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和班級故事字篇一
“教育無痕”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不露痕跡的教育方式,教師需要這種智慧,班主任尤為需要這種智慧。在平時工作中,我們班主任經常公開教育意圖或教育目的,惟恐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孰不知畫蛇添足的說教不只降低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及期望值,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把教育意圖隱藏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案例概述
一次以《我想對你說……》為題的作文課上,全班大部分同學都把傾訴的對象放在了老師和父母身上,其中有一個小男孩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學習好的同學,我想對你們說……》這一文題就與眾不同,其間表達了他也想向優秀生那樣出色,但他們的一些行為,卻也讓他不滿,例如都不愛值日、常欺負人等。小作者叫劉帥,是班內一名學習中等的學生,平時言語不多,可這次的作文卻寫了500多字。
二、思考及處理
讀罷他的文章,我沒有及時寫下評語,仔細地審視了他在作文中所提出的關于“學習好的學生的問題”。下午放學值日時間,我裝作匆匆忙忙去教室拿東西,進屋的短短幾秒鐘,我偷偷地環顧了教室一周,確如劉帥所寫的那樣,正在值日的是幾個平時學習上不太突出的甚至較差一些的孩子,而另外幾個所謂的學習優秀的學生正在閑聊、看書,我什么也沒說,快速走出了班級……當天晚上思索著事件的前后,我們是小額班級,人數少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問題較突出,優秀學生表現的機會相對較多,長期以來他們心里就產生了優越感,這確實是個問題。
第二天的晨會上,我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出了新的值日工作分組方法,那就是抽簽法,這一提議激起了大家的興趣,當然誰也想不到我在其中動了手腳!抽簽結果很快出來了,幾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分到了一組,他們歡呼著,覺得自己是高層次組合呢!兩個組還分別起了個名字,“必勝組”和“加油組”,接下來的一星期內先由“必勝組”做值日,他們在一周的檢查中共扣了5分。一周過去了,我只是靜靜地觀戰。第二周時,我悄悄地給“加油組”開了個小會,鼓勵他們在勞動上勝過第一組,并教給了他們秘方:分工負責,團結協作!果然在這一周中我們班的衛生檢查獲得了滿分的好成績。當流動紅旗掛在教室門前時,我召開了班會,大張旗鼓地表揚了由劉帥等人組成的加油組合,表揚他們為集體著想,注意細節,團結協作等。看著幾個優秀生低下了頭,我依然什么也沒說。
班會后,我留了一篇日記,第二天的日記批改令我感到欣喜:李杰寫到“我們組成員在值日過程中沒有做到團結協作”,李蘭寫到“我平時總跟陳明艷一組值日,倒垃圾的活都是她的,這周我們分開了,可我給班級扣分了”劉帥寫到“我喜歡現在的值日組,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很高興”。是時候給優秀的學生開個會了,我把他們幾個單獨召集到一起,當著他們的面故意賣弄了一下我寫給劉帥的評語:“教室盆里的水,總因你的勤勞而清澈;衛生角的工具,總因你的認真而整潔;同學們的隊列,總因你的指揮而整齊!”孩子們的臉紅了,他們紛紛向我道出了平時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也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表示要向其他同學學習,爭取改掉自身的缺點。現在的他們,值日工作已經不用老師再操心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改變,當然是讓人欣喜的改變!
三、主要依據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所以在處理這一案例時,我運用了心理暗示法,以無批評的形式使學生接受批評,對學生不產生心理壓力,不強求學生接受,而最終能產生積極的、主動的影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一:優秀生往往長期處于金字塔尖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問題。所以,在對這部分學生的管理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有時甚至可以人為制造一些障礙,正確運用“識己暗示”來引導他們來認識自己的不足,使優秀生在與他人集體互動中,認識自己,發展自己。第二:班里所謂的“中等生”,他們好象是常被老師“遺忘”了的學生,在這次的事件中,我感謝劉帥同學讓我有了一個反思,那就是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內心體驗。一句好的評語,給學生增添一份自信,同時也拉近了你與學生的距離,學生也會樂于與你親近。切記:贊美莫忘中等生!
四、自我評價和體會
這件事給我的啟示頗深。在思考這個案例時,我不露聲色地引導了優秀生戒驕戒躁的心理,幫助中等學生樹立了自信心。我覺得,班主任要培養良好的班風,一定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而前提是要深入學生生活,細心觀察;要面向全體,一視同仁,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贊美送給每一個學生。細心觀察學生要做到:第一,見微而知著。對學生的觀察應從審微開始,審清其微,才能明辨其心,從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第二,察近而料遠。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應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學生,看得遠一些,想得深一些,要知利害,明未來。
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想辦法啟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把對個別學生的教育看成一次對全班學生引導教育的契機,讓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凈化,推動班級的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不急于求成地去擠壓孩子們敏感的心靈,以尊重為前提,雙軌道去處理問題,從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在輕松與平和之中更好地尋求教育智慧,在春風化雨中做到智慧育人,讓“教育無痕”。
老師和班級故事字篇二
生物老師名叫吳仲俊,在所有教過我的老師中,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七年級的第一節生物課,當老師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的第一反應是:哇,沒戴眼鏡。這說來也可笑,這是因為同學們在前幾節課看到的老師都有戴眼鏡,便以為我們剛進入這個學校是個奇怪的中學,似乎這里的老師都必須戴眼鏡。而生物老師的到來,打消了同學們心中的疑慮。
這便是生物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老師上課風趣、生動,課堂氣氛活躍。連平常在其它課上不舉手發言的同學,在他的課上,也積極回答問題,如一同學名叫肖俊涵,這個同學在其它課上,除了老師提問他外,他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但在生物課上,他卻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
生物老師最大的特點是:“不經意”。如果你上課開小差,老師手中的粉筆會“不經意”地擊中你的頭頂,然后,你得把那“不經意”飛來的粉筆撿起,再還給老師。若你還不改悔,老師會“不經意”地把你叫起來回答問題,當你站起來一臉茫然,不知所措時,老師會“不經意”地說一聲:“站到后面去。”接著便是全班的哄堂大笑。
總結這個生物老師的性格特點:風趣、幽默、講課生動、平易近人、能控制好“度”。
這樣一個老師,想讓我不記住他都難呢!
