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縣區發展規劃會上的工作匯報材料篇一
要靠戰略思維、宏觀思維來為城市確立基本的發展方向,給人民群眾一個理念、一個愿景、一個奮斗的目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高品位、高起點、高品質的城市規劃,可以決定這個城市的命運與未來,也可以決定這個城市的成功與失敗。黨政負責人是城市的引領者和實際決策者。在現行體制下,主要領導人和領導團隊的工作能力、認識事物的水平決定城市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的質量。
一個城市,無論大小,幾十萬、數百萬人的福祉往往很多方面取決于領導團隊的工作,要掂量出身上沉甸甸的擔子。今天,我希望各縣(市)黨政主官在靈魂深處引起警覺。一個地方,一個階段的發展,落后并不可怕,只要決策正確,凝神聚力,苦干實干,就能很快縮短差距。一個領導對待某個行業,由于自身經歷的局限和學習、專業的局限,而對某些問題缺乏認識和了解,是可以諒解的。
但是如果不了解、不正視自己的差距,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后天的學習努力趕上,這才是最大的危險。如果自己本身有很大的差距,但感覺很好,那就不是一個人的損失,而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發展的失敗。高的起點、好的品質、優的質量是一個定性的概念,是一種理念上的表述。從操作層面看,什么是好規劃呢?好的規劃需要回答城市定位、發展方向、經營理念、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產業依托、城市特色、建筑風格、地標形象、天際輪廓以及各種關鍵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投入產出比率。
首先是城市定位。所謂城市定位,就是一個城市經過五年、十年、二十年發展所要達到的目標。城市管理者、決策者給工作團隊、給人民一個美好的愿景,這個愿景就是城市定位。x過去是地級市,以后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為了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四個x”的建設路徑。現在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確定x新的發展定位是“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各縣(市)也要有明確的城市發展定位。
二是發展方向。城市的發展方向要與城市的資源稟賦、經濟流向一致。如果局限于傳統的發展格局和既有的產業基礎,而不注意分析城市自身跟周邊城市的關聯和宏觀發展的形勢,就背離了正確的發展方向。x和x在唐代時候非常興旺、繁華,為什么現在x衰落了?因為建國后若干重大工程包括鐵路、公路的建設,使整個城市向西偏移。為什么后來往北、往x發展?因為漢十高速公路建設為整個城市北擴打開了局面,高速公路、鐵路、機場都建在北邊。為什么現在要建設x新區?因為麻竹高速的起步,為高速公路外環形成提供了條件。未來規劃的西武鐵路和鄭渝高鐵在x新區的交匯為x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跳板。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城市發展走向是由與城市相關聯的因素所決定的。“東進、西控、南優、北擴”四個方向排序有先后,發展重點不一樣。
三是經營理念。什么樣的經營理念,決定運用什么方式來實現目標。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方式,從財政預算中列支,x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在五年內形成是不可能的。因為x主城區“十一五”期間新增主城區建設面積也就x平方公里。而像x市今年一年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x億,五年內實現x平方公里的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按照一般的規律,城市的深度建設每平方公里x億,一般性的建設每平方公里x億。按照這樣測算的話,x市今年可以增加x平方公里的主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每平方公里x億的水平,x平方公里就是x億。隨著時間推移,建設成本增高,今年每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x億,明年可能要x-x億。能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快的發展,就要講經營理念。
四是空間布局、功能分區。在縣城發展階段是談不上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的。隨著城市的發展,特別是工業新區的興起,逐步把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進行分類。從現在社會發展情況看,縣級市的城市規劃方向已經不是強調嚴格的功能分區,而是強調融合性發展、緊湊性增長。因為縣級城市本身聚集資源要素的能力很弱,商業氛圍不濃,如果強調嚴格分區,對資源聚集能力就更弱。
五是產業依托。一個城市要有靈魂,要有產業支柱。同質化競爭不僅僅是指城市形態上的同質化,同時也包括在產業依托上的跟風,不強調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人云亦云,這種城市發展必然會失敗,所以一定要從資源稟賦出發,從比較優勢出發,從最具競爭力的要素支撐出發,綜合考慮,確定產業特色。
