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一
何為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在于我們要用和善的堅定的,正確的觀念來教育孩子。首先,不同的教育方式會有不同的類型。大致分為嚴厲型,嬌縱型和正面管教型。嚴厲型,過度限制沒有自由,有損孩子們的天性。嬌縱形則恰恰相反。過度的自由,沒有限制。正面管教型是兩者的結合。既有自由,也有規矩,正面而堅定的。教育需要正確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管采用什么的教育方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把他培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須具備七項感知能力。第一,對個人能力的感知。第二,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第三,內省能力。第四,人際溝通能力。第五,整體把握能力。第六,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影響或能力的感知力。第七,判斷能力。
長久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培養出責任感,孩子才能具備以上七項重要感知和技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與議題。
最后,孩子最終會走向社會成一個社會人。我們要以自己的行動為目的,慢慢的引導他們。小時候的孩子需要自信和歸屬感。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自信心,就總會行為不當,造成各種錯誤。另外,我們要和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要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社會感。另外,要贏得孩子。要確保把自己的愛確實的傳遞給孩子。我們不能只認識到孩子的錯誤,也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從自己的錯誤出發來教育孩子。因為孩子總是受到大人的影響,所以認識到大人們自己的錯誤尤為重要。要關注于解決問題,不僅要啟發性的問孩子問題,來給他們新的思維,還要積極地鼓勵他們不能只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多專注于他們的優點。另外要定期和孩子開一個類似于班會的總結,一起出去玩兒一玩兒,多和他們溝通。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童年需要快樂和愛。不需要我們更多的指責,所以我們要把愛無條件地給孩子。我們要學會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愛自己,愛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二
我們看一下幾種常見的教養方式:
1,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2,驕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3,正面管教型——和善與堅定并存,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無論是哪種方式的教養,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這能否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須具備七項感知與技能。這七項必備的感知與技能分別是: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2,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力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能理解個人的情緒,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事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長久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培養出責任感,孩子才具備以上七項重要感知和技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與議題。
怎樣判斷一些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依據?最重要的是看四個標準。
1,是否做到了和善與堅定并存?讓孩子感到無條件的愛但是又有邊界,感受到了安全感。
2,是否給孩子帶來了歸屬感,價值感。比如,嬰兒哭鬧,要不要抱?外行的說法是不要抱,越抱他哭的越厲害。其實,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是在尋找歸屬感,尋找有人愛他的那種感覺。沒有滿足的歸屬感以及價值感都會變成以后婚姻中大量爭吵的原因。
3,教養的方法是否長期有效。嚴厲的懲罰五分鐘是有效的,但5年,10年,15年,甚至分開以后是否還有效果。懲罰短期有效,長期負面效果。
4,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人格。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三
《正面管教》書中指出:“大人的不良行為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當大人改變自己行為的時候,孩子也會隨之改變。”
也就是說父母應當對自己子女的很多行為問題承擔責任,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問題的關鍵在于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為自己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而每個成年人都是以自己孩童時代所作出的決定為基礎形成自己的性格,這個性格正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所以,《正面管教》一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述成人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并指出生活態度取向不分好壞,父母應當關注自身的生活態度取向對教育子女的影響,并注意那些不好的`方面并加以引導改善。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接納孩子不完美的時候,也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正面管教》一書中有一個理念反復提到,就是“錯誤是學習的機會”。其實這一條同樣適用于父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難免不會犯錯,要把每一次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時機。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的一個關于簡·尼爾森自己的例子。
故事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簡·尼爾森的8歲的女兒瑪麗,惹到簡·尼爾森生氣了,簡·尼爾森生氣的對瑪麗說:“瑪麗,你就是一個嬌被寵壞了你的淘氣鬼!”
瑪麗已經很熟悉矯正錯誤的3個r了,她反駁道“哼,你待會兒可別來說對不起”簡·尼爾森完全出于反應回答道:“你不用擔心,因為我肯定不會。”
然后瑪麗聽了后,就氣哄哄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簡·尼爾森很快就恢復了理智,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并到瑪麗的房間道歉。
瑪麗當時還在生氣,她手上捧著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著用一支大號的黑色記號筆在書上畫著下劃線。簡·尼爾森從她的肩膀上看過去,看到瑪麗已經在書白潦草地寫了兩個大字:騙子!
