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建構區區域觀察記錄篇一
情況分析:從孩子的阿姨那里了解到,孩子從小由外婆一個人照顧。爸爸媽媽已經離婚。孩子在婆婆的這種教育下也漸漸形成了任性、愛打人、脾氣暴躁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隨著孩子的成長,媽媽擔心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希望能通過老師的幫助,改掉這些壞習慣,幫助孩子愉快而正常的參與活動,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跟蹤時間:2012年9月
現象記錄:在自由活動時,孩子們總是帶來自己喜歡的玩具,徐許杰最喜歡玩玩具了,只要一有空,總是圍在玩具柜前張望、擺弄著。今天吃完飯,突然間聽到一聲響亮的聲音,“這是我的汽車,不是你的。”我扭頭看去,只見徐許杰一手把汽車拿在手里,藏在身后,而一邊的龍龍心急的叫著。“徐許杰,你的玩具呢?”他對我的問題不作答,其他小朋友連忙說:他沒有帶玩具的。是啊!我這才想起來:徐許杰今天都沒有帶玩具來,于是,我問他:“你是不是最喜歡玩汽車呀?那你也把你最喜歡的玩具帶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玩,好嗎?”看他不說話,我繼續說:“這是龍龍的汽車,如果你想玩,應該對龍龍說什么呢?”在大家的幫助下,徐許杰不僅把玩具還給了龍龍,而且還對龍龍說:“我和你一起玩,好嗎?”分析與措施:
1、與爸爸媽媽,家園一致地幫助徐許杰,教會他一些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
技巧
,如:想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對同伴說一句有禮貌的話:“把你的玩具借給我玩一玩好嗎?”等等。2、讓爸爸媽媽為他準備一樣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滿足孩子玩的愿望。跟蹤時間:2012年10月
現象記錄:大型玩具是孩子最喜歡玩的游戲,每次游戲前,我都要提醒他們聽到信號及時來排隊,比比誰的動作快。可是,總有幾個孩子要貪玩一會兒。記得徐許杰就是其中的一個,叫人頭疼。今天,當我一拍手,示意孩子排隊時,沒想到徐許杰確是第一個,他還興奮的提醒我:“我是第一個排隊的。”可還沒等我來得及高興時,他卻又走開了,走到隊伍的后面和其他孩子玩了
分析與措施:
1、肯定徐許杰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贊同他及時排隊的表現,增加他對自己的自豪感。讓他進一步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2、及時與爸爸媽媽聯系,請爸爸媽媽關注徐許杰能否控制自己這方面的情況,能及時加以引導和鼓勵
跟蹤時間:2013年11月
現象記錄:鏡頭一:在集體活動時,孩子們都按老師的要求在動手操作,徐許杰卻像瘋了似的滿教室到處跑,還破壞其他孩子的操作成果,使得那些孩子手足無措。
鏡頭二:班里一位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熊寶寶的玩具,徐許杰非常想玩,但是由于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只好一個人做在旁邊。等了一會兒,他有點等不及了,就伸出手一把搶過來,結果把熊寶寶玩具扯壞了。帶玩具的小朋友氣憤地罵他:“你干什么呀?我不給你玩了。”
鏡頭三:吃點心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一個個排好隊在做著吃點心之前的準備工作——洗手。只見徐許杰一個人在旁邊,滿地打滾,要不是即使制止,他還會一直滾。
分析:1、父母對孩子管束沒有限度。徐許杰的父母平時對他比較放任,等到一旦做壞事之后,就把他暴打一頓,慢慢地使孩子內心產生緊張和壓抑感,而這種情緒在幼兒園就會有意無意地爆發出來。
2、缺少溝通。徐許杰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較忙,很少照顧他,更別說和他交流了。這使得孩子內心比較孤獨。家庭是孩子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是他的第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環境,孩子自然會有些反常。
