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音樂教案篇一
2.內容:
3.根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講解歌曲旋律的開展手法;
〔3〕彈唱歌曲旋律;
〔4〕教學過程中包含課堂提問。
唱歌《鳳陽花鼓》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演唱體驗中,領略傳統音樂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品質。
2.在與教師共同的學習中,積極思辨、開啟心智,初識民歌在其形成的過程中一直有著外向的吸納和融合與動態流變的特性。
二、過程與方法
1在學唱歌曲和欣賞民歌的過程中,體驗各地區民歌不同的音樂風格。
2.在民歌《鳳陽花鼓》的學習中,用聆聽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區分民族五聲調式。在歌曲樂段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創作方法——魚咬尾及起承轉合四句式的結構。
三、知識與技能
能夠用正確的演唱方法,準確表達民歌風格。
指導學生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完整背唱歌曲《鳳陽花鼓》
能夠準確把握民歌《鳳陽花鼓》的風格并加以表達。
一、導入
學生聽歌曲《鳳陽花鼓》進入教室。
教師:大家猜一猜這是何種樂器?〔出示雙條鼓的圖片〕
學生:鼓類打擊樂器。
二、新授
1.初聽歌曲《鳳陽花鼓》。
教師:聆聽《鳳陽花鼓》,此曲帶給你怎樣的體會和感?
受學生:歌詞中有“得兒飄〞“另當〞等詞語出現,旋律動聽,但歡快中有一些凄涼。
2.模唱曲譜。
重點解決音準和切分節奏的.演唱問。
3.填詞演唱。
強調歌唱的根本要素:呼吸、發聲、共鳴、語言。
4.分析歌曲。
教師:此曲由哪幾個音構成了曲調?調式的主音是什么?
學生:1、2、3、5、6,以1為主音。教師:此曲為五聲調式,以宮為主音。
教師:找出旋律開展的特點〔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前樂句的尾音和后樂句的開始音是一樣的。
教師:歌曲前半段運用魚咬尾的開展手法。學期我們學過的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分裂。
學生: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又不一樣教師:民歌在傳播的過程中由于方言、
旋律、演唱習慣等出現了變化,呈現出流變性的特點。
教師:同學們知道為什么這首《鳳陽花鼓》會流傳到江西?是因為歷史上淮河流域水鬧常經災,百姓四處逃荒乞討,身背花鼓手持小鑼,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后流傳到江西被稱為《打花鼓》。
教師:能說出此曲歌詞與以往我們學過歌曲的歌詞有何不同嗎7學生:“得兒飄〞“另當〞等詞語,很有特點。
教師:本課只是學習了歌曲的一段歌詞。來、為討好彩頭的話語。
例如上補充句和襯段采用前半段末句的材料進行變化、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鳳陽花鼓為名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唱吧。
〔板書——安徽民歌《鳳陽花鼓》
卻極好地渲染了歡快的氣氛,使得歌曲不那么沉重悲傷。
三、穩固
1.分組討論,參加打擊樂器鼓和鑼,復原情境,體會民間藝人的辛酸苦樂。
2.再次用自然的聲音,真情演唱歌曲《鳳陽花鼓》
四、作業
欣賞鋼琴曲《花鼓》片段,此作品是由哪首民歌改編而成?你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初中音樂教案篇二
(1)讓學生對歐洲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并能主動探索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內涵。
(2)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來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亞》,背唱其中一段歌詞,并能認識船歌這種體裁。
(3)能夠感受,體驗《桑塔.露琪亞》的音樂情緒和風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點。
(4)能夠參與演唱活動中的即興表演。
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藝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亞》
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緒的把握。
鋼琴,音響,電視機。
1、《桑塔.露琪亞》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勞根據威尼斯船歌的風格而改編的,《桑塔.露琪亞》兩段歌詞將美麗的夏夜展現在人們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懷。歌曲為c大調,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兩個樂段構成,歌曲旋律優美流暢,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2、船歌:這種歌曲或樂曲的特點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給人以搖晃感覺,其情緒特點色彩是開朗奔放的,熱情洋溢的。
教學過程:
1、導語:每個國家都有著極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樂,今天我們走出國門,到歐洲去走走看看,領略那里的民歌,老師和大家走進意大利。
2、展示歐洲和意大利的版圖)
1、了解意大利的風土人情
2、請學生討論(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貢多拉,佛羅論撒的歌劇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1、請學生觀看帕瓦羅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陽》。(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陽》——帕瓦羅第)
2、讓學生討論世界三大男高音的聲音特點:(帕瓦羅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豐滿華麗,堅強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暢抒情)。
1、聽范唱,(請學生講解歌曲結構,明確歌曲的調號和拍號)
2、學唱歌曲
a:請有鍵盤基礎的學生帶領大家學習歌曲的旋律
b:老師帶領學生來練習曲中的變化音。
c: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d:完整演唱第一段,體會歌曲的內容和風格。
3、請學生設計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緒等)
4、請兩位以上的學生演唱個別段落,來展示他們設計的演唱情緒。
1、體會劃船動作,并分組練習。
2、結合演唱,邊劃邊唱,營造船歌氛圍。
1、下去練習歌曲第二段。
2、去網上搜索和歐洲相關的藝術文化和了解歐洲歷史。
初中音樂教案篇三
1.通過音樂的對比,我們可以了解音樂元素在表達音樂中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導學生以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西風之語》,啟發和教育青少年珍惜時間,熱愛生活。
3.培養學生聽音樂、觀察樂譜、表達音樂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音樂元素的表演。
2.以自然舒展的嗓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的抒情情緒。教學輔助準備:鋼琴音樂課件
首先,進口
課前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和秋色營造秋的氛圍和意境)
問題輸入:同學們,歡迎來到秋宮!你熟悉正在播放的那首歌嗎?你知道它的名字嗎?這首歌描述了什么季節?(秋天)這首歌里提到的熟悉的東西是什么?(冬小麥、字段?)它表現出什么樣的情緒?其實,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快樂的季節,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秋天。讓我們欣賞這首《西風之語》。
2.風的欣賞
1.聽錄音。
問:西風的話語是溫暖而快樂,還是柔和而抒情?它顯示了什么速度和力量?
