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范例1
【學習目標】
1、掌握動畫的分類。
2、學習二維動畫的制作過程和方法。
【學習重點】
制作二維動畫的過程和方法。
【學習難點】
動畫制作過程中各種參數的設置。
【預習導學】
1、從空間角度來劃分,動畫可分為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如果動畫的畫面稱為二維動畫,二維動畫畫面構圖 ,二維動畫的文件格式有如果動畫的畫面是______ 就是三維動畫,三維動畫增加了還具有三維動畫的文件格式為______ 。
2、制作二維動畫的軟件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是Macromedia公司的______。動畫采用了______ 技術,可以______ ,它具有 ______特點,被廣泛應用于 ______。
3、用Flash制作動畫有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______,另一種是______ 。
【合作探究】
一、討論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各有什么表現特點?
二、兩種動畫制作方法的比較
1、逐幀制作:
2、中間幀自動生成:
三、制作遮罩(Mask)動畫
在Flash中設為遮罩的層可以將其下一層的內容隱藏起來,再下一層的內容將透過遮罩層填充顏色形狀或文本對象顯示出來。
演示動畫并分析制作方法
5.2 動畫的制作(一)
導學案
四、文件格式
1、fla格式:
2、swf格式:
【實踐探究】
探究任務:制作遮罩動畫
要求:1、仿照課堂實例制作遮罩動畫,保存成swf格式。
2、改變“背景”圖層的形狀,觀察遮罩動畫的效果。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范例2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投影展示幾個信息技術的例子,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教學
一、信息技術概念
信息技術主要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手段實現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顯示信息等的相關技術。
二、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
1.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⑴語言的使用
人口超過100萬的語言有140多種,其中漢語的使用人口最多,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漢語是聯合國指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另外五種語言是英語、俄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有些語言則只為幾千乃至幾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語,中國的鄂倫春語、赫哲語。
⑵文字的創造
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上誕生的,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語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萬年,人類最早的文字誕生到今天,最多也不過五六千年。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后,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范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后,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
⑶印刷術的發明
我國是印刷術的發源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印刷術,都是在我國印刷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印刷術和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并稱為我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它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稱為「文明之母」。
⑷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
電報:1844年5月24日,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他那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電報機,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1912年“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后,發出電報“SOS,速來,我們撞上了冰山。”幾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亞”號客輪本應能夠救起數百條生命,但是這條船上的報務員不值班,因此沒有收到這條信息。從此以后,所有的輪船都開始了全天候的無線電信號監聽。
電話:1892年紐約芝加哥的電話線路開通。電話發明人貝爾第一個試音:“喂,芝加哥”,這一歷史性聲音被記錄下來。
電視: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后,貝爾德終于用電信號將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后,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⑸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
第一代:1946-1956年。
第二代:1957-1963年。
第三代:1964-1981年。
第四代:1982-1989年
三、信息的發展趨勢
⑴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
⑵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
⑶越來越來高的性能價格比。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面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要客觀認識、揚長避短、合理而充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上網對中學生的影響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小結
1.每一次信息技術革命都推動了人類社會向更高層次發展。
2.信息技術包含計算機和網絡技術。
3.不只有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它隨著時代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有新事物的產生。
練習
1.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哪四個階段?
2.計算機的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3.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我們服務?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范例3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高中信息技術第五章第二節《網頁的制作》。
教學重點:網頁文字處理、插入圖片、動畫、水平線以及設置背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網站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建立網頁。
學生分析
本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學生通過前面WORD和INTERNET的學習,對網頁內容編輯、結構和效果等設計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熟悉網頁中的各種元素及其制作方法,初步了解網頁制作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探索精神。
教學環境
設計“網頁制作”網站,是學生通過網站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自主學習,完成網站中每一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借助投影儀及時反饋學生在完成目標時出現的問題。
教學方法
通過網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教師提出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引入)邊講邊演示
展示一個簡單的網頁
你現在正在上網,一定去了不少站點吧!這些站點的頁面都設計得非常精美,讓你在瀏覽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得到美的享受。這么吸引人的頁面,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你想不想也做一個精美的個人主頁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我們就一起學一下FrontPage的使用。FrontPage是優秀的專業化網頁設計軟件之一,使用FrontPage你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建立一個自己的網頁,這可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喲!
(新課)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網站自學,完成教師提出具體操作要求
模塊一、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網頁制作知識準備”,提出問題:
1、啟動FRONTPAGE?
2、FRONTPAGE的三種顯示模式?
