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今日,我和媽媽一齊去黃埔書店買書,忽然,我看書的時候被一本書吸引住了,就是《在人間》這本書。
這本書說高爾基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里和輪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瑪爾戈皇后這些有文化、有教養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愛吵架、背地里說人壞話的小市民。
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來到人間”,仿佛就暗示著這人間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詩集、阿克薩夫的《家庭記事》、著名的俄羅斯史詩《在森林中》等書籍構成了高爾基的天堂,這個“人間”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我認為對的事。“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高爾基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因為他經歷了許多,也閱讀了許多,包括生活這本難“啃”的書。我羨慕高爾基靈活、流暢的文思,隨時隨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詩來抒發情感。當然,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勞。
高爾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還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構成了一個天堂嗎?天堂與人間只一線之隔,卻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萬卷書,卻腹無點墨;有人做乞丐,卻也能讀好書,學到不少的知識。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被凡塵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間;反之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群中的鶴,與眾不一樣,成了天堂。只要肯干,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人間詞話是明代文學評論家劉基所著的一部藝術理論著作。這部書以詞為主題,從藝術、寫作技巧、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評論。在閱讀人間詞話的過程中,不僅使我對詞的魅力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而且對于藝術創作也有了新的體悟。下面,我將分享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在我看來,人間詞話首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藝術啟示。劉基通過對于古代文人如杜牧、辛棄疾等的寫作風格和表現方式的分析,讓我明白了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和自由性。他認為詞應該以寫景、抒情為主,但是在實際創作中,自由的形式和多樣的表現方式更加重要。這使我意識到,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可以是多樣的,創作者只需追求真實感受和自身情感的表達,而不必受拘束于固定的形式和風格。
人間詞話還對詞的寫作技巧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劉基以子虛烏有、含蓄和意境為基本特點,指出寫好一首詞需要注意選詞、運用修辭手法和清晰的結構。在我讀書的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如何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來提升作品的藝術效果。尤其是創作詞時,借用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可以豐富作品的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此外,人間詞話還展示了劉基對情感表達的獨特見解。劉基認為情感表達是詞的靈魂,只有通過情感的渲染和表達,詞才能打動人心。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深有體會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一首好的詞應該能夠喚起讀者的共鳴,讓人產生共情之感。對于詞人來說,要懂得用簡練的文字將情感傳遞給讀者,使讀者感同身受,這是一種高深的藝術。
同時,人間詞話還對于詞的審美價值進行了探討。劉基認為好的詞作不只是娛樂和享受,更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染力。閱讀了人間詞話之后,我對于詞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詞不僅是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展示。一首好的詞作不僅應該能夠容納更多的思考和精神追求,還應該能夠通過文字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