你看就連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我們呢。
犯錯誤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使用矯正錯誤三個r去修復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在錯誤發生之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是在錯誤發生之后我們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我們要做哦能給予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榜樣,這樣我們的孩子便能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行為背后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么或說了什么更重要。
我們做了什么永遠不如我們怎么做的更重要。
我們說話的語氣往往能更準確地表達出我們言語背后的感覺。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四
聽***讀書解讀《正面管教》覺得自己雖然讀過一遍但是基本都忘記了。聽***老師解讀一遍受益匪淺,覺得自己還需要重復幾遍閱讀及學習里面的實踐方法。
作者說你管理孩子首先檢驗自己是否真正的和善而堅定,是帶著愛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去批評教導孩子。我們父母就像是孩子的導游,引導孩子前行。
孩子犯錯不要訓斥孩子,相反是家長引導孩子在犯錯中去認知自己的錯誤,在錯誤中學習失敗的經驗,然后家長幫助找出解決方法,一起避免下次的發生。讓孩子明白吃一塹長一智道理。
家里要有個處理情緒的固定地方,比如衛生間或者和孩子一起想個辦法,在孩子或者大人都想發脾氣時去這個地方處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父母需要去陪伴并給足愛撫,比如撫摸后背或抱抱頭,等孩子靜下來后再溝通。千萬不要在情緒氣頭上教育孩子,否則適得其反。
父母也需要向孩子認錯,在父母意識到自己錯誤后,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說出自己以后遇到這種問題的處理方式,和孩子平等處理問題。
家庭需要紀律和規則,可以先由孩子討論并制定出。比如看手機,孩子自己說一天或一周看多久,若違反規則,無論孩子怎么鬧也得按照規則來。在制定規則上需要發揮孩子充分的想象力。
讓孩子承擔家務,讓孩子有責任感。比如昨天我家暢打掃衛生拖地,完了之后又問我媽媽我聽話嗎?我以前會說聽話。仿佛她是給我做的。這次我說暢愛我們的家,我們家的環境是我們共同生活的,暢不喜歡亂的環境,所以主動清理啦對不?暢高興的說“是的'媽媽,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家里不能亂”。聽到她的回話我感覺父母的正確引導真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要每周召開家庭會議,會議討論本周每個人發生的事情并討論下周的活動,調動孩子的興趣,可以一起吃,玩游戲等,不要讓家庭會議僵化。讓孩子主動起來,發揮孩子的能動性。會議要有主持人和秘書,堅持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父母需要贏得,尊重信任我孩子。在權利爭奪上不能去贏了孩子,尊重孩子人格,信任自己孩子。
第一次寫讀后感,這樣能記住一些。以前看書后看完就忘啦,以后還需要多多磨煉。正面管教書里還有很多的觀點和方法,會再多次翻看并實行。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五
我讀了《正面管教》一書,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
讀了書中內容讓我們受益匪淺,我深刻的記得書中反復強調: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書中主要介紹了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背后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么必須這么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后的信息,該怎樣采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雖然這本書還沒讀完,但是依舊讓我獲益匪淺。的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教給我用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么什么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贊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贊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贊揚嗎?帶著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于優點等,讓我們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勵。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給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對待學校里課堂上的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給孩子與自己提供成長的壞境,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適合自己的教育。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六
工作之余拜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實在是一次對自己日常班級管理觀念的顛覆。在讀的過程中,我對于“管教”一詞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原來的認識里,管教應該是一種威嚴,是約束,是賞罰分明的,首先要管,之后才是教。而這本書中談到一個詞語“正面管教”。如書中開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教育方式,與現在普遍執行的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有別。而在我的班級管理當中,獎勵與懲罰即是我自己在班級日常中最擅長使用的管理方式。
談及獎勵與懲罰的手段,這二者是我在班級管理中,見效最快的手段方法。我任教的一年級為了讓孩子“懂事”、“安分”、“聽話”,我采用了獎勵的`形式,即得到表揚的孩子能拿到獎章,反之,得到批評的孩子則得到無法得到獎章。
這個方法的實行,在短期時間內獲得了極大的成效。班上孩子為了“金星少年,銀星少年”為了獎券,似乎安分聽話了不少。可是這個“安分”的狀態并沒有維持太久,幾個星期后重新開始問題重重,對孩子們來說,班級制定的獎懲制度已經失去了新鮮感,老師的呵斥他們也已經能夠完全免疫。正如書中所言,孩子們成為了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我反思自己,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是否遵從了孩子們本性中自然的成長規律?我是否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大人”,強行以成人世界的規矩規定去約束孩子,而無視了孩童成長過程中的天真,打斷了他們對世界的探索?一個優秀的班級到底該如何定義?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指出,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應該是讓孩子們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而以上的能力培養,目前正是我的班級中極其缺失的。這本書不僅幫助我發現了以上的自我反思問題,還詳細地介紹了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如何去和學生溝通,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本書實踐性非常強,可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書典范。在接下來的班級活動中,我將會以書中案例為模板接著進行班級管理嘗試。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七
