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鐵經濟學導論論文篇一
[關鍵詞]一般戰略模型低成本戰略特定的地理優勢研發能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二十世紀七十年末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保持著gdp9.6%的平均增長速度飛速發展。在未來的十年甚至更遠的將來,這種發展速度還將一直持續下去。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的公司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經營以尋求新的發展機遇,但這條路對于中國公司而言并非一路順風,到目前為止,僅有少數公司獲得成功,而格蘭仕正是其中之一。
格蘭仕于1978年成立,當時還是一個小工廠的它主要負責生產羽毛制品和成衣。直到1992年,格蘭仕開始轉向微波爐的生產制作,并在短短的六年時間里使其迅速晉升成為中國第一品牌的微波爐產品。格蘭仕的成功歸功于其自身的專業制造領域和與同行業相比具有競爭力的優勢地位,以及還有他們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一般戰略模型被公司普遍用來從以下兩個角度獲得競爭優勢:需求方面和供給方面。該模式即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格蘭仕利用了低成本戰略。
1.低成本戰略布局
通過檢驗格蘭仕的發展步伐和它在中國市場面對外國對手的強烈競爭及走向國際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格蘭仕采取了porter的一般戰略模式下的低成本戰略略。它通過規模經濟獲得低成本戰略和核實競爭力。
同它第一對手(日本和南韓公司)相比較,格蘭仕因其成本低廉有很大的降價空間。一方面,它迅速擴張自身產能以求在普通中國家庭里普及其微波爐產品。這有助于它在生產中贏得規模經濟效應;而另一方面,它通過降價和促銷已經在增加銷售量和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份額和相對低廉的成本為格蘭仕的國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低成本戰略下的價格戰
在西方的經營實踐中,價格戰被認為是有效管理的失敗并會引發一系列惡果。學習了中國大型公司的經營發展后,研究人員發現格蘭仕是唯一一個頻繁并充分利用低成本戰略的公司,并每次都贏得勝利。不同于大多數采取換季一次性促銷的降價方式的公司,格蘭仕是全年都運用價格戰并且大幅度降低價格。研究人員認為價格戰有兩大特點。
首先,格蘭仕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在價格上徹底毀掉競爭對手公司。例如,它可以定出比對手成本價還低的價格,像如果一個競爭對手的經濟效益臨界點在80萬套的規模上,它可以制定出在125萬的規模上的價格并且仍然可以從中獲取薄利,但是生產規模小于80萬套的目標對手公司沒生產出一套產品就會虧損(zhou,2005)。在如此強有力的行動下,格蘭仕的對手逐漸被淘汰出中國市場。其次,格蘭仕頻繁大幅降價。大多數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在價格戰中往往只會將價格降低到略低于競爭對手的水平上,但格蘭仕卻經常比其他廠家降低30%。這至少在初期會吸引大量新客戶。從1995年到2000年,格蘭仕在中國引發了五場價格戰,鞏固了它在本地市場地位并在1998產量和市場上晉升成為全球第一位,格蘭仕充分利用了低成本戰略的競爭優勢,促使它先是在中國國內市場成功打敗對手后又進軍國際市場。低成本使格蘭仕對其競爭對手發動了價格戰。
3.支撐格蘭仕低成本戰略的關鍵資源
微波爐的成本主要由原料、零部件、設備折舊和勞動力成本組成。在這些組成部分中,盡管能夠通過規模數量采購和討價還價取得一個相對較低的成本,但也并非格蘭仕可以隨意操控的。而又因為它的高產量,設備折舊時也會低于同行對手。
但對于勞動力成本來說優勢就很明顯了。廣東流動人口的聚集擁有大量勞動力資源。這促進了格蘭仕的早期成功。這個優勢不僅來源于工人們,同樣也來自于技術人員資源。有數據顯示1992年至1994年間,約有30萬技術工程學位的專本科畢業生選擇到人才市場。再者由于格蘭仕同期月工資較其他廠商而言高出一倍(chinayearbook,1995)畢業生仍然生優先考慮選擇格蘭仕。但與發達國家勞動力相比,僅為其平均5%。因此格蘭仕被選定為貼牌加工產品的供應商。
