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一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14個生字,會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課文的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聯系比較緊密。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圖、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
二、認真讀文,理清脈絡
(一)學生出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不懂的詞語;標出本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二)請6名同學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思考:作者游覽的順序是什么?
(三)說一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實際上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
第2自然段講長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講在萬壽山腳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講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講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講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四)試著給課文分段,討論。
討論結果:3、4自然段都是寫在萬壽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為一段。
(五).總結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覽的順序寫出頤和園的美麗。
三、朗讀課文,劃句欣賞
同學們,頤和園的風景美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認真看書,注意描寫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讀,邊讀邊找并劃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
(三)在學生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投影。指名讀或齊讀,欣賞頤和園景點之美。
如: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小結:本課時從預習入手,著重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知道有6個自然段,又用同并異分的方法將課文分為5段。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二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介紹頤和園,自讀課文,初步了解順序。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幾幅圖片(課件播放頤和園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頤和園》(請學生上臺寫課題,講解頤的寫法)。
二、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3、請學生上臺聽寫,劃出錯的多的字,讓生注意。
4、讓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并講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四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五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介紹頤和園,自讀課文,初步了解順序。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幾幅圖片(課件播放頤和園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頤和園》(請學生上臺寫課題,講解頤的寫法)。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3、請學生上臺聽寫,劃出錯的多的字,讓生注意。
4、讓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并講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用詞語造句)。
(1)聽了他的介紹我真想去頤和園看看,同學們想去嗎?好咱們現在就出發(播放錄音朗讀)。注意哪里停頓哪里重讀,哪里語調輕柔,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2)怎么樣,說說游覽了頤和園后有什么感受。
(3)師:想走進頤和園細細欣賞一番嗎?通過圖片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要美的智慧,你們行嗎?相信同學們一定行。那好,咱們就來一次集體旅游。(請一個學生做導游朗讀課文,提醒學習錄音朗讀,讀出頤和園的美)。
(1)讀完一二段,提出剛剛學習了神清氣爽,知道了神清氣爽的感覺,讓學生再讀這句,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我想問問同學們,導游剛才是帶我們游覽了什么地方?
(3)好,繼續我們的行程,剛才那位導游介紹得很好,陪我們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換一個導游,誰想來試試?好,游客們我們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隊。
(4)讀完第三自然段后,問學生剛剛導游又帶我們游覽了哪里?
(5)用換導游的方法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6)讀至“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停下。
師:我感覺導游這里介紹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鏡的昆明湖。來,我們都像小導游那樣把這句話讀一讀,看誰能超過這位小導游。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9)問生游覽的順序。
第二課時。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上節課我們大致游覽了頤和園,這節課我們來細細地游覽。
(1)把學生分成頤和園總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四個組,各個小組的學生根據自己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推薦三名同學作為導游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演示講解。同時各小組之間通過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等形式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學生相互問答間引導學生體會頤和園的美。
a、長廊的特點?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的?(體會觀察、表達方法)從整體上看,從里看,從里向外,向兩旁。
作者又是怎樣寫長廊的?
出示句子,比較:a:原句。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體會作者運用數字說明的好處。)。
b、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這樣美,作者又是怎么來寫的呢?(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建筑物的特點)。
c、昆明湖的特點?(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
d、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該用“滑”字。而且“滑”字還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1、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看誰讀得好。
2、全班深情朗讀一遍。
作業:寫一次游覽活動。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并能正確讀寫。
2、正解、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長廊的美。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理解長廊建筑藝術和繪畫藝術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象詞語所描繪的情境,感受長廊的美。
教學難點:
想像詞語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孩子們,你們到過北京嗎?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領略一處迷人的北京風光。(出示圖片)宏偉的萬壽山,佛香閣在郁郁蔥蔥的松柏掩映下熠熠生輝,流光溢彩;著名的十七孔橋靜靜地臥在昆明湖上,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宏偉而又秀麗;徜徉在頗具特色的蘇州街,會讓你領略到江南水鄉獨有的秀美;風景如畫的長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貫通南北;漫步在這世界上最長的長廊,沿途看山賞水,那真是美不勝收。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頤和園。
在頤和園的那么多景點當中,最著名的景致要數長廊了,大家齊讀課題。(29.頤和園的長廊)。
是啊,頤和園的長廊到底是什么地方這么引人注目?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相信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一定能解開你們心中的疑問。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的序號。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課件,檢測學生掌握生字新詞的情況。
孩子們,斗拱的斗是多音字,在這個詞里讀斗,三聲。(請跟我讀:斗拱斗拱)引人入勝的勝是后鼻韻(引人入勝引人入勝)。另外,頤和園的頤,注意它的筆順。(師教一遍)。
我請這邊兩組的孩子來讀讀前兩排:編輯斗拱典范頤和園引人注目涼風習習。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覺。
2、師生交流。
明確:按“總-分-總”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的總體印象。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四、熟讀課文。
1、課件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
2、學生朗讀課文。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積累優美詞句。
第二課時。
一、設疑自探。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重點介紹了頤和園長廊的美。)。
(1)長廊的建筑藝術體現在哪里?