2.再次欣賞歌曲的結構
老師:根據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節奏等方面的明顯對比,我們可以把這首歌分成一段、二段和三段。讓我們再次欣賞西風的歌詞,感受這首歌的音樂結構。
3.把短語
老師:老師唱一首歌。這首歌由幾個短語組成?
3.歌唱“風”美“風”
1.有節奏地唱旋律
(1)觀察四個短語的節奏特征。
(2)找出構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用柯達伊的姿勢邊唱邊編音階。
(3)視唱練耳旋律,找出包含上下音階的小節。
(4)邊唱邊畫旋律線。
2.唱的歌詞
(1)用“u”型唱旋律,糾正發音方法。
(2)了解旋律與演唱強度的關系并記錄下來。
(3)根據力度輕柔地唱歌詞。
一次老師陪同學生輕聲唱歌(糾正連接)
兩次提示呼吸。
跟著伴奏唱三遍,引導學生探索并找到唱最后一句的方法。
四次伴以飽滿的歌聲。
(4)情感教育:年復一年,充滿激情的西風來來去去,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和節日景觀的變化,最終這種慢而弱的'對待把西風的期望寄托在了我們身上。有什么能提醒我們?時間飛逝,請珍惜它。
3.聲音的對比
如果我們用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量和更明亮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會有什么效果?(唱歌引導學生體驗速度和強度對歌曲情緒的影響)歌曲的情緒已經完全改變了,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想讓歌曲聽起來豐富多彩,我們需要注意什么?(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起伏、音色)
四、作者簡介
誰給我們帶來了這首美妙的歌?(作者簡介多媒體廣播)《西風之語》是音樂家黃子的一首短歌。黃子是20世紀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早年在美國學習。回國后,他在國立音樂學院任教,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人才。他是中國早期音樂教育最有影響力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管弦樂《鄉愁》、《長恨歌》、《抗敵歌》、《飄揚的旗幟》、《熱血》、《九月十八日》、《觸唇》、《思鄉》、《三愿玫瑰》等。
5、擴大
黃子老師用歌聲表達了深秋的遙遠,回味無窮,甚至有一絲傷感。許多其他藝術家也在用他們自己不同的形式來詮釋秋天。
神。你打算怎樣表現你心中的秋天?
初中音樂教案篇四
歌曲《西風的話》
1.學唱《西風的話》,學習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過學唱歌曲,認識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時間,熱愛美好生活。
指導學生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
:聽唱法、啟發式等。
: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引入秋天美景圖片。
2.如果用綠色、紅色、金色、白色來形容四季,哪種顏色最適合秋天?請同學們說說關于秋天的主題詞:“秋收”、“秋高氣爽”、“收獲”、“火紅的楓葉”、“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麗的秋天是誰給我們帶來的呢?當夏天南風飄然離我們而去,陣陣西風,帶來了秋天的信息,西風對我們說??。讓我們一起學習歌曲《西風的話》。
三、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1.初聽歌曲。在聽歌曲的時候請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平緩級進,較慢)。
2.這么好聽的歌曲,作曲家是誰呢?介紹作曲家黃自: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家。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曾赴美國學習,先后在歐伯林大學音樂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作曲、鋼琴。1929年歸國后,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任教并兼任音樂教務主任,作品有:清唱劇《長恨歌》;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愛國歌曲《熱血》、《九一八》;藝術歌曲《點絳唇》、《思鄉》、《玫瑰三愿》。著作有《和聲樂》、《西洋音樂史》等。其中《思鄉》、《長恨歌》、《抗敵歌》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3.朗讀歌詞,仔細領會歌詞,西風到底告訴我們什么?(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和對美好時光的憧憬)。這也是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簡練而生動地描寫了一年來小朋友的成長和節令景物的變化,點出了初秋的特征,饒有情趣。
4.聽師范唱。同位討論,這首歌曲節拍是多少拍?運用了什么節奏型?