1.格蘭仕在國際化經營進程中的機遇
(1)區位優勢
對于格蘭仕而言,區位優勢便在于它立足于中國并生產國際知曉的品牌,尤其是在發達國家。首先利用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這就決定了直接出口成為格蘭仕走向國際化的主要模式。其次,中國政府對出口的激勵政策。再次,格蘭仕采用為發達國家貼牌生產的模式進行國際化使得風險最小化。這為它在廣告宣傳、市場開發甚至一些巨額的研發投資上都節省了很多成本。
(2)管理優勢
微波爐產品在中國的白色家電行業里并不算是一個傳統產品。格蘭仕高層管理者早在1992年便將其作為經營多角化的分支進入到這個巨大的市場,并逐漸轉移成重點主打產品。如此選擇讓格蘭仕減少了同本地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專注于應對它的主要對手(如日本和南韓公司)。
2.格蘭仕發展進程中面臨的挑戰
(1)低成本戰略有可能失靈
波特(1980)曾說過低成本允許一個公司以最低風險的價格售賣標準相近的產品給廣大客戶群。對于格蘭仕而言,以下因素使得特定地域的成本優勢日趨減小,使得低成本戰略實施受到阻攔。首先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使得成本上升。現在其最低成本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相比已經翻了一倍。這將對格蘭仕依靠成本所獲取的利潤產生負面影響。目前,中國已有許多企業因為勞動成本的提高而關閉,并遷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如柬埔寨和越南。再次人民幣升值使得成本上漲。中國目前正在遭受來自其主要貿易伙伴―美國的貨幣升值壓力。人民幣在過去四年時間里已經上升了10%。對于同樣的出口價格,進入賬戶的人民將會減少。因為格蘭仕是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其升值對格蘭仕的競爭力無疑是個威脅。
(2)低下的研發能力使得產品無法步入高端市場
研發投入和能力是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的關鍵點。由于研發的資金投入少使得企業沒有革新的能力,均是以仿造為主(zhang,2007)。格蘭仕2007年的研發投入還不到它銷售收入的1%(zhu,2007)。這同發達國家企業年均5%甚至一些領先公司超過10%的研發投入形成鮮明對比。低下的研發投資會限制格蘭仕生產制造高附加值、擁有專利知識產權的產品,這對它進入國際市場的高端區是一個不小的障礙。
(3)品牌知名度的缺乏和價值鏈中的不利地位
目前,格蘭仕是世上最大的微波產品生產廠家,但仍將利用西方知名品牌如伊萊克斯來進行貼牌加工的生產方式作為走向國際化的主要途徑。如此一來,它只能從中獲取微薄的增加值,而大多數被那些西方名牌所帶走
根據前文分析,在國際形勢日趨變化,格蘭仕依舊選擇低成本戰略下的價格戰去獲取市場利潤,打擊其他的競爭者,可能以不再適宜。正如文中分析成本的價格在提升,低低成本戰略的資源喪失,從而依靠低成本的經濟規模效應隨之遞減,促銷之內的價格戰就不可能獲勝。
格蘭仕力求在國際化道路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戰略。本文建議格蘭仕在海外市場對當地一些口碑好的品牌進行合并和收購,以此來擴展規模和實力。再次,改變貼牌生產模式創立自主品牌。從貼牌加工生產轉向自有品牌建立。這將有助于提高格蘭仕品牌的認知度,增加價值鏈上的回報。要有自主品牌格蘭仕就必須增加研發資金。
首先,本文僅著重關注了格蘭仕的主打產品:微波爐。而它現已延伸至其他分支進行多樣化生產經營如冰箱、洗衣機等。這些產品均未考慮在本文范圍內。。
其次,其他白色家電巨頭如美的和海爾現在也已經開始生產微波爐。而像格蘭仕,同樣也在出口貼牌加工產品,這些現象對格蘭仕所產生的影響及格蘭仕的應對決策也并未包含在內。再次,格蘭仕的出口在世界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尤其是在發達國家。但是現在發達國家正在遭受經濟危機,顯然這會影響到白色家電市場。這又將會如何影響格蘭仕,格蘭仕又該怎么做以便減輕消極因素同樣也超出了本文的范疇。
參考文獻:
[1]chinayearbook(1995),chinanationalstatisticpublishingpress
[2]dunning,j.h.(1981)theeclectictheoryofthetnc,allen&unwin,london.
