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五育”并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在實際中的體現論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在實際中的體現論文1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出臺,“五育融合”被再次強調,國家把學生勞動教育和其他能力培養提到了重要位置。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應該立足于“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一個全新系統化的教育體系。班主任在實施教育的時候應該立足于五育的內涵,從教育方針、目的、體制幾方面構建針對性的育人模式,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五育融合”實施路徑探索
(一)科學管理,打造規范班級
1.實行輪值制度
班干部實行輪值制度,通過學生選舉產生。對于輪值期間班級氛圍好的班干部,延長輪值期限,并在每周班會上給予獎勵。這樣一來,班級學生對輪值工作更加重視,也更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輪值工作中來,逐漸形成了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
2.組建互助小組
互助小組由學生組成,互助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包含生活中遇到的煩惱。通過這種形式,學生之間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
3.打分具體量化
基于學生上課以及平時表現的不足,我在班級里制訂了量化打分制度。為了操作起來更加方便,我把量化制度以加減分的形式貫穿到了制度執行過程中,如上課遲到扣0.5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加1分。在各個輪值班長的帶領下,每天都會總結今日積分情況,每周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在量化打分制度下,學生們更加積極參加班級活動,而且更加注重班級規范的遵守,我們班級也真正做到了規范管理、民主管理。
(二)多元途徑,打造溫馨班級
1.“心語箱”尋需求
初中的孩子處于青春期,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往往會在這個階段陷入一些困境。我組織學生們在每周放學前,往班級準備的“心語箱”中匿名投入紙條,然后我會課下的時間去認真查看學生們反映的問題。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傾訴內心深處苦惱的平臺,也為我了解學生的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便利。
2.“聊天室”解困惑
初中的學生內心非常敏感,單獨把學生邀請到辦公室會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建立了微信群“聊天室”。在這里,每個學生都可以和教師進行交流,我會根據“心語箱”反應的情況,私下找這些學生進行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排除苦惱。這樣一來,學生的苦惱得到了排遣,也增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三)靈活育人,打造文化班級
1.巧設“三巡”督質量
在上課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開小差現象,我決定在學生上課過程中開展“三巡”活動。第一巡為上課之處,去班級后門查看學生上課情況,主要觀察學生上課的準備情況和進入上課狀態的速度。第二巡為上課中期,主要觀察學生上課的認真狀態,查看在上課過程中有無走神、開小差等現象。第三巡為上課后期,也就是即將下課的階段,主要查看學生的心是否浮躁、最后的上課情況如何。通過一個月的觀察,幫助班級學生養成了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2.妙用機制共成長
我在班級里開展文化課程學習狀態調查活動,將學生們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課后反饋制度建設的重點內容。課后反饋制度是一個雙向的分析評價制度。在上課結束后,學生可以通過班級規定對上課教師進行評價,提出目前上課過程中教師存在的問題,表達目前自身知識點學習存在的問題。同樣,教師在課后也可以通過這個制度表達對學生上課情況的態度。這樣的分析評價制度變單一評價為雙向評價,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進。
(四)花樣活動,打造魅力班級
1.文化激發創造
初中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活躍性,學生必須有積極踴躍參與各種組織活動的意識和能力。為此,在班級里開展各種形式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是提高和改善學生活動積極性的重要環節。在文化建設中,我班決定開展主題墻建設和藝術活動兩項活動。在班級中,我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利用自身特長,設計班級后墻。主題墻建設沒有固定周期,學生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來,經過班級討論,將學生的創意融入班級墻建設中,形成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文化教育主題墻。
2.書香涵養品德
我在班級里開展“組間圖書漂流”“一周一書挑戰賽”“周五微聊吧”等活動,讓書籍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養分。在班級管理中用經典誦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讓學生在“詩書禮易樂”中學會“忠孝節義”,塑造學生的人格,改變著學生的精神氣質。晨誦讀經典,午間練書法,學生與詩文的對話間將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心靈深處,內化成為生命的一部分。經典伴隨學生一路成長,讓學生在經典中浸潤德行。
