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教材,昨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針對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材料的問題作出回應,可圈可點小編收錄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那么,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教育部回應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教材”的詳情。
教育部回應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教材
23日,教育部召開通氣會。針對有家長擔心買不到教輔教材,從而選擇囤積輔導材料的現象,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家長現在沒有必要擔心,培訓材料區分為學科類和非學科類進行管理,家長最關心的是學科類的材料。根據剛剛出臺的管理辦法,學科類培訓材料實行的是嚴格的雙審核制度,在培訓機構自行審查的基礎上,教育部門進行審查。只有審核之后的材料才是適用材料,其科學性,思想性,適宜性才有保障。此外,培訓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不要大量囤積未經審核的輔導材料,要把減輕孩子課外負擔作為首要目標進行考量。
“減負的核心是什么?透過現象看本質,這里是缺舟也渡人”
日前,教育部召開了一次會議,主要針對的現象和議題就是有家長擔心買不到教輔教材,從而選擇囤積輔導材料的現象。
對此教育部相關責任表示家長現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這些培訓材料一般區分管理為兩種,一種是學科類,另外一種是非學科類。
當然了,需要關心的就是學科類的。
而針對于這個,學科類方面實行雙審核制度,也就是說在培訓機構自行審查的基礎上,還有教育部門再進行審查。只有經過這兩道檢查之后,所通過的材料才是在適應性上最有保障的,同時也提醒,培訓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不要大量囤積未經審核的輔導材料,要把減輕孩子課外負擔作為首要目標進行考量。
這樣的想法確實很好,對于學生減負,也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畢竟小學生瓶底厚的眼睛,比人還重的書包,確實讓人十分難受。
但是我覺得觀念上還有制度上不加以改變,你只是要求減負,作用效果并不明顯。口號是有了,但是實際行為方面呢?
學校減負了,家長不放心,因為客觀因素決定了。現在應試教育是我國目前乃至以后很長一段時間,人才選拔最為相對公平的方式。
而考試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分數。分數的獲得又是靠什么?學習。學習的來源是什么?書籍。書籍在課本上獲得不到的,從哪里來?課外培訓資料。就是走入了這樣的一個循壞。
你可能不給孩子買了,但是其他人抓住機會買買買,反正學習這個東西,努力,就會有收獲。
你不用管是只體現在紙面上的,還是體現在升學分數上,那就是所需要的。
因為家長不是孩子,去考試的也不是家長,而是孩子,只要是孩子自己知道了什么樣的該學習,什么樣的不該學習。
那些是自己已經明白的,哪些是不明白的,做出一個針對性選擇,這才是最重要的。
快樂,是孩子的想法,但不是學校擇生的硬性標準。
以上是有關教育部回應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教材 如何建議家長購買教輔教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www.cdxkw.cn)。
【教育部回應家長大量囤積教輔教材 如何建議家長購買教輔教材】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