[3]porter,m.(1980)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zingindustriesandcompetitors,freepress,newyork
[4]zhang,q(2007)‘thereisalongwaytogoforselfinnovationforchineseenterprises:jiangzhenghua’,chinasciencetimes,date28.05.2008
[5]zhou,l(2005),“thecompetitionsituationofdomesticappliancesinnorthernchina”,beijingyouthdaily,02.07.2005
[6]zhu,d(2007),ananalysisofsurgingchineseexportmanufacturers,chinaeconomicpress
高鐵經濟學導論論文篇二
摘要:“高鐵”,即高速鐵路,指對原有鐵道線路進行直線化、規矩標準化的改造,并使得改造后的軌道線路可以達到兩百公里每小時的最高營運速率,同時也可以指專門修建的具有不小于兩百五十公里時速的新建線路。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進入了高速
摘要:“高鐵”,即高速鐵路,指對原有鐵道線路進行直線化、規矩標準化的改造,并使得改造后的軌道線路可以達到兩百公里每小時的最高營運速率,同時也可以指專門修建的具有不小于兩百五十公里時速的新建線路。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中國高鐵的發展也越來越成為國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那么,中國高鐵發展的大跨步推進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中國高鐵的發展又將何去何從?中國應當怎樣科學有序地推進高速鐵路的建設?本文將對以上幾個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中國高速鐵路發展應該采取的新措施。
關鍵詞:高速鐵路網;高鐵建設規劃;高鐵發展戰略
相對于高鐵發展較早的國家來說,中國的高速鐵路事業開始的還是比較晚的,但中國的工程師們在快速彌補了自身的不足同時,在一些方面已經實現了趕超。2004年由國務院提出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規劃了“四縱四橫”快速客運專線網。2005年,中國開始引進外國技術設計生產中國的高速動車組。2007年,中國開展了第六次鐵路大提速,提速區段達到了世界既有線提速最高值。“和諧號”動車組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當中。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這是中國第一條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2009年,中國建成工程類型最復雜、里程最長的京港高鐵武廣段。2010年,時速為350公里的鄭西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行。該鐵路成為中國中部和西部鐵路線的連接紐帶。2012年,哈大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在高寒地區修建的高鐵線路。2013年以來,中國高鐵的總里程已經超過了10000公里,基本上完成了“四縱”干線。中國高鐵運營總里程穩居世界高鐵總里程榜首,約占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的46%。
(一)同城效應
隨著高速鐵路的通車,城市之間的距離明顯變短,人們在各個城市之間的遷移越來越方便,這對于人們生活來說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際公共交通服務一體化。區域大交通的城際高速鐵路與單個城市的市內軌道交通連接組成一個交通網絡,城市范圍內的交通網率先實現了同城化、無縫化、快速化,這為經濟聯動和各類要素流動提供了基礎保障和有利的條件。
(2)旅游活動的同城化,工作與居住的異地化。滬杭高鐵的開通運行可以使人們傍晚趕往上海觀看劇院演出,然后當夜再返回杭州休息。
(3)醫療、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務的跨城共享。在京津唐、珠三角等大經濟圈地區,由于交通便捷,周邊城市的居民可以到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享用醫療、文化和教育等公共服務,并且跨城共享公共服務日趨明顯。未來高速鐵路會為我們帶來有利于服務和資源共享的同城化積極效應,并且可以使大城市居民跨界享受一系列區域公共服務。
(二)促進區域文化交流與融合
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依托是旅游會展等行業。例如,鄭西高鐵通過把西安盛唐文化與河南商周文化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將西安、洛陽、鄭州這三座文明古都連為一體,不僅加快中原城市圈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發展,而且也極大地促進高速鐵路沿線城市之間的相互學習與聯合發展。
