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政治公共基礎知識題篇一
舊版講義將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分四個階段:萌芽(1921-1927)、形成(1927-1935)、成熟(1935-1945)、繼續發展(1945-1976);新版講義分三個階段:形成(1921-1935)、成熟和繼續發展。首先介紹下萌芽和形成階段的時間、標志和代表作。
萌芽階段:黨的創立和國名革命
1921年召開中共一大,立黨;1922年召開中共二大,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1923年聯合國民黨搞合作;1924年國名黨一大的召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主要任務是北伐,政治基礎是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和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1926年北伐戰爭打敗了孫傳芳、吳佩孚,打退了張作霖,但蔣介石背叛了革命,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陳獨秀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緊接著汪精衛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到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就破裂了,所以1924-1927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1925年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提到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友,標志毛澤東思想的萌芽。
形成階段:土地革命前中期
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意識到獨立領導軍隊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發動了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名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緊接著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毛澤東提到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同年相繼發動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但都以失敗告終,照搬蘇聯模式攻打中心城市的道路走不通,所以工作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而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的首要問題是土地問題,所以開始了土改,即1927-1937是土地革命時期,建立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也是十年內戰時期,在五次圍剿中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被迫開始戰略轉移即長征,期間在1935年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冒險主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是我黨成立以來獨立自主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新起點,標志我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挽救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革命。
這一時期的標志是提出并闡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代表作有:《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標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反對本本主義》是黨內第一本反對教條主義的文獻,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線的
文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也出自該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