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大全9篇)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06 05:50:02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大全9篇)
時間:2023-10-06 05:50:02     小編:QJ墨客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感悟,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一

犯罪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罪犯行為和心理狀態的學科,通過對犯罪行為的分析和心理學的應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罪犯背后的動機和心理過程。在學習犯罪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深受其啟發,更加了解了犯罪心理的復雜性和對社會的巨大影響。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談談對犯罪心理學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在學習犯罪心理學的過程中,我深刻意識到犯罪行為并非單一的,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犯罪不僅受到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還與個人的性格、心理健康等因素密切相關。一些人可能因為經濟壓力或者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而選擇犯罪,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因為自己的心理問題或受其他人的影響而犯罪。無論何種原因,我們都需要認識到犯罪行為的背后有著復雜而多樣化的心理動機,而僅靠懲罰和制裁無法完全解決犯罪問題。

其次,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于預防和降低犯罪行為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犯罪心理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更準確地識別出潛在的犯罪傾向,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比如,在學校教育中,可以通過心理測試和個性評估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及早發現和解決問題,避免走向犯罪的道路。此外,對于已經犯罪的個體來說,通過心理輔導和康復計劃等措施,可以幫助他們找到重新融入社會的途徑,避免再次犯罪。犯罪心理學的應用在預防和防范犯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幫助我們建立更加安全和和諧的社會。

再次,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關于人性和社會的思考。犯罪行為雖然帶有破壞性和危險性,但其背后卻反映了些許復雜的社會問題和人性困境。通過分析犯罪心理,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們為何會選擇犯罪,為何會違法亂紀。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涉及個別人的心理狀態,還包括了社會文化、道德觀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深入探索人性的種種迷茫,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社會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犯罪問題。

另外,學習犯罪心理學也使我對司法系統和刑罰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犯罪心理學對于司法工作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特點和動機,從而做出更科學、公正的判斷和決策。同時,犯罪心理學也教會了我們關于刑罰制度的思考。單純的懲罰不能解決犯罪問題,應該結合心理健康,考慮到罪犯的后續發展,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最后,在學習犯罪心理學中,我逐漸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犯罪問題,并為社會的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無論是通過提高個人的心理素質和自我管控能力,還是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犯罪預防工作,我們都可以為犯罪的減少和社會的和諧做出一份努力。只有通過共同的努力和關注,才能夠讓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真正落地生根,造福于社會的發展。

總而言之,學習犯罪心理學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積累,更是對社會現象和人性問題的思考和探索。通過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犯罪背后的動因和心理過程,從而為犯罪的預防和解決提供更準確、科學的方向。與此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參與到犯罪問題的解決中去,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社會。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二

嫂子出軌,哥哥被害。弟弟瘋狂報復!

案例:

北宋末年山東東平府谷陽縣孔宋莊村,武松有位兄長武大郎是一個侏儒,武大郎有位美貌的妻子潘金蓮。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后,被當地富戶西門慶所勾引,奸情敗露后,兩人毒死武大郎。武松為哥哥被害之報仇,先殺了其嫂子潘金蓮,后將西門慶殺死于鴛鴦樓,并在墻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者也!。”后獲罪被流放孟州。

背景資料:

潘金蓮:“眉似初春柳葉,常含雨恨云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婀娜,拘束的燕懶鶯庸;檀口輕盈,勾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水滸傳》中的描寫)”出身貧賤,因家庭貧困,被迫于張大戶簽訂三年的賣身契,做丫鬟抵家債。張大戶垂涎其美色,欲納為小妾,潘金蓮寧死不從。張大戶惱羞成怒,將她嫁給又矮又丑的武大郎,為了躲避糾纏,與武大郎來到谷陽縣買燒餅為生。

武松:又稱“武二”、“行者”。山東東平府清河縣孔宋莊村人。“身長八尺,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萬斤力氣。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睛光射寒星,兩彎渾如涮漆。胸脯闔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話語軒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氣,心胸膽大,似撼天獅子下云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貌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實人間太歲神(水滸傳中的描寫)。有一個哥哥---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撫養長”大,自幼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生活嚴謹,作風正派,不貪財色,體諒貧困群眾疾苦。

西門慶:山東清河縣人,出生一殷實的家庭。父親是開藥鋪為生計。在《金品梅》中描寫的發家特點是“做事機深詭異,又放官吏債、、、專在縣里官些公事,與人把攬說事過錢”。還有就是騙婚,先騙富霜孟玉樓,后騙太監侄媳李瓶兒而順速發家,還有官商勾結,強取豪奪。例如和狀元蔡一元,宋喬年相互索取,相互包庇。他的格言是“馬無外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霸占他女婿陳經濟的家產。

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貌丑陋,頭腦可笑,人物猥獕,三分像人,七分似鬼,諢號--三寸丁古樹皮(《水滸傳》中的描寫)。

本案例中的武大郎形象是,又矮有丑,一無是處的靠賣燒餅為生的挫男形象。

一、該案件是一起由通奸引起的故意殺人犯罪案件。

1、先是潘金蓮與西門慶奸情被發現后,怕被暴露。兩人合謀毒死武大郎。武松知道后,為了報兄之仇,先后殺了嫂子和西門慶。

2、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殺人犯罪動機就是,奸情敗露,殺人滅口。

3、武松的殺人動機就是:為兄報仇,維護正義。

二、犯罪人原因的心理分析。

分析潘金蓮的犯罪心理分析:

一、外部環境

1)家庭因素對她的心理影響分析:潘金蓮自小家庭貧寒,出身低賤,為了還家債而被賣做丫鬟。可以看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不穩定,更不用說形成正常的自我意識。這樣就使得她的行為是服從生物性的自我滿足和自我保護的動力驅使也就不顯得那樣的突兀。

2)不滿的婚姻為出軌埋下炸彈:首先在婚姻的形成上,是張大戶將她嫁給武大郎,不是出自她父母的本意,更不是她本人的意愿。雖然在宋代子女的婚姻大權是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考慮的更多的是家族的利益,不是子女的幸福。而潘金蓮的婚姻是很明顯的被報復的結果---張大戶要她做小妾未果。其次,是婚后潘金蓮雖然沒有婆婆的刁難,沒有姑嫂的責難。生活過得也并非是自己想要的,因為武大郎一沒本事、二沒身材、三沒外貌、四沒有背景,這就使得潘金蓮無論是精神上的需求,還是物質上的要求都不能都到基本的滿足。使得她自己內心很清晰的知道現在的家庭和婚姻不是自己想要的。并且想要該變目前這樣的情況,按照人本主義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析分析觀點分析可知,潘金蓮的基層的生理性的需要和高層次的精神性的需要都沒有從武大郎那得到很好滿足,或者根本沒有滿足。而潘金蓮沒有學會管理這種需要的驅動力,被這種驅動力所奴役。最后,家庭生活太單調,在宋代婦女從事的主要活動就是相夫教子,由于與武大郎沒有孩子,并且內心十分瞧不起自己的丈夫。社會上不允許婦女從事商業活動的,這樣即使美貌的潘金蓮也只能呆在家中。整天無所事事,無聊、寂寞、空虛,內心有尋求刺激的、尋求幸福的動力。這就為通奸的可能提供了心理上的準備前提條件。

