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一
綜合課
1、學習歌曲《我們的田野》感受音樂語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啟發學生了解音樂語言,提高創編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節奏歌曲的學唱,背唱《我們的田野》。
2、指導學生劃拍唱準節奏及旋律音高。
1、創設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3、議論爭辯,頓悟創新。
4、訓練技能,激勵發展。
電子琴、錄音機。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介紹本節課內容。
二、基礎訓練:
1、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三、新授課
1、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原是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
2、聽磁帶,體會情緒。(教師畫一幅與歌詞有關的畫)
3、再聽磁帶,再次體會情緒。(歌曲背景簡介)
4、學唱歌曲,解決容易唱錯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組練習,然后在合到一起來演唱。(注意反復記號)
6、處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請同學們畫一幅描繪家鄉風景的畫及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四、聽唱想做(二)。
五、總結下課。
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學生能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二
冬天到來,漫天飛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滿幻想的心靈中會別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幼兒自主創編動作,鼓勵幼兒進行富有個性的展示。集體欣賞、交流、協商,從而形成最佳的編排方案。
本活動集個人表述、集體表演等多種形式于一體。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參與創編、表演的積極性,體驗創編的樂趣。活動設計力圖突破學科領域界限,整合語言講述、環境創設、交流互動、動作展現等各種形式,使整個活動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1、愿意在其他幼兒面前進行舞蹈展示。
2、通過活動感受和雪花媽媽共同游戲的快樂。
3、能夠創編各種雪花飄動、旋轉的動作。
ppt課件
一、導入
1、出示各種常見花的圖片,請幼兒說出名字,簡單的介紹。
2、拋出謎題“有一種花從天上來,一朵一朵慢慢地飄下來,摸上去冰冰的,涼涼的,是什么花”?引出——小雪花。(伴隨音樂“雪人”)
二、結合圖片情景做出各種小雪花飄落的動作(伴隨音樂“雪人”)
(一)師:小雪花很調皮,到處亂飄,我們看一看小雪花都飄到了哪里?
1、出示圖片-大樹。“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到了大樹上”。(飄的時候雙手打開,胳膊輕輕上下擺動,最后雙手在頭頂合十做大樹狀。)教師首先示范,再請幼兒跟著做。
2、出示圖片-屋頂。“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到了屋頂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出屋頂的樣子,并伴隨音樂進行動作。
3、出示圖片-大橋。“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到了大橋上”。先請幼兒自主的做出大橋的樣子,請個別幼兒示范,伴隨音樂進行動作。
4、出示圖片-雪人。“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到了雪人上”。先請幼兒自主的做出雪人的樣子,請個別幼兒示范,然后集體伴隨音樂進行動作。
5、出示圖片-小狗。“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到了小狗的鼻子上”。全體幼兒直接伴隨音樂進行動作。
6、出示圖片-幼兒園的雪景。提問:“小雪花還落到了哪里”?
(二)結合音樂全體完整的跳一遍。
三、伴隨音樂“小雪花找媽媽”幼兒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朵一朵的飄出來并且固定在指定動作,直到音樂結束。
所有幼兒坐在位子上,老師做第一朵小雪花,進行示范,接著第二朵,第三朵,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次飄出并保持不動,直到最后一名幼兒。
四、創編各種飄動旋轉的動作。
1、個別幼兒嘗試一個人飄動的動作
師:有一朵雪花和你們飄得不一樣她是怎么飄的?
