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一
其實很早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聽很多人推薦它,說很值得一讀,一直想讀,直到現在才真正讀完,感受還是很多的,所以想記錄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也推薦大家也去讀一讀,真的不錯!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度很厚很厚的那種書),內心發怵,覺得可能讀不完,于是沒有馬上開始讀,就安靜的放在那兒,每天下班,會看一眼,但是沒有去讀......直到后來有機會去無錫圖書館,才能好好靜下心來讀這本書,一讀就欲罷不能了,一直看了一個下午,后來就一直斷斷續的讀,直到昨天才讀完。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的有些觀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淺吧,有些觀點還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比如里面說,進入農業社會其實是一種退步,因為在采集社會,大家四處遷徙,不用擔心吃住,過得也開心,疾病也少些,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說就是一種退步哈,可能要辯證地去看。
這本書講的是人類的發展史,其實更多的講到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同時產生的一些問題,還講了社會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等。了解了這些之后,你會發現,世界原來那么大,那么豐富多彩,而自己卻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實在狹隘。
書中有一觀點讓我又開拓了視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簡歷,就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建立起來的,比如古代的神話,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講一個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這個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種制度約束著大家,這個觀點很神奇,想想也確實如此,很多東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會去聽,會去做,會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選擇你覺得正確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謂對的觀點束縛,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變得迷茫。
讀了這本書后,我了解到,原來人類能夠從那么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霸主,代價也很慘痛,多少珍稀的物種遭到了滅絕,包括我們的同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人類在征服地球的過程中,澳大利亞當時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有23種都慘遭滅絕,18許多比較小的物種也從此消失。類似澳大利亞這種生物大滅絕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不斷上演,成千上萬的珍稀生物種永遠的消失在地球上,實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知道智人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才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幸存的物種,否則最后,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著這些可愛的動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護他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永遠有一顆想要保護他們的心,并且將這種觀點傳達出去。
這本書還寫到了我們平時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實一開始他們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競天擇,不會像現在這般被圈在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小的籠子里任人宰割,自從人類開始圈養牛羊雞這些動物后,如今通過先進的技術,這些動物被拼命的復制,從種族繁衍的角度來看,這些動物確實是成功的,但是從他們的生存環境來看,恐怕他們寧愿種族慘淡,我這么說,看得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觀點,書中描寫的很詳盡很生動,讓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義者了。
總之書中還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不論對錯,總歸能帶給人思考和啟發,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太久沒有寫東西,現在再來寫寫東西著實有點費勁,但是后續慢慢會多起來的,也期待你來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最近還慢慢愛上了翻譯,哈哈哈,所以把人類簡史的簡介翻譯了一下,留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紀念吧。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二