3)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在宋朝的婚姻強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宋代的理學家們也極力宣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女不事二夫”等等。《宋刑統》中明確的規定“七出-‘一無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只要有其中一條,丈夫就可休掉妻子。這說明,在婚姻上男性有很大的決定權,但也有“夫妻不相安諧者,可以和離”,這里體現的更多的是自愿的原則,這種體現婦女有一定的自主權。宋代女子再嫁的現象比較普遍,一種是離婚后改嫁,另一種是夫死改嫁。大多時候,女性改嫁不僅不受歧視,還有很多人愿意娶寡婦。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明百姓,宋代女子再嫁的情況相當普遍。宋代不僅有公主改嫁、甚至改嫁的女人也能當皇后,如太祖妹妹秦國大長公主。“諸居夫喪百日外,而貧乏不能自存者,自陳改嫁”。意思是法律允許寡婦因經濟貧困而再嫁他人。

這些都為潘金蓮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彈性范圍。希望結束現在的婚姻,步入幸福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講,她也是受害者,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時候用錯了方法。

二、內部因素

1)沒有形成正常自我、本我、超我。在潘金蓮的世界中只有本我的需要,超我沒有形成,甚至可以說就沒有超我。及時享樂的思想主導著行為,處處體現著她為了滿足本我的需她第一次看到武松時候的內心獨白,就可以體現---“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2)自我內部的調節控制系統不穩定。勾引武松失敗后,武松前行到京城出差前來武大郎家辭行時,向潘金蓮敬酒時候的祝詞。要她答應時候,她總是巧妙的回避,不答應。夸張地說自己的能力“我是一個不戴頭巾的男子漢,叮叮當當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得人、、、、、”這在是側面凸顯出內心的理虧和心虛,靠強壯大,來維持自己外部的形象。

3)在面對西門慶的勾引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默許地期待。另一程度上是在被武松拒絕后的過渡補償。這個時候,不管是誰,只要能夠滿足她的性需要,感情需要就行。體現出來的就是滿足,自我需要,而不選擇和考慮符合法律、道德的要求。

4)冷酷和猶豫并存。在武大郎被西門慶踢傷后,臥病在床時候,表現出來的冷漠和無情。最毒婦人心的強烈寫照。在決定殺父夫時候,猶豫下。這時候受到王婆的暗示,從而下定決心。

總結:

1)潘金蓮犯罪的內部原因就是:不滿當前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感情和幸福,選錯了路;聽信王婆的暗示,走向犯罪道路。

2)外部的影響就是:大環境的再婚普遍和社會對再嫁的接受程度高。武大郎矮小,不能滿足物質、精神的需求。被武松拒絕后的挫敗感在反面促使與西門慶的媾和。

3)犯罪的過程是個相互交換的過程。在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潘金蓮的潛意識中有通奸的想法。在和西門慶的交換中被激發出來,有沒有社會道德而后自我控制的約束,就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三

你知道什么是犯罪心理學嗎?幾個細思極恐的小

故事

,帶你走近犯罪心理學。

提示:水草???

參考答案:當男孩知道這個河沒有水藻的時候,他才知道當初纏住自己腳又被自己踢開的“水藻”其實是他女朋友的頭發,由于自責而自殺。

怎么樣?有沒有一絲絲感覺了?覺得上面一題太簡單的朋友們不要急,后面才是考驗大家的時刻!沒有猜到上一題答案的朋友們也不要灰心,我們再來一題!

提示:看病???隧道???

參考答案:這個人由于隨火車進入了隧道一片漆黑,他以為自己剛剛治好的失明又復發了,受不了這個突然打擊就自殺了。

提示:葬禮?有型男子?葬禮?

參考答案:妹妹把姐姐殺了,是因為又能再舉辦一次葬禮。這樣在葬禮上或許就又能見到那個帥哥了。

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和犯罪人類學相關聯。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關“是什么導致人犯罪”的問題,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應,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學家也可以作為證人,以幫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學亦有處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為。

犯罪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于1790年德國人明希編寫的《犯罪心理學在刑法制度中的影響》;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學為書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國人紹曼編寫的《犯罪心理學論》。

18世紀末、19世紀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學研究的第一個活躍期。

在龍勃羅梭實證研究的帶動下,19世紀末出現了犯罪心理學的第二個活躍期。

我國犯罪心理學的建立和發展,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的。

而歷史上,也有一些典型的利用犯罪心理學而協助告破的案件,沒有想出開篇三道題的朋友們,這個真的是最后的機會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就發生在紐約:

兩顆土炸彈

1940年11月16日,紐約愛迪生公司大樓的窗沿上發現一只工具箱。打開一看,里面裝著一根黃銅管,管里塞滿了炸藥,管外裹著一張紙條,上面寫道:

“愛迪生公司的騙子們,這是給你們的炸彈。f.p.(簽署)”

炸彈沒有爆炸,但罪犯也沒有留下指紋。幾星期后,在愛迪生總公司,又發現一顆土炸彈,它是一只塞滿炸藥的短統羊毛襪,罪犯留下了同樣的紙條。

是誰與愛迪生公司過不去?公司保衛部門查閱它所設立的“公安卡”,發現對公司發出過怨言的人有好幾千,從何查起?他們認為,這也許只是想嚇唬一下愛迪生公司吧?調查到此為止,也沒有對外聲張。

1941年,美國卷入太平洋戰爭。這件無頭案就擱了下來,一拖就是十年。

十年以后

1950年圣誕節的前幾天,《紐約先驅論壇報》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信發自韋斯特切斯特縣,字跡清秀,字體個個大寫,上面寫道:

“我是個病人,而且正在為這個病而怨恨愛迪生公司,該公司會后悔他們的卑鄙罪行的。不久,我還要把炸彈放在劇院的座位上,謹此通告。f.p.”