入音程大跳,變化有致,力度運用細膩恰當,使歌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由于使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西風”作為第一人稱“我”,“你們”代表“孩子”,唱起來倍感親切。
6.學唱歌曲:
1)跟琴視唱歌譜。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用“啊”隨琴唱旋律,并試著打節拍演唱。
3)填詞唱歌曲,電子琴伴奏。
4)接龍唱練習。
5)集體完整演唱歌曲。我們應該怎樣去演唱,來體現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圓,演唱“襖”、“高”、“蓬”、“紅”等字要使聲音飽滿,吐字清晰。)
6)邊聽邊唱,認真體會在演唱時,哪些地方可作漸強或漸弱的處理?分組討論,將歌曲的旋律線畫在課本上,說說注意歌曲的強弱變化有哪些好處?(使歌曲更好聽、更富有感情)
7)嘗試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將歌曲的強弱對比表現出來,輕柔、舒展的聲音演唱,找一位同學指揮集體演唱。
四、教師小結。
五、課后拓展: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
初中音樂教案篇五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我和你》,能夠從音樂中回顧奧運會的精彩瞬間,感受奧運的人文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歌曲演唱,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音樂內涵,并加強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知識與技能】學習調式概念,能夠用清晰、圓潤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用清晰、圓潤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難點】
掌握音樂演唱時的聲部以及音區。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2008年奧運會入場視頻,并提問:同學們知道老師播放的什么嗎?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回答:是的,老師播放的是奧運會的場面,那么奧運會幾年舉辦一次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人類的大聚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有一首眾所周知的歌曲,將當年的“大聚會”推向高潮。老師順勢揭示課題《我和你》。
(二)初步感知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歌的速度是緩慢的。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是深情的。
(三)探究學習
1.發聲練習,教師提醒學生采用開口音“a”進行發聲練習,注意嗓音保護。
2.教師播放音頻,學生進行哼唱,哼唱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一起用手畫出旋律線。
3.老師再次彈唱,學生跟唱。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音的演唱時值,“這首歌本身很抒情且很多的音不止是唱一拍,尤其是每句結尾音都要保持四拍的長音,希望同學們能注意音的保持,還有注意分布音準。比如3這個長音,我們一起用手打拍子,一起再唱一次?!?突破難點)
4.音準把握后,加入歌詞演唱。教師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歌詞有什么特點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同學們都發現了,歌詞除了有中文之外,還加入了一部分英文歌詞。那接下來我們來帶入英文歌詞來唱一下歌曲,感受不同語言的魅力。(關注難點的'二次演唱)
5.分小組完整演唱歌曲《我和你》,學生一部分唱中文,一部分唱英文,進行對唱。進一步感受奧運會當時的場景氛圍。
6.歌曲完整把握后,教師提問:同學們,有人發現課本上新的知識點嗎?
學生回答:調式。
教師總結回答:是的,這是我們今天新的內容,在我們剛才演唱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高低不同的樂音,那如果我們將這些音,按一定的關系排列組織起來,就會成為一個體系,這就是我們的調式。
7.教師播放音頻伴奏,學生再次完整演唱。
(四)拓展延伸
教師在多媒體播放關于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以及英國民歌《鄉村花園》,并提問: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下這兩首民歌,大家來聽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視唱并進行表演。感受中華民族調式和西方民族調式的不同。
(五)小結作業
1.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內容回顧,師生共同進行總結。
2.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希望課后同學們能夠搜集更多的關于奧運會的歌曲下節課分享。
文檔為doc格式
初中音樂教案篇六
1、了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的相關知識,瑰麗的電聲-。
2、欣賞樂曲《夜鶯》。
3、對比欣賞古箏獨奏和電子合成器演奏的《漁舟唱晚》的片段。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的相關知識。
2、欣賞《夜鶯》,感受電聲樂隊的音響效果,對現場演奏的電子音樂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
3、通過對比欣賞古箏演奏的和電子合成器演奏的《漁舟唱晚》片段的感受、體驗我國古典音樂的美感和電子音響合成器的效果。
1、古箏獨奏《漁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繪了夕陽西下、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而歸的喜悅情景。全曲大致可分為三段。本課欣賞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慢板。旋律悠揚如歌,平穩流暢。第二段,音樂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現了漁夫蕩槳歸舟的歡快情緒。
2、電子合成器演奏的《漁舟唱晚》,以奇妙的音響模仿古箏的演奏,以及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使這個樂曲增添了現代的氣息。
3、樂曲《夜鶯》中加入了中國的竹笛。笛子用悠揚、清越的音色模擬了夜鶯的叫聲。月夜下,空曠的原野中夜鶯開始歌唱,然后清朗的鋼琴加入進來略帶遲疑,小心翼翼的奏響,如同一個深夜未眠的人,遠遠聽見夜鶯的歌唱去尋訪又怕擾飛了夜鶯。整首曲子優美動聽,具有獨特的魅力。
對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
本課教學從學生熟悉的樂器電子琴入手,引出電聲樂隊與電子音樂的概念。再通過樂曲《夜鶯》的欣賞和古箏演奏的和電子合成器演奏的《漁舟唱晚》片段的對比欣賞進一步加深對電子音樂的理解,同時明白各種樂器和電子音樂是不可相互取代的。通過學生的感受、體驗、對比等多種方法,使學生了解電聲音樂知識的相關知識,提高音樂的辨別和感受能力。
課件、電子琴等。
1、請同學們說說電子琴的功能。
2、電子琴:可以模仿許多音色,可以存儲數十種舞曲的節奏型,并且每種節奏型還可以在進行各種音色的變化(聆聽華爾茲、探戈、迪斯科等舞曲的節奏型)。
3、教師用電子琴的不同音色(鋼琴、小號、小提琴等)演奏相關片段讓學生聽辨,模擬鼓聲、海浪聲及鳥叫聲讓學生感受電子琴的豐富音色。
4、介紹電子音響合成器:一種能夠產生各種復雜音響的電子樂器系統。
1、提問:1)同學們知道有哪些電聲樂隊?
