之情讀第二句。強調“白,綠,紅”,色彩視覺感。引導學生練習背誦古詩。
師:出示生字卡片認讀:鵝欏⑾?span lang=“en-us”>xi?span lang=“en-us”>ng、歌gē、毛m?span lang=“en-us”>o、綠lǜ、紅h?span lang=“en-us”>ng、白b?span lang=“en-us”>i、水shuǐ。
生:集體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隨文識字的方法,學習閱讀古詩的方法。)
四、學寫生字,并組詞
1.師:出示筆畫:橫折鉤,示范書寫。生:認識筆畫,書空。
2.師:出示生字“向”:想想這個字的筆順怎么寫?
生:觀察生字后回答。(撇,豎,橫折鉤,豎,橫折,橫。)3.師:出示“白”字:說說怎么寫?寫時要注意什么?
生:仔細觀察:壓線筆畫,間架結構。(撇,豎,橫折鉤,橫,橫。)4.師:出示“毛”“水”字:這兩個字怎么記?怎么寫?.生:思考后回答。(毛:撇,橫,橫,豎彎鉤;水:豎鉤,橫撇,撇,捺。)5.師:引導學生進行書寫練習,要求書寫時筆畫工整、筆順正確。生:獨立寫字。
6.出示要求會認及會書寫的生字,讓學生為這些生字找朋友。(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會寫的字,及積累詞匯。)
五、視野擴展
出示各種形態的鵝的圖片,以及不同品種的鵝的圖片。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優美的古詩《詠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還從中認識了6個生字,學習書寫了4個生字的筆畫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收獲真不少。
布置作業 背誦古詩。
把古詩內容畫一畫。板書設計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教學反思:
教學《詠鵝》這篇課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學生已經會背這首詩了(學前班教過),所以本課教學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情詩景,認識6個生字和會寫4個生字“白、向、毛、水”。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謎面“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蹬一雙紅鞋子,唱著歌兒伸脖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了答案,于是我出示圖片(一幅美麗的白鵝戲水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鵝?(生甲:這是一只白白的鵝;生乙:這是一只活潑可愛的鵝??)接著,我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講述了駱賓王七歲寫詩《詠鵝》的故事,由于聽的是同年齡孩子的故事,學生個個聽得入了神,由此導入新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在引導學生通過讀領略詩的意境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再來是通過與各個詩句相對的圖片來逐句對照解釋詩文,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古詩的孩子。在課件中,還用與 “白,綠,紅” 相應的顏色批注,引起學生的注意。形象地再現了詩情詩景,在欣賞圖片與閱讀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學生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并滲透了人與動物關系密不可分、親切自然的教育。
在寫字環節,新出現的兩個筆畫是一個難點,只有掌握了這兩個筆畫,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水”四個生字,我出示了筆畫筆順。然而利用多媒體,卻不能更好地進行范寫,板書演練,這是存在的不足之處。書寫指導之后,考查孩子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就就當場練練孩子們,請孩子們為這些生字寶寶找好朋友,進行詞匯的積累。他們大多還是很厲害的。
最后是分享圖片,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動物的興趣,滲透德育,養成愛護動物的思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