在以后的幾年中,警察局和“f.p.”那清秀的字體結下了不解之緣。

“f.p.”的炸彈越造越熟練,他的頭八顆土炸彈只爆炸了兩個。而后來的四顆都爆炸了。1955年,“f.p.”加快速度,放了52顆炸彈,炸響了30顆。報紙開始廣泛報道他的“成就”,公眾也對他感到嚴重不安,人們把他稱為“炸彈狂”。而他卻變本加厲,投寄給報社的匿名信中,措辭日益激烈。

一天,“f.p.”的土炸彈炸死了一個人。社會輿論和市政當局一致表示,一定要把這個“炸彈狂”挖出來。

移樽就教

“f.p.”和愛迪生公司多少有點糾葛,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怎樣從這家公司積半個世紀之久的龐大檔案中,尋找出有關的線索來?愛迪生公司苦惱不堪,紐約市警察局也束手無策。

芬內是紐約警察局的偵探長,兼紐約刑事實驗室主任。他曾取得精神病法醫學學士頭銜。但這個神出鬼沒的“炸彈狂”卻使他絞盡腦汁,疲憊不堪。他決定破除門戶之見,去請教研究刑事犯罪的心理分析家布魯塞爾博士。

一天下午,芬內探長帶領手下的兩名偵探,挾著炸彈狂一案的全部宗卷,去布魯塞爾博士家求教。那兩名偵探和絕大多數人一樣,不知心理分析是怎么一回事,對此行是否有收獲深表懷疑。

布魯塞爾博士對這次咨詢也很明白,它不僅關系到自己的聲譽,而且會影響“心理分析”這種新冒出來的偵破方法的前途。

芬內帶來的全部宗卷中,唯一有用的只是那“炸彈狂”的幾封信,以及幾顆由他制造的炸彈的照片和一些炸彈的彈片。要據此做出結論,顯然是很不夠的。但是,博士憑著他對心理分析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練運用,竟滔滔不絕地談了四小時。歷史已證明,這一次談話給心理分析方法開創了新局面,成為犯罪行為分析史上的劃時代事件。

他是男人

布魯塞爾注視著那幾顆沒有爆炸的炸彈彈片,當著偵探們的面提出第一個假設:可以肯定“f·p·”是一個男人。因為,以前制造炸彈或放炸彈的都是男人,無一例外。

博士接著說下去:“毫無疑問,這個人之所以對愛迪生公司抱有偏見,是他認為愛迪生公司害得他生病。漸漸地,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和他過不去,這是他行為失常的來由。一個人一旦為這種思想所糾纏,就變成了偏執狂。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偏執狂的發展是很緩慢的,但一過35歲之后,便發展得不可收拾了。那個f·p·放炸彈已有16年的歷史,年齡應該在50歲以上。這是第二個可能性。

“偏執狂都非常愛護他們自己,總認為這是在‘自衛’。他們從來不承認自己有缺點,而把遇到的麻煩都歸罪于別人,尤其是某個大組織,在這個案例中就是愛迪生公司。由此產生了第三個可能性:愛迪生公司可能對那個‘f·p·’也許有過不適當的處置,以至遭到他的報復。所以,他的出發點也許無可非議。

“從他的清秀字跡來看,他受過良好的中等教育,這是第四點。”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四

犯罪是一種特別危險的侵害利益的不法行為。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心理,則是與實施被法律禁止并要求予以懲罰的行為有關的心理活動,是人類固有的潛在心理。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心理觀,犯罪心理是客觀與主觀的辨證統一。而這種統一通過犯罪人的特殊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體與社會環境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相互影響的過程。犯罪心理在形成過程中,都經歷了對社會環境的消極因素內化、外化、強化三個階段。當人類的犯罪心理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誘因的影響下,轉化為犯罪行為。

一、人類產生犯罪心理的原理

犯罪心理是如何形成可以分兩個時期來分析說明,即未成年時期和成年時期。在不同時期對犯罪心理的產生的影響因素及其程度也不盡相同。

在未成年期,未成年人的心理容易受到社會這一外界因素的影響,且自身的判斷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我們可以把人類未成年時期的心理比作一張白紙,所有人類在這一時期所面對的一切外界因素,都會很容易的在這張白紙上留下痕跡,加上缺乏選擇性的保留,所以這張白紙隨著人類個體的成長,其內容也逐漸豐富,最終在未成年期將要結束時,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內涵,即產生了較為穩定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中所包含的犯罪心理則因此前他們所接受的種種消極的影響有關。

具體來說,人類未成年時期社會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媒體等。家庭是每個人的人生初期的主要生活場所,也是其心理成長的最初環境,其成員尤其是父母對他們的心理影響其中的作用。父母的行為即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的犯罪心理正是沿襲了其家庭的一些犯罪秉性,如家庭將庭暴力等;學校是一個人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過渡度環境,在學校里,同學之間也存在著信息的快速傳遞,相互的影響作用很大,而且在此年齡階段也易于被一些不良因素引導,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盡管不一定會直接產生不良的行為,但已在潛移默化中相互灌輸了某些犯罪心理;媒體則是指在未成年期個人所接觸到的電影、電視、報紙、書籍等傳媒作品。例如,目前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犯強奸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接觸了大量的黃色音像制品、情色書籍等。當今社會人們很容易就可以有意無意地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犯罪的信息,個人主觀很難說是故意,或者說主要是由好奇一起的,但無意間即“接受”了一些犯罪心理。

另一時期則是成年期,此期間個人已具備了較強的判斷能力,相當的克制能力,或者可以說是具備了完全行為能力,人的心理會隨著社會變遷、社會結構、意識價值、社會分層、制度規范的變化發展而變化。此時的犯罪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需要、仇恨、信仰等。

需要為廣義上的,又可分為基本生活需要、發展的需要以及一些非正常的需要(如欲望、心理變態等),如果當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即產生了非法占有的犯罪心理;仇恨通常是個人遇到挫折或遭遇他人侵犯,利益受損時產生的犯罪心理,其具有傳播性;信仰則是一些極端的宗教組織,為達到其“信仰”所產生的一種反社會的犯罪心理。

未成年時期與成年時期期犯罪心理產生的因素本質上是不同的,未成年時期主要是思想的灌輸,成年時期則是行為意識的改變。因為人類與其生存的社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無論是人類的未成年時期還是人類的成年時期,在社會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犯罪心理則成為一種人類固有的且潛在的隨著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可以轉化為犯罪行為的心理。