六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體現在讓人走進這個城市就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七是建筑風格。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歷史,都有自己的文化產品,文化是最好的體現,是建筑風格的體現。
八是地標形象。說起天安門就知道是北京,說起浦東就知道是上海,說起小蠻腰就知道是廣州。一個地方要有自己的地標形象。
九是天際輪廓。給一個沒有進入這個城市,與城市擦肩而過的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靠的就是天際輪廓。
一個好的規劃需要回答“城市定位、發展方向、經營理念、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產業依托、城市特色、建筑風格、地標形象、天際輪廓”這十個問題,要考慮與城市規劃相關聯的關鍵要素如土地、水資源、交通等的合理配置和產出比率。關于投入產出。如果投入x億,收回x億,不就虧本了嗎?而如果投入x億,產出x億,或者有x億的產業收入,就賺錢了。要好好算一本賬。
一個好的規劃需要回答這些問題。一個城市的精神高度,不僅僅取決于一個地方的工業發展速度和產業集聚的程度,關鍵在于城市規劃者是否擁有遠大的理想,從而使這個城市成為令人向往的城市、令人尊重的城市、資源吸納能力強的城市。因此要求城市的領導者要胸懷全局、心有藍圖,將發展目標內化于心、銘刻于心。按照這個要求,需要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縣域規劃不是縣級規劃。x書記曾經講過一句話,“縣域經濟不是縣級經濟”,我借用一下,縣域規劃不是縣級規劃。今天六個縣(市)的城市發展有差別,不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有差距,而是領導團隊認識問題的水平、發展城市的理念有差距。如果一個團隊仍然局限在以傳統農業為主導的縣級經濟,如果一個團隊在面向x年、x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中還是用一種非常傳統的產業發展理念、城市發展理念來規劃城市發展方向,那就是一個不稱職的領導團隊。領導干部要登高望遠,登高就是站在更高層次上從宏觀環境中找位置,望遠就是從更長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維度來確定發展目標。現在的格局是縣,五年之后還是縣嗎?如果還是按照一個縣的水平來規劃,那肯定是要落后于這個時代。每個領導干部都應該有這種豪氣和志氣。
二是理念決定城市價值。一個地方的發展理念決定城市發展的高度。城市發展理念的內涵,首先是要自覺地把城市放在一個更大的經濟體中來決策。x作為地級市要考慮三個緯度:中原經濟區、中部城市群、西部大開發。對于縣級城市來說也有三個緯度:一是x的大都市群,在這個大都市體系中,占什么位置;二是漢江城市帶,在整個漢江開放開發過程中,在漢江城市帶中扮演什么角色;三是在自身所屬區域范圍內,跟周邊的小城市、小城鎮是什么關系。這三個緯度要求各縣(市)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對城市的發展做出決策。其次是要把產業新區當成城市新區來規劃。深圳蛇口在起步之初就是一個工業園,現在已進入第三次轉型,每一次轉型都會造成社會總成本的浪費,付出高昂的成本。但是像廣州的智慧城市,x東湖高新的未來城絕對不會這么規劃,一定是產業新區,超越主城區而成為代表城市最高品質的一個區。因為過去的原始積累大部分是為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搭建平臺,大家對生活環境沒有過多的要求。現在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都是從相對發達地區向內陸地區轉移的人,如果這個地方的生活環境遠遠落后于那個區域,僅僅靠低成本的競爭是不足于吸引高層次的投資者落戶的,對高端人群的集聚就有很大的競爭劣勢。所以必須要靠低成本的優勢加上環境的高端優勢組成綜合的競爭力來參與城市建設。
城市的發展理念決定城市價值,有什么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么樣的城市發展形態和經濟實力。
三是能力決定城市水平。一個城市的管理團隊、規劃團隊、建設團隊,決定這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很多工作一遍講,兩遍講,三遍講,一兩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動,在等待的過程中,很多城市已經迅速崛起了,什么原因呢?不是這個城市自身之過,而是領導團隊之過。一個城市發展快與慢,不要找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根本,取決于領導團隊。一個領導干部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認識水平,有多大的工作力度,有多扎實的作風,決定這個城市的發展水平。
在縣區發展規劃會上的工作匯報材料篇二
現代化商業社會進程將城市帶入開放的空間平臺,城市之間的競爭已從上世紀x年代的規模競爭、x年代的綜合實力競爭,演變成x世紀的城市個性魅力的競爭。隨著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太多的城市在進行同質化競爭。在同質化競爭中,一個城市是否能夠快速被認可和認知就要靠個性競爭。x年代、x年代,很少有城市打廣告,因為迅速崛起的城市鳳毛麟角。大家都盯著深圳,有國家開放的政策,盯著x,是中部地區中心城市。而今天像x這種城市全國數以百計。一個城市的關注度體現在什么地方?不僅僅是經濟規模,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記憶的,是城市本身的魅力。所以一個城市要想不被社會遺忘,就必須彰顯自己的特色。城市的管理者和經營者,要善于借用企業的經營理念來經營城市,塑造獨具特色的比較優勢和社會影響力。
