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聞消息稿500字篇一
繆伯英,建黨以來,第一位女xxx員。她的事例讓我們感動。繆伯英和跟她一樣熱愛祖國的丈夫何孟雄一起,加入了中國xxx,這位女英雄,為革命奉獻了一切。當她在上海病逝時,在生命垂危之際依然感嘆:“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去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恨事。”
年輕的xxx員夏明翰在敵人的法庭上莊嚴宣稱“我信仰共產主義”,他揮筆寫下了浩氣長存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他在臨死前這樣說過:“我遺憾的是為我們黨工作得太少了。”夏明翰不屈不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月一日建黨節,這個日子是多么的耀眼,它照亮了祖國前進的道路!在中國xxx的領導下,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饒,那些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來欺負我們中國,這可全靠了黨呀。
在黨的關懷下,我們健康成長。二零一一年,大足縣每所學校的所有同學,每個星期都會領取到兩瓶牛奶,這是政府關懷少年兒童,免費為中小學生提供的。每次喝牛奶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太陽,想起黨。xxx就像紅太陽,沒有黨,就沒有我們的新生活。政府不僅僅為我們提供愛心牛奶,還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準備了“愛心雞蛋”,我們班的唐婭同學,每周二、四的早上都會領到一個“愛心雞蛋”。每次拿到“愛心雞蛋”的時候,我都會發現她熱淚盈眶。是黨的關懷,讓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做好黨的接班人。黨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永遠熱愛黨。
新聞消息稿500字篇二
暑假的一天晚上,照例是全家吃西瓜的時候。這一天,爸爸從里屋抱出一個大“三白”,我們娘仨不約而同地圍了過去。可是爸爸沒有像往常那樣開始切西瓜,卻對我們說道:“現在各處都不吃‘大鍋飯’了,今天咱們也來個‘成績考查’怎么樣?”爸爸忍不住笑了一下,又接著說:“我出個題目,你們娘仨好好轉轉腦子,誰答對了,整個西瓜抱走,答不對的看著別人吃。”媽媽聽完一邊抿著嘴樂,一邊說:“試試看吧。”弟弟使勁兒搖著小腦袋兒,連說:“不好,不好。”我出于好奇,表示贊成。
爸爸看了看我們,笑著說:“既然多數同意,我就出題。你們好好想想,這兩年來,咱們村里的頭號新聞是什么?每人只許答一次。”弟弟高興起來,搶著舉手說:“我知道,我知道。頭號新聞是咱們村有名的‘饞毛’、‘李大懶’變成了萬元戶,受到了區委表揚。”弟弟答完題,先看了看旁邊的大“三白”,又去看爸爸的臉。爸爸一邊笑,一邊輕輕地搖了搖頭。
弟弟一屁股坐到媽媽身邊,噘起小嘴兒生氣了,媽媽把弟弟摟進懷里,用商量的口吻說:“去年夏天,咱副業隊跟日本廠商合資興建大化肥廠,這是不是頭號新聞啊?”爸爸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他沉思了一會兒,然后不緊不慢地說:“這算是一件大新聞,可是還算不得頭號。”媽媽有點沉不住氣了,瞥了爸爸一眼,說:“看來,今天這西瓜是舍不得給我們娘仨吃啦!”
“那怎見得?”咱女‘秀才’還沒開口呢。”爸爸說完,用期待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想:自打三中全會以來,村里一天一個變化,家家戶戶想著法兒地干,比著賽著致富。有辦加工廠的,有搞養殖場的,有開代銷店的,有自家買汽車搞運輸的,還有幾家聯合經營貿易公司的。過去想都不敢想,聽都沒聽過的事,一樁接一樁,該把哪條排成頭號新聞呢?
爸爸見我也有些為難,便啟發說:“頭號新聞嘛,就得是與咱村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有關系的大事。”我心里一亮,回答說:“爸爸,今年開春,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社員集資蓋教學樓,招聘優秀教師,大辦教育。是不是這件事呀?”
爸爸點了點頭,又追問道:“你為什么把這件事排在頭號呢?”
“前些日子,開學典禮時,鎮長不是說過嗎,建設學校,發展教育,進行智力投資,是最有眼光、最符合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啊!”
爸爸高興地使勁把大“三白”拍了幾下,像發大獎杯一樣捧給我。媽媽也沖我笑著說:“行,女‘秀才’快成女‘狀元’啦!來,媽沾閨女點光!”說完,站起來到柜櫥拿菜刀去了。弟弟呢,還是噘著小嘴不說話,只是一點點地蹭到我身邊,直和我套近乎……
新聞消息稿500字篇三
5月25日,我們學校邀請省教研室小學幼教部主任方張松老師對1-3年級全體家長和全體教師進行了一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的專題講座。講座由顧偉民副校長主持。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品德要從小培養。方老師結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最基本的、最細小的事教起。如: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每天上學放學要求孩子和家長打招呼,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用禮貌用語;教育孩子做事不拖拉,就要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或做好某件事情,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今日事今日畢……諸如此類的小事,都是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好素材,我們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注重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二、從自身教起,做孩子的表率。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要言傳身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做孩子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如教育孩子不打架、不罵人,與小朋友團結友愛,那么家庭就應該創設和-諧氛圍,尊老愛幼,語言文明,鄰里和睦,正確處理方方面面的關系;教育孩子不亂扔亂丟,家長就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身教勝于言教,如果家長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就能在父母的影響下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三結合教育。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配合教育。家長應該經常和學校取得聯系,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健體等情況,老師更應該如實地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告知家長,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良方。只有家校配合教育,孩子們才能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成長。
方老師生動的講座吸引了所有的家長,每位家長都聚精會神的傾聽。會后,很多家長都深深地感悟到:好習慣是孩子未來成長的關鍵要素,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人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同時,很多家長也認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經驗,需要專家的引領,今天的講座就有效地指導大家如何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子女,并告訴家長怎樣做才會對孩子成長有益。還有一些家長提出了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困惑,并希望多組織這樣的講座。
家校協同一直是我校多年堅持的育人理念,家長的教育觀念與學校教育相一致,就會產生1+1〉2的教育效果。方張松老師的講座如同一股清泉,使每一位教育的實踐者汲取到甘露,為每一位教育的實踐者繼續探索教育的奧秘增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