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黨員讀《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優秀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立根固本,就是要堅定這份信仰、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忠誠,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會有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堅定政治立場、抵制誘惑的決定性因素,是黨性修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共產黨宣言》揭示的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一時的沖動,光有樸素的感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深厚的理論信仰作支撐,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動搖。我們要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負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自覺踐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黨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工作地位作用、根本任務、工作原則、職責使命、實踐要求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貫穿其中。只有持續深入系統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強化理論學習中補足信念之鈣,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才能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責任。
黨員讀《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優秀二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矗立起一座馬克思主義精神豐碑。《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在實踐上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我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都是受《共產黨宣言》的影響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我們黨的第一部黨綱就是按照《共產黨宣言》精神制定的。我們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
習總書記說,重溫《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把《共產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矢志不渝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共產黨宣言》揭示的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一時的沖動,光有樸素的感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深厚的理論信仰作支撐,否則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動搖。只要我們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能夠深刻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漫長歷史過程,需要若干代人接續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能夠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追求崇高理想、開辟光明未來的成功道路。我今年年初在新進兩委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講過:“如果社會主義在中國沒有取得今天的成功,如果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也在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那場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化中倒塌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失敗了,那社會主義實踐就可能又要長期在黑暗中徘徊了,又要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作為一個幽靈在世界上徘徊了。”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成功,冷戰結束后世界社會主義萬馬齊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競爭中的被動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社會主義優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顯。我們要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負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
學習運用《共產黨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謀劃發展,要著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高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生活品位。深化改革,要站在人民立場上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堅決破除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決破除一切束縛社會文明進步的思想觀念,給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員讀《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優秀三
按照培訓班課程安排,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了一遍《共產黨宣言》,雖不能夠理解透徹,但卻被其中的哲理深深震撼,最扣擊我心靈的一句話,便是“每一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一切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條件”我想這句話應該是這本書的靈魂,也是共產黨人終身奮斗的目標,更是中國共產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法寶。
這句話,成就了一本偉大的書,《共產黨宣言》,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25本書之一;這句話,造就一個偉大的人,馬克思,上子個千年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這句話,造就了一個偉大的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馬克思出身于一個律師家庭,普普通通的人,卻因心存偉大理想,為全人類而奮斗,不計個人得失,百折不撓,終成偉人。中共近代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朱德,中國紅軍的總司令,出身于農民世家,畢業于云南陸軍講武堂,成為了一名國民黨軍官。是什么讓他放棄了優渥的待遇轉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被共產黨的理想所震憾—實現共產主義。他認為這個信念可以救中國,所以棄暗投明,36歲時毅然加入共產黨,并為之奉獻了畢業精力,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還有一個人,張國燾,畢業于北大,紅四方面軍領導人,中共創始人之一,卻讓人扼腕嘆息,就是因為爭奪個人權力,淪為了共產黨的叛徒,空留罵名于歷史。
身懷壯志,心憂天下,為之奮斗,不畏艱險,成就了他們的偉大。然而歷史上卻有一些打著憂國憂民的幌子,謀個人私利,最終給自己抹了黑。
曹操,心懷壯志,他在《龜雖壽》中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而卻被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因為他表面上效忠漢帝,實際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私心極重,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寧教天下人負我,不叫我負天下人”。類似的人物歷史上還有鄭莊公,其弟反叛,作為兄長,不去糾正、引導,反叫他“多行不義必自斃”,真正的偽君子。然而他能知錯就改,掘地宮黃泉見母,成就孝行美名,也算將功補過吧。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如何引導他們成長,我深感責任重大,心懷壯志,真實做人,踏實做事,努力為社會、為他人服務,實現個人價值。即使不能成為偉大的人,也應成為有用的人,有價值的人。
黨員讀《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優秀四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我讀完了《共產黨宣言》這本不朽的偉大著作。雖然我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在各種文章中看到過“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等《共產黨宣言》中的名句,但我對這些話的含義,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卻不了解。現在在完整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后,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列寧在1895年評價《共產黨宣言》時說:“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可見《共產黨宣言》對推動世界歷史、哲學發展的重要作用。即使在生產力高速發展的今天,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部分向我們介紹了資產者和無產者,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是全文的基礎。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并且向我們闡述了社會主義將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資產者彼此間日益加劇的競爭以及由此引起的商業危機,使工人的工資越來越不穩定。機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繼續不斷的改良,使工人的整個生活地位越來越沒有保障;單個工人和單個資產者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具有兩個階級的沖突的性質。”則向解釋了資產階級必將與無產階級發生階級斗爭的原因。馬克思基于科學理性的判斷使他敢于預言:“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這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信心。
《共產黨宣言》的第二部分是對無產者和共產黨人關系的全面解釋。這一部分向我們闡釋了共產黨人堅持的是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并且要_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目標。共產黨的理論是“消滅私有制”,并且還要使各國無產者聯合起來,加速資產階級統治的滅亡。
而《共產黨宣言》的第三部分則有力地批判了各種“偽社會主義”,揭露了“反動的社會主義”、“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丑惡本質,并分析了它們出現的歷史條件。這一部分向全體無產階級展示了“偽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也避免了無產階級受到其他階級反動宣傳的蠱惑,有著很好的_導向作用。
《共產黨宣言》的第四部分闡明了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動黨派的態度,表明了共產黨人對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的決心,也向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發出了革命的吶喊,鼓舞人心。
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馬克思主義之所以穿越一百多年的時空依然活力四射,是因為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被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我們作為祖國新一代的建設者,應當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理想,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不斷追求更加有意義的生活,堅定信心,相信我們期待的共產主義的明天一定會到來,相信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黨員讀《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優秀五