作者的很多想法都很獨到。烹飪改變了人類的進化,人體腸道縮短,大腦得以更好的進化;從遺傳的角度來說,小麥是否是最成功的,它干掉了其他物種,讓自己得以鋪天蓋地的繁殖,讓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種植它,為它服務;是一個個偉大的虛構故事讓人類協作聚合在一起,例如宗教、例如國家,都沒有實質的意義,只是講了一個故事,讓所有人信服,并為之打拼。動物靠自身器官的進化來維持生計,而智人靠日益發達的大腦,制造工具利用工具,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智人從采集者轉變為農民再到工業革命、科技革命,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土,遠航到其他島嶼,占據了地球上各個角落,所到之處生靈涂炭,滅絕了所有會危及到自身的物種,長毛象、地懶、劍齒虎,包括小島上的'原住民,包括人類一族但不是智人的尼安德特人都未能幸免。
作者不停在質疑,我們并沒有因為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活得輕松,相反幸福感在下降,自殺率節節攀升,我們個體的痛苦和努力只是換來了群體的進步。
智人的未來會不會被生物工程、仿生工程、無機生命給毀滅?生物工程例如植入基因,挑選最優基因組成新的智人;仿生工程,例如制造機械手臂;無機生命就可能把我們的記憶備份傳輸到一臺電腦里,構建人工大腦,讓這臺電腦的思想舉止都像正常人一樣。細思極恐,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似乎并未跟上,我們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發展,并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三
從一開始的河邊有獅子,到八卦,直到最后的虛擬故事,早期智人借此走上了一條與dna進化不同的通向頂點的進化之路。這和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可見知識和可知知識是如此的相似,靈魂轉向所面對的理念何嘗不是一群人虛擬出來的。我們人和幾千頭黑猩猩在會場中截然不同的表現,不是因為我們有紀律,有約束,而是潛藏在我們精神深處的某種虛擬的存在,而我們相信它,有時候會把它稱為信仰,有時候會是原則,有時候會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實它就是根植在人類演變過程中的某個虛擬故事。
由于以上的理解,我們的教育本身就產生了新的取向。我們究竟是把教育變成一種管理,還是引導。是相信兒童,等待兒童成長,還是用一個個強硬的條條框框,不斷地規范孩子的成長。在我看來,如果我們選擇了第一種,那么我們的孩子也許會像《浪潮》中的孩子們一樣,陷入權威主義的漩渦,雖然聽話,雖然守紀律,也僅僅是一時的,在很多年之后,照樣會回到原本無序的狀態,而痛恨過去的老師。
只有真正的'身體力行,讓我們的德育發揮真正的作用,深深地進入孩子們的腦海中,讓孩子們真正的信仰,喚醒沉睡在內心的道德,自能成長,自守規則,在自然中受到引導,不斷成長!這才是我們教育真正該去堅守的。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四
這周,我通讀了《人類簡史》,不得不為尤瓦爾·赫拉利的學識所折服。
顧名思義,《人類簡史》闡述的是智人從十多萬年前萌生以來,到今天21世紀人類的演化與發展歷史。除了線性的客觀歷史外,作者基于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維度來看待歷史的發展,輸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尤瓦爾把人類的發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
智人為何能夠在十幾萬年間,從弱小的食物鏈中層成員,一躍躍至食物鏈的頂端?答案便是人類的語言和認知。除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傳遞信息,但為何是智人取勝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語言能夠創造出客觀物質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來達到智人之間的合作與團結。從石器時代的壁畫、裝飾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時候就已經創造出某種想象的東西,或是神明、或是神獸,將整個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敵,捕獵巨型生物。發展到今天,我們會發現,其實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東西,在客觀物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國家、法律、貨幣、正義、民主全部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保障著70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說,講故事,講虛構的故事,確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過其他文章,也說,人類的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場宏觀敘事,人們信仰這一套敘事,社會就能正常運行,若這套敘事不能跟上時代了,就會導致禮崩樂壞,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敘事產生。
漸漸地,人類開始培養農作物、馴養家畜,從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來,開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關于人類發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認為,發展到現在,雖然從演化意義上來說,人類,甚至那些豬羊牛狗等被馴化的動物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續了下來,但對于個體的發展和幸福感來說,卻遠遠不如以前。被馴化的動物基因得以延續,種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們作為家畜來說,卻一生被壓抑天性,從死到生,無緣與大自然見面,甚至無緣與同伴玩耍、與母親孩子相伴,只過著匆忙地完成任務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人類,無疑是進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論其個人幸福感,也許大部分人還沒有采集時代高——工作時間加長了、工作任務加重了、世界變得復雜難懂了。
