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的來歷簡介,今天是9月11日,同時也是第22個世界急救日,此節日知曉的小伙伴們不是很多,具體這個節日是如何由來的呢?小編收錄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那么,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世界急救日的來歷簡介”的詳情。
世界急救日
的來歷簡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將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六定為“世界急救日”,這個國際組織希望通過這個紀念日,呼吁世界各國重視急救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每年都有一個急救日主題,2021年世界急救日是9月11日,主題是:“做學校社區的急救英雄”。
急救即緊急救治的意思,是指當有任何意外或急病發生時,施救者在醫護人員到達前,按醫學救護的基本原則,利用現場適用物資臨時及適當地為傷病者進行的初步救援及護理,然后從速送往醫院。以下這些急救知識,請趕快收藏,如果身邊有人倒下,希望能夠“救”在身邊,可以少一些離開和遺憾。
世界急救日 的發展歷史
所知的急救技巧在歷史上早已存在,尤其是在戰爭領域,外傷治療和照料傷者尤為重要。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臘陶器顯示,那時戰傷包扎術就已出現。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圣經》中關于樂善好施者的故事)中,也提到了纏繞和包扎傷口。
其他的例子也在歷史中出現,大多數與戰場有關,如11世紀醫院騎士團為朝圣者和騎士提供照料。
18世紀末,溺亡引起人們的重視。1767年,挽救生命組織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搶救那些在水中發生意外的人。1773年,醫師威廉·霍伊斯發明人工呼吸法,用于搶救那些看起來已經溺亡的人。這促成了1774年挽救溺水者協會的成立以及后來皇家人道協會的創辦。該協會對推進急救事業做出很大貢獻。
通常認為,拿破侖的外科醫生讓·多米尼克·拉雷爵士發明了急救隊,急救隊通常包括醫療助理,以在戰場提供急救為首要任務。
1859年,亨利·杜南目睹了索爾費里諾戰役。震驚于戰爭的可怕后果,受傷戰士的痛苦以及幾乎完全沒有急救和基本護理的現實。他徹底放棄了原先旅行的目的并數天來完全投入到幫助救治和護理傷者的工作中。他的工作促成了以“為在戰場的受傷戰士提供援助”為宗旨的紅十字的建立。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大的急救援助團體。
1870年,普魯士軍隊外科醫生弗里德里克·范·埃斯馬爾克建立了一套正規化軍事急救系統,并第一次將其稱為“急救”(erste hilfe)。該系統包括訓練士兵在普法戰爭中使用先前學過的包扎和夾板技術照料受傷戰友,并使用他發明的埃斯馬爾克繃帶。這種繃帶是普魯士戰斗員的標準繃帶,并附有圖片說明常規使用方法。
1872年,英格蘭圣約翰救護機構改變其對臨終關懷的重視,轉而開始建立一個實用醫療救助系統。這次改革以為英國第一個急救服務的建立提供資金開始,并隨之于1875年創造了自己的輪式運輸工具(圣約翰急救車)并于1877年建立了圣約翰急救協會(圣約翰兒童醫院的前身),用以“訓練人們照料傷病者”。
同樣在英國,主治外科醫生皮特·謝潑德看到了埃斯馬爾克新式急救教學方法的優點,為英國軍隊發明了一種同樣的急救系統,并成為第一個使用“傷者急救方法”的英國人,通過一系列課程傳播急救知識。1878年,謝潑德和弗朗西斯上校利用圣約翰新的慈善關注點,建立了教授公民急救技巧的理念。通過諸如圣約翰的一些組織,急救訓練逐漸在英國擴散開來。
一些急救知識
一、呼 吸心跳停止:
【表現】患者呼之不應,呼吸、心跳停止。
【措施】
1、要馬上打電話呼叫急救車,在救援人員到達之前,在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的同時,及時對患者實施心肺復蘇搶救,包括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2、用雙掌根對準患者胸骨下1/2段(兩乳頭連線的中間位置),如為單人操作,進行連續不間斷按壓,如為兩人復蘇,則按壓30次后吹氣2次,注意不要用力過大,在按壓過程中注意按下、抬起的時間相等,且掌根不能離開胸骨。連續進行胸外按壓,直至救護人員到達現場。
3、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救助者向患者口對口吹氣。如果患者的嘴不能張開,也可口對鼻吹氣,要求是吹氣后病人胸廓明顯有起伏。
二、急性心肌 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嚴重阻塞或痙攣,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表現】典型表現為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有時疼痛還放射到左肩、左臂等處。
【措施】
1、就地采取坐位、半臥位或臥位休息,切勿活動,以免加重病情。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但血壓低者不能服用硝酸甘油。
3、盡快叫救護車,在醫務人員的監護下將患者送到有搶救條件的醫院。
