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理數教案篇一
1、知識目標: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能力目標: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情感態度:讓學生了解有關負數的歷史、體會負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有理數的意義.
難點:能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某班舉行知識競賽,評分標準是:答對一題加1分,答錯一題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個隊的基礎分均為0分.兩個隊答題情況見書上第23頁.
二、分析探索、問題解決
分組討論扣的分怎樣表示?
用前面學的數能表示嗎?
數怎么不夠用了?
引出課題.
講授正數、負數、有理數的定義.
用負數表示比“0”低的數,如:-10,讀作負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數.啟發學生再從生活中例舉出用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三、鞏固練習
1、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列各題中的數量:
(2)球賽時,如果勝2局記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萬表示虧損4萬元,那么盈余3萬元記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應記作______.
2、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向東5米”與“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義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記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義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氣溫下降6℃記作-6℃,那么+8℃的意義就是零上8℃;
三、小結回顧、納入體系
學生交流回顧、討論總結,教師補充如下:
概念:正數、負數、有理數.
分類:有理數的分類:兩種分法.
應用:有理數可以用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有理數教案篇二
1、進一步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
2、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
3、感受數學模型的思想;
4、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
【對話探索設計】
〖探索1
1、第一天贏利,第二天還贏利,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2、第一天虧本,第二天還是虧本,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用數軸檢驗你的答案、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1條是:同號兩數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絕對值_________。
這條法則包括兩種情況:
(1)兩個正數相加,顯然取正號,并把絕對值相加,例(+3)+(+5)=+8;
〖探索2
2、第一天贏利,第二天虧本,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3、正數和負數相加,結果是正數還是負數?
〖法則理解
例如(+6)+(―2) = +(6―2) = +4、答案+4之所以取+號,是因為兩個加數(+6與―2)中________的絕對值較大;答案+4的絕對值4是由加數中較大的絕對值______減去較小的絕對值____得到。
〖議一議
有人說,正數和負數相加時,實質就是把加法運算轉化為小學的減法運算、他說的對不對?
〖練習
2、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5米,再向右運動―8米,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3、檢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單位:克), 把其中超過標準重量的數量記為正數,不足的數量記作負數,結果如下:
―3.5,+1.2,―2.7
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過標準重量多少?
4、仿照(―8)+(+3) =―(8―3) = ―5的格式解題: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2條的后半部分是: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_____
有理數教案篇三
1、進一步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
2、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
3、感受數學模型的思想;
4、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
【對話探索設計】
〖探索1
1、第一天贏利,第二天還贏利,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2、第一天虧本,第二天還是虧本,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用數軸檢驗你的答案、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1條是:同號兩數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絕對值_________。
這條法則包括兩種情況:
(1)兩個正數相加,顯然取正號,并把絕對值相加,例(+3)+(+5)=+8;
〖探索2
2、第一天贏利,第二天虧本,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3、正數和負數相加,結果是正數還是負數?
〖法則理解
例如(+6)+(―2)=+(6―2)=+4、答案+4之所以取+號,是因為兩個加數(+6與―2)中________的絕對值較大;答案+4的絕對值4是由加數中較大的絕對值______減去較小的絕對值____得到。
〖議一議
有人說,正數和負數相加時,實質就是把加法運算轉化為小學的減法運算、他說的對不對?
〖練習
2、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5米,再向右運動―8米,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3、檢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單位:克),把其中超過標準重量的數量記為正數,不足的數量記作負數,結果如下:
―3.5,+1.2,―2.7
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過標準重量多少?
4、仿照(―8)+(+3)=―(8―3)=―5的格式解題: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2條的后半部分是: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_____
例如(+3)+(―3)=______,(―108)+(+108)=______
有理數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會將有理數的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 透轉化思想,通過有理數的 減法運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揭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進行減法運算。
三、教學難點: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
四、教 材分析:本節是在學習了正負數、相反數、有理數加法運算之后,以初中代數第一 冊第53頁的有理數減法法則及有理數減法運算的例1、例2為課堂教學內容。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是一種基本的有理數運算,對今后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并對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法
六、教具:幻燈片
七、課時:1課時
八、教學過程:
1、計算(口答):
(1) 1+(-2)
(2) -10+(+3)
(3) +10+(-3)
2、出示幻燈片二:
如圖:
教師引導觀察
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1、師:誰能把10-3=7這個式子中的性質符號補出來呢?
(+10)-(+3)=7
再計算:(+10)+(-3),師讓學生觀察兩式結果,由此得到:
(+10)-(+3)=(+10)+(-3)
觀察減法是否可以轉化為加法 計算呢?是如何轉化的呢?
(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注意學生的參與意識)
2、再看一題:
計算:(-10)-(-3)
問題:計算:(-10)+(+3)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上述兩題結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教師總結:由以上兩式可以看出減法運算可以轉化成加法運算。
教師提問:通過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想一想兩個有理數相減的法則是什么?