總的來說,閱讀人間詞話對我來說是一次有益的體驗。詞作為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文學形式,它的內涵和價值一直以來都備受討論和研究。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對詞的藝術性和表達方式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也對于詞的審美價值和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我相信,這些讀書心得體會將對于我今后的創作和文學理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看完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好多人說這本書極其壓抑,所以做好了心理準備,剛開始看還覺得興致勃勃。一個敏感聰慧又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犀利地冷眼旁觀周遭的人們和他們虛偽的生活。他反復訴說他對人類的恐懼,因為他們不敢面對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他們虛偽敷衍,他們自欺欺人,他們不敢面對人生的殘酷真相。而我們這位一直清醒面對殘酷真相的主人公,他超脫世俗又偽裝入世,但難免突破常規、逸出塵外,最終落魄潦倒、為世不容而收場。看到后來,就覺得揮之不去的壓抑了。
這究竟是誰的失敗?是世俗的狹隘難容,還是個人的狷狂墮落?原來想當然以為,作者在控訴這個“吃人”的社會,就像被我們“深度解讀”的魯迅小說《狂人日記》,總是披著鞭撻封建社會的光榮戰袍。想想,這個世界的確夠庸俗夠偏狹夠虛偽夠勢利,對與眾不同的人尤其缺乏包容和關愛。
就像主人公的父親,他無暇顧及這個特殊的孩子身上某些幽微細膩的心思,一旦這些東西發酵釀成災禍,觸犯了他的既定規則,他可以非常決絕。主人公在經歷墮落的深淵和災難的磨礪后,得知父親去世,卻是最讓他靈魂震顫的時刻。其實,父親一直都是他的心中的精神紐帶,曾經覺得是捆綁束縛,后來發現是維系牽掛。再是與眾不同的人,也是渴望被這個世界接納包容理解的,也許與眾不同并不是他們自己能夠選擇的,或者他們內心并不允許并自己泯然眾人,又或者像主人公既是天意也是人為。
他其實很可憐,他天然對人類很失望恐懼,卻強力偽裝搞笑嬉戲,他有親人但沒有親切,有玩伴卻沒有友誼,有戀人卻沒有愛情,他真的很孤獨。他也渴望父愛,渴望友誼,渴望愛情,但是他其實一無所有。與女人徒然糾纏,只不過招致災禍連連;與玩伴終日廝混,卻換來落魄時冷眼相看。主人公看盡人間冷暖,他其實早已了然于心,不過是尚存一絲希望,眼睜睜看著這希望的火星漸漸熄滅,他的痛苦也與日俱增。父親的死亡,是精神紐帶徹底斷裂,也是最后一顆火星黯然。從此,人間失格,人間世太復雜殘酷,他由此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讀《人間詞話》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極為愉快的閱讀之旅。這本書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所著的一部文學評論集,對于理解古代文學的精髓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和感動,通過對于書中內容的思考和吸收,我也發現了自己在寫作和文學欣賞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下面我將從書中的五個不同方面談談我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書中對于古典文學的賞析讓我對于古代文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袁枚通過對于唐宋兩代文學的精彩點評,將文學賞析的方法論傳遞給了我。他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古代文人作品的細節,比如“九擬圖”、“鶯鶯幕中拋膽影”等,通過對于這些細節的解讀,我進一步領悟到了唐宋文學的獨特之處。而讀到這些具體細節時,我也時常會腦海中浮現出相關的古代詩詞和作品情節,這種親近感讓我更加享受閱讀的過程。
其次,《人間詞話》對于寫作之道的探討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書中提到了文學作品要有“實”和“情”的并重,這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很多時候,我在創作過程中過于追求華麗的文字和修辭,而忽視了情感的表達和思想的沉淀。袁枚告訴我,一篇好的文章必須要有生動的實物描寫,同時又要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和獨到見解。這使我開始思考,寫作并不僅僅是漂亮的文字堆砌,而是要追求與讀者的情感共鳴和思想的交流。
第三,《人間詞話》中關于審美意識的討論也給了我很多啟發。袁枚在書中提到,詩詞的美在于流露出人間的真情實感。他指出,真正的美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的,詩人應當有真誠的眼光和感悟,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文學作品中。這讓我意識到,美是無處不在的,而詩詞就是一種美的表達方式。只要我們用真誠的心靈去體驗生活,去品味日常的點滴,就能夠把握住那些美好的瞬間,并通過寫作將之傳遞給讀者。
接下來,《人間詞話》中對于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袁枚在書中多次強調對于古代文學傳統的重視,但又不求生硬的跟從。他認為文學的發展需要有前人的積累,但也需要有創新的力量。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意識到我作為現代人,有責任繼承和發展著古代文學的精神,并為之注入現代人類的關懷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文學保持活力,并與時代同行。