3、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么東西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動畫片里經常出現的一些人、物、動物,對他們的吸引力非常強。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并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于他人的行為。
對徐許杰這樣的孩子,我們曾多次他、批評他,但效果不佳。后來,我們嘗試著采用鼓勵、激勵的方法,孩子的行為明顯有所好轉。
措施:
1、體驗成功。徐許杰在活動時不是很積極,但有一次,他上課聽得比較認真,還舉手回答了問題,我及時表揚了他,并給他貼上了小紅花,他開心極了。這以后,他每次上課都非常認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2、賞識激勵。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徐許杰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我就以賞識他的語氣對他說:“徐許杰,你真是個勤勞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聽老師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相處,上課認真舉手,那老師小朋友會更喜歡你。”他點了點頭,認真地說:“我會聽話的,我會的。”
中班建構區區域觀察記錄篇二
建構區活動觀察記錄:搭積木游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能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搭積木;
2、提醒幼兒游戲規則
【材料投放】
1、有五位幼兒一起選擇的建構區的積木一籃;
2、數量足夠五個幼兒活動的量
【指導建議】
1、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己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幫助;
2、尊重幼兒的創意,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么,幫助幼兒理順思路;
3、適當給幼兒在創作中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的更好。
【觀察原因】
1、幼兒的想象能力雖然很豐富,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動手能力還是有限度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
2、教師在不違背幼兒的意愿下,給幼兒適當的幫助,并找一找他們在活動中的創意點和不足之處。
【觀察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的游戲還是很感興趣的,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今天我就選擇了了班級中建構玩具中的一種,對孩子們搭積木進行觀察和分析,今天區域活動中參加建構區的幼兒有五名,分別為:言、尚、宜瀾、晨杰和雨軒等。
言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卻很快適應了我們這個集體。我對他的要求也稍微放松了些,不過搭的積木還是很形象的,把不同的大小的積木平鋪再一起,他說是寬寬的馬路,我引導他,在馬路邊上還有房子呢?
他就把積木豎著插在“馬路”上,高興的對我說:“老師,房子搭好了!”還真挺回動腦筋的;尚在我們班也屬于年齡偏小的孩子,不過還是聽聰明的。他一開始搭的是電風扇,他說:“天很熱的時候,可以扇一扇”,我問他這個電風扇還像什么,怎么樣會更好看呢?他就看到別的小朋友讓我給她搭的小汽車說:“我搭個停車廠,這是停車廠的電風扇。”很有創意的。宜瀾年齡也偏小些,卻是個很有靈氣的小女孩。她一開始就搭了兩條長長窄窄的,我以為是馬路呢,她告訴我,這是火車,于是,還在“火車頭”的位置插上了兩根長的積木說:“這里就是火車頭!”還在火車邊上搭了一些土地,土地上還搭了一個摩天輪,她很開心的告訴我說:“老師你看,這個我電視里看過的!”還用手轉動著上邊的座位,真棒!晨杰聰明且任性的孩子。他一開始也搭了電風扇,但是他的電風扇是一整排的,說:“我這個是連排的電風扇,很涼快的!”他還做了個小盒子,說:“這個小盒子里可以裝很多好吃的東西呢。”還在盒子上裝了個電風扇,說是要給盒子也要扇一扇涼快。雨軒是個聰明能干的女孩子。首先做了一個電風扇,然后把電風扇做的很不同,還讓我幫她做了一輛小汽車,她開著開著,小汽車不小心摔壞了,我讓她自己想辦法,她做到了,說:“我要把它變成公交車,這個電風扇可以裝在公交車里。”她平時很多時候是做公交車來的,所以對公交車也比較了解。很好的想法。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
