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時代楷模人物英雄事跡材料篇一
半個多世紀前,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
這里山路崎嶇,自然環境惡劣。拉齊尼·巴依卡的祖父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主動請纓,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官兵做向導,從此開始了一家三代護邊70余年的傳奇。
時間一晃便是23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帶領官兵們走遍紅其拉甫邊防線上每一道河溝、每一個山口、每一塊界碑,同吃同住,一起經歷千難萬險,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不讓界碑挪動一毫米。”1972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走不動了,他將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叫到身邊,囑咐道:“守好邊防的任務,以后就交給你了。”
一座氈房就是一座哨所,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騎上牦牛,謹記“家訓”,走上邊境線,與官兵一起爬冰臥雪、戍邊巡邏,這一干又是38個春秋。
拉齊尼·巴依卡從小跟著父親在邊境線上長大。巡邏路上,父親經常給他講爺爺巡邊的故事。年幼的拉齊尼·巴依卡聽著,兩眼放光,一顆種子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長大后也要和爺爺、爸爸一樣,為國守邊。”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的班,成為家中第三代護邊員。同年,他光榮入黨。這讓他對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做一名優秀的護邊員,更要做到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的那樣“盡我所能,為人民、為祖國多做好事。”
巡邏路上,拉齊尼·巴依卡總是走在前面探路,憑著多年經驗,多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巡邏路上,我們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總要自己先過去,試試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確認安全后,才讓我們過河。”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士肖瑤說,“有拉齊尼·巴依卡在,我們心里特別踏實。”
山區氣候變化無常,危險說來就來。2011年冬天,巡邏隊遭到暴風雪襲擊,邊防戰士皮濤突然滑入雪洞,周圍冰雪不斷塌陷。千鈞一發之際,拉齊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終于將皮濤拉上來。皮濤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搶救了三個多小時,才挽回生命。
16年的護邊生涯,拉齊尼·巴依卡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暈血流不止,也因渡河發生意外,噙淚與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牦牛作別。太多的急險時刻,卻從未攔下他巡邏的腳步。
“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拉齊尼·巴依卡用青春和熱血踐行著錚錚誓言,被當地群眾稱為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