三、中風 (腦卒中):
【中風】也叫腦卒中,包括兩種情況:腦梗死(腦血管被阻塞,局部腦組織缺血)和腦出血(腦血管破裂出血)。這兩種情況的癥狀相似,緊急處理的方法也一樣。
【表現】突然頭暈、頭痛或暈倒,隨后出現口眼歪斜、流口水、說話含混不清或嘔吐、一側肢體癱瘓等癥狀。
【措施】
1、不要搖晃患者,盡量少移動患者,盡快呼叫急救車。
2、如果患者清醒,讓患者半臥或平臥休息。如果患者意識喪失,可將患者擺放成側臥位或頭偏一側,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取出患者的假牙,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防止患者將其吸入肺中。
3、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識、血壓、呼吸和脈搏,不要給患者進食、喝水。
四、 休克:
【休克】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開放性骨折、嚴重腹瀉、藥物過敏等。
【表現】
患者血壓低于正常值(血壓<90/6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呼吸淺而急促,脈搏陜而微弱,焦躁不安,嗜睡直至昏迷,生命處在危急之中。
【措施】
1、呼叫救護車,并檢查患者的呼吸、脈搏,有外傷出血時要立即止血。
2、讓患者躺下,把雙腳墊高過胸,以增加腦部的血液供應,有條件時給患者吸氧。
3、給患者蓋上毯子或被子保暖。
4、監測并記錄血壓,直到救護車到來。
五、 昏迷:
【昏迷】是臨床上的危重癥,提示患者的腦皮質功能發生了嚴重障礙。
【表現】完全意識喪失,隨意運動消失,對外界的刺激的反應遲鈍或喪失(比如大聲喊叫或搖動均不能使其醒來),但患者還有呼吸和心跳。
【措施】
1、要立即檢查他的呼吸、脈搏。如果呼吸、脈搏消失,說明患者已經發生心搏驟停,此時應立即呼救,同時實施心肺復蘇術。
2、對有呼吸、心跳的患者,首先保持其呼吸道通暢,然后將他擺放成側臥位(復蘇位),并緊急呼救。
3、在急救車到來前,不宜自行變動外傷后昏迷者的體位。
六、暈 厥:
【暈厥】是由于供給大腦的血液突然減少所引起的短暫意識喪失。
【表現】人暈厥前可有突然頭暈眼花、渾身無力、面色蒼白、出虛汗,但也可能沒有先兆,突然暈倒在地。患者可有雙眼凝視、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現象。
【措施】
1、患者出現暈厥先兆表現時,應立即蹲下或坐下,以免摔傷。
2、讓患者躺下,把雙腳墊高過胸,有利于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寬松患者的衣服,打開窗戶,使其呼吸通暢。
3、如果患者清醒后仍有下列癥狀,應盡快呼叫急救車或送醫院。這些癥狀是:大汗淋漓,持續頭痛、頭暈,口唇青紫或面色蒼白,不斷地惡心、嘔吐,胸痛、胸悶,脈搏過快、過慢或脈律不整齊,血壓明顯低于或高于平時水平等。
4、即便癥狀完全緩解,也要送患者去醫院檢查暈厥的原因。
七、呼吸道 異物堵塞:
【呼吸道異物堵塞】不良的進食習慣(如:吃飯時說笑、吞咽過猛,小孩邊跑邊吃果凍、花生或是嘴里含著筆帽、玻璃球等)或某些疾病(如腦血管病后遺癥等),是造成呼吸道堵塞的常見原因。
【表現】部分堵塞危害較輕,完全堵塞則會危及生命,患者會不由自主地用手扶頸部,出現憋氣和劇烈的咳嗽,呼吸困難,張口說不出話,口唇青紫,嚴重時會昏迷。
【措施】
1、如果患者呼吸尚可,能說話、咳嗽,盡量鼓勵他咳嗽,并讓他彎腰,拍打他的背部,協助他把異物排出來。
2、如果患者不能說話、咳嗽,呼吸比較困難,但神志清醒,能站立,可采取上腹部沖擊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解救。即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后,雙手環抱患者腰部,讓患者彎腰,頭向前傾。急救者一手握空心拳,將拇指頂住患者腹部正中線肚臍上方兩橫指處,另一手緊握在握拳手之上,兩手用力向患者腹部的后上方擠壓,約每秒鐘擠壓一次,可連續5~6次,每次擠壓動作要明顯分開。患者也可采取上述方法自救,將自己臍上兩橫指處壓在椅背、桌邊、床欄桿等硬物處,連續向腹部后上方 沖擊5~6次,直至異物排出。
3、如果患者出現昏迷,要扶他仰臥,并緊急呼叫急救車。若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搶救,直至急救車到來。
八、癲癇大發作:
【癲癇大發作】俗稱“羊角風”,一旦發作就無法阻止,我們能做的是盡量減少發作過程中出現的損傷。
【表現】常不定期反復發作大發作前患者常有頭痛、心緒煩亂,接著尖叫一聲,倒地后不省人事,四肢僵硬,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或血沫,還可能尿失禁,一般持續幾分鐘。
【措施】
1、不要硬搬、硬壓患者的肢體,以防患者骨折或關節脫臼。
2、盡快移開患者周圍有危險的物品。盡量取出患者的假牙,寬松患者的衣服。
3、發作緩解后,患者常轉入昏睡,這時應將患者擺放成側臥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便于嘔吐物排出。
4、盡快呼叫救護車送患者到醫院診治,絕人多數患者經過系統治療,疾病可以得到控制。
以上是有關世界急救日的來歷簡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世界急救日的來歷簡介 世界急救日的由來】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