(2)長廊的繪畫藝術體現在哪里?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讀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的問題,找出描寫長廊建筑藝術繪畫藝術的語句,在旁邊做出批注。
(2)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巡回指導。
二、解疑合探。
欣賞長廊的建筑美過渡:長廊的美,是建筑藝術和繪畫藝術的集中體現,這就是長廊引人注目的地方,首先我們來欣賞長廊的建筑美。
小結:我國民間有在建筑物上畫刻蝙蝠的習俗,而蝙蝠倒掛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長廊所處的地理形勢非常絕,即考慮了氣候,又考慮了游人對園中美景的一覽無余,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邊移。造型更是非比一般,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藝啊!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讀,齊讀、賽讀等形式,讀出長廊的美,因勢利導,感覺其中幾個句子的妙處,并反復感覺感覺長廊三絕的精美。這三段的中心句是-(學生齊答)過渡:長廊的美,不只體現在建筑藝術上,還體現在-(生齊答:繪畫藝術上)。
二、欣賞長廊的繪畫美。
小結:這些畫來歷不凡,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顏色各異,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利用插圖再現長廊的美,讓學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師生合作朗讀第3-10段,師引讀,讓學生再從文中感覺一次長廊的精美。小結:課文從建筑藝術和繪畫藝術兩方面詳細描寫了長廊的美,讓大家領略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景象,讓大家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讀出對長廊的向往。
三、質疑再探。
1、請大家回顧課文內容,看看前面提出的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新的疑惑?》。
2、盤點收獲:學了這一課保鮮膜什么收獲?
四、運用拓展。
1、自編習題:請你根據本節課內容設計或兩道習題,可以從詞語積累、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2、師:長廊是頤和園和園中匠心獨運的一大手筆,除了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聞名于世以外,長廊最吸引人之處還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彩畫長廊。人們在長廊中漫游欣賞的時候,就仿佛是走入一座別致的精妙畫廊。這條獨一無二的長廊,代表了中國園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頤和園的建筑經典。
(1)請你用課后練習中的四字詞語說說你眼中的長廊是什么樣的。
(2)課件展示頤和園的一些資料,學生觀看后再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3)仿寫小練筆: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廣場等),按總分形式把它介紹給大家。
板書設計:
造型絕建筑藝術美風水絕。
結構絕繪畫藝術美-引人入勝。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七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八
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游覽順序大體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4個生字。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課文的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聯系比較緊密。
學情分析。
學生沒有去過頤和園,對于頤和園的情況了解不多,但學習興趣比較高。
教學構想。
教學中,在學生對全文有一個大致了解后,再深入到描寫每一景點的部分,通過讀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感受到祖國的美麗。
教學準備。
圖、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陶冶愛美情趣。
學生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頤和園吧,你們一定會很喜歡這個又大又美麗的公園。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像展開的一幅畫卷,把園內的湖光山色,亭臺閣榭、長廊石橋等景物生動地描繪出來。我們隨著筆者一同前往中外聞名的頤和園,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園內的美景?(教師板書課題。)。
二、認真讀文,理清脈絡。
(一)學生小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不懂的詞語;標出本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二)請6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思考:作者游覽的順序是什么?
(三)說一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實際上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
(四)總結全文共分5段。本文是按游覽的順序寫出頤和園的美麗。
三、朗讀課文,劃句欣賞。同學們,頤和園的風景美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認真看書,注意描寫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讀,邊讀邊找并劃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
(三)在學生發表意見的基礎上,出示投影。齊讀,欣賞頤和園景點之美。
四、逐段學習,理解內容。
(一)默讀第1段。思考:頤和園的特點是什么?(又大又美)。
(二)指名讀第2段。
1、頤和園的長廊是什么樣兒的?
