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信息篇一
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必須牢固樹立“中心城市”意識,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切實抓好市、縣、鎮(鄉)三級中心城市建設,以中心城市大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跨越。
一要著力抓好“一中心三組團”建設。建設“一中心”,就是要強力推進建成區綜合提升和新區建設,著力打造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區綜合提升,要堅持改造、建設、教育、管理“四管齊下”,強化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當務之急,要強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建設。城中村是城市的傷疤,也是城市的亂源。
推進中心城市綜合提升,必須將城中村改造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規劃先導、合理布局,整片改造、安置先行,統籌兼顧、多方共贏”的原則,扎實推進堯當、戚城、婁店等23個城中村改造工程,力爭20xx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建成區內所有城中村改造任務。舊住宅小區、棚戶區、大雜院是影響城市形象的焦點,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點,必須下決心、下真勁、動真格,強力改造。底前要力爭完成大雜院改造。要加快推進勝利路東延、石化中路等建成區路網項目建設,加快火車站站前路廣場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中原市場、勞動市場、大慶市場等市場改造建設。要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狠抓城市“六亂”治理,嚴格城市市場監管,加大城鄉結合部尤其是入市口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堅決消除城市臟亂差現象。新區建設,要按照“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的目標任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
要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爭取《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盡早獲批。要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跟進、項目統籌開工。要切實做好新區起步區概念規劃、核心區城市設計、城市水系、風貌景觀、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要加快建設并完善新區起步區路網、電網、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引黃調蓄水庫、教育園區、國際雜技文化產業園、商檢海關商務綜合辦公樓、移動公司通信生產樓等一批項目,統籌推進行政、文化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結合水系規劃和引黃調蓄水庫、引黃入冀補淀段工程建設,實施濮水河、馬頰河、第三濮清南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讓城市之水動起來、活起來、清起來、靈起來。以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各功能分區建設,建成一批整體布局完整、功能特色鮮明、多樣化多層次的城市綜合體,努力打造靈韻濮水、秀美龍都、活力智城、生態宜居的現代復合型城區。
加快“三組團”建設,就是要加快縣城、清豐縣城、工業園區三個副中心城市組團建設。縣、清豐縣、工業園區要圍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新區空間發展規劃,高點定位、及早謀劃,加強與主城區的融合互動,逐步實現與中心城市的一體化對接,著力打造空間相對獨立、基本服務功能完善、產業支撐有力的城市組團。要加強電力電網、網絡通信,供氣、供水、供熱、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建設完善的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加強對城市的改造提升和綠化亮化,因地制宜構建各具特色的水系,提升宜居水平。要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務區(街)的規劃建設,使之成為服務區域、帶動周邊的核心載體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增長點。
二要著力抓好縣域中心城市建設。縣域中心城市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南樂、范縣、臺前要打造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承載輻射能力強的縣域中心城市。要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市場運作、突出建設、強化管理”的思路,科學定位,突出優勢,彰顯特色,以現代城市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要突出內涵式發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重點要抓好城中村、舊城片區改造,做好城市街道、沿街建筑、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綠化美化亮化城市,力爭20xx年基本完成綜合提升任務
。要加快新區建設,拉升標桿,適度超前,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要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建成完善的供電、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涵蓋商貿、居住、休閑娛樂等功能的綜合商業街區和商業綜合體;以城市公共游園、縣鄉道路、村鎮周圍為重點,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積極開展創建活動,提高管理水平,做強做美城市。
三要著力抓好小城鎮建設。注重發揮中心城鎮連接城鄉的關鍵節點作用,切實打造吸納農村人口就近轉移的重要載體。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做好基礎、建管并重”的原則,以促進城鎮“擴域、增容、升級”為目標,完善城鎮功能,建設成為連接縣域中心城市、輻射新型農村社區,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的小城市。全面推進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鎮區延伸,提升供電、供水、通信保障能力;完善小城鎮生活居住、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社會保障、集貿市場等配套功能。
鼓勵具有一定特色產業基礎的鄉(鎮),規劃建設新城和專業園區。加快推進撤鄉建鎮,力爭5年內全部完成鄉改鎮。落實好鼓勵鄉(鎮)加快經濟發展及城鎮建設的政策,調動鄉(鎮)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大幅度提升鄉(鎮)的綜合經濟實力。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信息篇二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是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統一思想、動員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鎮化建設高潮。市委、市政府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會前,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深入調研,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黨政聯席會,認真學習省委領導同志有關講話精神,對推進我市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進行專題研究,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討論稿)》。此稿已在會上印發,待征求意見后正式下發執行。稍后,段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統一意志,勇于擔當,迅速掀起新型城鎮化建設新高潮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站位中原經濟區建設全局,準確研判形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順應發展規律,滿足群眾熱望,是一場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充分認識其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戰略意義。