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教育家精神》如璀璨明燈,照亮教育之路。它講述教育家和優秀教師的故事,呈現他們胸懷天下、興教強國的擔當,治學弘道的專注,教書育人的熱忱。他們的師德風范激勵后人,引領我們在教育征程中砥礪前行,為培育棟梁之才奉獻力量,傳承偉大的教育家精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在學習蔡元培先生的精神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那種追求卓越、注重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蔡元培先生作為北京大學的前校長,他不僅注重學術研究,更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他提倡“兼容并包”的學術氛圍,讓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學者都能在北京大學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推動學術的進步。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對我有著深遠的影響。他讓我明白,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格和人文素養。這讓我更加關注自己的全面發展,不僅在學業上努力進取,也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和情操。
篇二: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昨晚觀看了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該片講述和呈現了著名教育家和優秀教師胸懷天下、興教強國、治學弘道、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和師德風范。
民族危亡之際,蔡元培、張伯苓、陶行知、徐特立等著名教育家以至誠報國之心走上了教育救國之路;華北聯大如同利劍“插向敵人的心臟”、西南聯大學子投筆從戎為國赴死、一聲令下交通大學西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后,鄉村教師馬景武自創歌謠和教具,讓掃盲識字變成了農民喜聞樂見的“聽歌子”、“看把戲”;“一輩子只做好事”的吳玉章和倡導“又紅又專”辦學方針的蔣南翔,為新中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建設奠基鋪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教育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朱九思、任繼周、李吉林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勤學篤行、求是創新,在高校轉型、學科建設、理論探索和教法創新等諸多方面銳意進取,走在時代的前列;在消除教育發展不平衡、改變中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狀況的攻堅戰中,把一切獻給失學女娃的張桂梅、堅守深山小學四十年的支月英、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李保國、長期在高原和大山里支教的陳立群、鐘揚、朱敏才、孫麗娜,以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托起了教育改變命運的夢想;在全球化時代,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顧明遠打開了中國教育的國際視野;傳承中華文化、溝通中西交流的葉嘉瑩把古典詩詞傳播到世界各地…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和優秀教師身上,集中體現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在未來的日子里,將以他們為榜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事業;以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業務,引領學生成長、成才;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開拓視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充實學生的精神,整裝學生的精神面貌,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愛黨愛國的時代新人!
篇三: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教育家精神,是一個博大而深遠的主題。它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品質,更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應追求的精神風貌。近期我對教育家精神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思考,獲得了一些寶貴的體會。
首先,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對教育的熱愛和執著。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它關乎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敬畏之心,將教育作為自終身奮斗的事業。
其次,教育家精神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潛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特長培養貢獻力量。
篇四: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中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都對我啟發很大。他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系,提倡社會全員參與教育,強調實踐與知識的結合。在我們平時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做到這些,比如注重應用實踐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等。且全員育人導師制度的完善與家校共育方針的實施也慢慢做到了社會即學校,真正做到讓全社會來培養孩子。
篇五: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在第__個教師節到來之際,____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號召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這充分體現了____一以貫之對教師隊伍的高度重視。
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再到“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為學、為師、為人的“大先生”,一直到現在____提出的教育家精神,這對于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教師隊伍有1800多萬人,這支隊伍不僅需要條件保障、物質投入,更需要一個精神的引領。教育家精神是一個精神體系,具有價值、實踐、目標三個層次,教師的理想信念與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與躬耕態度,仁愛之心與弘道追求,都離不開教育家精神的價值引領,教育家精神的六個方面的內容,是相互聯系,互相依存,邏輯緊密的有機整體,為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原則遵循和精神動力。
作為思政課教師,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教育家精神貫穿于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師,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這樣的人。教育是一門仁愛愛人的事業,我們要把自己的溫暖,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就要堅持以____思想為指導,要努力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敬、令人羨慕的職業,為加快教育強國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支撐。
篇六: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弘揚教育家精神就要愛國報國。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言傳身教,讓學生從教師身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認為踐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守好課堂教學主陣地,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民主、平等、思辨的課堂氛圍,把思政課上得生動有趣、有意義,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自己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思政課教師。
沒有教育家精神追求的思政課教師,是不可能得到學生真心喜愛的,也就不可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進一步為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思政課教師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和更高標準的價值引領。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正當其時。思政課教師要著力領會____思想的“六個必須堅持”,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著力夯實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六要素養”,主動從政治上認識和踐行教育家精神;要著力把握新時代好青年的“四條標準”,保持振作的精神狀態,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能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更是用自己的見解、人格影響人。需要不懈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高素質教師,為學生打開看世界的一扇窗,為這些孩子奔赴與建設祖國埋下美好的“種子”。
上看得見、感受著、傳承到對黨和國家的熱愛與信仰,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弘揚教育家精神就要熱愛教育。執著教育,奉獻教育,時刻充滿激情和活力,讓學生感受到接受教育和學習知識的價值、意義和激情,甘愿為之付出和拼搏,樹立堅定的事業心和正確的價值觀。
弘揚教育家精神就要關愛學生。熱愛學生才能塑造學生的靈魂,以寬廣的情懷、無私的良知、高尚的道德、精神之品質、職業之素養,學術之平等去關愛、尊重和要求學生,在學生感受到愛與嚴、真善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社會的熱愛、對他人的尊重和對工作的執著和嚴謹。
弘揚教育家精神就要潛心學問。在教學科研上,摒棄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板凳”,具有堅守與忍耐精神,平凡中體現崇高與偉大,潛心教育和科研,不斷更新知識,專心知識傳授,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教育和訓練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富有獨立思維,具有能創造的聰明才智,善于思考和創新,能夠獨立自信地進行終身學習和創造知識。
篇七: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教育家們不僅關注本國的教育事業發展,還具備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他們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先進教育理念,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總之,教育家精神是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它體現了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追求,也為我們樹立了崇高的道德標桿和榜樣。我們應該深入學習和弘揚教育家精神,努力成為有情懷、有水平、有溫度的好老師和大先生。
篇八: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在觀看紀錄片《教育家精神》之后,我的內心深受觸動,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內涵,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中心,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激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國家的教育政策和發展方向,積極參與教育改革,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篇九: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教育家精神是一種追求真理、關愛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教育家們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天之木鐸”——孔子,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強調教育的普及和平等??鬃犹岢?ldquo;溫故而知新”,認為學習應該注重實踐,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他還強調“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家精神體現在他對教育的熱愛和執著。他不顧個人安危,周游列國,傳播自已的教育思想,為培養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付出了巨大努力。
縱使歲月兆載永劫,孔孟等人的教育方法與思想仍不會被拋棄,引領吾輩教育者應該具備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實現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而努力。
篇十:紀錄片《教育家精神》觀后感
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深深觸動了我。這句話不僅是對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獻教育事業的生動寫照,更展現了崇高的教育家精神。它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應當懷揣著滿腔的熱情和無私的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用心去教導每一個學生。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以陶行知先生為榜樣,不僅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引導他們成為一個快樂和自食其力的人。這樣的教育家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去學習和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