3、在e:下新建空站點,取名為abc站點文件夾。
模塊二、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新建網頁”,提出要求:
1、新建普通網頁。
4、打開e:網站制作素材可愛的家鄉高郵.htm網頁。
模塊三、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文字編輯”,提出要求:
1、把高郵.htm網頁中的標題設置為“5號”、綠色,“加粗”字體,“居中”對齊。
2、把高郵.htm網頁中的正文字體設置為“3號”,綠色。
模塊四、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圖片動畫”,提出要求:
1、在網頁中插入e:網站制作素材高郵風景高郵湖.jpg
2、在網頁中插入e:網站制作素材高郵風景welcome.gif
模塊五、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水平線”,提出要求:
1、在網頁中標題與正文之間插入水平線。
2、水平線寬度設置為100%,高度為3像素,水平居中,顏色改為綠色。
模塊六、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設置背景”,提出要求:
設置網頁背景為e:網頁制作網站制作素材高郵風景\背景2文件
模塊七、教師引導學生自學“保存”,提出要求:
將當前網頁另存到e:abc高郵.htm,,并將圖片保存到images文件夾中。
模塊七、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小結”,提出要求把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練習制作個人網頁,一組練習制作班級網頁。制作素材在e:網站制作素材練習素材中。對學生作品點評,小結。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范例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課程要求。
2.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電腦的認識,了解他們的水平、基礎。
3.舉例與學生一起討論信息時代的新特點。
4.與學生一起討論信息的一些特征。
5.與學生一起體驗信息交流。
二、教材內容分析
教育科學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 1節,從內容上講,包括豐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與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簡單易懂,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內容;后者是重點內容,理論性較強,是教學的難點。作為信息技術課的開篇章節,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講解和理論分析上,而是要讓學生從生活實際著手,體會到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的巨大作用,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從而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三、方法與策略
1.引領學生體驗信息社會與信息特征;
2.開放地授課,根據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則方面提高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介紹課程的基本要求。
師:從今天開始,我與大家一起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先簡單介紹一下課程情況。我們本學期用的《信息技術基礎》教材共一冊,是必修課程,共用36課時來完成。我們教材的內容主要是從我們的日常事務工作的需求出發,按照事務完成的流程引領同學們學習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方法和基本過程,并把動手實踐的廣闊空間留給同學們,讓大家在探索、應用中學習到一套完整的原則與技術。 為了更好地讓大家認識到信息技術課與以往的計算機課的不同,我們現在先進行以下幾個討論。
第二環節:大家談經歷。
師:進入本環節,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學習、運用電腦的經歷,同時也鍛煉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氣。大家針對以下幾個問題先思考片刻。
(板書)
(1)你玩過電腦游戲嗎?覺得玩游戲感覺如何?是否影響到你的其他課的學習了?
(2)家里有電腦嗎?你上過網嗎?在哪兒上的?進過網吧沒有?你對網吧有什么認識?
師:誰自告奮勇,請舉手示意!如果不舉手,我可就隨機邀請了啊!
女生A: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玩電腦,我在家用寬帶上網,不愛玩游戲,偶爾上網聊聊天。
師:上網還做什么?
女生A:上網校,查資料。
師:好!你對網友見面怎么看?
女生A:也有要提出跟我見面的,就在這個暑假。
師:見了沒有?可以公開談嗎?
女生A:沒有,我不想,誰知道是什么人啊!
師:很好!網友見面要慎重。最好不要見,網友中壞人也是有的,并且還不少。特別是小孩子容易上當受騙,有人就一不小心被販賣到非洲去了。
眾學生:哈哈……
師:我看后排的某某同學(他在亂動)已經心里有“成長的竹子”了,既然坐不住了,你就來談一下吧!
男生A:沒玩過!
師:真的?我不信!中考要求考試嘛!不要誤會向老師傳播錯誤信息哦。你到網吧去上網沒有?
男生A:沒有!
眾學生:老師!他有!他是網迷!
師:哦,有人看到你進過網吧的。你去網吧不是去上網?那做什么?為你家里買菜是吧?網吧里的菜可比不上超市的新鮮啊!
眾學生:哈哈……
男生A:上了,上得不多。我可沒玩游戲啊,老師!
師:玩過也不要緊,關鍵是要正確分析自己。你覺得你玩游戲影響學習了沒有?我相信你有說真話的勇氣。
男生A:影響了一點吧。我學習落后好像就是從玩游戲開始的。
師:談得非常好,很坦誠,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用一些時間去學習。
(其他3~4位同學繼續談,掌握時間,避免夸夸其談)
第三環節:一起討論信息時代的特點。
師:目前,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新時代,即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我們的思維、技術、文化都與以前大不相同。現在,我們就一起從幾個討論看一下這些變化吧。
(1)成語補充。
師:在新時代人們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開始變化了。現在考慮以下兩個成語補充題目。大家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體答案,只要方法。
天()馬() ()屯()聚
部分學生:天馬行空!