個性是城市歷史的積淀,特色是城市生命力的品格,一個有個性、有魅力的城市,才有吸引力、生命力、競爭力。怎樣使城市有魅力呢?要善于從歷史的角度,從自然的角度,從城市美學的角度,從城市建筑風格的角度,從城市景觀的角度,從產業承載能力的角度來分析、設計和規劃。x書記定位“四個x”的時候,講“文化x是特色”,現在越想越覺得對。文化是x最大的特色。x給人印象最美的是什么?就是站在韓夫人城上眺望襄城、x,浩瀚的漢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才是x城之美,而不是高新區、經開區的千城一面。剛才的規劃都沒有講到城市的歷史文化,那么多歷史街區,那么多工業園區,為什么不能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那么多旅游景點,為什么起那么多洋名字?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文化符號在規劃中的運用。城市規劃可以從多角度來體現城市個性。規劃建設一個城市,就像設計開發一個商品,要了解設計開發商品目標是什么,消費對象是誰,市民是什么概念和角色,就要從新區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通過對城市空間布局的調整、功能配置的優化、創業環境的建設、城市個性魅力的展現來聚人氣、聚商氣、聚財氣。
第一,產業彰顯特色。產業的定位是面向未來的,需要預見性,這種預見性受瞬息萬變的市場影響,但是并不能影響和降低對一個地方重點扶持發展產業的預期。因為重點產業的發展預期,決定一個區域范圍內產業園區規劃功能定位、設計標準和產業集聚的形成。比如循環工業園,循環工業就是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它不能放在主城區,也不能放在居民區,環保部門規定x米的距離,如果過兩年標準提高到x米、x米,就要把周邊的老百姓遷走,不能這樣做。
所以在做規劃時,循環工業園要遠離城市,不能在城市的上游。任何一個產業的定位都要和城市功能布局相適應。產業的定位會決定城市的產業集聚和功能配套。地方的招商引資已經由過去低水平的競爭轉變為綜合實力的競爭,原因在于政策的差異和環境的差異已經很小了,而配套能力的差異很大。為什么日本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現在向內陸城市轉移?就是這個原因。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等,都要考慮城市的資源提供能力、市場配置能力、資源補給能力,用最低的成本獲取各種配件的能力,包括物流運輸能力等等。一個產業確定后,政府自然而然要圍繞這個產業來制定政策,提供優惠條件。
第二,功能彰顯特色。城市功能體現城市的價值,決定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力、集聚力。一個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力和集聚力,是靠這個城市的能級決定的。城市的能級就是對要素資源的承載力。城市功能水平決定城市的能級。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必須提供相應的人才生活的環境。想要引進什么樣的產業,就要提供產業能夠落地的配套環境。所以,產業一經定位,就要圍繞產業所需要的人才支撐、要素支撐來進行規劃。如果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就建技術工人社區;如果是日本企業,就建日本社區;如果是韓國企業,就建韓國社區;如果外國人都來,就建國際社區等等,不一而足。對城市新區的定位水平有多高,能級有多高,就能有多高的產業水平。
第三,風格彰顯特色。土耳其詩人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兒時的記憶是不可磨滅的,城市的記憶是什么?是某個建筑,是城市的風貌。城市的風貌和風格,要靠城市的設計、建筑的風格、文化的元素、歷史的記憶和自然生態稟賦來體現。分析金庸先生評中國魅力城市x的頒獎詞,就能理解這個問題。“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墻依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春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自古就是商賈會聚之地,今天已成為內陸地區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聚集山水精華。”這個城市過去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份美好的記憶,再過二十年、五十年將給后人留下什么樣的記憶?所以,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就要用這些元素來分析,來評價,來論證,是否能夠反映本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
一個城市個性特點的彰顯決定了這個城市在一個區域內的影響力,而這種個性特點靠產業定位、功能特色、城市風格來體現。在規劃中,就要用這種理念、思想來指導工作。規劃設計有一定之規,每個規劃設計院都有自己的風格,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比如同濟,擅長做港口城市規劃;杭州設計院,擅長做園林城市規劃;清華、華科大,擅長做古建筑規劃;廣東、深圳規劃設計院,擅長做城鄉一體化規劃,都是與城市記憶和發展相關聯的。城市想做什么規劃,具備什么優點,城市的管理者心里要有數。規劃設計團隊的風格,要與領導人的思想、城市文化和基礎條件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