《共產黨宣言》又譯《共產主義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由馬克思執筆寫成。1848年2月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1848年2月23日,正當法國二月_革命爆發的消息傳到英國之際,一本只有23頁的小冊子被運出了倫敦瓦倫街19號的一家不大的印刷所,這就是《共產黨宣言》。這部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獻。它闡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成為世界的主人的道理。它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這部宣言從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和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這四個方面以歷史為縱線、以世界為橫線,進行了詳細而深刻的論述,代表各國共產黨人,公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以此對抗了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
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無恥罪行,揭露了社會上壓迫與被壓迫的現象及其不合理性,有力地回擊了各_對共產黨人的攻擊。最后,這部宣言發出了偉大的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在為《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這部宣言的理論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它“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共產主義在實踐中被不斷完善,同時也不斷向共產主義的實踐注入新的活力。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一切社會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論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未來社會創造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成為工人階級斗爭實踐的一個光輝起點。
在黑暗的舊中國,這個光輝起點的到來,浸透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鮮血。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些斗爭的最終失敗揭示,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擔起領導_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_制度,但這次革命由于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未能改變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路在何方?這依然是中國志士仁人和先進知識分子苦苦求索的問題。
1921年7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旗幟,從此,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28年艱苦奮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燒。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
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的時間,共產主義的“幽靈”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化作噴薄而出的紅日,蒸蒸日上……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關系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終極原因。《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是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要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課題。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必須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鄧小平和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三代中央領導群眾的正確指引下,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面向新世紀,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是對150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中國共產黨80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
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這天;歷史同樣雄辯地昭示: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豐功偉績,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和面貌,并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時代前進的步伐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息的活力。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其原因就在于:這一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理論品格;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類禮貌,有過許多_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這不僅僅在于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還在于它鮮明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為《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共產黨宣言》發表后數十年間,馬克思、恩格斯一向注意用實踐檢驗自己的理論,在總結1848年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闡明了不斷革命、工農聯盟、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根據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發展了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從而使自己的理論不斷豐富發展,成為嚴整的科學體系。
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征和_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理論上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在主要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同時勝利的設想,探索出了一條在_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推到新的階段。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同一切從本本出發、照抄照搬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的長期斗爭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次飛躍的理論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從新的歷史條件出發,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這次飛躍的理論成果就是鄧小平理論。
應對充滿挑戰和期望的21世紀,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巨大的新考驗。正確應對國際國內的新問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完成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關鍵取決于黨的建設。把握時代特征,順應時代要求,站在時代前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應運而生。
“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把進入21世紀中國共產黨務必具有的先進性集中概括出來,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大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繼續開建立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根本要求。這樣,就使我們黨從根本上獲得了新的思想武裝。
追溯“三個代表”的淵源和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我們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豐富,又是創造性的發展;是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代特征有機結合,與時俱進的光輝典范,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要求我們始終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在不斷開拓進取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150多年風風雨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隨著實踐的發展,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持續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應對變化了的現實,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思考問題,進行理論創新,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
實踐永無止境;在實踐中探索真理、發現真理、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同樣永無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認識、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務必始終堅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時代條件的不斷變化,社會生活的日益變動,個性是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對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對黨的建設中遇到的新課題,不應當簡單地找本本上怎樣說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說原則,這就是根本的原則;要說標準,這就是根本的標準。
比如說,生產力的發展本身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落后了就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被先進的生產力所代替。就工人階級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產力不斷出現,原先所聯系的生產力變得落后了。為了從整體上始終持續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工人階級的內部結構也就應隨時相應地加以變動,不斷地向更加先進的生產力轉移。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也就應有不斷前進的意識。
開拓,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一個執政黨只有不斷地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努力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才能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創新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精神,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反映。黨的生命活力是與黨有無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潛力聯系在一齊的。“三個代表”本身是創新的產物,處處體現出創新精神,其實質是要求全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狀況、解決新問題,及時進行新的理論概括,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共產黨宣言》讀后感黨員心得體會
【黨員讀《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優秀五篇】相關推薦文章:
《共產黨宣言》大學生讀后感優秀范文
2021學習共產黨宣言讀后感 共產黨宣言讀后感最新
2022專題片《零容忍》黨員心得體會【優秀五篇】
2022黨員警示教育活動心得體會優秀五篇
2022我是黨員我帶頭心得體會 我是黨員我帶頭學習感悟【優秀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