1、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
2、如何讓幼兒的思路更加打開呢?我想可以讓孩子看些平時常見的圖片,也許孩子們的思路會打開些。
中班建構區區域觀察記錄篇三
觀察時間:2017.11.8
觀察地點:大九班建構區
觀察對象:徐xx、陳xx
記錄人:左xx
觀察過程:
集中活動后,徐xx和陳xx一對好朋友來到了他們非常喜愛的搭建區。這個區是這兩個孩子比較鐘愛的區域之一。今天,倆人先在搭建區里一邊翻找著材料,一邊聊著天,說著各自喜歡的玩具。徐xx在裝有交通工具玩具的紙箱里找到了一輛小坦克,她對飛宇說:“咱們今天也拼個大炮吧。你們男孩子老是拼這些東西,我也想試試。” 飛宇想了想說:“好吧!”倆人就開始搭坦克了。漸漸的,搭建區又來了別的小朋友,一看他們倆人正忙著,就問:“你們搭什么呀?”一聽說是大炮,就興奮了起來,“我也要搭,我也要搭。”
搭建區里的幾個孩子仿佛進入了工地,有時翻找著自己需要的材料,有時將搭好的又拆掉,覺得不夠滿意。又過了一會兒,徐xx和飛宇的大炮建成了,一旁小朋友的戰車也搭好了。他們相互觀賞比試著。“我們的大炮可厲害了,我們有三個口呢,能一下子打三個炮出去。”“我的更厲害,是萬能的輪子,什么地方都能去,我的車先開出去找到敵人,你們就打炮。”大家都很棒,孩子們真開心。
觀察分析與評價:
1.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情況:
從小朋友們的活動情況能夠看出,他們對班級搭建區的材料比較熟悉,日常區域活動時經常參與這個區的活動。對搭建區的材料,能認真比較其形狀,依據形狀選取適合的搭建自己所要的部位。比如:徐xx小朋友的“大炮”,選擇了充分利用了圓柱體的奶粉筒和薯片筒,根據大小排放,使炮筒由粗到細,非常符合正常制作的特性,也是作品更具有層次性。
此外,還用了兩個杏仁露的圓柱體鐵罐,放在了“大炮”的最頂端,就像望遠鏡一樣。真是巧妙的構思,一點也不像出自女孩子之手的作品。旁邊的孩子也不弱,“戰車”創作,將搭建的對稱、架空、加蓋等技能都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2.活動時專注程度與探究能力:
這次的自主活動中,兩組完成作品的孩子的專注度是非常高的,班級搭建區的材料比較雜,多為收集的紙箱、盒、筒之類的材料,他們沉浸在自己有目的的搭建中,會按自己所需要的尋找、選取材料,會用自己的觀點,調整、更換材料,使自己的作品盡可能地按自己心中的所想去完成。從他們對材料及作品成長中,可以看出他們主動探究的能力也比較好。
3.教師指導情況:
本次活動中,老師基本未出現直接指導,搭建區投放的材料,給予了幼兒自主探究的機會。比如:小朋友們選擇的玩具坦克就是他們口中所謂“大炮”的原型。另外,在之后的搭建活動中,教師通過展板,為小朋友們選擇了一些成品的照片供參考。這些都是不教的指導。
中班建構區區域觀察記錄篇四
果果寶貝自己動手能力比較強,什么事都喜歡獨立完成。我把造房子的材料擺出來后他便拿起這個玩具講解一下再拿起那個玩具講解一下。邊講邊說老師說的對嗎?然后我就對他進行夸獎、鼓勵,他就會感覺特別有成就感,特別高興。這節造房子需要小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才會完成的更好。果果寶貝剛開始與小朋友之間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果果知道并懂得了與小朋友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這個寶寶非常的聽話,在老師的一番指導下很棒的與小朋友一起合作蓋好了漂亮的房子,看到一起努力蓋好的漂亮房子,高興的不得了。連忙去牽老師的手,告訴老師他們一起蓋的房子多漂亮。還說我要謝謝我的好朋友們的幫忙,有朋友真好!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寶寶的悟性很強,老師對他的指導小朋友對他的幫忙他都會記到心里,非常聰明。
通過這一節造房子,果果不但能獨立講解玩具的顏色,形狀,而且懂得了有朋友真好。知道了有了朋友的幫忙會干成更多想干的事!寶寶這么聰明相信以后一定會更棒的!加油!