最后,《人間詞話》的閱讀給了我很多對于文學欣賞的啟迪。書中提到了很多古代文學作品和詞曲欣賞之道,讓我重新審視了詩詞和曲目的魅力。通過對書中的描述和解讀,我再次感受到了古代文學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之美,這也讓我對于現代文學和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總而言之,《人間詞話》這本書不僅是對于古代文學的研究和賞析,更是對于文學創作和審美意識的啟發。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加深了對古代文學的了解和喜愛,而且也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的提升找到了方向。希望未來能夠更加努力地在文學創作和讀書欣賞上有所突破,繼續追求美的境界。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這世上欲望少得可悲近乎無欲的,是娼妓。”書中的'小葉說。
總有一些人,與周圍格格不入,又或者,每個我們都是如此?我無從知曉。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人群中試圖怎么隱藏都無濟于事,就像無論如何都難以深諳人群早以默認的某種慣常的度,想用力表現出的快樂,(而快樂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過度的夸張,反而變成不適的擔憂。想要不被擔憂的擔憂總是縈繞在腦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淵。
能夠在人群中很好隱藏某部分自己釋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處,一定是一門藝術。很容易浸入某種情境的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沒有我的。面對《人間失格》,究竟是什么導致的悲劇?人與人之間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間最為困難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與冰山一角的他,不說,是無人理解的痛,說了,依然是無人理解的痛。歸根到底,我們感興趣的還是一個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終究,我們要找的并不是我們喜歡的人,而不過是我們以為的喜歡我們會對我們冰山感興趣的或者哪怕佯裝感興趣的人。所以總得有個人,開個頭開始這場劇目才行,然后一方當了真,戲劇才真正上臺。相互訴說與傾聽,哪怕左耳進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對方感覺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你感覺到的對方愛不愛你,荒唐吧,我們從來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勝過悲涼的真相,美好的面紗摘不得,該化的妝一定要化。
可是終究,抱團取暖還是比顧影自憐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許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間,像圣潔的光突然籠罩了世界般的歡喜。有時,居然毫無緣由。
我為什么會喜歡自己?最近這個問題縈繞著我。如果我不是我,我會喜歡我自己嗎?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愛與丑陋,其實,終其一生,我要討好和取悅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自己。我為的終歸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而不是更討厭自己。
過于誠實是因為欺騙在我這已沒有了意義,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騙你,你的眼神表達了想要被騙的渴求,而我只能啞然一笑,說剛才說的都是騙你的。我拙劣的謊言怎么可能騙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騙,從來不是我。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人間詞話》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著的一本詞論著作,共分為十四卷,堪稱詞學研究的經典之作。讀完此書,令我深受啟發,對于詞的創作和鑒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對《人間詞話》的讀書心得和體會。
首先,楊慎在《人間詞話》中對于詞的定義與寫作技巧做了詳盡的解析。他指出,詞是一種音樂性的文學形式,要求具備抒情與婉約的特點。他提出了“本神妙,旨意悠久,淫聲雅音”的標準,強調了詞的音樂性、意境與表達的獨特魅力。此外,他還提出了“情景交融、意象生動、音韻和諧”等創作技巧,為后世的詞人們指明了創作的方向。這些理論觀點對我來說極具啟發,使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在創作中該追求什么樣的境界和表達。
其次,楊慎在《人間詞話》中對于古人和當代的詞作進行了詳細的評析,從而讓我們對于優秀的詞作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他尤為推崇宋代的李清照和辛棄疾的詞作,認為他們在音韻、意境和表達上都有獨到之處。此外,他也對于當代的一些作品進行了評析,指出其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建議。通過閱讀這些詞評,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好的詞作,也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行相應的改進和提高。
第三,楊慎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了許多關于情感的表達方式和內容,使我對于情感的表達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認為詞人應該直抒胸臆,不刻意拘泥于傳統的表達方式和格局,要求其詞作有真實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靈活的表達。這讓我明白了詞作其實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要在真實與藝術之間尋找平衡,通過自己的感悟與體悟進行情感的表達,使得讀者能夠共鳴并產生共鳴。