在人類的融合統一中,作者以帝國、貨幣和宗教來說明人類的融合統一,我個人認為也是表達全球化為歷史所趨。十四、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給歐洲諸國帶來了對這個世界全新的認知,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大陸,但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與此同時,通過帝國主義武力征服,又確實讓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貨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產物,你相信十元能換那么多東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貨幣就能流通起來,促進了全世界經濟的發展,如果失去信任,貨幣就等同于廢紙毫無價值。而由虛構搭建出來的社會秩序太過脆弱,所以此時需要一個看似超越人類的幻想搭建出來,同時要具有普世性的東西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宗教便是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本人因為沒有什么信仰,我對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懷疑的態度。
最后,看了世界的編年史,一開始從億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產生、生命產生,到智人產生開始從萬年算、千年算、百年算。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智人的歷史在物質歷史中,實在是過于短暫與渺小。也許千萬年后再看,不過是湮沒于億萬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從微觀的個體上來看,讀了這本書也獲益匪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大多數是幻覺與虛構,我們得到的快樂與幸福,很多不過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下催生的產物,他們既不必需也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早就過了最快樂的時代了,當祖先漫步在叢林采集的時候,他們雖然需要躲避猛獸,但那時候的世界,沒有那么多虛構的概念,他們要想的不過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會有猛獸,等到天黑時,大家帶著尋覓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類發展到現在,想象中的虛構世界與秩序越來越復雜,而人越來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種主義的耳濡目染下,變得浮躁與焦慮。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暫的智人經歷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五
尤瓦爾·赫拉利對金錢的看法。不論我們來自哪里,信仰如何,錢永遠是全世界的共識。它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這個信任,書中所說,不同于宗教的“源于本心”,而是在“其他的人都信任”這個巨大的前提下達成的。
另外關于錢,其實書中也有一個論點我覺得對我很有啟發。現在的我們看種姓制度、奴隸制度,只覺得那時的人沒有倫理道德可言,無知而且傲慢。其實現在這種階級歧視并沒有被消除,而這個歧視就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富人永遠可以用錢享受特權,而窮人不可以,就如以前白人孩子能夠去上學,而黑人孩子卻不能進入同樣的學校一樣。
但總有值得開心的地方:只有窮與富的差異,是可以被我們改變的。膚色無法改變、民族無法改變,但有沒有錢,是所有人能力范圍之內的,不過需要的努力程度不一樣罷了。
這是我們智人現在做到的微小的,但非常重要的改變。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六
斷斷續續分了幾次讀完了,剛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有很多眼前一亮的觀點想法,非常有意思。作者深厚的歷史,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知識,讓人驚嘆不已,還為華人專門修改的文字和舉例,簡直厲害。
農業革命,一場偉大的騙局,人類從獵殺技能轉成種植能力時,智人的生活并不一定提高了,是一場不為人知的騙局。這樣的觀點簡直讓人耳目一新。
人類融合統一,智人通過想象,將人類凝聚在一起。金錢,帝國,宗教,資本主義,一系列偉大的產物,將人類統一起來。八卦凝聚小群體的概念也是非常有意思。
科學革命,一場改變大自然的大革命。通過科學的發展,人類的生活,命運都在改變。誰也猜不到歷史的發展,以前資源不斷消耗讓人類擔心受怕,沒想到科學的發展帶來了不斷的'新資源。記得電腦大量普及的時候,人們開始擔心,人類的發展將是頭大手指大的發展趨勢,還畫了類似的漫畫,沒想到沒過幾年移動互聯網的大力發展,大家又集中到手機上。
文中提到了中國為什么在明朝往后落后的原因是因為侵略性,唯利是圖,好奇心。也許歷史發展,和平為主線的今天,中國的協作大同的想法才能發展成全球大國。
同時,開心幸福文中提出生化機制,宗教信仰的觀點,色即是空,無欲則剛,有點悟道的意思。人生就是這樣,有意義,不斷提升就好。
成也科學,敗也科學,赫拉利提出了科學會讓人類成為神,也會通過基因,仿生演化,來到末日。
赫拉利的眼界之高,關心人類的發展,著眼世界的發展,文化底蘊之高,再次膜拜。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七
人類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這本書的敘述視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國一時,好似自己是外太空史學家,從更高的維度對人類的演化進行審視與復盤。這樣的視角,必然會得出不同的觀點,以及不同的看問題的方式。它讓人拿起就不想放下并不僅是史料翔實,而是它松動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在作者看來,人類歷史的路上,有四大重要革命: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讓人類歷史正式啟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大約12000年前,“農業革命”讓人類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系,大步走向貪婪,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500年前,“科學革命”讓人類歷史另創新局,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200年前的“工業革命”讓人類歷史按下了快進鍵,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市化、農民階級消失、工業無產階級的興起、對一般大眾的賦能、父權社會的解體都源于此。本書內容緊緊圍繞著這四大革命及它們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帶來的改變。