教師對學生回答給予點評,總結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強調法則:(1)減法轉化為加法,減數要變成相反數(2)法則適用于任何兩個有理數相減(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為a-b=a+(-b)
3 、例題講解:
出示幻燈片三(例1和例2)
例1計算:
(1)6-(-8)
(2)(-2)-3
(3)(-2.8)-(-1.7)
(4)0-4
(5)5+(-3)-(-2)
(6)(-5)-(-2.4)+(-1)
教師板書做示范,強調解題的規范性, 然后師生共同總結解題步驟,(1)轉化(2)進行加法運算。
師巡視指導,最后師生講評兩個學生的解題過程。
課后練習1、2
教師巡視指導
師組織學生自己編題
1、談談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2、本節課涉及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什么
教師點評:有 理數減法法則是一個轉化法則,要求同學們掌握并能應用進 行計算。
課堂檢測(包括基礎題和能力提高題)
1、-9-(-11)
2、3-15
學生思考后搶答,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觀察思考如何計算
學生觀察思考
互相討論
學生口述解題過程
由兩個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第1小題學生搶答
第2小題找兩個 學生板演。
學生回答
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教師參與互動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綜合考查學以致用
既復習鞏固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為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打下基礎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讓學生通過嘗試,自己認識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計算。
學生通過一個問題易于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和良好 的學習習慣,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可以照顧不層次的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體驗知識的應用性。
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
學生嘗試小結,疏理知識,自由發表學習心得,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獨立解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2.6有 理數的減法
有理數減法法則:
(+10)-(+3)=(+10)+(-3)
( -10)-(-3)=(-10)+(+3)
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例1:
例2:
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問題探索過程中,以提問的形式展現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討論交流的氣氛很熱烈,解決問題后有 一種成就感,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學習,并且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有理數教案篇五
使學生會使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運算.
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記清計算器中常用功能鍵的用法,多進行實際操作,逐步熟悉計算器的用法.
難點:準確地用計算器進行加減運算.
引導 使用計算器、電子計算器,簡稱計算器,具有運算快,操作簡便,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既可幫助我們進行各種復雜的數學計算,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數學概念,有時計算器還可以編程序或繪制各種圖形.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它已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
有理數教案篇六
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
2、會作簡單的加法計算;
3、感受到原來用減法算的問題現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對話探索設計】
〖探索1〗
(1)某倉庫第一天運進300噸化肥,第二天又運進200噸化肥,兩天一共運進多少噸
(4)把第(3)題的算式列為300+(―200),有道理嗎
(5)某倉庫第一天運進a噸化肥,第二天又運進b噸化肥,兩天一共運進多少噸
〖探索2〗
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再向右運動,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用下面的數軸檢驗你的答案、
〖小游戲〗
〖補充作業〗
1、分別用加法和減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題的結果(能求出得數最好):
(1)溫度由下降;(2)倉庫原有化肥200t,又運進―120t;
(3)標準重量是,超過標準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第二天盈利100元、
2、借助數軸用加法計算:
(1)前進,又前進,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2)上午8時的氣溫是,下午5時的氣溫比上午8時下降,下午5時的氣溫是多少
3、某潛水員先潛入水下,他的位置記為、然后又上升,這時他處在什么位置
有理數教案篇七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確定多個因數相乘時,積的符號,并能用法則進行多個因數的乘積運算。
(2)能利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乘法運算。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幾個不為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問題的過程,發展觀察、歸納驗證等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的學習興趣。
1.重點:能用法則進行多個因數的乘積運算。
2.難點:積的符號的確定。
3.關鍵:讓學生觀察實例,發現規律。
投影儀。
四、 教學過程
1.請敘述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2.計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個有理數相乘,可以把它們按順序依次相乘。
例如:計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們知道計算有理數的乘法,關鍵是確定積的符號。
觀察:下列各式的積是正的還是負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積為負,(2)、(4)式積為正,積的符號與負因數的個數有關。
教師問: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與負因數的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完成思考后,教師指出: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的個數決定,與正因數的個數無關,當負因數的個數為負數時,積為負數;當負因數的個數為偶數時,積為正數。
2.多個不是0的有理數相乘,先由負因數的個數確定積的符號再求各個絕對值的積。
有理數教案篇八
1、知道乘方運算與乘法運算的關系,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2、知道底數、指數和冪的概念,會求有理數的正整數指數冪。
二、怎樣學
歸納概念
n個a相乘aaa=,讀作:。其中n表示因數的個數。
求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作乘方。乘方運算的結果叫冪。
例1:計算
(1)26(2)73(3)(3)4(4)(4)3
例2:(1)()5(2)()3(3)()4
【想一想】1.(1)10,(1)7,()4,()5是正數還是負數?
2.負數的冪的符號如何確定?