師:我就知道有人會這樣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說!再說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尋找答案。
生1:查成語辭典!
師:非常好!關鍵你怎么查?
生2:第一個可以查“天”!把以“天”開頭的成語找一找。
師:不錯!第2個呢?
眾生:不好查!難辦!……
師:在信息時代,我們用模糊查詢,這種思維與傳統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們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這個不知道的字,讓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們在google網站上輸入“*屯*聚 成語”,一下就可以搜出來了。包括解釋、典故等信息。
(2)閱讀。
師:我們再討論一下,信息時代的人們閱讀的方法與傳統有何不同。比如閱讀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辦?又比如,我們讀新聞時想了解相關的新聞,怎么辦?現在讓我們語文課代表的同桌來回答!
(如果語文課代表站起,師提示:“注意你獲取的信息要完整,我說的是你的同桌)
生3:查字典、查資料。
師:如果我們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貴的、太難找的資料怎么辦?
生3:這……
師:你可以有一個向他人求助的機會。你向誰求助?
生3:向我同桌(生4)。
師:我已經為你想到了,所以才提問他的同桌你呢。
生4:去圖書館吧。
師:看過《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書多好,用魔棒一點,里面就出現了相關的影像介紹,這樣的書現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盤圖書,比如大百科全書光盤。信息時代閱讀的最關鍵的一個思維方式就是“超鏈接”。比如,新浪網站上從“體育”鏈到“NBA”再鏈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現”……“超鏈接”就像很多條鏈子把各種信息聯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轉,有選擇地閱讀。
眾生:也不是隨心所欲,還比不上魔棒啊!
師:大家說得好!信息技術正在繼續發展,你們要好好學習,在不遠的將來我相信你們能夠實現魔棒這樣的“超鏈接”。
第四環節:大家討論信息特征。
師: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每個人要對信息的認知、表達有充分的認識,能夠正確地辨別、分析、描述信息,做到這一點,必須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為什么呢?讓我們先來通過討論和提問,一起感受。
(1)載體依附性。
師:大家看過武俠小說吧?
眾生:看過!
師:好。請聽題:武俠小說里經常有爭奪一種神秘的書的情節,書里面記載著練功方法這樣寶貴的信息。但是有個叫令狐沖的學到的各派劍法卻不在書上,誰知道哪里記載著這些信息?
生1:思過崖山洞的墻上。
師:不錯!令狐沖發現時,這些信息在墻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幸好沒有火山噴發或是大地震,否則墻這個信息的載體碎了,這些劍法信息也就沒有了。
師:下一題:有的同學喜歡用座右銘來激勵自己奮發學習,學有所成。一條座右銘通常寫在哪里?
生2:寫在日記本里!
生3:寫在鉛筆盒上!
生4:存在文曲星上,打開就看到!
生5:老師我有手機,我放在開機畫面上!
生6:刻在課桌上!
師:刻在課桌上是不對的,要愛護公物!魯迅當年刻在課桌上也是不對的,不過已經過去這么多年,我們就不追究他老人家了。但是現在你如果隨處亂寫亂畫,為你的座右銘這條信息亂找載體,我們是要追究你的責任的!