二、犯罪心理的潛在性

犯罪心理的潛在形態是指當個體只具有某些不良心理因素,尚未形成特定的犯罪心理結構時,各因素之間處于混沌狀態,缺乏明晰的指向性與穩定性。個體犯意的產生,標志著犯罪心理結構開始形成,各種不良心理因素由混沌向有序轉化,但并未完全擺脫無序狀態。此時處于實施犯罪行為前的準備狀態。犯罪心理在犯罪主體沒有與社會環境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相互影響而達到一定程度時,是具有很強的潛在性的,它是犯罪人大腦的活動,在沒有用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的時候,即沒有發生犯罪行為之前,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而且犯罪心理的潛在性與一般的心理活動的潛在性不同,一般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活動,但是對于犯罪心理而言,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之前往往會刻意地去隱藏精心謀劃的犯罪計劃,使犯罪心理更加不易被他人察覺。

三、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

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是指通過采取適當預防措施,給其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以防止個體形成犯罪行為。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行為應以個體為預防對象,以微觀的、針對性的手段對個體犯罪心理采取具有預防和矯正作用的措施。

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的一般原則有早期預防原則、防微杜漸原則、綜合效應原則。早期預防具體說來就是指在個體未成年階段和社會化過程中,開展全面的社會教育,重點是社會行為規范的教育、健康心理結構的教育、自立能力的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這些對于一個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自立能力的養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犯罪心理向犯罪行為轉化的預防最基礎的工程。防微杜漸原則也就是為了預防犯罪的形成,從微小的過失開始就要做工作,不能因為是微小的過失就放任。綜合效應原則要求的是將犯罪心理向犯罪行為轉化的預防的各個方面的工作結合起來,使之生成合力,產生綜合效應,這樣才能確切預防犯罪的形成。

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的途徑和方法有以下幾點:

二、加強對易受害人群的教育引導,提高他們的防范意識和能力;

三、改善社會風氣,消除犯罪誘因乃防止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根本所在。

我國犯罪心理學的確是一門新興學科,但在現代復雜的社會犯罪案例研究及處理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支配行為,研究人的行為就必須研究人的心理特征,從而更好地解釋人們千奇百怪的行為方式。犯罪心理學對預防和減少犯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偵破和處理案件都要從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出發尋求有的方法。犯罪心理學是研究人被心理的邪惡一面的,但這個學科是為人類和社會的光明服務的。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現今及未來社會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人們的心理世界亦將復雜難解,各種新型犯罪更是“超凡脫俗”。因此,對心理學的應用將更具實際意義,對于它的研究將持久而深入的進行下去。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五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秘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慢慢的,從《犯罪心理學》這門課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當代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從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討了犯罪的行為、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問題。尤其從罪犯的認知方面,可以深討罪犯的知覺、推理、信念、決策和態度;此外,還可以分析犯罪行為的原因、分類、預測、預防、干預和治療。于是,通過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

作為大學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很大的幫助,現在許多新聞都報道過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些現象的發生絕對不是偶然現象。當我們去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學校中很優秀,很出色,我們通過分析也可以發現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心理素質的好與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前途。

拿我自己來說吧,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住在宿舍,給我的挑戰是巨大的。我不僅要學著獨立生活,還要學著怎么與人相處。剛開始的時候就遇到了困難——想家,不想待在學校,一到放假的時候就會回家,很難把心思集中到學習上。后來慢慢的和宿舍的人也出現了小摩擦,自己感覺很苦惱。雖然這樣,但一直放在心里,沒有對別人說,心里經常感到不舒服。

這個學期我選修了犯罪心理學,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下,我漸漸走出了心理陰影,漸漸了解自己之后,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復雜。但是現在我發現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著理論的檢驗。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并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為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從自身行為上我都受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

在這門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于是,這學期我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務。在協會里,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六

姓名:

學院:

專業:

學號:

班級:

每個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學選修課,每每總讓同學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引發深思。老師總是向同學們問破案智力題,同學們也很積極的回答參與。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秘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慢慢的,從《犯罪心理學》這門課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當代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從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討了犯罪的行為、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問題。尤其從罪犯的認知方面,可以深討罪犯的知覺、推理、信念、決策和態度;此外,還可以分析犯罪行為的原因、分類、預測、預防、干預和治療。于是,通過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

我相信,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所以,學習犯罪心理學很有必要。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很大的幫助,現在許多新聞都報道過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些現象的發生絕對不是偶然現象。當我們去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學校中很優秀,很出色,我們通過分析也可以發現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心理素質的好與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前途。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犯罪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我們應該對它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加強對犯罪方面只是的學習也變得十分必要了,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如此。大學生法律意識淡漠,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重心仍然在于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雖然幾經呼吁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況。大學生們雖然已經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絕大多數屬于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犯罪心理學既是一門交叉性學科,也是一門邊緣性學科,它為研究犯罪科學和心理科學作出了貢獻,并且也為預防和懲治犯罪以及矯治犯罪的實踐服務,它為讓社會認識犯罪發生的機制,并使之配合有關人員幫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種特別危險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為。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心理觀,犯罪心理是客觀與主觀的辯證統一。而這種統一通過犯罪人的特殊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對犯罪主體與社會環境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相互影響的過程。犯罪心理在形成過程中,都經歷了對社會環境的消極因素內化、外化、強化三個階段。當人類的犯罪心理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誘因的影響下,轉化為犯罪行為。

在這門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

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所以,我很慶幸這次我選修了犯罪心理學,讓我獲益良多,終生難忘!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七

第一節 犯罪心理學的對象和任務

一、犯罪心理學的對象 1.什么是犯罪

第一,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問題。第二,對犯罪人的理解。

第三,犯罪心理、犯罪行為的關系。

二、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1.犯罪心理學的基本問題

2.個體犯罪心理形成、發展和變化的理論 3.不同類型的犯罪心理分析

4.犯罪心理學理論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

四、犯罪心理學的任務

案例1.1 心理學特征描述

布魯塞爾博士對紐約炸彈狂的15點推論 心理學特征描述(psychological profile)

第二節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客觀性

二、犯罪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觀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一起,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地各種行為表現來收集資料的一種方法。優點: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資料真實可靠。

是指使用標準化測驗量表來測量犯罪心理特點的方法。

4.實驗法

是在控制的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以了解心理現象因果關系的方法。

5.案例分析法

就是選擇典型的各類案例進行分析,從中發現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發展和變化規律的方法。案例1.2 瑪麗的“圓周假設”

