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喚擔當,奮斗鑄就輝煌。2024年全國兩會為我們點亮前行的燈塔,指明奮進的方向。讓我們攜手共進,砥礪前行,在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的征程中勇攀新高峰,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共繪民族復興的壯麗畫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學習“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 篇一
今年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在新的歷史時期,全國兩會立足于新的方位,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新藍圖。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2023年的工作,特別是在應對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下,我國經濟依然保持了5.2%的增速,這一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和振奮。同時,確定了2024年的六大發展目標和十大具體任務。報告分為三個板塊:一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全面回顧,從七個方面對2023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二是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是實現七大目標;三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重點是十大工作任務。
就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工作的安排部署而言,我認為它站在國際視野上,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展示了信心和決心,體現了大國擔當。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對接下來的工作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深知使命在于擔當,通過努力奮斗來創造未來。我將以飽滿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真正做實事、苦干實干,努力取得好的成績,積極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出貢獻。在認真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收獲和感受。
一、報告既延續了過去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十項重點任務,包括:加大力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的生產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等。這些任務充分反映了民意,回應了各方面的關切,特別是基層、群眾和企業的關切。各項政策和措施都與實際情況相符,貼近群眾和企業。這十項重點任務既延續了過去的工作任務,如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又提出了新的安排,尤其是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加快發展新的生產力放在十大任務的首位,充分說明了今年落實這一任務的重要性。一是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方面,應加快中小企業向行業單項冠軍升級,培育行業龍頭企業。政策的重點應放在人才集聚方面,建設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儲備庫,提高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的匹配精度。二是在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應建立創新型產業政策體系。在技術研發階段,政策部門應通過小額資助篩選出真正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對于技術研發初步成功的項目,繼續提供大額資助,加快推進項目的技術成熟。當技術成果進入商業化階段,應積極搭建投融資對接平臺,促進技術項目與金融資本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三是在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應著力建立以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和科創走廊為載體的產業協同發展工作機制。統籌規劃區域內各省市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精準確定各地的數字經濟主導產業,逐步建立和完善錯位競爭發展的數字經濟產業政策體系。
二、報告回應了民生關切,增進了民生福祉。政府工作報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履行基本保障和底線職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系列措施回應了多個群體、多個層次的民生需求。報告中關于教育、醫療、就業、收入等民生工作方面提出了明確具體的新任務,并在農村改革發展、城鎮化、城市更新等方面關注到了種糧農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等多個群體的關切。重點來說,在就業方面,穩就業政策在持續加力的基礎上,增強了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針對性,采取了一系列精準發力的措施,促進勞動力供需匹配,更大力度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和新業態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助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在教育方面,常態化推動寄宿制學校的教學和生活條件改善,保障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在促進消費方面,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擴大消費的部署,從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意愿、優化消費結構等多個方面同步發力,有望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支撐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在農村農業方面,啟動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整省試點,有利于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的預期和活力。報告還提出適當提高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有助于穩定種糧收益預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三、報告體現了積極進取和奮發有為的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在5%左右。這一目標的確定有以下原因:首先,5%的目標增速與近年來的目標保持了連續性。其次,5%的目標增速與當前的潛在增長水平相符,具備實現的可能性。我認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考慮到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求,并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同時也充分考慮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和奮發有為的要求。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并非易事,需要政策的聚焦發力、工作的加倍努力以及各方面的齊心協力。中國經濟已經走過了過度依賴數量和速度的階段,逐步步入了質量和效率的軌道。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新質生產力,都是根據經濟發展轉型的需要提出的,也是中國經濟擺脫數量路徑和速度依賴的重要體現。尤其是面對國際競爭加劇、打壓和遏制中國發展的阻力加大,中國必須走高質量發展和創新之路,必須以更高的質量標準和效率目標來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經濟實力的強弱不僅僅取決于數量和速度,更要考慮質量和效率。因此,我們應該超越5%的數據,深入理解其中的內涵,不將其簡單看作一個數字目標,而是一個包含著許多內容的奮斗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就是實現經濟更高水平增長、更好質量增長、更多動能增長的體現,也是中國經濟全面恢復和復蘇的表現。
使命在于擔當,奮斗則創造未來。2024年全國兩會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和路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堅定前行,在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書寫嶄新篇章!
