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生態環境穩定,自然資源局肩負著防災減災的重要職責。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能有效提升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檢驗和完善應急預案。但策劃一場科學、高效的演練,涉及演練流程設計、資源調配等諸多環節。為助力自然資源局順利籌備,精心挑選了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計劃方案精選合集,提供全面且實用的規劃思路和范例。
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計劃方案1
為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檢驗《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效果,提高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家受地持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由市政府主辦、市自然資源局承辦的地質災害演練,為確保該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以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注重提升自然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市、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沿河村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突然加劇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市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局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市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將滑坡危險區內群眾快速轉移。
三、演練的原則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遵照: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的組織領導
領導小組:由鄉政府成立。
綜合聯絡組:組織制定應急處理和搶險救災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后送應急搶險小組組織實施;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與信息的搜集、匯總形成書面材料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并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預測災情發展變化趨勢,并研究對策;負責聯絡應急搶險組、交通治安管理組、災險情調查監測組、醫療衛生組、后勤物資保障組、災后重建組工作;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交通治安管理組: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村民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應急搶險組:迅速組織警力、民兵應付分隊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準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市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醫療衛生組: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后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后勤物資保障組: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確保搶險救災指揮通讀聯絡的優先暢通。
五、應急演練的實施步驟
20**年*月*日上午*點,參加演練人員集中,指揮長(主持人)待相關注意事項;宣布:**市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1.監測員進行監測;
2.監測員向鄉領導報告險情:我村出現緊急情況,因降雨滑坡后緣裂縫突然加大,可能要發生滑坡,直接威脅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鄉領導:請繼續做好監測,并盡快組織人員撤離,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并派人協助你們。(口哨、人喊――――撤離)。
4.鄉領導給市上匯報,同時啟動應急預案,趕赴現場;
5.監測組(鄉自然資源部門)做好監測;
6.村干部組織人員撤離到安置點;
7.治安組封鎖兩頭道路交通(安放禁止通行牌、警戒線);
8.醫療組趕往現場待命;
9.清點撤出人員,治安組進入現場清場
10.治安組向指揮長(主持人)報告:經清點撤出人員和進行清場,全部災民已撤出人員和進行清場,全部災民已撤出,未發生人員傷亡。
指揮長(主持人)宣布:解除警報,今天應急演練到此結束,下面請鄉長作總結講話,市領導作重要講話。
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計劃方案2
一、前言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性等特點,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提高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能力,檢驗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增強各部門協同作戰能力,特制定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計劃方案。
二、演練目標
檢驗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提升自然資源局及相關單位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
增強公眾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地質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形成高效、有序的應急工作機制。
三、演練原則
真實性原則:模擬真實地質災害場景,確保演練貼近實際。
安全性原則:確保演練過程中人員、設備安全,避免次生災害發生。
協同性原則:加強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協同配合,形成合力。
實效性原則:注重演練效果,通過演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演練范圍和對象
范圍:全市范圍內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
對象: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相關鄉鎮(街道)、村(社區)、地質災害監測員、應急隊伍及部分受威脅群眾。
五、演練內容
地質災害預警發布:模擬接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響應。
應急隊伍集結:組織應急隊伍迅速集結,攜帶裝備趕赴現場。
現場指揮調度:設立現場指揮部,進行指揮調度和決策分析。
人員疏散轉移:組織受威脅群眾安全、有序疏散轉移至避難場所。
應急救援處置:開展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包括搶險救援、醫療救護、物資保障等。
信息報告與宣傳:及時向上級報告災情和處置進展,開展地質災害防范宣傳教育。
六、演練流程
前期準備:
成立演練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和腳本。
開展參演人員培訓,確保熟悉演練流程和職責。
準備演練所需的設備、物資和場地。
演練啟動:
發布演練指令,啟動應急響應。
各參演單位按照預案要求迅速行動。
演練實施:
預警發布:模擬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隊伍集結:應急隊伍迅速集結,趕赴現場。
現場指揮:設立現場指揮部,進行指揮調度。
人員疏散:組織群眾疏散轉移,確保安全。
應急處置:開展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信息報告:及時報告災情和處置進展。
演練總結:
召開演練總結會議,評估演練效果。
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措施。
形成演練總結報告,上報相關部門。