2)電聲樂隊一般有哪些樂器組成?
2、歸納:1)電聲樂隊的概念:指電子樂器為主組成的樂隊。電子樂器指運用電子元件產生和修飾音響的樂器。
2)簡單介紹、電吉他、電貝司,音樂教案《瑰麗的電聲-》。
3、播放關于介紹電聲樂隊的相關影片片段。
4、電子音樂:即電子合成音樂,指運用電子方法產生和修飾的音樂。
1、聆聽引子
思考: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它模擬了什么聲音?
歸納:樂器是中國的竹笛,它模擬了夜鶯的叫聲。
2、作者介紹
雅尼:希臘血統的美國音樂家,被稱為“世界一流鍵盤奇才”,是一個用音樂講述生活的人。
3、作品簡介:《夜鶯》是一首充滿中國古典音樂情調的現代電聲音樂作品,是雅尼為華人而作的,全曲洋溢著中華民族的風格。
4、學習樂曲的兩個主題音樂
1)、學唱第一主題
2)、聆聽第二主題
5、欣賞樂曲《夜鶯》
思考:你對雅尼的這種演奏形式和演奏效果有什么看法?
歸納:作品將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得現場演奏效果很好。
1、聆聽電子版的《漁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電子版的《漁舟唱晚》采用了什么樂器的音色演奏?同時還加入了什么音響?
歸納:采用了古箏的音色演奏,還加入大自然的各種聲音,使這個樂曲增添了現代的氣息。
2、古箏:中國古老的民族彈撥樂器,最早見于《史記》記載。
3、聆聽古箏獨奏《漁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1)這首曲子的片段帶給你怎樣的音樂意境?
歸納:古箏用悠揚如歌、平穩流暢的.抒情性樂段展示了優美的湖光山色。
古典樂器與現代電聲各有不同的優點和魅力,互相不能完全替代。
高科技手段的電聲音樂與其他音樂具有同樣的魅力,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電子音樂越來越普及,接觸的面越來越廣,希望同學們在課余能多關注和參與電子音樂的發展。
從學生熟悉的樂器入手,激發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學習電聲音樂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電聲音樂有所了解。
通過分析欣賞《夜鶯》,讓學生感受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結合的美感,同時對現場演奏的電子音樂也有一定的了解。
通過學唱和聆聽兩個主題音樂,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聆聽電子版的《漁舟唱晚》片段,提高學生的聽辯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
通過古箏演奏和電子合成器演奏的《漁舟唱晚》的對比欣賞,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古典音樂的美感和現代音樂的時代氣息。
初中音樂教案篇七
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帶來的意境,學生能夠產生對民族的熱愛之情。
通過演唱、聆聽、感受等方法,學生能夠進行對歌曲創編活動。
了解裝飾音、襯詞、力度符號、回聲等,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并學會哼唱。
重點:引導學生體驗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傳達的情感。
難點:了解裝飾音、襯詞、力度符號、回聲等,并學會哼唱歌曲。
教師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播放《蘋果豐收》,并提出問題:歌曲是哪個民族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本首歌曲的是朝鮮族歌曲,我國地大物博,五十多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不同的歌曲,順勢引出赫哲族民歌《烏蘇里船歌》。
并設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的情緒是悠長的、寧靜的,仿佛把人們帶入到了烏蘇里江邊。
并設問:“歌曲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整體的感覺是搖曳的,具有船歌的特點,仿佛看到了在江上人們捕魚的場景。
1.再次聆聽歌曲,嘗試將歌曲進行分段,通過聆聽歌曲可以分為三段。
2.帶領學生聆聽第一段,并提問第一段音樂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講解:第一段運用了大量的襯詞、力度記號、裝飾音和回聲等。力度記號強弱的變化,營造了歌曲的意境,回聲的出現仿佛把人們帶到意境中,感受烏蘇里江的美。
3.帶領學生哼唱第一段,注意力度以及裝飾音的出現。
4.帶領學生聆聽第二段,并提問第二段歌詞描繪的是什么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講解:第二段出現了歌詞,并且出現了少量的.襯詞,更加突出地描繪了烏蘇里江的美景和漁民捕魚豐收的喜悅,歌詞的出現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體會歌曲,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5.帶領學生有感情地哼唱第二段。