2、長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三個意思)。
(l)長是從哪兒看出?從整體和外部介紹。(出示投影片)。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這一句用翔實的數字,突出長廊的長和間數多的特點。
長(一眼望不到頭),具體數字700多米,273間(說明很長。)。
(2)從內部介紹長廊,橫檻上五彩的畫。
(3)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這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學生體會長廊彩畫有什么特點?體現了什么?展開討論。(內容豐富、體裁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齊讀第三段。思考:
1.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哪些特色?(出示圖)。
佛香閣:八角寶塔形、三層、黃色琉璃瓦。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聳立。
2.聳立說明什么?(排云殿高)一排排說明什么?(占地面積大)。
3.登上萬壽山,眼前呈現怎樣的景色?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劃出表示顏色的詞)重點講了昆明湖景色及特點。(出示投影片)。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讓學生體會:這句抓住了昆明湖的靜和綠的特點。先用靜物“鏡子、碧玉”作比喻,說明昆明湖非常靜,光潔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綠,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動的畫面進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一個“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指名讀第4段。
1.這段都介紹了什么景物?長長的堤岸湖中心小島十七孔橋。
2.重點介紹了什么?怎樣介紹的?(出示投影片)。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句讓學生體會:句子是抓住橋洞多、石柱多、雕刻的小石獅子多的特點來描述十七孔橋。再次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齊讀第5段。結尾一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師生討論,暢所欲言。(表達了作者贊美的感情,與第1段相呼應。)。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聽錄音。
六。總結全文。
(一)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是什么?(指板書)。
(二)文章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優美,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三)文中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愛的句子。
板書設計。
頤和園。
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特點:(長、美)(建筑美)(靜、綠)橋洞多。
石柱多。
小石獅子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從課文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學會領會表達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再讀課文,復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聽寫,檢查生字詞。
二、從課文內容入手,領會表達方法。
1、啟發學生通過具體詞句,回顧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出示投影片:
(1)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2)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3)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先讀一讀句子,再說說這些句子是怎樣描寫景物特點的?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
(1)作者用具體翔實的數字,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的多的特點。
(2)作者從萬壽山腳下,取仰視佛香閣的角度,用“八角寶塔形”“聳立”“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等詞語,生動描寫了佛香閣的高大、富麗和壯觀。
(3)作者抓住昆明湖靜和綠的特點,用“鏡子”“碧玉”做比喻,把昆明湖水靜和綠的特點,生動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聯系下文的“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的動態描寫,反襯昆明湖的靜。
2、引導體會寫作順序及每個景點段之間的聯系。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三、擴展練習,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課文,重在方法指導。
2、檢查背誦情況(2---4自然段)。
四、全文總結。
作業設計。
把課文中優美的語句摘抄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九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表達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畫,學寫廣告詞,編寫順口溜等綜合能力。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十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游覽的順序記述。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1、識7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頤和園、長廊、畫舫、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堤岸、遠眺、雕刻”等詞語。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和課文的優美語言,激發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一、錄像介紹景點,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愛看錄像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短片,希望同學們喜歡。(放映頤和園的錄像)。
生交流時,師出示《頤和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生讀課文,師評價朗讀。
3、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來游覽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自讀感悟。
(二)交流心得。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點擊不同的段落。相機指導,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1、理解描寫長廊的段落(課件出示長廊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1)出示長廊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長廊的特點是什么?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出示長廊上彩繪的不同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使學生感受理解勞動人民的創新智慧。
(3)出示長廊兩邊花的圖片,感受長廊一年四季的美。
2、理解描寫萬壽山的段落(課件出示三、四自然段)。
(1)出示佛香閣與排云殿,使學生認識這兩處建筑的構造及歷史地位。
(2)引導學生理解“金碧輝煌”的意思。
(3)理解站在萬壽山上,向下望、向正前面、向東遠眺都可以看到什么?(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萬壽山的位置以及它周圍的景色)著重出示圖片并推近鏡頭理解昆明湖的靜和綠,讓學生在朗讀和欣賞圖片的過程中感受頤和園的美。
3、理解描寫昆明湖的段落(出示第五自然段)。
(三)閱讀指導。
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如何用優美動情的聲音來表達頤和園的美。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讀,讀給同學聽,或者背誦積累。
1、出示頤和園其他地方的美景、名人對頤和園的評價、頤和園相關的典故等。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無處不在,說也說不盡,本文只是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了介紹。
2、同學們可以選取其他景點,仿照課文進行描寫。
出示不同類型的作業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作業。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十一
(1)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向大家介紹。
(3)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十二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并且條理清楚,異常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所以,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由學生當導游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體會文美。生讀課文時,我就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終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么?感到遺憾的是學生在體會美時讀得很不夠,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耗費時間較多。我想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迷人的景物的特點,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找出描述學生喜歡的景點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什么?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經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教師利用課件等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同時語言表達本事也得到了培養。
經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一樣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十三
1.本冊第五單元教材以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為專題,《頤和園》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共三篇課文,兩篇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一篇略讀課文《秦兵馬俑》,介紹的都是我國的“世界遺產”。《頤和園》這篇課文描述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四年級學生在識字寫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詞義句意的理解上還欠缺,他們在三年記憶學過參觀游記的文章,對這一類問題并不陌生。
二、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語言文字去想象畫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夠完善。
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種學習策略: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借助工具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zh09)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表達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畫,學寫廣告詞,編寫順口溜等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文檔為doc格式。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十四
1.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
文檔為doc格式。
頤和園教案設計獲獎第一課時篇十五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