學習“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 篇二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京開幕,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大會開幕盛況,第一時間學習領會大會精神。周末的時間我對報告原文進行了認真的學習。
報告指出,2023年,為推動十四屆全國政協履職工作開好局,全國政協常委會著重在四方面下功夫、求實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牢履職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培訓、提高政治能力和履職本領,完善工作制度體系、夯實履職制度基礎,貫徹中共中央大興調查研究要求、提高調研議政質量,圍繞中共二十大重大部署協商議政、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守正創新、團結奮進,在歷屆全國政協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報告明確,2024年,要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不懈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獻計出力,致力于畫好最大同心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斷開創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今年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內容全面精煉,結構清晰簡潔,總結工作實事求是,制定目標科學務實,是一份高舉xxx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胸懷‘國之大者’、情系民生所向的好報告,充分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優勢和生機活力,內涵豐富、鼓舞人心。”報告對2023年的工作總結,基本上都是用數字說話,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圍繞中心大局參政履職、廣泛凝聚共識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明確提出把‘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獻計出力’作為2024年政協的主要工作,目標明確,指導性很強。”
關鍵之年謀劃關鍵之策,關鍵之年當有關鍵之為。精煉務實的報告,展現了人民政協工作的累累碩果,繪就了砥礪奮發的嶄新藍圖,輝煌成就鼓舞人心,踏上征程催人奮進。
在過去一年,全區政協各級組織立足職能定位,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全區工作大局,主動靠前、積極作為,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為加快建設省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貢獻了重要力量。特別是在“項目突破年”中,全區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心系發展,發揮優勢,深入開展“雙招雙引”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使命擔當。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加快省會社會主義強區建設的重要一年。中共濟南市委把今年的工作主題確定為“項目深化年”,區委十五屆六次全會對今年各項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深化項目建設,推動有效落實,需要全區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奮斗,需要大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潘主席在區政協十屆三次會議閉幕會講話中表示,人民政協聯系廣泛、包容性強、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是加快推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家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界別群眾中示范引領,為全區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政協智慧和力量。
作為一名政協青年干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要認真學習領會報告精神,在做好辦公室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全面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始終保持認真負責的心態、精益求精的姿態、持之以恒的狀態,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切實做到“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請放心”,努力為推進政協工作大提升、大突破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 篇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同往年,雖然篇幅縮減,但內容全面,如就業、民生、脫貧攻堅等,字里行間都體現了我們黨我們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其中穩就業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從六穩到六保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這個保代表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保,以保促穩,穩中求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設定GDP目標,這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罕見。一方面,的確顯示出今年國內外環境的特殊性、復雜性,發展任務的艱巨性;另一方面,也給各地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必一味追求數字增長,而是真正把著力點放在“六保”上,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這其實是讓發展回歸“民本”。這也絕不是責任的放松,只意味著對各級各地政府的考核將更全面、更實在,更以人為本、更實事求是。
此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著力解決民生熱點問題,比如就業壓力、居民收入、義務教育、養老院建設等等。同時也針對經濟發展問題,提出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提升中國品牌力和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在這次特殊的時期推遲的兩會召開,體現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理念,同時也表明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發展目標任務的堅定信心。
學習“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 篇四
這次會議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以及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召開的重要會議。
開幕式隆重而簡潔,清晰傳遞了求實奮進、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回顧一年來,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黨領導全國人民奔小康、戰貧困、抗疫情,取得了偉大成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大國外交成果豐碩,中國再次刷新了響亮的世界名片。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每一組數字無不反映出黨中央心系人民群眾,惠民愛民,真正為人民群眾著想,每一組數字都真真切切反應在我們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報告中指出,今年的重點工作集中在就業、減稅、降低企業成本、脫貧攻堅等關鍵點。受疫情影響,國際局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將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以堅定的意志戰勝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這再一次使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國人是多么驕傲與自豪。
今年經濟不設增長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嚴判疫情形式下,優先保就業,穩民生,堅持“生命至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六保”、“六穩”更是讓我們清晰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沒有改變,同時根據客觀環境,實事求是,敢于直面挑戰。一切都是為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這是一份務實的政府工作報告,無處不體現著大國態度和大國擔當,同時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偉大的中國人民共克時艱,我相信2020年的中國發展依舊,繁榮依舊,蓬勃依舊,國泰民安依舊。
未來的路依舊不平凡、充滿艱難險阻,但是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道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