七、保障措施
組織保障:成立專門的演練組織機構,負責演練的策劃、組織和實施。
經費保障:確保演練所需的經費投入,保障演練順利進行。
物資保障:提前準備演練所需的設備、物資和器材,確保充足、完好。
安全保障: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確保演練過程中人員、設備安全。
通訊保障:確保演練期間的通訊暢通,保障指揮調度和信息傳遞。
八、預期效果
通過本次演練,預期達到以下效果:
提升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能力,縮短應急響應時間。
增強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形成高效、有序的應急工作機制。
提高公眾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減少災害損失。
發現并改進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升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九、附則
本方案由自然資源局負責解釋。
各參演單位可根據本方案制定具體實施計劃。
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十、附件
演練領導小組名單
演練方案詳細腳本
演練設備、物資清單
演練安全措施預案
演練總結報告格式
通過本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我們旨在全面提升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能力,確保在突發地質災害面前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對,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自然資源局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計劃方案3
一、演練目的
檢驗預案 通過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檢驗自然資源局制定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發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修訂完善。
磨合機制 加強自然資源局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與其他相關部門(如應急管理、民政、氣象等)在地質災害應急處置中的協調配合能力,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提高應急聯動響應速度。
提升能力 提高應急救援隊伍應對地質災害的實戰能力,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練內容 模擬本地區某一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生滑坡災害,自然資源局按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開展災害預警、監測、應急響應、搶險救援、人員安置等一系列應急處置工作。
三、演練時間和地點
時間:[具體演練日期]
地點:選擇本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區域,如[具體地點名稱]
四、參演人員及職責分工
應急指揮組 由自然資源局局長擔任組長,副局長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各科室負責人。 職責:全面負責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指揮、決策;下達應急處置指令;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向上級部門報告災害情況和應急處置進展。
監測預警組 由地質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組成。 職責: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實時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分析災害發展趨勢,為應急指揮提供決策依據。
搶險救援組 由自然資源局執法大隊隊員、專業救援隊伍(如消防隊、藍天救援隊等)組成。 職責:在災害發生后,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包括營救被困人員、轉移危險區域群眾、清理道路障礙物等。
后勤保障組 由自然資源局辦公室和財務科人員組成。 職責:提供應急演練所需的物資、設備、車輛等后勤保障;確保應急救援人員的生活物資供應;負責演練場地的布置等工作。
醫療救護組 由當地醫院醫護人員組成。 職責:在現場設立臨時醫療救治點,對受傷群眾進行緊急救治;對重傷員進行轉運,確保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信息發布組 由自然資源局宣傳科人員組成。 職責:及時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相關信息,包括災害情況、應急處置措施、群眾安置情況等;回答公眾疑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五、演練準備
制定演練方案 根據本地區地質災害特點和應急處置要求,制定詳細的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目的、內容、時間、地點、參演人員、職責分工、演練步驟等內容,并報上級部門備案。
培訓參演人員 組織參演人員學習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以及相關的地質災害知識、應急救援技能等,確保參演人員熟悉演練流程和自身職責。
物資準備 準備演練所需的物資和設備,如應急救援車輛、搶險工具(如鏟子、擔架等)、醫療救護設備(如急救箱、擔架等)、警示標識、通訊設備、帳篷、食品、飲用水等,并確保物資設備完好有效。
宣傳動員 在演練區域周邊社區、村莊開展宣傳工作,告知群眾演練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避免演練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六、演練步驟
預警監測 (1)監測預警組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日常監測,發現滑坡跡象(如地面裂縫增大、山體局部松動等)后,立即進行分析判斷,并向應急指揮組報告。 (2)應急指揮組接到報告后,根據災害預警級別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通知各參演部門做好應急準備。
應急響應 (1)各部門在接到應急指揮組通知后,迅速集結人員、攜帶物資設備趕赴災害現場。 (2)搶險救援組到達現場后,立即開展被困人員搜索營救工作,同時設置警示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3)后勤保障組在現場搭建臨時指揮中心和物資存放點,保障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搶險救援 (1)搶險救援組利用搶險工具,清理滑坡體上的障礙物,開辟救援通道,營救被困人員。 (2)醫療救護組在救援通道開辟后,迅速進入危險區域,對受傷人員進行簡單包扎處理,并將重傷員抬上擔架送往臨時醫療救治點。 (3)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監測預警組持續對災害體進行監測,及時向搶險救援組通報災害發展情況,確保救援人員安全。
人員安置 (1)后勤保障組在安全區域搭建帳篷,設立群眾安置點,并為安置群眾提供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物資。 (2)信息發布組及時向群眾通報災害情況、救援進展和安置措施,安撫群眾情緒。
演練結束 (1)應急指揮組對演練過程進行評估,確認災害危險已基本解除,宣布演練結束。 (2)各參演部門清理演練現場,歸還演練物資設備。 (3)對演練進行總結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七、演練評估
演練結束后,由應急指揮組組織對演練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演練的組織實施情況、參演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等。
根據評估結果,對演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提出改進措施,為今后應對地質災害突發事件提供參考。
八、注意事項
演練前,確保參演人員熟悉演練方案和各自的職責,避免演練過程中出現混亂。
演練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在搶險救援和人員安置環節,避免對參演人員和群眾造成傷害。
演練結束后,及時清理演練現場,恢復演練區域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