3.德育砥礪人心
我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各種活動滲透紅色理念,厚植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如“知黨史 感黨恩”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活動和“我心向黨 向國旗敬禮”國慶主題活動等。
(五)努力觀察,發現閃光點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尋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是必修課。教師要善于觀察,根據學生的優點因勢利導,鼓勵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六)家校協同,打造聯通班級
家校協同非常重要。我利用微信群增強與家長的聯系。在群里,我經常分享班級消息,如班級取得的榮譽,表揚學生的優秀事跡等。每當一些家長為班級做事時,我也會在群里表達感謝與肯定。
二、班級實踐成果
自從實施了“三巡”制度,學生的上課狀態得到了有效的調整,上課的效率也隨之提高,考試成績就有了一個比較明顯的改觀。
本次育人方略側重學生的責任培養,通過設置互助小組,學生之間能夠相互解決基本的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由于制訂了規范的班級管理規定,學生上課遲到現象消失,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對于學校的活動參與更加踴躍。
三、活動反思
首先,實踐活動應有理有據。班主任作為一個專業崗位,在育人過程中應該遵循科學的精神引領、先進的價值引導、專業的理論指導,將班主任工作形成體系化、制度化,有理有據。
其次,經驗總結應有質有量。隨著班主任育人經驗的增加,育人手段多樣,育人內容豐富,班主任應該不拘泥于理論指導,而應將理論貫徹執行到育人實踐,以此歸納總結班主任育人經驗,實現育人過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最后,思想凝練應有創有新。實踐出真知,班主任要將自己培養成專業型人才,就要有符合自身教學特點,實踐運用得法的育人方略。班主任的育人思想,應以班主任工作體系為基礎,班主任經驗體系為依托,以班主任育人理念為中心。
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極推進落實“五育融合”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五育融合”需要不同教育主體的融合努力和融合實踐。尤其是以立德樹人為準則,實現“五育并舉,融合育人”,這是“五育融合”追求的目標和靈魂所在。“五育融合”不一定要追求面面俱到,但是無論如何融合,都不能少了德育內容。要把德育滲透在每一個教學內容和環節中,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模式中解放出來,提升教學能力、完善班級建設、改善教育方式等,才能不斷有效落實“五育融合”理念。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在實際中的體現論文2
“五育”融合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五育”并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途徑。
然而,在教育實踐中,由于受到智育獨大的教育評價觀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基礎教育依然存在著表現為“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的五育失衡問題;“五育”常常被割裂開來,相互獨立,各自為政,甚至“互不往來”,造成了“育分不育人”的可怕后果。這種情況如不徹底改變,將會阻礙核心素養本位的教育改革,甚至延緩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進程。
在國家頂層設計中闡明“五育”融合的教育價值
如果說“五育”并舉是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應的教育實踐,那么“五育”融合則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具有加速變化特征的新時代客觀上要求教育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或創造性勞動者服務,而創造性來源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每個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絕不是平均發展、全能發展或同質發展,而是建構性個性化發展。
引導符合方向的“五育”融合實踐
“五育”融合既是新時代對于教育的新要求,也是符合育人規律的創新性實踐。“五育”融合的實踐途徑是包含“五育”融合課程體系、“五育”融合課堂和“五育”融合評價體系在內的系統性建設。
首先,全面建設“五育”融合課程體系。在核心素養本位的課程體系基礎上建設“五育”融合課程體系。在各類課程目標中設置具有該類課程特點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目標,讓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以及綜合實踐課程成為學生發展“真善美”品質、實現“五育”融合的有效載體。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類型的課程中“五育”會表現出不同的內涵與方式,例如,各類課程中的勞動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未來必備的創造性思考和創造性勞動;各類課程中的體育目標,不僅包含運動和競技類內容,還可以是靈敏的反應、準確的表達、身體的協調等等。
