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一篇簡短的導游詞篇一
游客們,你們知道嗎?長城古代一座防御力極強的工程,它興建于秦始皇年代,長城有一萬三千多里長,據粗略計算,長城還能繞地球一圈呢!怎么樣,夠驚人吧!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游服務、更優美的旅游環境迎接著大家的到來!
游客們,透過車窗我們已經看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
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好了長城我們就介紹到這里,馬上就要下車,我要提醒大家瀏覽時的注意事項:1、不要亂扔垃圾。2、不要在長城上亂寫亂畫。3、注意安全。
這次導游結束了,大家對我的導游滿意嗎?
寫一篇簡短的導游詞篇二
十一放假時,姑姑帶我和哥哥去彭園玩,那可好了下面聽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彭園位于徐州市南郊馬棚山,占地520畝,原為果園,1976年籌建時稱南郊公園。因徐州古稱大彭氏國,又有彭祖這位精通導引、善烹飪的長壽長者,故在1984年擴建時易名彭園,以象征徐州的悠久歷史和古遠的文明。1985年建成開放。
彭園共有五個景區二十二個景點。五個景區,即動物園區、植物園觀賞區、景武湖區、游樂區和山林區。22個景點為:東大門、駐春苑、日月石、種德堂、戎安亭、鎖云亭、虹橋龍吟石舫、碧峰凝翠水榭、觀鼎橋、彭祖石雕、樂復樂茶社、壽彭茶社、壽彭飯莊、小紅花火車站、八仙石、大彭閣、水禽湖、山水天全、水上世界、彭祖祠、碑園及最近建成的`中日友誼櫻花園。全園建筑面積17527平方米,水面面積17000平方米,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備,以動物觀賞與植物觀賞為主要內容,游覽與休息相結合的大型綜合性公園。
動物園位于彭園南部,占地110畝,有造型迥異、風格不同的動物籠舍20余組,動物75種。珍稀動物有東北虎、丹頂鶴、澳洲黑天鵝、袋鼠、鴯鹋等。
景武湖區占地70畝,除33畝湖面外,有觀鼎橋、彭祖、石泉壩、玉釣壩、虹橋、鎖云亭、龍吟石舫等景點,其中觀鼎橋最負盛名。觀鼎橋為雙橋,在西大門東側,橋身長32米,橋面寬13米。橋下有一漢白玉鼎。相傳大禹劃天下為九州,鑄九鼎于國都,傳之為國寶。后一鼎沒于泗水,秦始皇遣千余人求之未果。而今河清波澄,萬民樂業,以斯鼎復出喻祖國蒸蒸日上。
山林區包括馬棚山的兩個山頭,面積150余畝,植物以側柏為主,雜以黃連木、楝樹、火炬樹、銀杏、黃櫨等鄉土色葉樹種,綠化覆蓋率90%以上。景點內松濤起伏,苔蘚蔽路,怪石嶙峋,游人可盡情領略森林公園的野趣。今年新建的彭祖祠和修葺一新的大彭閣,為海外彭氏后裔來徐尋根祭祖,提供了場所。
植物觀賞區包括駐春苑和櫻花園,占地30余畝,有“水上世界”、“瘋狂老鼠”、“雙人飛天”、“旋轉木馬”、豪華碰碰車等50余種游樂項目,為蘇北地區最大的游樂場。
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南郊風景區,有一處山水相間、綠樹掩映、鳥語花香、動物繁衍的綜合園林,這就是有著四千多年文化底蘊的彭祖文化集萃地―――彭園。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心動了吧,其實我們徐州還有很多好地方:有能和西湖相提并論的云龍湖,表情豐富的漢兵馬俑,獅子山上的楚王陵......這就是我可愛,美麗的家鄉徐州。
寫一篇簡短的導游詞篇三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徐州旅游,我是小小解說員__x,今年x歲了。我的任務是帶領大家游覽云龍山風景區。
云龍山是蘇北一帶的名山,也是徐州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它的西邊是美麗的云龍湖,東邊是秀麗的鳳凰山。它一共有九個山頭,全長三公里,從遠處望去,像一條巨龍,由于山上經常云霧繚繞,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云龍山。在九個山頭中,最高的是第六節,海拔一百四十二米。文物古跡主要集中在第一節山上。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大士巖、放鶴亭、興化寺這些主要景點,就在第一節山上。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云龍山北麓山門,我們將由此上山。上山時,請大家注意安全。大家看,山門的右側是臥牛泉,由雨水山泉匯聚而成。因為泉池東壁的巨石形狀像臥牛一樣。泉池上方的拱型石橋叫三義橋。請看刻在山石上的“云龍山”這三個氣勢磅礴的大字,它是明朝的兵備右參政莫于齊書寫的。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徐州旅游,我是小小解說員__x,今年x歲了。我的任務是帶領大家游覽云龍山風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大士巖,是康熙五十八年徐州知州姜焯開鑿的。大士巖的正殿為圓通寶殿,正殿中的觀音大士像雕在巨巖上,上面還有文殊、普賢等菩薩像,他們三人合稱“釋家三尊”。
大家看殿南這株從石縫中長出的挺拔古柏,這株古柏已經有900多歲了,真正體現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品質。
參觀完大士巖,讓我們到放鶴亭去看一看。放鶴亭位于云龍山第一節山的山頂,是隱士張山人建造。張山人愛好詩書,喜歡彈琴,過著田園隱居的生活。大文豪蘇軾任徐州知州時和他是好朋友,張山人馴養了兩只鶴,并在山頂修建了一座草亭,取名“放鶴亭”,蘇軾還寫了一篇《放鶴亭記》,成為流傳千古的著名散文。
放鶴亭后面那座宏偉的建筑就是興化寺,讓我們到那里去參觀吧。興化寺依山而建,風格別致,特別是大殿很有特色,大殿三面均為山崖石壁,但殿的后墻只用了三行磚,所以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妙譽。這兒就是大佛殿了,佛教一向是勸人向善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佛像,雖然法相很尊嚴,但大家可以看到他其實是微笑著的,而且他方面大耳,顯得非常慈祥。前面是云龍山的第三節山,又稱南天門,上面有觀景臺,站在欄桿前向遠處望去,徐州古城的美景就全部浮現在你的眼前了。
每年的廟會活動,以及豐富的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使云龍山名揚四海,成為中外游客來徐州的必游之地。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非常高興同大家共同游覽云龍山,祝大家一路順風,歡迎大家再次來徐州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