三、非實驗性數據因果關系推斷的方法

四、犯罪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犯罪心理學的歷史回顧

第二章 現代西方犯罪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第一節 犯罪行為的精神分析理論

一、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概況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 1.潛意識論 意識 前意識 潛意識

2.人格結構學說以及人格發展理論

3.本能論

4.焦慮論

三、弗洛伊德的犯罪觀 1.犯罪行為產生的原因

2.對犯罪行為的防治

四、阿德勒的犯罪觀 1.犯罪的原因和動機 2.對犯罪的防治

五、其他學者對犯罪行為的精神分析

1.運用潛意識理論分析犯罪人的無意識犯罪動機

3.運用人格發展理論分析犯罪行為

4.運用心理防衛機制來解釋犯罪人的心理

六、精神分析犯罪理論的評價 貢獻:

第一,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生物學因素在犯罪行為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大大擴展勒犯罪心理學的研究范圍 第三,引起我們對犯罪人早期經歷的關注 局限:

第二節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犯罪行為

一、行為主義心理學概述

二、社會學習理論

1.社會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3)攻擊行為的保持和自我調節機制

三、其他學者的研究

四、對行為主義犯罪理論的簡評

第三節 道德認知發展與犯罪

一、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二、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1.柯爾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兩難問題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模式

第一階段 服從與懲罰取向階段

前習俗水平

第二階段 工具性目的與交換階段 第三階段 人際和諧與遵從階段

習俗水平

第四階段 社會和諧與制度維護階段 第五階段 社會契約取向階段

后習俗水平

第六階段 普遍倫理原則階段

三、道德認知發展水平與犯罪

四、簡單的評價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靜態分析 第一節 生物學因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學因素及其特征

二、遺傳因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族史研究 2.雙生子研究 3.染色體研究

三、年齡、性別因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神經生物及生物化學因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五、人體生物節律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二節 心理因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個體的人格傾向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和動機 2.價值觀

二、個體的人格特征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1.性格與犯罪心理 2.氣質與犯罪心理

第三節 社會環境因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二、學校環境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三、社區環境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四、工作環境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第四節 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個復雜、有機的整體系統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統中各因素之間具有層次上的差異

第四章 犯罪心理的動態分析 第一節 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1.漸進式 2.突發式 3.機遇式

第二節 犯罪行為的發生

一、犯罪情境 1.侵害對象 2.現場條件 3.現場氣氛

第三節 犯罪心理的發展變化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轉化 1.犯罪心理良性轉化的條件 2.犯罪心理良性轉化的類型

第五章 犯罪動機 第一節 需要與動機

一、需要的概述 1.需要的概念

(5)認知、審美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動機概述 1.動機的概念

第二節 犯罪動機及其形成

3.犯罪動機的功能 激發 指向 維持和調節 4.犯罪動機的分類

5.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關系

二、犯罪動機的形成

第三節 犯罪動機的轉化

第四節 犯罪動機的特殊形式

一、不明顯的犯罪動機 1.少年犯 2.精神病犯罪人

二、激情犯罪的動機

第六章 人格與犯罪 第一節 人格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涵義

第二節 犯罪人格

一、什么是犯罪人格 1.犯罪人格的涵義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導致其犯罪行為發生的心理特征的綜合,是一種嚴重的反社會人格。

2.犯罪人格的形成

二、有關犯罪人格的研究

1.使用人格測驗量表對犯罪人格進行描述 2.采用訪談法對罪犯犯罪人格的研究

3.從大量研究中歸納出與犯罪密切相關的人格特征

三、研究犯罪人格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第七章 不同主體犯罪心理分析 第一節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第二節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礎 1.認知特點 2.情感和意志特征 3.個性特點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點 5.犯罪處遇上的特點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1.女性殺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2.女性財產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三節 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一、吃虧心理

二、攀比心理

三、“補償”心理

四、掩蓋心理

五、享受心理

六、貪婪心理

七、僥幸心理

八、隨大流心理

九、冒險心理

十、蒙混心理

第四節 不同經歷犯罪人心理分析

一、初犯心理分析 1.初次犯罪的心理狀態 2.初次犯罪的動機

二、累犯心理分析 1.累犯的人格特征 2.累犯的心理特征

三、慣犯心理分析 1.慣犯的心理特征 2.慣犯的行為特征

第八章 幾種主要犯罪類型的心理分析(上)

第一節 財產犯罪心理

一、財產犯罪概述 1.財產犯罪的概念及類型 2.財產犯罪的特征

二、盜竊犯罪心理 1.盜竊犯罪地點的選擇 2.盜竊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詐騙犯罪心理 1.詐騙犯罪的一般特點 2.詐騙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詐騙犯罪中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心理互動

第二節 暴力犯罪心理

二、殺人犯罪心理 1.殺人犯罪的一般特征 2.殺人犯的心理特征

第三節 性犯罪心理

一、性犯罪概述 1.性犯罪的概念及類型 2.性犯罪人的一般特點

4.強奸犯罪中被害人問題的有關研究

第九章 幾種主要犯罪類型的心理分析(下)

第一節 邪教犯罪心理

一、邪教犯罪概述 1.邪教的含義

2.邪教犯罪的概念與范圍 3.邪教犯罪的特征

一、毒品犯罪概述 1.毒品的含義

2.毒品犯罪的概念及類型 3.我國毒品犯罪的現狀及特點

第二節 毒品犯罪心理 案例:一個吸毒者的心理變化軌跡

第三節 計算機犯罪心理

一、計算機犯罪概述 1.計算機犯罪的概念及類型

4.計算機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第十章 過失犯罪心理 第一節 過失犯罪心理概述

第二節 引起過失犯罪的客觀誘因

一、情境因素 1.自然方面的意外情境 2.社會方面的意外情境

二、輿論因素

三、工具因素 1.使用熟練工具 2.使用陳舊工具 3.使用高科技工具

第三節 過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過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過失犯罪人的認知特征(1)認識上存在錯覺

三、過失犯罪人的不良行為習慣 1.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2.技術操作中的不良習慣

案例:鍋爐工忘關氣閥,致人燙死案

第十一章 群體犯罪心理

第一節 概述

一、什么是群體

是指這樣一些人,他們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相互作用,直接或間接地使有效地相互作用在持續性、廣泛性和融洽性上達到密切地程度,并自身形成一個內部準則,知道價值地實現。