老師和班級故事字篇三
大家如果問我最喜歡哪位老師,我絕對會說我們的班主任。她真的很好,她就是我們的郝老師。
她特別愛穿裙子,瘦瘦的,有著一頭“方便面”,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有著一個小巧的鼻子。那櫻桃小嘴,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我十分喜歡她。
我喜歡她的和藹。記得有一天,我的作業中有錯,需要改錯,可我偏偏不會這道題,我問了好幾個同學都沒有問到答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同學對我說:“你去問老師吧!”“我害怕老師又說她的口頭禪‘這么簡單的題不會,怎么學的?’”我說。同學說:“沒事,沒事。”說完出去玩了。我過了一會兒,膽戰心驚的走上講臺,問老師問題,結果出乎意料,老師沒有說我,還心平氣和給我講題,直到我會了為止。
我還喜歡她的嚴厲。那一天,我們正在上音樂課,我的嘴突然有一點癢,就不由自主的張開,跟同桌說起了話,我的話像水管里的水一樣,止不住,光往外流。剛上完音樂課,同學們就給我和同桌說:“郝老師叫你們到辦公室喝茶。”我們倆乖乖的去了辦公室,郝老師讓我們在辦公室寫了800字的檢查,又給我們講了好多道理。
老師是想讓我們更好,更優秀。
這就是我們的班主任,和藹可親,又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老師和班級故事字篇四
幼兒園中班處于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發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中班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發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后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于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著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著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布置環境,周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余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說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并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卜是他們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于他們來說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么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著,怎么樣穿著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梁,對小朋友說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幼兒中班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班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游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并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著玩著就學了。這種說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持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中班幼兒教師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只要會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為幼教必須要有事業心、愛心、責任心。幼教是通往兒童心靈世界的橋梁,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師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關注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同時我覺得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應必備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素質是發展的眼光和未來社會意識。因為我們現在教育的孩子是為未來世界服務的,那么我們就要用未來社會的眼光、標準培養教育我們今天的孩子。未來的世界將會是一個環境資源匱乏、競爭激烈、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世界。
在幼兒園中班時期,我們就要樹立孩子的環境意識,通過各種活動、情景讓孩子們懂得節約資源、珍惜資源、如何將資源再利用。我們的教育要多元化、開放化,要使幼兒善于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他人交流。
老師和班級故事字篇五
我班有個學生李某,我剛接這個班時,他給我的印象非常好,他上課認真聽課,發言很積極,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他的朗讀能力幾乎是班級中無人能比的,分析課文時,只有幾個人舉手就有他一個,而且他的回答總是那么準確,可以看出他是個非常聰明的男孩,于是我也對他另眼相看,認為他是個可塑之才。不自覺中,就對他多了幾分偏愛,多了幾句贊揚,可是沒想到他是一個特別不讓說的學生,由于對他過多的表揚,他竟有點飄飄然了,無論做什么都自以為是,而且不能聽任何批評。那是在接班兩個月后的一天,那天是期中考試,所以我比每天早到學校一會兒,想領他們再復習復習。
他看到我發脾氣了,眼睛看著別的地方,一聲不吭,但是從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不服氣,并不想承認自己的行為是錯的,這時候,早自習的下課鈴聲響了,因為第一節課要考試,為了不影響他的考試情緒,我沒在說什么,我想等考完試在找他談,可是下課去廁所的時間里,他竟然跑了,就因為我批評他了,他連期中試都不考了。我趕緊打電話通知家長,把事情的經過和家長說了,然后和家長一起找他,找遍了所有他有可能去的地方,都沒找到他,從教十幾年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真的又急又氣又擔心。
中午他媽媽回家一看,他不知道什么時候回家了,在家看電視呢,于是給我打了電話,我的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下午李某的媽媽把他送到了學校,當著我的面,她告訴他的兒子:“你這么做是錯誤的,你不應該踩桌子,更不應該在老師批評完后跑出學校,你知道老師和媽媽有多擔心嗎,你這么做對得起老師嗎?你必須向老師承認錯誤,這樣的事不能在有第二次。”從他媽媽的話中他知道了他媽媽是和我站在一起的,而我也知道了,家長是理解我的。從那以后,他的脾氣改了許多,偶爾我說他,他也能接受了。而且我和他媽媽也經常溝通,一起商量如何教育他,讓他知錯就改,讓他健康的成長!
【案例分析反思】
取信于家長,得益于家校合力。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班主任,要善于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形成家校合力。可以說,一個成功的班主任背后,必定有一群理解、支持他工作的家長。這樣班主任工作才能很好的開展,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上述案例中,改變李某的脾氣,最關鍵的是他媽媽的做法,是他看見了他媽媽在這件事情上和我保持了一致性,他沒有任何依賴了,所以慢慢地,他的脾氣也改了許多。所以只有家長與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班級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