6.帶領學生學習第三段,并通過前兩段的欣賞方式總結第三段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講解:第三段重復第一段,出現了大量的襯詞,目的是將聽眾拉回現實,再次感受烏蘇里江的美景。
7.帶領學生哼唱第三段。
8.再次整體聆聽歌曲,并帶入剛才的體會。
9.整體的融入感情哼唱歌曲。
教師請學生自由分小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創編伴奏,提醒學生打擊樂器要根據歌曲的強弱進行選擇。
創編完成后請各組進行表演,而后進行生生評價、教師評價。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烏蘇里船歌》,感受到了歌曲中濃濃的春意,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美,熱愛生活。
回去繼續搜集中外民族的船歌,下節課進行分享。
初中音樂教案篇八
1.通過欣賞歌劇唱段《今夜無人入睡》和《卡門序曲》《威廉·退爾序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歐洲歌劇藝術的魅力及其起源與發展。
2.隨音樂劃拍或指揮,并背唱《卡門序曲》主題旋律和《今夜無人入睡》的曲調,體會歌劇音樂所具有的藝術魅力。
3.以歌劇《圖蘭朵》為例,了解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的聯系。
1.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歌劇《卡門》錄像片段并聆聽《卡門序曲》,師生共同探究歌劇《卡門》的劇情和序曲音樂特點。
2.繼續聆聽《卡門序曲》,使學生從音樂藝術形象的角度初步領略其藝術魅力,并知道《卡門序曲》是歌劇開始時的一首明朗而輝煌的'管弦樂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劇的內容。結構基本屬于回旋曲式。樂曲主部是一首節日進行曲,它來自歌劇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氣氛熱烈歡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樂把人們帶到西班牙斗牛場的喧鬧狂熱的氣氛中。
3.引導學生隨音響邊劃拍邊哼唱“節日進行曲”和弦樂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調,使學生體會《斗牛士之歌》雄壯、威武的曲調,與主部音樂“節日進行曲”形成鮮明的對比。要求學生記住這兩首音樂的旋律。
4.教師簡介四幕歌劇《威廉·退爾》劇情,并引導學生聆聽《威廉·退爾序曲》,使學生初步了解該序曲的結構分為四個部分,教師可采用邊欣賞邊列表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每部分音樂使用的樂器、音樂主題、音樂表現要素表達的意境和音樂形象等,進行分析以加深對序曲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5.學生可隨《威廉·退爾序曲》主題音樂劃拍哼唱,記住主題。
6.欣賞《今夜無人入睡》,簡介歌劇《圖蘭朵》劇情,了解歐洲歌劇音樂融入中國民歌《茉莉花》,使學生了解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的聯系。并記住《今夜無人入睡》的曲調。
初中音樂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唱所教歌曲,并對歌曲相應的背景知識有所了解;
2、能大膽、自信地獨唱或與同學一起演唱;
3、能準確把握歌曲的情緒,聲情并茂地演唱。
教學重難點: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節奏、情緒,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告訴學生上課須知,并與學生擬定音樂課師生問好的方式
用打拍子的形式:老師:(同學們,好?。?/p>
學生:(老師,好?。?/p>
注:用特殊的問好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對音樂課產生興
趣
二、新課教學
導言:同學們,當你們開始新生軍訓,就標志著你們從一名小學生變為一名中學生,走進中學校園,我們將會擁有一片新的音樂天地,讓我們唱出心中的歌,你唱你喜歡的,我唱我喜歡的,用你們真誠的歌聲讓我們彼此熟悉,彼此親密。
師:首先我們先來聽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聽完后你們告訴我這是什么歌
1、《快樂老家》
a、聽音樂,學生隨音樂輕聲優美的唱,可以讓讓學生伸出手,跟著音樂打擊節奏
b、師問: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啊?生答:《快樂老家》
生答:快樂,開心,歡快的速度、輕快的演唱
既然大家都覺得應該要輕快的演唱,那么我們就要注意不要大
聲的去喊,而是用非常輕巧的聲音來哼唱
c、學生完整隨音樂唱歌曲
d、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組演唱,比一比那個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節奏準確。
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2、《大海啊!故鄉》
a、聽音樂,學生邊聽邊跟著劃拍,感受歌曲情緒
b、聽完了這首歌首歌,先來回答幾個問題
師問:這首《大海啊!故鄉》和《快樂老家》不一樣的地方在哪
里?