二、群體的分類 1.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2.大群體和小群體

三、群體心理效應

四、群體犯罪的概念和類型

第二節 群體犯罪的心理學基礎

一、群體歸屬感

二、從眾

三、服從

四、去個性化

五、模仿和感染

六、群體無意識理論

二、團伙犯罪 1.團伙犯罪的概念

2.團伙犯罪群體形成的心理原因 3.團伙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三、有組織犯罪

3.有組織犯罪中角色心理分析

四、集群犯罪 1.集群犯罪的概念 2.集群犯罪的特點 自發性 狂熱 非常規 短暫

3.集群犯罪的過程

第十二章 變態犯罪心理

第一節 概述

二、變態心理的形成原因 1.變態心理的生物基礎

2.心理因素在變態心理產生中的作用 3.心理變態的社會文化根源

第二節 人格障礙與犯罪行為

一、人格障礙概述 1.什么是人格障礙

人格結構某些成分過分或畸形發展 無自知之明 相對穩定,頑固

三、人格障礙犯罪人的法律責任能力

第三節 性變態與犯罪行為

一、性變態概述 1.性變態的概念 2.性變態與人格障礙 3.性變態與性犯罪

二、性變態與犯罪 1.性變態者違法犯罪的特點 2.性變態類型與犯罪

三、性變態犯罪人的法律責任能力

第四節 精神病與犯罪行為

(5)腦外傷精神病與犯罪行為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責任能力

第十三章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

第一節 概述

一、什么是“犯罪心理測試技術”

測謊儀“polygraph”——多道生理心理描記儀

3.現代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出現與發展 4.當今心理測試儀的前沿研究

第二節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原理及其測試方法

二、常見的犯罪心理測試方法 相關/不相關問題測試法(r/ir)控制問題測試法(cqt)緊張峰測試法(pot)犯罪情景測試法(gkt)

第三節 中國的犯罪心理測試技術

一、中國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發展歷史

第十四章 罪犯心理矯治

第一節 概述

一、罪犯心理矯治的內涵及其在改造中的作用 1.什么是罪犯心理矯治

二、罪犯心理矯治的操作體系

三、罪犯心理矯治的組織實施

第二節 罪犯心理評估技術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評估

是罪犯心理矯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它是評估者根據心理測驗的結果,加上調查、觀察多得到的多方面的資料,對被評估的罪犯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特征做出有意義的解釋和科學的價值判斷過程。

三、心理測驗的實施方法 1.準備 2.施測 3.收尾

四、罪犯心理評估報告的一般格式 案例:關于罪犯李威的心理評估報告

第三節 罪犯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術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1.罪犯心理咨詢 2.罪犯心理治療

三、罪犯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和技術 1.精神分析療法

案例:精神分析療法在罪犯心理矯治中的應用 2.行為療法 3.理性情緒療法

第四節 罪犯心理危機干預技術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危機

二、什么是罪犯心理危機干預

三、罪犯心理危機干預的過程與方法 1.通過評估確定干預對象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八

北大廚師輪奸女生被判刑

案發前,鄭某和劉某都是北京大學藝園食堂的廚師。鄭某23歲,劉某22歲,鄭某只有小學文化,劉某則是中專文化,兩人都是經人介紹才進入北大食堂工作。二人同住一個宿舍,由于年齡相仿,加上又是老鄉,因此二人關系十分要好。

2012年6月24日晚,二人在宿舍上網后,鄭某提議一起出去吃飯,然后“再找個賣淫的小姐玩玩”。隨后,鄭某騎著電動自行車帶劉某去飯館吃飯。

飯后,二人沒有找小姐,回到宿舍繼續上網。不多久,鄭某提議,“出門看看有沒有單獨走的女的,咱占點便宜。

于是,夜里2點多,鄭某再次騎著電動車帶著劉某出門。二人在東南門外的天橋下,發現了一個獨自行走的年輕女孩。

25歲的女孩寧寧(化名)是北京某高校的在校生,事發當天正值世界杯期間,寧寧打算去找朋友一起去看球。她走到北大東門南側小樹林時,見一輛電動車停在自行車道上,旁邊站著兩個年輕男人。從二人身邊經過時,其中一男子對她說“停一下”,她以為有什么事,便停下腳步。此時,另一名男子走了過來,邊走邊搭訕。

鄭某詢問寧寧這么晚了去哪,干嗎去,靠近女孩后,便把胳膊搭在女孩肩膀上,并圈住女孩的脖子,說“要喊我就弄死你”,一邊威脅著,一邊把女孩拉進旁邊的小樹林。寧寧苦苦哀求,表示自己身上的錢都可以交出來,但對方不予理會,仍將其強奸。

由于當天下著雨,鄭某實施強奸時,劉某站在一旁幫鄭某打著傘,隨后當劉某準備實施強奸時,因自己身體原因未能得逞。二人施暴后,讓寧寧把眼睛閉上,說等自己走遠了才能起身。面對兩個男人,寧寧沒敢反抗,順從地閉上了眼睛,聽見二人離開后,還問了一聲“我可以走了嗎”,發現沒人回答,才趕緊起身整理好衣服,離開現場打電話報警。

日前,鄭某以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劉某有期徒刑9年。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業余生活孤單寂寞,北大食堂的兩名年輕廚師鄭某和劉某,深夜在高校門前,將一名獨行女生攔下并強奸。由于事發時下著雨,他倆一人施暴時,另外一人負責在旁邊打傘。最終,鄭某得逞,劉某則由于身體原因未遂。

犯罪人鄭某、劉某

1、二人的文化水平較低,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嚴重性。沒有想到自己一旦被抓獲將會承擔怎樣嚴重的后果。對事物的認識度不高,對強奸犯罪的危害性認識不清醒;再加之年紀較輕,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黃毒”影響產生歹念,從而實施侵犯婦女性權利的犯罪行為。

2、二人的業余生活孤單寂寞,因而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

3、二人的年齡較輕,自制力不強,缺乏抵御外界誘惑的心理機制。被害人寧寧

2、缺乏自我防范意識。犯罪人過來搭訕的時候,就應該提高警惕,保持一定的距離。小朋友都知道不能隨便和陌生人講話,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知道。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1、公益節目等社會文娛活動不多,不能豐富年輕人的業余生活,使人容易產生不良心理或犯罪心理。

2、安全教育程度力度不夠,自我防范教育不足。

三、預防和應對的措施 個人

1、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盡量避免獨自一人在外逗留的情況。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在事業中獲得心理的樂趣,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健全人格,預防犯罪心理。

