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心得體會怎么寫,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程對人才培養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當今全面實施新課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年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雖已引起教育界同仁的重視,但仍是學校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處在探索、實踐階段。那么,當前農村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哪些問題?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教育對策?
一、農村中學生的心理現狀分析
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普遍不高,使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農村中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因而對孩子的要求比較簡單——“學習好,別惹事!”。即使孩子學習不好,他們也不會過分施加壓力,多是順其自然。由于家長的期望值不高,農村學生在學習上來自家庭的壓力就小的多,沒有壓力就動力,久而久之,也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2、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積極性不高
4、逆反心理增強,性格孤僻,缺乏良好的人際環境
農村不少同學由于缺乏人際交往策略,不善于與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際關系的障礙,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學生進入初中階段,身體的急速成長、性機能的快速成熟,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具有了成人感,但由于其心理發展速度的相對緩慢,這就造成了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所以,當他們遇到被接受的水平與自己的期望不相符時,或是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便會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
5、情緒不穩定最突出
初中學生的情緒表現有時情緒高漲、熱情洋溢,有時又會消極低沉、孤獨壓抑,不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當遇到不滿或不平之事、挫折或對抗時,很容易爆發突發式的情緒反應。
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影響學生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適應教學改革新形勢的要求,實現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通力協作,共同來完成。
(一)、學生自身的應對對策
首先要自覺學習,確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要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要培養挫折承受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凡事從大局出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健康的情緒和情感,懂得生活知識,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矛盾,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二)、學校應對對策——學校教育是根本
1、學校要轉變教學觀念。學校要端正辦學思想,真正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擺在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
2、改善學校管理,完善心育領導機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可以通過邀請有關心理教育專家來校作專題報告、壯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使全體教師明確人人都是心理輔導教師,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育能力,以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學校心育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育指導思想、人際關系和校園環境等因素均直接影響著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展,也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素質。
4、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轉變師生交往觀念,樹立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能夠運用心理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品質去影響學生,以良好的情緒狀態感染學生,以自身的人格去感化學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展。
5、關愛特殊學生。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心得體會怎么寫】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