“智人優于動物之處,在于智人可以構建共同的想象、謊言、神話,而共同神話使得人類的族群認同得以突破150個的數量上限,能夠達成更大范圍的合作。”這個論斷讓我眼睛一亮,作者一方面致力于戳破人類的各種幻覺——“你所堅信的無非是想象”。把宗教信仰、組織規則、民族記憶、種族差異、社會價值觀等一系列人類認知想象中的不真實和荒誕之處都指出來盡情地嘲弄了一番。另一方面卻并不認為想象即虛無、神話無意義,而是鞭辟入理地分析了這種種共同想象又是如何在人類社會組織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制造出種種難以應付的災禍和麻煩的。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妙趣橫生的視角和結論,比如“小麥馴化了人類,”——在一萬年前,小麥也不過是野草當中的一種,只出現在中東一個很小的地區,但就在短短1000年內,小麥忽然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小麥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而小麥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操縱智人為其所用,給自己大規模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人類為了適應小麥發展農業,卻付出了無數健康、勞動、營養、人身安全方面的代價,這真是非常有趣的觀點。
快樂到底應該如何計算?物質豐富以后,生活會更快樂嗎?顯然不是的。作者認為“快樂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是在于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之間是否相符”。得到的和期望之間的差值越小,越容易感到快樂。這也是現代的心理學家教人快樂幸福的秘訣不過是:降低欲望,珍惜所擁有的。
有人認為快樂是因為自己賦予的'意義不同而感受不同,因此快樂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因為“意義”本來就是錯覺和幻想,所以快樂也許只是一種自我欺騙。但更多的人認為快樂“不在于外部條件,而在于自己的內心”,快樂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
佛教卻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應該是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因為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會讓人陷入到持續的緊張、困苦和不滿之中,所以才不會覺得快樂。人想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
關于未來,作者提出了基因學、仿生學、電子智能三項領域的發展,它們讓我內心激動,興奮期待。作者指出科學的迷因與智人混血的后裔,將能夠進化為一個甚至是多個遠超現有智人極限的新種族,這些新種族在眼下的這些智人看來將會強大得如神一樣,而阻止此類“神血后裔”誕生的技術難關,只是時間問題,技術進步很快能突破,而唯一真正能稍稍推遲它的到來的,只在于我們對“他們”的恐懼,在于社會、倫理方面的限制。
人類的一切發明,從來都是雙面性的,人類不停地向外部進行探索,既會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壞處。而科學技術的發明,足夠可以輕易毀滅人類和這個星球。
請讓我們謹記該書結尾的這段話:“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么使用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類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負責。我們讓自己變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則,我們也不用對任何人負責。正因如此,我們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一場災難,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但從來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八
我們從幾十萬年前開始學會使用火,然后逐漸學會打制石器,然后逐漸登陸其他大洲不斷適應各個大洲環境,使得第一次“人類的洪水猛獸”席卷全球。
此后人類不斷進化與發展,進而逐漸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國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國,然后宗教、社會、文化、意識形態便也應運而生。而人類的數次重大變革既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科學革命則深深改變了人類進程,也深深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而人類的進化也不過就是遵循著大自然的法則,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樣,“既讓自己的dna持續永久的復制下去”,只是人類到后來尤其是現在的進化越來越超脫大自然的束縛。
回首望去,讓我們從一眾生命脫穎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腦袋卻能思考整片宇宙,這著實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不過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也遠超以往,且形式不容樂觀。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戰爭究竟離我們有多遠?雖然如今是史上相對來說最和平的時期,但當今世界局勢仍然錯綜復雜,中美博弈、朝韓危機、中東變局、歐洲風云。而世界終會走向何方,其中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局,尚不得而知。
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