生答:《大海??!故鄉》旋律平緩,優美動聽,《快樂老家》節
奏歡快,
師問:大家有沒有去過海邊?大海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引導學生構想大海的樣子,讓學生通過大海的寬廣、博大,聯想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師問:那么我們在演唱《大海??!故鄉》時應該用怎樣的感情去
演唱呢?
生答:深情的,用敘述的語氣來演唱
c、教師點評,介紹作品資料:《大海啊!故鄉》王立平詞曲,作于1983年。是電影《大海的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
d、教師播放伴奏范唱
e、學生繼續聽音樂,跟唱歌曲
3、學習新歌《新世紀的新一代》
a、播放錄音,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用手打拍子,感受歌曲的表現意義
b、歌曲分析:李幼容詞、劉磬聲曲。歌曲為二段體結構,全曲具有強烈的號召性和熱烈的呼吁感,旋律明快奔放,情緒激昂,充滿活力,表現了祖國新一代接班人的決心與信念。
c、跟唱旋律,教師領唱,學生跟著哼唱,可用“啦”來替代歌詞,以熟悉旋律為主
d、學習歌詞,以聽唱為主
e、學生隨音樂再一起唱。
三、小結與下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課本學會了三首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曲,請同學們下去以后,每人準備一到兩首歌,下節課將學習剩下的兩首歌,并且將在班上組織一次小型的演唱會,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準備,下節課能到我們講臺上來好好的展示一下你自己!
《唱出心中的歌》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快樂老家》《大海??!故鄉》《新世紀的新一代》;
2、學唱《啊,朋友再見》和《雪絨花》。
4、認識五線譜,了解簡單基本樂理知識
4、組織學生班級演唱會
教學重點: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情緒,能有表情地演唱。參加演唱會的學生大膽上臺演唱。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聽音樂進入教室。
2、師生相互問好。
二、新課教學
1、鞏固歌曲:
師:在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會了三首歌曲,是哪三首?
生:《快樂老家》《大海?。」枢l》《新世紀的新一代》
師: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看看大家都學的怎么樣?我們
一起來唱一唱上節課學習的歌曲。
播放課件《快樂老家》《大海?。」枢l》《新世紀的新一代》
2、學習新歌:
師:剛才我們鞏固了上節課我們學過的三首歌曲,看來大家都挺有音樂細胞的,掌握的很不錯,我相信這節課,你們也一定可以把剩下的兩首同樣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學好。
1、《啊,朋友再見》
a、聽音樂,學生隨音樂輕聲的唱一遍,
b、師:大家聽完這首歌曲,你們覺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含義是什
么?
生:表現了游擊隊員對祖國、家鄉的無比眷念和熱愛。
師:你們知道這首歌曲是出自哪一部電影嗎?
答: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影片《橋》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
一段體,小調色彩。體現了戰士們為保衛祖國隨時準備犧牲的精神。
教師簡要講解歌曲中應注意的地方,如前半拍休止和倚音等幾
個的地方。
c、學生完整隨教師鋼琴伴奏唱歌曲。
2、《雪絨花》
b、聽音樂,學生隨音樂輕聲的哼唱,
c、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歌曲分析:美國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深情悠長的歌調以四三拍子唱出,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真摯地傾吐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d、自學歌詞,以聽唱為主
e、學生齊唱歌曲,教師指揮
f、播放電影《音樂之聲》,介紹歌曲《doremi》和《孤獨的牧羊人》
3、組織學生開班級演唱會
a、教師主持,鼓勵學生上臺演唱,可單人或多人,
b、學生演唱歌曲
c、教師點評,以鼓勵為主,提出建議。
三、小結與下課
教學反思:
課題:零點樂隊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奏一種簡單的打擊樂器,并能參與器樂合奏;
2、能設計簡單的固定節奏型參與伴奏,從中體驗與他人合奏的愉悅感;
3、了解“加花”在器樂演奏中的含義,并能在演奏中作“即興創作”。
設計思路:
本課以臺灣民歌《一只鳥仔》為試驗對象,,練習樂器合奏,了解器樂合奏的全過程,感受器樂合奏的樂趣。因為合奏曲《一只鳥仔》短小精悍,音域較窄,節奏簡單,句逗清楚,采用c調,便于各種樂器演奏,所以學生在合奏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困難。教材力圖通過“試奏體驗”加花添彩、登場演練等三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器樂演奏的全過程,感受器樂演奏的樂趣。教學重點:
“試奏體驗“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并且能夠充分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積極參與“加花添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完成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利用簡單的旋律加花以及器樂演奏中的合作
教學方法:
引導法、啟示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沙錘碰鈴雙響筒小鼓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一段器樂曲,以民族樂器為主,給學生一種聽覺上的享受,
如《揚鞭催馬運糧忙》
2、教師提問:剛才聽到的是一首什么樣的樂曲,你聽了有一種什么樣的
感覺?