許多年以來,中國鐵路運輸一直低水平、超負荷地運行。為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必須建設一個健全的發達的高速鐵路網,從而滿足現代鐵路運輸發展的需求。目前,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雖然只占世界營業里程的6%,但卻完成世界23%的運量。根據發達國家高速鐵路網現代化的經驗可知,我們可以提高國家城鎮化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城際之間的商務來往客流和通勤客流的強度。加快城鎮化進程需要鐵路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中國現有的一些城鎮布局,都形成許多大城市帶,城鎮緊密圍繞城市。這些地區城市比較集中,人口密集,經濟相對發達,因此各個城市之間人員的流動數量將會呈跳躍式增長。所以,制定一個更具前瞻性和經濟性的高速鐵路網發展規劃是擴充鐵路運輸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高速鐵路網的建設方面,可以規劃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現代化高速鐵路網的主要目標是提升鐵路速度,與此同時還要以正在建設的和即將建設的客運專線為輔助,預計到2020年,形成中國整體的高速鐵路網。因此,如何加快建設新線路與改造既有線路,在增加高速鐵路網規模總量的同時并提高其質量,并且完善路網結構,構建覆蓋國內主要城市的快速客運網絡,是中國實現高速鐵路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2008年10月中國批準《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規劃中確定到2020年中國鐵路總營業里程超過12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超過1.6萬公里,并且復線率和電化率分別超過50%和60%。在規劃的這段時間內將重點規劃“四縱四橫”等鐵路客運專線以及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城際客運系統。與此同時,建設從南寧到柳州、從南昌到九江、從哈爾濱到牡丹江、從沈陽到丹東等多條客運專線,從而擴大鐵路客運專線在全國范圍內的覆蓋。并且在環渤海區域、珠江三角洲區域、成渝地區以及中原城市群、關中區域的城鎮、海峽西岸的城鎮、武漢城市圈等人口密集和經濟發達地區建設城際間的鐵路客運系統,從而可以達到對上述區域內的主要城鎮的覆蓋。
依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可知,通過建設京沈、京張、商合杭、南昌至贛州等鐵路客運專線,規劃建設以京廣高鐵、京滬高鐵、京哈高鐵、沿海、滬昆、太青等為主骨架的“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配套建設有合福、貴廣等高鐵延伸線,從而形成運力強大、路網通達的中國高速鐵路網絡。
中國高鐵發展具有后發優勢,可以采用跨越式發展模式。跨越式發展就是指在整個事物發展的過程之中,可以直接越過發達國家在發展歷程中經歷過的并且后者不需要再重復的一些過程,這樣可以充分利用人類共同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以較少的環節、時間和代價達到與發達國家之前經歷過的發展歷程相同的目標,達到發達國家生產力先進水平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這就是后發優勢的巨大作用。從中可知,跨越式發展模式不僅成為發展中國家追趕先進國家必須要經歷的發展模式,而且成為制定產業發展政策的基本依據。因此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適當略去那些發達國家經歷過的摸索過程,完成中國高速鐵路本身的跨越式發展。要想完成中國高速鐵路事業繼續飛速發展的宏偉目標,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擺脫落后,立志發展,建立并堅持強烈的“追趕并超越”的意識。可以充分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從而少走彎路。
(2)實現我國鐵路飛速發展的宏偉目標可以充分地發揮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想,通過該思想讓我國高速鐵路發展較晚的劣勢化為優勢。
(3)在確立基本的戰略思想之后我們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盡快實現目標。
總而言之,只要能夠化中國高速鐵路發展較晚的劣勢為其后發制人的優勢,憑借著國人的勤勞和智慧,實現中國高速鐵路事業的迅猛發展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董二通.鐵路樞紐中客運專線客運站的布局及站型選擇研究[d].碩士論文.西南交通大學,2010.
[2]孫璐艷.我國高鐵發展及對經濟影響[j].魅力中國,2010,7(19):82-82.
[3]吳瑞堅等.廣佛同城化的協調機制研究―基于集團理論視角的分析[j].探求,2010,3(6):12-15.
[4]陶希東等.高鐵時代中國大都市圈發展戰略重建研究[j].現代都市研究,2010,5(6):11-15.
[5]董衛華.都市圈鐵路網合理規模及布局評價方法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為例[d].碩士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10.
[6]李長淮等.高速鐵路引入樞紐及站型布置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0,(4):6-11.
[7]徐雙永.呼和浩特鐵路局運輸改革研究―為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實動力[d].北京交通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