其次,積極構建“五育”融合課堂。根據“五育”融合課程目標,設計包含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情境、任務、活動以及評價等要素,推動學生在各類課堂互動中通過是非判斷、價值判斷和審美判斷發展“真善美”品質,讓“五育”在各類課堂中真實發生并體現整體性、累積性與建構性。
第三,強化評價引導和規范功能。在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評價基礎上研制與“五育”融合課程目標和課堂目標一致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工具,引導“五育”融合實踐的正確方向,規范師生“五育”融合實踐的行為和習慣。
從國家層面提高“五育”融合的政策保障水平
首先,快速啟動國家級“五育”融合實驗。在全國推廣前需要發動地方力量快速啟動國家級“五育”融合實驗區和實驗校,培養“五育”融合的種子教師,為全面推進“五育”融合做好理論與實踐上的準備。
其次,啟動“五育”融合師資國培計劃。在已有研究和實驗成果的基礎上,采取邊實驗邊培訓的提速策略,中央財政劃撥大規模專項資金啟動“五育”融合師資國培計劃,為“五育”融合的全面推進做好人才和隊伍上的準備。
第三,鼓勵地方自主開展“五育”融合實驗。通過激勵和獎勵政策鼓勵地方自主開展“五育”融合實驗,根據各地資源條件自主決定實驗的范圍和規模;鼓勵地方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五育”融合課程資源、“五育”融合課堂以及“五育”融合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在“五育”融合理論與實踐上有創造性貢獻的地方政府、學校和團隊給予政策支持與獎勵。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在實際中的體現論文3
“五育”融合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五育”并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途徑。
然而,在教育實踐中,由于受到智育獨大的教育評價觀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基礎教育依然存在著表現為“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的五育失衡問題;“五育”常常被割裂開來,相互獨立,各自為政,甚至“互不往來”,造成了“育分不育人”的可怕后果。這種情況如不徹底改變,將會阻礙核心素養本位的教育改革,甚至延緩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進程。
在國家頂層設計中闡明“五育”融合的教育價值
如果說“五育”并舉是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應的教育實踐,那么“五育”融合則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具有加速變化特征的新時代客觀上要求教育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或創造性勞動者服務,而創造性來源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每個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絕不是平均發展、全能發展或同質發展,而是建構性個性化發展。
引導符合方向的“五育”融合實踐
“五育”融合既是新時代對于教育的新要求,也是符合育人規律的創新性實踐。“五育”融合的實踐途徑是包含“五育”融合課程體系、“五育”融合課堂和“五育”融合評價體系在內的系統性建設。
首先,全面建設“五育”融合課程體系。在核心素養本位的課程體系基礎上建設“五育”融合課程體系。在各類課程目標中設置具有該類課程特點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目標,讓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以及綜合實踐課程成為學生發展“真善美”品質、實現“五育”融合的有效載體。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類型的課程中“五育”會表現出不同的內涵與方式,例如,各類課程中的勞動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未來必備的創造性思考和創造性勞動;各類課程中的體育目標,不僅包含運動和競技類內容,還可以是靈敏的反應、準確的表達、身體的協調等等。
其次,積極構建“五育”融合課堂。根據“五育”融合課程目標,設計包含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情境、任務、活動以及評價等要素,推動學生在各類課堂互動中通過是非判斷、價值判斷和審美判斷發展“真善美”品質,讓“五育”在各類課堂中真實發生并體現整體性、累積性與建構性。
第三,強化評價引導和規范功能。在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評價基礎上研制與“五育”融合課程目標和課堂目標一致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工具,引導“五育”融合實踐的正確方向,規范師生“五育”融合實踐的行為和習慣。
從國家層面提高“五育”融合的政策保障水平
首先,快速啟動國家級“五育”融合實驗。在全國推廣前需要發動地方力量快速啟動國家級“五育”融合實驗區和實驗校,培養“五育”融合的種子教師,為全面推進“五育”融合做好理論與實踐上的準備。
其次,啟動“五育”融合師資國培計劃。在已有研究和實驗成果的基礎上,采取邊實驗邊培訓的提速策略,中央財政劃撥大規模專項資金啟動“五育”融合師資國培計劃,為“五育”融合的全面推進做好人才和隊伍上的準備。
第三,鼓勵地方自主開展“五育”融合實驗。通過激勵和獎勵政策鼓勵地方自主開展“五育”融合實驗,根據各地資源條件自主決定實驗的范圍和規模;鼓勵地方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五育”融合課程資源、“五育”融合課堂以及“五育”融合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在“五育”融合理論與實踐上有創造性貢獻的地方政府、學校和團隊給予政策支持與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