3、教師小結:《揚鞭催馬運糧忙》是民樂合奏曲,在旋律、節奏方面都能
夠很好的表達豐收以后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喜氣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今天,我有一個想法,想在同學們中間組建一個樂隊,讓同學們也過過癮,當一回樂手!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零開始,那我們的樂隊就起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字“零點樂隊”吧!
二、感受與探索
播放音樂《一只鳥仔》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
1.能從樂曲的聽賞中體會作品的內涵與情感。
2.能大膽的參與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準確表達歌曲情感。
3.培養學生合唱合作精神與充滿愛心的情懷。
聽賞樂曲
談聽賞樂曲的感覺與情感體驗
欣賞與實踐相結合法
多媒體課件
師:首先我們來聽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用心去感受。(播放音響)
(1)談談聽賞后的感想。
(2)你聯想到了什么?
師: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音樂感受力很強,想象力也很豐富。樂曲的動物丹頂鶴瀕臨滅絕的邊緣,大學生因救援而獻出年輕的生命,由此我們聯想到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人類—————人類需要真情。
師:為了減少戰爭,出現了許多國際組織來促進國與人類的和平。奧委會便是一個這樣的組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賞二十四屆奧運會的主題曲英文版手拉手。用行動來呼喚和平與真情。
老師富有表情的范唱。隨琴視唱一遍。(難點節奏講解)齊唱與課堂形式
師:人間處處有真情,人間處處有真愛。讓我們在愛的祝福和期盼中來結束今天的這堂課。(同學們齊唱讓世界充滿愛)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一
《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
掌握《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題旋律;聽辨西洋樂器;啟發學生形象思維。
重點:掌握《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題旋律,體會主題旋律中所蘊含的情感。
難點:聽辨樂曲中不同樂器的`音色。
1、導入:《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越劇的著名劇目。劇情是:祝英臺女扮男裝,與梁山伯同窗三載,臨別親口假借九妹許與山伯?;丶液?祝父逼迫英臺與馬文才訂婚,英臺誓死不從,山伯到祝家探望英臺,方知九妹就是英臺。因受到婚變的打擊,山伯回家病故。英臺在被迫出嫁途中,吊祭山伯,一時天昏地暗,山伯墳臺斷裂,英臺投入墳中,山伯、英臺化作蝴蝶,比翼雙飛。這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作品以優美動人的音樂表現了主人公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以及對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與憧憬。
2、作者簡介。
3、作品分析。
4、欣賞主題旋律。(摘錄樂曲中的主題旋律)請同學們跟隨錄音,看著樂譜哼唱。
6、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
(提示:1、愛情主題的音樂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現了幾次?2、說出下面幾幅圖分別于哪段音樂所描寫的內容相關聯,并填寫出土的序號。)
7、音樂知識
協奏曲:一種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奏的大型樂曲。有什么樂器擔任獨奏就教什么協奏曲。如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二胡協奏曲、琵琶協奏曲等。協奏曲通常為三個樂章,也有單樂章的。
8、講解:奏鳴曲式。
9、復聽《梁山伯與祝英臺》。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二
1.通過欣賞歌劇唱段《今夜無人入睡》和《卡門序曲》《威廉·退爾序曲》,使學生初步了解歐洲歌劇藝術的魅力及其起源與發展。
2.隨音樂劃拍或指揮,并背唱《卡門序曲》主題旋律和《今夜無人入睡》的曲調,體會歌劇音樂所具有的藝術魅力。
3.以歌劇《圖蘭朵》為例,了解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的聯系。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進取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參與講授、體驗、鑒賞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歌劇《傷逝》的劇情和歌曲的風格特點,能夠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演唱歌曲,演唱時注意語言的親切感和字正腔圓的發聲技巧。
【重點】了解歌劇《傷逝》,參與演唱音樂主題。
【難點】能夠了解歌劇的風格特點。
鋼琴、多媒體
愛情與婚姻的關系為話題,引入新課。
師:什么是愛情?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對愛情的憧憬,愛情之后是什么呢?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是我國著名的作家魯迅唯一的一部愛情小說《傷逝》,后來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將其寫成了一部歌劇,那么兩位藝術家又是怎么詮釋愛情的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子君與涓生的愛情故事。
1.簡單介紹施光南
施光南是我國人民音樂家之一,創作很多的作品,其中《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直被人傳唱,1981年,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施光南創作了大型歌劇《傷逝》,他以滿腔熱情和嶄新的手法,成功地用音樂塑造了魯迅先生于二十年代筆下所刻化的一代追尋與彷徨的青年形象。
2.簡單了解歌劇《傷逝》
