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一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暑假里,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實施正面管教方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明白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后的意義,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在面對孩子的某些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冷靜期,使自己冷靜下來,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當我們理智的看待問題,而不是問題的結果,就不會那么生氣,孩子是一個社會人,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擔當引導和陪伴的作用,誰都會犯錯,但這是一種成長的方法,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F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弊髡叩囊馑际亲屛覀兌喙膭?,但作者所說的鼓勵并不是簡單的贊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教育。今后,對于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自信而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二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剛上完一節課,筋疲力盡回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一本嶄新的《正面管教》,本學期教研組共同書目,書名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從未認真閱讀,剛好趁此機會,平心靜氣,提升自己。
其實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曾以為,正面管教這本書應該是大多親子教育書籍一樣,引導家長、老師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淡化或者忽視孩子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第一頁中“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與“管和教”之間的關系,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
此書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何謂正面管教?我想書中的這句話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
書中的信息量很大,列舉了大量家長、老師管教孩子的實例并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鳴,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發現其實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誤區。盡管經常告訴自己要學會心平氣和,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多多修煉,總是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為了孩子的這點那點小錯誤而生氣。繼而開始對學生們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模式或讓讓她們去承擔一些邏輯后果,靜下心來想一下,是因為我單純地在孩子們犯了錯誤時給予她們的更多是說教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許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識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沒有給予他們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因此,有的時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奉獻、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書,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上,我覺得自己的確不斷地學習與嘗試著改變,書還沒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節能帶給我更多的啟發。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三
放假前學校學生指導中心給老師們發了一本《正面管教》,在這個假期翻開它。的.確是本好書!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們能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終于把《正面管教》這本書好好通讀了一遍,真的受益匪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正面管教的方法是否能運用的恰當或有效,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字里行間的意圖。通過我的切身體會,我覺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鑒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想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著這個前提走在我們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在大的問題,我們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其二,自尊,一個容易造成錯誤的概念。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贊揚、貼畫、小獎品等。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于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于別人的贊揚或觀點。
其三,孩子們需要感覺到自己被人需要,我們怎樣來“贏得”孩子。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愿意聽取你的觀點,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后,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
其四,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后,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并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所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并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不良行為的態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著干,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其五,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當老師記住了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時,我們就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信息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皼]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學生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了解,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于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四
剛上完一節課,筋疲力盡回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一本嶄新的《正面管教》,本學期教研組共同書目,書名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從未認真閱讀,剛好趁此機會,平心靜氣,提升自己。
其實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曾以為,正面管教這本書應該是大多親子教育書籍一樣,引導家長、老師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淡化或者忽視孩子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第一頁中“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與“管和教”之間的關系,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
此書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何謂正面管教?我想書中的這句話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
書中的信息量很大,列舉了大量家長、老師管教孩子的實例并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鳴,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發現其實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誤區。盡管經常告訴自己要學會心平氣和,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多多修煉,總是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為了孩子的這點那點小錯誤而生氣。繼而開始對學生們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模式或讓讓她們去承擔一些邏輯后果,靜下心來想一下,是因為我單純地在孩子們犯了錯誤時給予她們的更多是說教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許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識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沒有給予他們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因此,有的時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奉獻、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書,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上,我覺得自己的確不斷地學習與嘗試著改變,書還沒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節能帶給我更多的啟發。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五
