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深圳初三化學知識點篇一
1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2物質的性質:物質不需發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物質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實驗操作:
1藥品的取用:
(1)取藥量:沒有說明用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2ml。
(2)注意事項:“三不”:不聞、不嘗、不摸
(3)取用少量液體藥品用膠頭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用量筒量取,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取用較大量液體時用傾倒方法,瓶塞倒放,標簽向手心,瓶口要緊靠容器口。
2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溫度。
(2)使用酒精燈時,酒精不能超過燈容積的2/3,絕對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要用
燈帽蓋熄。
(3)給試管液體加熱,試管所盛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要傾斜放置,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他人。
3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在容器內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深圳初三化學知識點篇二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
2、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
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
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3、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色、味、態、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揮發等。
化學性質:需要經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等。
4、蠟燭及其燃燒現象的探究
蠟燭火焰分為三層:外焰(溫度)、內焰、焰心(溫度最低)
蠟燭的燃燒既是物理變化又是化學變化。
蠟燭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相同點:都有水、氧氣、二氧化碳
不同點:吸入氣體:氧氣多呼出氣體:二氧化碳、水多
結論: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試管燒杯酒精燈漏斗滴管集氣瓶水槽鐵架臺
6、各種常見儀器: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一)
(1)固體藥品的取用:①存放:廣口瓶。
②取用:粉狀藥品—藥匙或紙槽(一傾二送三直立)
塊狀—鑷子(一橫二放三慢滑)
(2)液體藥品的取用:①存放:細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標簽朝手心;口對口緊挨著慢倒;試管略傾斜
(3)量筒:①無‘0’刻度;②正確讀數:視線與凹液面下端平視(否則俯大仰小)
(4)酒精燈:①注意事項: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禁止“燈對燈”點燃酒精燈;必須用燈帽熄滅酒精燈,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層:外焰(溫度)、內焰、焰心(溫度最低)
對物質加熱用外焰
(5)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對液體加熱:試管外壁保持干燥,試管中液體不超過試管1/3,試管口向上與桌面成45°,先預熱再加熱,加熱用外焰,試管口不可對人。
對固體加熱:試管外壁保持干燥,試管口略下傾,先預熱再加熱,加熱用外焰。
(6)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燃燒匙
可間接加熱的儀器:燒杯、燒瓶
不能加熱的儀器:量筒、集氣瓶
(8)取用藥品時做到:口不嘗、手不摸、鼻不聞(聞的方法:扇聞)
未說明藥品用量時:液體一般取1~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低部即可。
深圳初三化學知識點篇三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道爾頓和阿伏加德羅等科學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重要結論,創立了原子論和分子學說,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
3、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學的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
4、綠色化學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學生產工藝和產品向著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5、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如:汽油揮發、鐵水鑄成鍋、蠟燭受熱熔化。
6、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木材燃燒、鐵的生銹等。
7、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還伴隨有能量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8、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變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質生成。聯系: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9、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根本區別是是否需要經過化學變化變現出來。通常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屬于物理性質。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穩定性、金屬的活潑性等屬于化學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物質的用途體現性質。
10、變化與性質的區分:性質是物質本身的固有屬性,而變化是一個動態過程。性質的描述中往往有“能、會、易、難”等字眼。
例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化學性質)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物理性質)
c、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變成了氧化鎂(化學變化)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密度大(物理性質)e、木棒受力折斷(物理變化)f、鐵生銹(化學變化)
g、煤著火燃燒,殘余一堆灰燼(化學變化)
1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現和驗證化學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
12、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罩個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而且白色渾濁越多,說明氣體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氣可以使燃燒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的含量越多。
14、人體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將空氣中氧氣吸入體內,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滅火器,說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燒。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氣體,說明該氣體有難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