總之,信息具有載體依附性(板書),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載體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載體。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范例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準確說出IP地址概念;完整復述IP地址格式及分類方法,能通過計算分辨出IP地址的類型。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生活實例直觀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類形式,并能正確辨別IP地址類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體驗通過計算識別IP地址類型的學習樂趣,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勇于克服困難,同時提高對網絡技術應用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理解IP地址的概念,熟記IP地址的格式組成和分類方法。
【難點】
能進行IP地址類型識別。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1.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內容是關于我國首例利用因特網破獲聚眾賭博案件
(1)學生觀看視頻
(2)學生概括視頻主要內容
2.設置疑問:公安機關根據什么線索進行破案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的概念。
環節二、新知探究
任務一、答一答
(1)學生自習課本上關于IP地址概念的內容
(2)學生回答問題:“什么是IP地址”,老師做補充總結。
任務書二、查一查
1.設置小競賽,根據查看本機IP地址的方法,學生動手操作查看自己計算機的IP地址。
2.請較快完成的同學說出自己的IP地址,老師在黑板上記錄。
任務三、說一說
1.學生利用2分鐘自習書上內容,討論IP地址的組成特點。
2.教師帶領學生結合黑板上記錄的IP地址,總結IP地址組成特點,包括點分十進制的表示方法及網絡標識、主機標識;并通過對網絡號和主機號的討論,引入IP地址分類的概念。
高中信息技術教案范例6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
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設計思想,并將算法的設計思想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2.過程與方法
利用現實生活中不斷重復做某件事的例子以及假設圍棋挑戰賽的過程來梳理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從此類生活實際中提煉出循環求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面對問題時能梳理出解決問題的清晰思路,設計出解決某個問題的有限步驟,從而理解計算機是如何解決、處理某種問題的。
3.情境與價值觀
讓學生全心投入到學習當中,與其他同學積極合作交流,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
在課堂上創設相應情境,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努力營造一個輕松的、充滿樂趣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放飛思維的翅膀,體會到學習的愉快。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確立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設計思想,并將此算法設計思想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上述算法問題同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另外,如何把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
【教學對象】
高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逐漸成熟,對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等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對于如何將解決問題的思路轉化成流程圖,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可能還不很熟練,教師在課堂上要作進一步引導。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利用現實生活中不斷重復做某事的事件,引導學生去探索求100以內偶數和的方法。在講解解題方法時,我認為不宜直接把現成的算法告訴學生,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經歷整個探究過程。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引導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求100以內某些數的和,從表面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探索到的規律及平時所學的數學方法順利求得答案。而計算機與人不同,它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這是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的一個重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和訓練學生,使學生逐漸學會分析問題,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本案例運用設想的圍棋挑戰賽的實例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引出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設計思想。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師:今天在座的有50多位同學,假設今天都去參加圍棋挑戰賽,而我們要挑戰的人就是圍棋九段高手常昊,如果有同學挑戰成功,那可就名揚天下,成為新一代圍棋國手了。
師(引導):大家思考,通常這個過程會是怎么樣的?
教師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往挑戰賽的模式上想,提示學生可將過程簡要地列出來。
師生:圍棋挑戰賽的過程可以描述為:
確定挑戰的人數;
挑戰者和常昊對陣較量;
一旦挑戰成功,挑戰者就可以成為新一代圍棋國手;
步驟(2)(3)重復執行,直到最后一個挑戰者。
師:在挑戰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步驟(2)(3)是要重復做的,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
生:重復部分要用循環結構來實現。
師:這個步驟重復到什么時候結束呢?
由學生討論怎么確定循環的次數,很明顯,已知的挑戰者個數是判斷循環結束的條件。
根據討論的結果,最后師生共同得出圍棋挑戰賽的算法和流程圖(如圖1)。
以圍棋挑戰賽的例子啟發學生,求出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
師:根據此問題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問題細化為兩種情況。
100以內所有數的和的算法。
師(引導):現在我們先來求100以內所有數的和,應該怎么辦?
師生共同分析比較挑戰賽賽程與此問題的異同,得出此問題的解決步驟:
設定一個變量sum表示和,初值為0;
再設定一個計數變量I,從1開始計數,同時它代表要相加的數;
I和sum相加,和保存在變量sum中
I累加
I大于100時輸出sum的值,否則繼續執行③④
求100個數中所有偶數的算法
師(引導):100以內的數相加的和我們已經能求出來了,但是我們只要100以內的偶數相加的和,那么怎么找出符合條件的偶數呢?
生:偶數是能被2整除的自然數,我們可以將符合這個條件的數找出來。
師生討論得出的尋找偶數的步驟:
①判斷數I除以2是否余數為0
②和變量sum與數I相加得到新的和
③I累加,再次執行①
得出求100以內偶數和的算法
師(引導):100以內的數相加我們已求出算法,偶數也找出來了,能求100以內偶數的和了嗎?具體算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能,將(2)中的語句放到(1)的循環語句中執行就可以了。
師生最終討論得出的算法如下: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讓學生討論各變量的定義與作用,如sum表示和,I既是計數變量又可以是用來求值的自然數。
因為循環次數已知,要加入一個循環控制變量I來計數,當I累加到滿足條件的次數后退出循環。
小結
回顧以上案例,看似將某個問題轉化為計算機語言描述算法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過程,但是,思路來源于生活,借助生活當中常見事例的解決方式,我們也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并得出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
【2022年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案例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七年級歷史教學案例模板范文
2022年信息技術教研組工作計劃11篇
2022信息技術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信息技術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五篇
2022年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作用及意義范文15篇
2022年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