《正面管教》第四章是重新看待不良行為。讀完此章后我在教學中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了更新的認識,確實受益匪淺。下面對我在本章中認為有價值的句子和段落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既然我們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夠成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并且將我們的行為轉變成鼓勵孩子的行為改進,并且又不損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我們就能夠自己先“暫?!币允崂硪幌伦约旱那榫w,直到我們能夠深思熟慮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對孩子作出反應的時候。我們應該對不良行為承擔至少與孩子同等的責任,并且要學會使用鼓勵性的、有長期效果的方法,因為這些方法符合“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的所有要求。
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為有更多的了解。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鼓勵是改變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法。一個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為不當。
只有抱著鼓勵、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態度,這些方法才能有效。
把孩子引向建設性的行為。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定期陪孩子?;〞r間訓練孩子。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在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之后,可能會更愿意聽你的看法,并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你越是要控制他們,他們就越是不屈,并且越是遠離你。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徑,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記住,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
在了解了這一章的知識后,我把學到的理念用到了與孩子們的相處中,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本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六
我雖然是一個教了20年書的老師,可是面對孩子們的成長我依然還是有很多的困惑。不僅如此我還是一個13歲孩子的媽媽,面對小姑娘的成長,在生活中的教育方式經常感到擔憂,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對她的成長是否為正向積極的。而《正面管教》這本書告訴我,正面管教之謂正面,在于我們用正面和善而堅定的的信念教養孩子,書中作者正面講述教育的細節和執行,一步一步教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不驕縱也不嚴厲。
父母和老師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并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不嬌縱不懲罰有效的管教孩子,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讓孩子們成就更好的自己。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于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貫穿整個教養過程的則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人們通常用控制、懲罰,迫使孩子屈服來“贏了”孩子,而不是維護孩子的尊嚴,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來“贏得”孩子?!摆A了”孩子是以成人的權威來壓倒孩子,雖然孩子當時會聽命于你,表面上服從,但內心其實會抗拒,長久以來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負擔及后果,而“贏得”孩子是表示贏得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從內心上認同你的想法和意見,這樣的心理就會健康向上。“贏了”孩子讓孩子成為失敗者,導致孩子反叛或盲從,“贏得”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所謂不良行為無非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糾正不良行為的良好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更多了解。贏得他們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管教,大多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便之后做得更好。很長時間內,家長們都認為唯有懲罰可以達成這個效果,結果卻常常事與愿違。邏輯后果區別于自然后果,需要老師和家長介入。而自然后果是指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任何事情,沒有大人的干預,比如:孩子經常忘了帶早餐,你可以嘗試不再給她送去,讓她體驗忘帶早餐餓肚子或只能趙同學分享的后果。但要注意,有些情況不宜采用自然后果。比如危險,妨礙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結果時。
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么。思路從關注懲罰轉向關注解決問題。出現問題是想辦法解決,要教給孩子。
當她們感覺好起來之后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著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1、不要預設答案;
2、任何一個人心緒煩躁,則不能提問;
3、要發自內心的啟發式提問。
這幾點非常重要,運用的過程當中不符合任何一個都無法很好的解決問題。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的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采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篇七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暑假在家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的《正面管教》這本書,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了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阻礙溝通的語言,同時還告訴我們改善溝通的話。讓我明白了怎么樣才能改善溝通。
首先,核實能改善溝通。我們要多去發現學生的真是想法和感受??梢酝ㄟ^核實,問啟發式問題來促進溝通。其次,探詢會促進溝通。我們可以用好奇心增進情感聯結并改善溝通。比如一種簡單的探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訴我一些”還可以接著說:“然后呢?然后呢?”孩子們不需很多鼓勵就會告訴你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他們需要的是知道老師對他們的觀點真正感興趣。只要我們不評判、打斷或糾正他們,她們就會告訴我們很多。再次,邀請會鼓勵合作。邀請學生多參與一些有助于他們變得能夠自我指導的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如果一味地指揮會招致被動會主動的抵制與反叛。然后,肯定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和獨特性,特別像美術這種學科,就更需要我們美術老師發現每個孩子所特有的藝術感悟。不能要求他們的畫面一定要達到你所期望的那樣。當我們要求過多并且急于求成時,他們就會喪失信心。就像書中講到一個叫杰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杰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杰森只會做鬼臉。之后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并回以微笑,終于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最后,尊重是最重要的溝通方式。當我們尊重學生時,我們就會認可我們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并鼓勵成長和有效的溝通。不要因為別人不明白的事情評判他們,而要鼓勵學生尋求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當老師把學生們作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時,我們就會發現通過核實、探詢、邀請和鼓勵、肯定以及尊重賦予學生力量會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溝通中,會有大量的傾聽、尊重、好奇心和賦予力量。
經常和孩子聊天,她很多思維意識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是沒有灌輸的,但我很想知道是從哪里得來的,但很多時候她無法清晰的告訴你,我也會經常用我認為的可不可行而制止她,有的時候也有些小暴力,心疼之余我又想,她有錯嗎?其實她沒有,她接受的就是現在不斷在更新的社會,我卻還在上下交接點上慢慢匍匐前進,進步有些慢了。
看完《正面管教》,我只想和各位家長分享的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沒有規定的未來,對于孩子來說,人生路還沒有真正開始,那就讓我們經歷過風雨的家長讓他們自己去感受人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讓我們自己的心態和孩子的心態平靜的行走在同一條線上吧!孩子從呱呱墜地時,每一件事都牽動著父母親的神經,而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親一生必不可少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