看了這本書的目錄感覺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這些道理平時我們都懂,所以要耐心的逐字逐句的看下來起初我是有些靜不下心來的,但是翻看了幾個章節之后,我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認真看完以后,我要說的是,要想改變孩子,你得先改變自己。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為一名教師,書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認定若想要孩子們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們感覺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學生時,對于特別調皮的.孩子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上聽話了,而實際心里很不服氣。的確,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能力卻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其實鼓勵也是要選擇適當的時機,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特別是我對鼓勵與贊揚的區別有了深刻的認識后,我才真切的認識到贊揚針對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勵針對的是行為,贊揚是評價式的,而鼓勵是自我指向的,贊揚的長期效果是讓孩子依賴于他人,而鼓勵它能讓孩子自信,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往往想著鼓勵孩子卻變成了贊揚孩子。區分了這一觀念更有利于引導孩子。
一直以來我把怎樣教會孩子與人相處作為班主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不是你告訴他們與人要和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能學會怎樣與人相處的。我們要在班會中共同就學生的問題一起討論,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幫人的方法,在讓孩子體驗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白在于人相處時尊重,愛護是多么的重要。只要34顆種子團結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自律的班級氛圍。
當然對《正面管教》很多理念與方法的只是粗淺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溝通中能夠不斷領悟,在與孩子的共同成長中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八
這段時間看《正面管教》這本書,收獲頗多。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管理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面我就談談正面管教中的一個原則———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的共事。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一位老師教五年級的第一年非常難,他對待那些挑戰老師的學生的方式,就是簡單的對他們強硬,并要求他們好好表現。結果老師強硬了,學生變得更強硬;老師變得更強硬,學生甚至比老師更強硬。于是這位老師意識到變強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接下來的幾年,這位老師在過渡和善與隨后的徹底粗暴之間掙扎。當他問其他的老師如何做到“讓孩子們聽話”。一位老師告訴她,在黑板上畫一個圈,讓不聽話的學生把鼻子貼在圈里,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后來這位老師參加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講習班,在講習班中,他意識到要完全的尊重學生,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讓他們承擔責任,讓他們成為問題的解決者。接著這位老師的教學越來越好,他們每天開班會,包括致謝,感激,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老師學會了成為學生的引領者和指導者,而不是控制他們的上司。學生也知道了,除了讀寫算之外,他們還擅長溝通解決問題和一起做事,這都是人生重要的技能。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班級,在我的班級管理中,正如這位老師剛開始所做的,當孩子們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時候,我會大聲的斥責他;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會罰站或叫家長。
記得一個孩子下課在樓道里跑,我看到了,不分青紅皂白,也沒聽孩子解釋,劈頭蓋臉就斥責一頓。結果孩子和我吵起來,其實,人哪有不犯錯的時候,何況孩子。我們老師對于孩子的犯錯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尊重孩子的心態。老師不要再直接插手孩子的犯錯,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放在班級班會上,指導學生來解決問題。讓孩子覺得犯錯是常有的事,只有改正就還是好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被尊重。
我們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尊重孩子對孩子犯的錯,找原因,找方法。同時,堅持有錯必改的原則,不能嬌縱孩子。
孩子的正面管教讀后感 正面管教讀后感簡短100字篇九
讀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大概有三、四遍了吧,每次都有不同感受,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的時候就記住了要和善要和善,不能懲罰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創傷,然后導致自己都不敢嚴肅教育孩子;
第二次讀完記下了要鼓勵孩子,不要贊美孩子,然后每次孩子完成一件事、學到了一個技能后,每次開口鼓勵孩子前都反復默念:要鼓勵,不要贊美。
后來決心參與了一次線下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之后,不斷通過自身體驗加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通過頭腦風暴討論哪種教育方式更為有效,對正面管教的理念愈發認同。
所以在這里記錄一下自己的讀書感悟,文章較長,為方便閱讀,分兩篇推送。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
那正面管教到底是什么呢?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并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簡·尼爾森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所以《正面管教》這本書里,提供了大量的工具與方法供父母或老師使用,去培養孩子獲得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和善而堅定
正面管教是以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為基礎的。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引用了魯道夫·德雷克斯的話解釋了和善而堅定的養育方法的必要性。
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現在社會男女平等,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變了,父親和母親之間是平等的,而孩子總是以父母為榜樣開始模仿的,那么也就是說孩子會認為自己與父母之間也是平等的,因而當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候,孩子自然就反抗。
所以《正面管教》書里一直在強調父母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正面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