歌劇《傷逝》是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形式新穎,音樂感人的室內歌劇。1981年首演于北京。劇情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后不久的舊中國。通過一對有共同理想的男女青年(涓生和子君)從戀愛、結婚到最終分離的情節描寫,揭露封建禮教的殘酷。魯迅先生的原作,熱情的贊揚了男女主人公爭取自由的精神,對他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同時也指出他們思想上的局限和軟弱,向人們揭示:個人的愛情和幸福不能超然于社會之外孤立存在。
1.了解劇情
2.欣賞歌曲《紫藤花》,感受演唱形式和風格特點
我們從劇情中了解到子君與涓生的愛情故事是悲劇性的結局,但是有一首歌曲卻表達了他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我們愛聽的時候注意其中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抒情二重唱)音調風格有什么特點?(吸取了我國早期的藝術歌曲的一些特點)
3.學唱歌曲主題
(1)老師彈唱歌曲,學生感知歌曲的音樂情緒和人物細膩的情感。
(2)老師彈奏鋼琴,學生自學主題音樂
(3)解決歌曲中的難點(注意咬字吐字、聲音的位置、裝飾音)
(4)老師彈奏鋼琴,學生演唱主題音樂
4.欣賞《紫藤花》二重唱部分,感受二重唱部分的和諧統一
1.簡單介紹歌劇的篇目
師:哪位同學們能簡單的說一說除了《紫藤花》,歌劇都有哪些的歌曲?(《一抹夕陽》《風蕭瑟》《金色的秋光》《不幸的人生》等)
2.欣賞《一抹夕陽》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音樂主題和紫藤花的音樂主題是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一樣)
3.了解歌劇的演唱形式(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
今天我們了解了歌劇,深入的分析歌劇《傷逝》,學習了歌曲中的裝飾音、演唱的技能、細膩的情感的學習,更加完美地歌唱了《紫藤花》的片段,同學們的演繹很精彩。同學們如果對其他歌曲片段感興趣的話,下課后多聽一下《風蕭瑟》《金色的秋光》《不幸的人生》等,我們下節課見。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四
1、通過音樂的對比,我們可以了解音樂元素在表達音樂中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導學生以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西風之語》,啟發和教育青少年珍惜時間,熱愛生活。
3、培養學生聽音樂、觀察樂譜、表達音樂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音樂元素的表演。
2、以自然舒展的嗓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的抒情情緒。教學輔助準備:鋼琴音樂課件
首先,進口
課前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和秋色營造秋的氛圍和意境)
問題輸入:同學們,歡迎來到秋宮!你熟悉正在播放的那首歌嗎?你知道它的名字嗎?這首歌描述了什么季節?(秋天)這首歌里提到的熟悉的東西是什么?(冬小麥、字段?)它表現出什么樣的情緒?其實,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快樂的季節,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秋天。讓我們欣賞這首《西風之語》。
2、風的欣賞
1、聽錄音。
問:西風的話語是溫暖而快樂,還是柔和而抒情?它顯示了什么速度和力量?
2、再次欣賞歌曲的結構
老師:根據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節奏等方面的明顯對比,我們可以把這首歌分成一段、二段和三段。讓我們再次欣賞西風的歌詞,感受這首歌的音樂結構。
3、把短語
老師:老師唱一首歌。這首歌由幾個短語組成?
3、歌唱“風”美“風”
1、有節奏地唱旋律
(1)觀察四個短語的節奏特征。
(2)找出構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用柯達伊的姿勢邊唱邊編音階。
(3)視唱練耳旋律,找出包含上下音階的小節。
(4)邊唱邊畫旋律線。
2、唱的歌詞
(1)用“u”型唱旋律,糾正發音方法。
(2)了解旋律與演唱強度的關系并記錄下來。
(3)根據力度輕柔地唱歌詞。
一次老師陪同學生輕聲唱歌(糾正連接)
兩次提示呼吸。
跟著伴奏唱三遍,引導學生探索并找到唱最后一句的方法。
四次伴以飽滿的歌聲。
(4)情感教育:年復一年,充滿激情的西風來來去去,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和節日景觀的變化,最終這種慢而弱的對待把西風的期望寄托在了我們身上。有什么能提醒我們?時間飛逝,請珍惜它。
3、聲音的對比
如果我們用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量和更明亮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會有什么效果?(唱歌引導學生體驗速度和強度對歌曲情緒的影響)歌曲的情緒已經完全改變了,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想讓歌曲聽起來豐富多彩,我們需要注意什么?(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起伏、音色)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五
1、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
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因地制宜實施《標準》
(二)評價建議
1、音樂課程評價的原則
導向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
2、評價的方式與方法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
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初中音樂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1、能用輕柔自然的聲音歡快地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這首歌。
2、能感受到新疆歌曲的風格特征,用不同的形式參與表演活動。
3、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xx
感受作品的民族風格
教學過程:
一、節奏律動
1、在《青春舞曲》的伴奏音樂中老師帶領學生拍節奏。根據由易到難的原則練習
2.歸納音樂的主要特征:歡快活潑,律動感強,新疆風格濃郁。
3.欣賞新疆維族歌舞表演片段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歸納出新疆歌舞表演的主要特點:風趣幽默,邊歌邊舞。
(2)讓學生回憶、模仿、設計簡單的新疆舞蹈的動作(如“托帽”、“聳肩”、“扭脖子”),帶領大家一起隨著《青春舞曲》做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