4、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社會

1、首先,學校要消除性知識教育的“真空”,讓年輕人對于性知識的好奇通過正確的性教育得到滿足,并且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幫助年輕人化解生理上所遇到的困惑和沖動。再次,家庭應加強對子女的性教育和自我保護知識的教育,防止性侵害現象的發生。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婦女的自我防范意識。婦聯、司法機關、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團體,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宣傳女性自我防范知識。要教育她們遇到危險,機智應對,巧妙周旋,不要被犯罪分子的威脅嚇倒。同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或司法機構設立專門的女性援助機構或熱線,為女性維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四、學習犯罪心理學心得體會

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晚上的犯罪心理學選修課,每每總讓同學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引發深思。老師總是向同學們問破案智力題,同學們也很積極的回答參與。

在接觸犯罪心理學這門學科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秘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慢慢的,從《犯罪心理學》這門課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當代犯罪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從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討了犯罪的行為、情緒和認知方面的問題。尤其從罪犯的認知方面,可以深討罪犯的知覺、推理、信念、決策和態度;此外,還可以分析犯罪行為的原因、分類、預測、預防、干預和治療。于是,通過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犯罪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犯罪心理學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犯罪心理學來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

我相信,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了解犯罪心理方面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犯罪心理學課程感悟篇九

一、課程概述

課程名稱(中文):犯罪心理學

(英文): 課程編號:

課程學分:2 課程總學時:32 課程性質:專業任選課

二、課程內容簡介

《犯罪心理學》課程研究影響和支配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心理結構形成、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犯罪對策的心理依據,是一門介于犯罪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鮮明的實踐性。它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發生犯罪行為的原因、過程和規律,為預防犯罪,懲治犯罪,改造罪犯提供心理科學依據。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本課程共分為十七章,在全面系統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規定學生掌握犯罪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了解犯罪心理形成及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把握犯罪心理的靜動態方向、犯罪心理分析方法,以培養學生在今后工作實踐中的心理偵察能力。具體而言,課程希望學生通過本書的學習達到以下要求: 1.掌握犯罪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

2.理解并掌握犯罪心理學各研究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不同類型犯罪人的心理。3.形成運用犯罪心理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制定犯罪對策的業務能力。

四、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2課時)1.教學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介紹了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學的定義、研究對象、任務以及學科體系。

第一節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0.5課時)第二節犯罪心理學的概念、性質及其研究對象和方法(1課時)第三節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原則、步驟和方法。(0.5課時)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歷史與現狀(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學的國內和國外發展歷史,掌握犯罪心理學目前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學國內及國外的發展簡史

第一節犯罪心理學國內及國外的發展簡史,犯罪心理學目前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展望。(0.5課時)

第二節犯罪心理學在國內和國外的發展歷史(1課時)第三節犯罪心理學的國內和國外發展歷史,犯罪心理學目前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0.5課時)

第三章 有關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論流派(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學三大理論流派的內涵,掌握犯罪心理學三大理論流派的產生、發展及將來的發展趨勢。犯罪心理學三大理論流派的內涵。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學三大理論流派的內涵

第一節犯罪心理學各大流派,如生物學理論、社會學派理論和精神分析學派理論,產生和發展歷史。(1課時)

第二節犯罪心理學三大理論流派的內涵,產生、發展過程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1課時)

第四章 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發展的外部因素(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掌握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的影響機制,熟練掌握: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科學理解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并把握犯罪原因的分析方法。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以及它們的影響機制

第一節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各種外部因素(0.5課時)

第二節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以及它們的影響機制。(0.5課時)

第三節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0.5課時)第四節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的影響機制,犯罪原因的分析方法。(0.5課時)

第五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內在因素的影響(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內部因素.掌握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內部因素的影響機制。熟練掌握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科學理解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內部因素,并把握犯罪原因的分析方法。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內部因素以及它們的影響機制

第一節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各種內部因素。(0.5課時)

第二節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內部因素以及它們的影響機制。(0.5課時)

第三節犯罪原因的分析方法。(1課時)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主觀差異(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的主觀差異、故意犯罪心理和過失犯罪心理的內涵。掌握兩種犯罪心理的心理表現、主要特征及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熟練掌握兩種犯罪心理的產生原因及防御機制,懂得如何預防這兩類犯罪心理的發生。

2.教學重點與難點:兩種犯罪心理的心理表現、主要特征及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

第一節兩種犯罪心理(0.5課時)第二節犯罪心理的主觀差異,兩種犯罪心理的內涵、心理表現、主要特征、產生原因、防御機制及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等。(0.5課時)第三節犯罪心理的主觀差異、故意犯罪心理和過失犯罪心理的內涵。(0.5課時)

第四節兩種犯罪心理的心理表現、主要特征及與其他心理因素的關系,兩種犯罪心理的產生原因及防御機制(0.5課時)

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年齡差異(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的年齡差異、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內涵。

掌握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內涵、身心基礎、行為特征。熟練掌握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產生原因及防御機制,懂得如何預防犯罪心理的發生。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的年齡差異、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內涵

第一節犯罪心理的年齡差異,根據年齡差異而分成的幾種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中壯年犯罪心理及老年犯罪心理,內容包括各種犯罪心理的身心基礎、行為特征、心理分析、預防措施等。(0.5課時)第二節犯罪心理的年齡差異,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內涵、身心基礎、行為特征、心理分析、預防措施等。(0.5課時)

第三節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內涵、身心基礎、行為特征,三個年齡階段犯罪心理的產生原因及防御機制(1課時)

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性別差異(2課時)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的性別差異、男女性別犯罪心理的內涵。掌握男女犯罪心理的內涵、行為特征。熟練掌握性別差異對犯罪的影響,女性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的性別差異、男女性別犯罪心理的內涵 第一節女性犯罪心理和男性犯罪心理的概況和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成因。性別差異對犯罪的影響。(0.5課時)

第二節犯罪心理的性別差異,男女兩種性別犯罪心理的內涵、特征、心理分析、預防措施等。(1課時)

第三節男女犯罪心理的內涵、行為特征。性別差異對犯罪的影響,女性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預防措施。(0.5課時)

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經歷差異(2課時)

第一節不同犯罪經歷的犯罪人概述,內涵和基本特征,初犯心理、累犯心理和慣犯心理,心理特征、行為特征、經驗、主要類型、心理轉化和預防對策。(0.5課時)

第二節不同經歷犯罪行為人在不同犯罪階段的心理特點及行為特征(0.5課時)

第三節不同犯罪經歷的犯罪心理及初犯、累犯、慣犯心理的內涵。(0.5課時)

第四節不同經歷犯罪行為人在不同犯罪階段的心理特點及行為特征,不同經歷犯罪行為人的心理轉化和預防對策。(0.5課時)

