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回味冒烤鴨篇一
味道一:白味 80%
這個春節不知怎的,大人們都喜歡自駕游,這個春節,我去了潼南又去了云陽,目標都一樣:上墳!真是的,為了上幾坐墳,渝遂高速、渝萬高速都走了n回了!沒有一次不上100公里,我坐在車上不是睡就是吃,我們一共三輛車,三輛車上唯一一臺筆記本電腦都被大表哥霸占了,還不能上網,每次下車,腿都軟了,而且走的路幾乎一樣:坡坡坎坎、鄉村小路、田坎。整個農村連一聲狗吠都沒有,牛看著我的紅衣服都保持著沉默,而豬,則直接倒頭就睡,在農村老家,他們還不讓放鞭炮,呼,整個一瓶白開水---白味!
味道二:甜味 10%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太陽閃亮亮。除夕終于到了,今年的太陽真是打西邊出來了,平時有錢也不給的家長此時無比慷慨大方,壓歲錢比去年張了三倍,一數:xxxx元,抽出那些百元大鈔,一聞,哇,錢錢特有的“芳香”立刻進入鼻子,哇噻,心中好甜!
味道三:臭味 10%
春節還有臭味?可不是嗎,我們正在吃年夜飯呢,大表哥突然放了一個屁,大家正在說臭,只見大表哥把他的屁股往餐桌上一扭,滔滔不絕地說道:“這也叫臭?我們經過貴州時,那里的服務站的廁所簡直臭氣熏天,那些人不講公德,不沖廁所,好幾個便坑已經‘屎漫金山’了!”“同意!”二表哥也在一邊煽風點火,“我們去上廁所,看見那些‘s’連上都不敢上,臭呀!”
“嗚——”我差點兒把菜給吐出來,這么惡心的東西在吃飯的時候說,誰還吃得下?
春節的味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對你來說春節又是什么味道的呢?
回味冒烤鴨篇二
求學,讓我明白了水土不服。
一盤西紅柿雞蛋,故鄉是咸的;這,是甜的。瞧,這便是水土不服。
于久居內陸之中猛轉到湖濱城市,心中猛然只有兩個字跳出“陌生”。我第一次到需要兩個多小時車程才抵達的地方求學。我坐在食堂中第一次用筷子挑起黃嫩的雞蛋,放入口中,膩人的甜味發瘋地涌上來,我強迫自己咽下去,回味著故鄉的味道。
三個月的遠離讓我淡忘了故鄉的氣息,喝著發咸的水已沒有了第一次的不適應,所幸,母親在每次放假時會帶來一些食材自己做飯吃,偶爾添入的湖濱食材,總會在我回味家鄉味道時伴隨著一股腥味。稍縱即逝的感動就這樣在與家相遇的拐角處擦肩而過了。
即便相距四百里,同一個省地,也不會有相同的味道。
我喜歡故鄉的牛肉,燉出來筋道、鮮香,而不是像學校的牛肉如同爛柴入口。我會趁著放假時盡力搜尋街上每一家牛肉面店,可是,碗中的肉要么少的讓人舍不得吃,要么就是沒有家鄉的味道。母親懂我的失望,特意去買了牛肉為我做面。
一方小桌,一碗鹵面,與故鄉不期而遇,是故鄉的味道。淚滴涌出,滴落在菜中,暈開了油珠,一筷子的面將我帶回了四百里外的家鄉,依舊是那個沙發,依舊是那個廚房,我坐在桌旁,聞著菜香等著菜的端上。同行的阿姨做出的菜也沒有家鄉的味道,我看著桌上的菜,才驚覺。
我所思念的,不是什么菜的香味,也不是什么故鄉的味道。我所回味的卻是家的溫暖。僅僅將溫暖用菜香去反反復復的掩蓋,我所回味的菜香,卻也僅僅是家人的愛。
窗外凜冬,飛雪迎新春;等我回味菜香,來把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