附: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
幼兒基本情況:喜歡打小朋友
觀察日期: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來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后,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周芯蕊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她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她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告狀,說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觀察實錄:
在我觀察了周芯蕊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她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芯蕊是排在第一個的,她很高興,而這時劉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于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結果手重了,妍妍哭著向我告狀說芯蕊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芯蕊叫了過來,對她說:“芯蕊,你為什么推妍妍啊?”芯蕊說:“我沒推她,她不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我又問她:“你是不是想讓劉妍讓開一些啊?”芯蕊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還能怎么告訴她啊?”芯蕊想了想,對我說:“小便要排隊,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著芯蕊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劉妍說,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芯蕊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措施:芯蕊是個聰明的小女孩,老師說的都會聽,告訴她遇到事情不可以打小朋友,可以過來告訴老師。教師一定要發現幼兒的問題。
中班建構區區域觀察記錄篇五
觀察地點:中一班建構區
觀察對象:高海博 5歲 男
觀察記錄:
高海博是一個很活潑又很好動的小朋友,一天一大早,他來到教室直奔后面的建構區進行玩具搭建,隨后也有小朋友想加入一起玩,他不肯讓別的小朋友拿他箱子里的玩具,小朋友剛要碰他的玩具,他馬上想動手打人,嘴巴撅著很生氣。
分析:
現在還有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十分寵愛,玩具大多數也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玩,沒有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合作的經驗,到了幼兒園里,突然有這么多的小朋友要一起玩很少的玩具他們就會非常排斥和不解。還是會認為幼兒園的玩具也都是自己的,別人不能動,所以其他小朋友不能拿他面前的玩具。
措施:
1、 平時給幼兒積累有借有還的生活經驗。
2、 經常玩一些關于分享合作的游戲,體驗分享的快樂。3、 尊重和傾聽孩子的分享意愿,不要強制孩子分享。
反思: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天生自私不懂分享的,所以我們要反思自己身為家長或者教育者有沒有正確的引導,父母做一個好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平時有好吃的自己先給家里的長輩吃,孩子看到也就學會了,口頭說一百次不如親身做一次。當孩子缺乏分享意識的時候,父母應該在旁邊及時提醒,對孩子分享的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而不是溺愛或者說孩子還小,漸漸的,孩子的自私行為就一定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中班建構區區域觀察記錄篇六
觀察地點:中一班建構區
觀察對象:高海博??5歲?男
觀察記錄:
??高海博是一個很活潑又很好動的小朋友,一天一大早,他來到教室直奔后面的建構區進行玩具搭建,隨后也有小朋友想加入一起玩,他不肯讓別的小朋友拿他箱子里的玩具,小朋友剛要碰他的玩具,他馬上想動手打人,嘴巴撅著很生氣。
分析:
????現在還有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十分寵愛,玩具大多數也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玩,沒有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合作的經驗,到了幼兒園里,突然有這么多的小朋友要一起玩很少的玩具他們就會非常排斥和不解。還是會認為幼兒園的玩具也都是自己的,別人不能動,所以其他小朋友不能拿他面前的玩具。
措施:
1、?平時給幼兒積累有借有還的生活經驗。
2、?經常玩一些關于分享合作的游戲,體驗分享的快樂。3、?尊重和傾聽孩子的分享意愿,不要強制孩子分享。
反思: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天生自私不懂分享的,所以我們要反思自己身為家長或者教育者有沒有正確的引導,父母做一個好的榜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平時有好吃的自己先給家里的長輩吃,孩子看到也就學會了,口頭說一百次不如親身做一次。當孩子缺乏分享意識的時候,父母應該在旁邊及時提醒,對孩子分享的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而不是溺愛或者說孩子還小,漸漸的,孩子的自私行為就一定能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