第十章 犯罪心理的組織形式差異(2課時)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的組織形式差異、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組織犯罪心理的內涵。掌握兩種共同犯罪心理的內涵、心理基礎、行為特征。熟練掌握兩種共同犯罪心理的產生原因及防御機制。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的組織形式差異、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組織犯罪心理的內涵。

第一節犯罪心理的組織形式差異及共同犯罪的行為特征,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組織犯罪心理的特點及心理基礎。(0.5課時)第二節犯罪心理組織形式差異的概念、類型及共同犯罪心理的基本特征及心理基礎(0.5課時)

第三節犯罪心理的組織形式差異、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組織犯罪心理的內涵。(0.5課時)

第四節兩種共同犯罪心理的內涵、心理基礎、行為特征。兩種共同犯罪心理的產生原因及防御機制。(0.5課時)

第十一章 幾種主要的犯罪心理(上)(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財產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掌握流動人口犯罪、財產犯罪、暴力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心理狀態下犯罪的特點和發生規律。熟練掌握流動人口犯罪、財產犯罪、暴力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具體犯罪類型的產生原因、預測、矯治。

第一節流動人口犯罪心理、財產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心理分析、原因分析心理、行為特征,弱點分析(0.5課時)

第二節流動人口犯罪心理、財產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具體犯罪類型的心理、行為特征、產生原因、防御措施。(0.5課時)

第三節財產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0.5課時)

第四節流動人口犯罪、財產犯罪、暴力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心理狀態下犯罪的特點和發生規律,及其產生原因、預測、矯治(0.5課時)

第十二章 幾種主要的犯罪心理(下)(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毒品犯罪心理、變態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掌握毒品犯罪心理、變態犯罪心理狀態下犯罪的特點和發生規律。熟練掌握:毒品犯罪、變態犯罪的具體犯罪類型的產生原因、預測、矯治。

2.教學重點與難點:毒品犯罪心理、變態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 第一節毒品犯罪心理、公務員職務犯罪心理、恐怖主義犯罪心理、弱勢群體犯罪心理、變態犯罪心理的概念和類型。(0.5課時)第二節毒品犯罪心理、變態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體的類型,犯罪類型的心理、行為特征、產生原因、矯治措施。(0.5課時)

第三節毒品犯罪心理、變態犯罪心理狀態下犯罪的特點和發生規律。(0.5課時)

第四節毒品犯罪、變態犯罪的具體犯罪類型的產生原因、預測、矯治。(0.5課時)

第十三章 犯罪心理的預測(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預測的概念、分類、內容。掌握犯罪心理預測的基本內涵。熟練掌握犯罪心理預測的基本內涵的基本方法和實施步驟。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預測的概念、分類、內容

第一節犯罪心理預測的概念、分類、內容,犯罪心理預測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1課時)

第二節犯罪心理預測的具體分類,犯罪心理預測的基本方法和實施步驟。(1課時)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預防(2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原理和特點。掌握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及預防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犯罪心理預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原理和特點,掌握預防的方法,為預防、減少和控制犯罪提供心理學依據和對策。

第一節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原理和特點概述,犯罪心理預防的功能以及犯罪心理預防的基本途徑。(1課時)

第二節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及預防的基本方法。(1課時)

第十五章 刑罰預防的心理分析(1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刑罰預防的內涵。掌握刑罰一般預防和刑罰特殊預防的具體心理功能及它們的影響因素。熟練掌握影響刑罰預防效果的各方面因素。

2.教學重點與難點:影響刑罰預防效果的各方面因素

第一節刑罰預防的內涵,刑罰一般預防和刑罰特殊預防的心理功能,具體功能和影響因素。(0.5課時)

第二節刑罰預防的內涵,刑罰一般預防和刑罰特殊預防的具體心理功能及它們的影響因素,影響刑罰預防效果的各方面因素。(0.5課時)

第十六章 刑事訴訟過程中的犯罪心理學問題(2課時)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現場勘查心理、拒供心理、畏罪心理的概念。掌握收集證言的策略方法。熟練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轉化的一般規律和對策。

2.教學重點與難點:罪嫌疑人心理轉化的一般規律和對策

第一節偵查、訊問和審判過程中的犯罪心理學問題,現場勘查心理、調查訪問、緝捕、偵查訊問的概念和特點,現場心理痕跡與物質痕跡的特點、關系。(0.5課時)第二節現場勘查心理的特點,調查訪問中針對不同對象采取相應的心理對策,現場心理痕跡分析犯罪人特征。(0.5課時)

第三節現場勘查心理、拒供心理、畏罪心理的概念。(0.5課時)第四節收集證言的策略方法。犯罪嫌疑人心理轉化的一般規律和對策。(0.5課時)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的矯正(1課時)

1.教學目的與要求:領會犯罪心理矯正、犯罪心理診斷、犯罪心理矯治的概念、基本內容、功能和分類。掌握犯罪心理矯正、犯罪心理診斷、罪犯心理矯治的基本技術和方法。熟練掌握犯罪心理矯正、犯罪心理診斷、罪犯心理矯治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2.教學重點與難點:犯罪心理矯正、犯罪心理診斷、罪犯心理矯治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第一節犯罪心理矯正、犯罪心理診斷、犯罪心理矯治的概念、基本內容、功能和分類(0.5課時)

第二節實施犯罪心理矯正、犯罪心理診斷、罪犯心理矯治的基本技術和方法。(0.5課時)

五、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

考核分兩段,第一段為平時表現,通過學生的實踐成績、學習態度等評定學生的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第二階段為閉卷考試,成績占70%。

附: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問答題(包括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

5.考試方法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六、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教材:

1.《犯罪心理學》,梅傳強主編,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版 主要參考資料: 巴特爾(curt ),anne 樂國安主編,翻譯楊波,李林:《犯罪心理學》(第7版)2 羅大華,何為民主編:《犯罪心理學》(第2版)3 劉邦惠主編:犯罪心理學(第2版)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做a毛片在线看 | 亚洲视频999| 宅男色影院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无遮羞无删减肉动漫在线观看 |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 最新午夜| 野花影视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欧美一级视频 |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精品 |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 天天干网|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涩涩爱影院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i |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 亚洲性片| 麻豆国内精品欧美在线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 蜜桃成人在线 | 日韩美a一级毛片 | 91桃色国产线观看免费 | 国产21区| 天天干2018| 九九99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1区 |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 污视频在线看网站 | 日本一区视频 | 久热天堂 | 天天综合天天添夜夜添狠狠添 |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 日本黄色一级片视频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 激情午夜网 | 毛片在线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