引導幼兒發現小雪花飄的時候,不僅可以踮著腳尖跑著小碎步,還可以旋轉著,多種形式。請幼兒示范,并說出自己動作的名稱。如:雙腳轉、單腳轉、跳著轉等等。
2、所有幼兒依次旋轉著飄。
3、老師做風爺爺吹一口氣,小雪花就一片一片旋轉著飛的遠遠的。
五、掃雪——優美的退場
教師用掃雪的方式組織幼兒有規律優美的飄回自己的座位,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導入--進行動作創編 --探索小雪花的飄舞旋()轉動作--合作律動,我覺得各環節過渡自然,在音樂中,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旋律美,從而產生愉悅的、美好的情感。鼓勵孩子隨著音樂用動作自由大膽地表現《小雪花》輕柔飄落的情景,通過肢體動作表現、感受小雪花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最后幼兒隨著音樂,做雪花飛舞的動作出活動室。激發孩子對小雪花的興趣和這首歌的興趣。整個活動過中,孩子們的積極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動目標,效果較為理想。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三
1、欣賞嗩吶獨奏《打棗》,感受樂曲詼諧、幽默的音樂形象。
2、通過欣賞樂曲《打棗》,了解民族樂器嗩吶,聽辨大小嗩吶的音色區別。
播放樂曲《打棗》引子部分,請學生聽辨樂器音色。
1、完整聽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完整播放《打棗》并提出問題:
(1)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你能感受嗩吶在演奏過程中,音區的變換和對比嗎?
聽完以后,教師針對以上兩個問題,請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完以后,教師介紹樂曲內容。
2、小結《打棗》是一首活潑、風趣的嗩吶獨奏曲,表現了河北農村,爺爺和孫女在庭院里打棗的歡樂情景。
3、完整聽賞樂曲。
完整聆聽樂曲《打棗》音頻,學生認真聆聽并隨音樂的進行展開想象。
本節課通過欣賞嗩吶獨奏曲《打棗》,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樂曲詼諧、幽默的音樂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風格。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四
聽賞《春雨沙沙》
通過聽賞歌曲能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聆聽歌曲時,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能隨著歌曲的旋律,作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錄音機、錄音帶。
1、 齊唱《小雨沙沙》
1、 師:你想,小雨落下來的時候是這樣的小聲,沙沙沙的,那,你有聽過春雨嗎?他們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一聽。
2、 聽賞《小雨沙沙》
3、 聽完后,讓學生匯報說說春天的雨是怎樣的?
師:誰來扮演一下春雨,我們來看看春雨在落下來時是怎樣的沙沙聲,看哪一個同學扮演得最像,最棒!
學生扮演后匯報。
聽賞《春雨沙沙》。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五
1、傾聽音樂,用笨拙與歡快的動作表現aba結構,學習聽前奏、間奏。
2、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表現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學習自己找空地方活動,不與他人擠在一起。
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表現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學習自己找空地方活動,不與他人擠在一起。
傾聽音樂,用笨拙與歡快的動作表現aba結構,學習聽前奏、間奏。
幼兒經驗基礎
1、教學掛圖“熊跳舞”1張。
2、四腳能活動的小熊絨布玩具1只。
3、音樂磁帶,錄音機。
引導策略
有效提問
1、 指出圖1中相同的圖形。
2、 指出圖2中相同動作的小熊。
3、 明確圖中一前一后是相同的,中間是不同的。
1、 邊欣賞音樂,邊觀看布熊表演。
2、 再次欣賞,知道音樂一樣時,熊也跳得一樣。
1、 創編小熊笨拙的動作,隨a段音樂表演。
2、 隨b段音樂自由動作,表現小熊歡快地表演。(等所有小熊都找到空地方站好后,再聽音樂跳舞。)
3、 隨音樂完整表演。(大膽表現,盡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跳舞動作)
1、 找好朋友,商量一人跳舞,另一人模仿。
2、 兩人交換任務。
一/1、這是誰啊?它在干什么?
2、它們跳舞的動作一樣嗎?哪兩只小熊的動作是一樣的?
3、一前一后的小熊動作是相同的,中間的小熊動作是不同的。
二/1、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跟著音樂是怎樣跳舞的好嗎?
2、小熊跳的好看嗎?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看看小熊跳舞的動作是不是和音樂一樣?是不是能合起來。
三/1、小熊跳舞的動作是不是和音樂一樣?小熊跳舞真開心,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跳啊?那我們來聽第一段音樂,聽完后你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小熊是胖呼呼的,它的動作是笨笨的、慢慢的。)一起來學學。小熊們你們跳舞時不要擠在一起,不然要摔跤的,能不能做到啊?