思考題:1、(a2)2+(b+3)2=0,求a和b的值。
2、計算(2)2009+(2)
1.某種細菌在培養過程中,細菌每半小時分裂一次(由分裂成兩個),經過兩個小時,這種細菌由1個可分裂成()
a8個b16個c4個d32個
2.一根長1cm的繩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繩子長度為()
a()3mb()5mc()6md()12m
3.(3.4)3,(3.4)4,(3.4)5的從小到大的順序是。
4.計算
(1)(3)3(2)(0.8)2(3)0(4)12004
(5)104(6)()5(7)-()3(8)43
(9)32(3)3+(2)223(10)-18(3)2
5.已知(a2)2+|b5|=0,求(a)3(b)2.
2.6有理數的乘方(第2課時)
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絕對值較大的數。
二、怎樣學
定義:一般地,一個大于10的數可以寫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數,這種記數法稱為科學記數法。
例題教學
例1:1972年3月美國發射的先驅者10號,是人類發往太陽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測器。截至12月人們最后一次收到它發回的.信號時,它已飛離地球1200000km。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距離。
例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1)10000000(2)57000000(3)123000000000
例3.寫出下列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的原數。
2.311053.001104
1.281038.3456108
思考:比較大小
(1)9.2531010與1.0021011
(2)7.84109與1.011010
學怎樣
1.用科學記數法表示314160000得()
2.稀土元素有獨特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我國的稀土資源總儲藏量約為1050000000噸,是全世界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將1050000000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3.人類的遺傳物質是dna,dna是很大的鏈,最短的22號染色體也長達30000000個核苷酸,3000000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
a.3108b.3107c.3106d.0.3108
4.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示:我國的總人口已達到13億。請用科學記數法表示13億為。
5.比較大小:
10.91081.11010;1.111089.99107.
6.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有理數教案篇九
1.確定積的符號:
積的符號;
積的符號;
積的符號。
2完成下面填空:
(1)(-10)×()×0.1×6=_______
(2)(-10)×(-)×(-0.1)×6=________
(3)(-10)×(-)×(-0.1)×(-6)=________
(4)(-5)×(-)×3×(-2)×2=________
(5)(-5)×(-8.1)×3.14×0=________
3.計算
(1)8+(-0.5)×(-8)×(2)(-3)××(-)×(-)
(3)(-)×5×0×(-)(5)(-6)×(+37)×(-)×(-)
4.計算:(1)(-4)×(-7)×(-25)(2)(-)×8×(-)
(3)(-0.5)×(-1)××(-8)(4)(-5)-(-5)××(-4).
(5)(-3)×(7)×-3×(-6)(6)(-1)×(-7)+6×(-1)×
(7)1-(-1)×(-1)-(1)×0×(-1)
有理數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能熟練地運用運算律簡化有理數加法的運算,能靈活運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過有理數加法運算律的探索過程,了解加法的運算律,能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重點、難點:
1、重點:運算律的理解及合理、靈活的運用。
2、難點:合理運用運算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敘述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2、有理數加法與小學里學過的數的加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答: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先要根據具體情況正確地選用法則,確定和的符號,這與小學里學過的數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計算和的絕對值,用的是小學里學過的加法或減法運算。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計算下列各題,并說明是根據哪一條運算法則?
(1)(-9.18)+6.18;(2)6.18+(-9.18);(3)(-2.37)+(-4.63)
2、計算下列各題:
(1)+(-4);(2)8+;
(3)+(-11);(4)(-7)+;
(5)+(+27);(6)(-22)+.
通過上面練習,引導學生得出:
交換律兩個有理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用代數式表示上面一段話:
a+b=b+a
運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個有理數,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或者零.在同一個式子中,同一個字母表示同一個數。
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用代數式表示上面一段話:
(a+b)+c=a+(b+c)
這里a,b,c表示任意三個有理數。
根據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推出:三個以上的.有理數相加,可以任意交換加數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幾個數相加。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p22例3)計算:
(1)33+(-2)+7+(-8)
(2)4.375+(-82)+(-4.375)
引導學生發現,在本例中,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結合在一起再相加,有相反數的先把相反數相加;能湊整的先湊整;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數相加,計算就比較簡便。
本例先由學生在筆記本上解答,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解答情況指定幾名學生板演,并引導學生發現,簡化加法運算一般是三種方法:首先消去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其和為0),同號結合或湊整數。
例2(p23例4)
教師通過啟發,由學生列出算式,再讓學生思考,如何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第一問可以讓學生自已作行程示意圖幫助理解,注意第一問和第二問的區別。
練習課本p.23練習:1、2
四、總結反思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1、課本p27習題1.4a組第3、4題
2、課本p28習題1.4b組第12題
有理數教案篇十一
使學生會使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運算
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記清計算器中常用功能鍵的用法,多進行實際操作,逐步熟悉計算器的用法
難點:準確地用計算器進行加減運算
引導 使用計算器、電子計算器,簡稱計算器,具有運算快,操作簡便,體積小,功能多等特點,既可幫助我們進行各種復雜的數學計算,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數學概念,有時計算器還可以編程序或繪制各種圖形。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它已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