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歸宿,扶貧開發亦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鎮干部幫扶工作心得體會2022最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
鄉鎮干部幫扶工作心得體會2022
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生問題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更關乎國家穩定和改革發展大局。毛澤東曾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毛主席把解決民生問題上升到保障革命取得成功的政治高度,指導著戰爭年代的革命先驅團結群眾、依靠群眾為奪取全面勝利而艱苦奮斗,更指引著新一代共產黨人為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而奮勇前行。
扶貧工作就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問題,聯系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開展扶貧工作,實現貧困山區脫貧奔小康,離不開中央和上級力量關心支持,更離不開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奮斗。于是,推進好扶貧工作,最需走群眾路線,最應持之以恒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扶貧部署尊重群眾、扶貧舉措問計群眾、扶貧實施依靠群眾、扶貧成果惠及群眾,充分汲取山區群眾的不竭智慧,凝聚山區群眾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強大力量,讓“政策、機遇”這股春風,吹綠貧困山區的致富樹,借“產業、科技”這塊新磚,鋪通貧困山區的小康路。
規劃部署要尊重群眾意愿。“凡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事情,應當和群眾商量,不能憑主觀愿望辦事”。越俎代庖、削足適履只會事與愿違、適得其反。扶貧開發始終是貧困地區群眾自己的事業,貧困群眾的所需所盼,群眾自己最清楚。在確定項目前,重心下移接地氣,深入擬安排項目村組,經過充分調研、論證、篩選,積極征求群眾發展愿望,發現、總結群眾在艱苦環境中長期生產勞作積累的致富經驗和創新成果,結合村情民意,科學合理地為群眾選出最急需、最實用、最可行的項目,群眾才會把黨員干部當作自家人,“掏心窩子”同想問題、共謀對策,探索出經濟發展、產業建設的新法子、新路徑。
措施決策要順應群眾期盼。不能一味聽從行政命令怎么干,怎么發展還得由群眾說了算。在扶貧開發過程中,堅持讓群眾參與,推動科學民主決策,將“參與”和“轉變”理念貫穿于始終。政府“賦權于民”,由過去的管理型轉向服務型,從操作者轉變為輔助者,幫助貧困群眾克服知識水平、操作技能、經驗閱歷和視角層次等方面的不足,引導群眾全面參與、自主決定發展項目并主動參與到實施扶貧項目中來。通過自下而上的決策方式,才能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最終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發展”的轉變,為扶貧開發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項目實施要發揮群眾力量。“群眾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會齊心來做。群眾齊心了,一切事情就好辦了。”實施好扶貧項目,要始終把貧困群眾作為扶貧開發的主體力量,干部撲下身子“幫扶不包辦”,群眾跟上步子“肯干又能干”。通過政策引領、制度完善、目標制定、知識傳授等方式,提升貧困群眾認知境界,堅定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信念,教育貧困群眾掌握科學技術發展扶貧產業項目,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過程,最終凝聚起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推進扶貧向前發展。
共享成果要接受群眾監督。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歸宿,扶貧開發亦然。讓貧困群眾充分享受到扶貧開發的成果,扶貧開發才有效績可言。同時,好的大政方針必須以謙虛謹慎的憂患意識為思想前提,用健全有效的監督機制作保障。扶貧開發是國家的重點惠民政策,關聯部門多、資金大、人員雜,只有強化責任意識和“為民、務實、清廉”的群眾觀念,以完善的項目公示公開、督查檢查等機制,讓群眾進行監督,請群眾參與管理,提高扶貧開發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才能把扶貧這臺實事辦實、好事辦好,群眾真正受實惠。
實踐證明,在扶貧工作中,我們只有把對黨負責和為民盡責統一起來,把堅持大政方針和通達村情民意統一起來,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群眾心聲統一起來,竭力珍惜民力,有效保障民生,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扶貧開發才能真正成為為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鄉鎮干部幫扶工作心得體會2022最新】相關推薦文章:
鄉鎮干部黨史教育心得體會2022【精選五篇】
最新2021關于鄉鎮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
林業管護工作心得體會2022 林業管護工作心得體會最新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