第四,楊慎在《人間詞話》中還提到了一些關于修辭和寫作技巧的問題,使我對于如何提升詞作的表現力有了更多的思考。他強調對于修辭的熟練掌握和運用,認為修辭是提升詞作藝術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他還強調了修辭一定要與情景相得益彰,否則會顯得夸張而失真。這讓我明白了修辭的一種高境界是能夠將修辭與情感表達完美結合起來,并達到一種奇妙的境界。
最后,讀完《人間詞話》讓我對于詞這一文學形式有了全新的認識。詞不僅是一種優美的音樂性的抒情表達,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和表達。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于詞的鑒賞和創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有了更高的審美追求。我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素質,才能創作出更加出色的詞作。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作為私小說類型作,或者作為無賴派代表作,它是成功的,并且當首推。作品悉數采用第一人稱,強調主我表現,拋開宏觀架構,單從敘寫身邊生活瑣事和人物心理活動出發,披露生活的不安與生存的危機。色調陰郁、頹廢,多數展現人性不堪的一面、生活破落的一面。
出彩的是,作者在人物心理的刻畫上,尤其細微到位。比如《維庸之妻》、《蟋蟀》、《皮膚與心》三章,借女性口吻敘事、抒情、剖白、袒露內心,絲毫不牽強附會,足見作者敏感心細,對人物的觀察揣度出神入化。
雖說作品不談時代、不談政治,但我還是從中感受到了人物所經歷的戰爭的傷痛,以及濃濃的思鄉之情。有一種愁,它是私人的,也是家國的,“鄉愁”隱藏在字里行間,成為永恒的主題。無論是葉藏輕輕點頭,同意回鄉療養,還是維庸之妻慨嘆昔日的井頭公園不再,池塘小魚兒哪里去了?亦或是多情編輯想一斬情絲,回家置辦個小屋和妻兒安度晚年,無不藏納著他們對故鄉明明滅滅、閃閃爍爍的眷戀。離鄉的人都想回去,單純的童年,淳樸的故里,簡單的人事,方能最有效地治愈靈魂最深處的傷痛。可惜啊,一場戰爭,故鄉不再是原來的故鄉了;一場離別,我們不再是曾經的我們了。
如果大家生活難過了,可以選擇吃一頓或者像村上一樣去跑跑步,因為美食和運動都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太宰治用作品告訴我們,一定離煙酒、女色遠點,他們沒啥作用,不過是使人墮落的觸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遠離社交圈,“他人即地獄”,當你發現別人比你過得好的時候,你會更苦。
希望大家都快快樂樂地活,人生嘛,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能有二三件事暖得你會心發笑,足矣。
人間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回首一生,盡是可恥的過往。”對于這句話的開篇,毫無疑問作者是個寫故事的圣手。前塵過往,盡數在這一句話中,同時也奠定了這本書的基本色調。
有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很頹廢,都不敢去讀他們的書。為什么說的是他們呢,因為除了太宰治以外,還有諸如像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之類的人存在,同樣是廢的不能再廢了,至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這樣認知的。
但如果你真的能在某個深夜,安安靜靜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相信你的這種認知會蕩然無存。它的內容雖然是丑陋的,但在其下面卻是一顆掩飾不住的、神一般存在的靈魂。就像主人公大庭葉藏那顆”清澈的眼睛、純凈的內心”,即使再無可救藥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神性”的存在。處于夢幻的虛假和真實的現實之間,大庭葉藏那顆苦苦掙扎、無處安放的靈魂終究去了哪里呢?他活的過于真實,但又極度虛假。真實到了一種類似地獄的環境中,虛假到了類似于天國的天堂,而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卻很悲哀的處于兩者之間。
為什么呢?我們活的極不真實,但又受到良心的驅使活的不夠虛假。隱藏在灰色的天幕中,開始了蠅營狗茍的生活,所以我們說生活本該如此。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當我們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所有的偽裝都自行退避,露出了那個自慚形穢的自己。
面紅耳赤。欺騙是社會的基本屬性,有的時候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欺騙的存在。這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屬性,怨不得他人,怨不得自己……長久以來的這種屬性就像一個大染缸一樣,經年累月的將我們侵染,直到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它才肯善罷甘休。就像走路,你腦海中不會去思考,“我該先邁哪只腳呢……”習以為常。它的最大作用,便在于警醒。警醒憨憨入睡的人,警醒不愿承認的人,警醒無知的人,警醒睿智的人,警醒所有的人……驚醒任何人。毫無例外。
當你再度醒來時,你發現你看到的世界好像、似乎、有點不一樣了,它變得更加清晰了,盡管它還是原來的樣子。很美好的世界,一個介于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人間;一個很美好的人類,介于光明和黑暗之間;一個很美好的你,一個介于善良和惡毒之間的你;一個很美好的我,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間的我。天使?魔鬼?一念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