2、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起來是怎么樣的?小熊越跳越開心了,你們可以自己做表示高興的動作。
3、現在我們一起完整的來跳一遍,你們盡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跳舞動作。
四/1、現在我們找到一個好朋友,一個人跳舞、另一個人學他的動作。你們兩個人自己商量一下,誰先跳,誰先學。
2、兩個好朋友交換一下,剛才學的人現在來跳舞。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六
1、通過學習古詩詞創作的歌曲《詠鵝》,感受樂曲中描繪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
2、引導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3、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想象力。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歌曲,并邊唱邊演。
了解休止符號和反復跳躍記號。
養成教育訓練點:鍛煉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琴、多媒體、錄音機、
(一)導入部分:
謎語
頭 戴紅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腳 蹬紅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學生猜(謎底——鵝)
(二)講故事
通過圖片配合,講訴唐代詩人駱賓王在7歲時創作《詠鵝》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詞。
在唐代貞觀年間,有一個聰明的孩子叫駱賓王。他讀書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歲的時候呢,就顯示出了不同凡響的文學才華。7歲的小駱賓王很聰明,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他都是很積極的回答問題,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準確,經常受到老師的鼓勵和夸獎。有一天放學后,小駱賓王和小伙伴們相約到小河邊玩耍。在河面上他們看到了一群鵝,別的小朋友看到鵝后,他們都歡呼雀躍,有的跳了起來,有的學著鵝走路時的樣子,有的學著鵝的叫聲,有的則伸出手指數著他們到底有多少只。小駱賓王卻不同,他認真、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鵝,看到了鵝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閃動著水波,在藍天的照耀下,顯得特別好看。洛賓王太喜歡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寫下了一首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波清波。
(三)1.朗誦背誦詩歌《詠鵝》。
2、簡單講訴詩歌里面的含義內容。
大白鵝呀大白鵝,你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和腳掌波動著清清的水波。
(四)1.聆聽歌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內容。
2、讓學生簡單了解休止符和樂曲中的反復跳躍記號。
3、學唱歌曲,由老師領唱學生跟唱。
(五)邊唱邊演
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邊唱邊演《詠鵝》。
(六)拓展
欣賞其他音樂家創作的同名歌曲《詠鵝》,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教案設計篇七
1、能認真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雷、點的音樂形象
2、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學會演唱《踩雨》,體會雨中嬉戲的樂趣。
3、能積極參加音樂游戲,培養自身的旋律流暢感。
指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本節課以“雨”的音樂形象為線索,通過“聽雨——戲雨——看雨——踩雨”四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
“聽雨”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中雷、點的音樂形象,“戲雨”環節使學生在音樂游戲中培養旋律流暢感,“看雨”環節讓學生感知歌曲描繪的形象,“踩雨”環節讓學生在玩中熟悉音樂的節奏、旋律,以便剛好的學唱歌曲《踩雨》
二課時
第一課 時
一、 聽雨——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1、 唱《春雨蒙蒙》
導入: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綠色的呼喚,“沙-沙-沙”的飄了下來,小草們把雙手舉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禮。聽《春雨蒙蒙》
2、 聽《電閃雷鳴波爾卡》
(1)、導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樣的呢?你能聽到什么聲音?
(2)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3)生仔細聽辯“雷聲隆隆,電光霍霍……”
(4)介紹作品
(5)欣賞錄象帶
3、說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訴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嗎?
二、 戲雨——音樂游戲
1、導入
下雨了,一把小陽傘撐了起來,紅、黃、藍……哪一把和“小紅是好朋友呢,大家幫忙來找一找
2、音樂游戲《找鄰居》
唱一唱,聽一聽傘上的旋律,你覺得“小紅傘“上的旋律與哪一句連起來唱最流暢
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旋律流暢感,同時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