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新型城鎮化是相對傳統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需求,是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傳統城市化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交通擁堵等諸多“城市病”。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克服傳統城市化的弊端,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這也是由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的省情、市情決定的。新型城鎮化“新”在四個方面:一是發展理念新。新型城鎮化,是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宜居、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鎮體系新。新型城鎮化所構建的是四級城鎮體系,增加了新型農村社區這一層次,強調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縣域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作用,發揮小城鎮的關鍵支撐作用,發揮新型農村社區的戰略基點作用,構建各層級城市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三是實現途徑新。新型城鎮化堅持中心城市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并重,強調農民進城和就地轉化并行,是包含了農村的城鎮化,是包含著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著眼于農民、涵蓋了農村,實現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四是產業支撐新。新型城鎮化四級城鎮體系的產業支撐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強調產業集聚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緊密結合,強調現代農業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支撐作用,將現代農業納入了支撐新型城鎮化的產業體系之中,實現了各層次的產城融合,產城互動。新型城鎮化不等于新型農村社區。新型農村社區是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基點和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僅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等于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是新村建設,不是簡單的遷村并居,是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的社區,實現了農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對于促進持續求進、奮力趕超具有戰略意義。
首先,加快新型城鎮化是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具備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客觀基礎和條件。但從總體上看,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市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服務業比重偏低,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我市未來發展的最大空間在新型城鎮化,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也在新型城鎮化。我們必須順應趨勢,遵循規律,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來抓。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下,在趕超發展的關鍵時期,迅速啟動新型城鎮化,不僅能夠產生大規模的生產性投資需求,而且能夠釋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費需求。據測算,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可以帶動1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帶動3倍于農民的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鎮化就抓住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趕超發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型城鎮化一肩挑兩頭,一頭連著新型工業化,一頭連著新型農業現代化,在“三化”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的雙向帶動作用,居于引領地位。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能夠加速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創造條件。市委作出了“兩輪”驅動、“三化”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新型工業化這一“輪”,我們通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狠抓產業集聚區建設,正在逐步做大做強;新型城鎮化這一“輪”驅動力還不夠強,尤其是縣域中心、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抓得還不夠,還不能真正發揮對“三化”協調發展的引領作用。我們必須把新型城鎮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實現資源要素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拓展持續發展空間,引領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農業現代化,促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鎮化是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區域間的競爭主要是中心城市實力的競爭,比的是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我市地處豫魯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經濟區對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分工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與功能作用。目前,我市與周邊相比,中心城市規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輻射帶動作用和綜合承載能力不強,與我市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戰略定位和承擔的發展責任不相適應。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我們必須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做大做強市、縣、鎮三級中心城市,培育整體競爭優勢,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三化”融合鏈接示范區、中原經濟區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銜接融合的前沿、省際交會區域性中心城市。
第四,加快新型城鎮化是順應群眾對幸福生活新企盼的重大舉措。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追求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是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更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城鄉,持續辦好了一大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改善了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得到不斷提高。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距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廣大農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存在著巨大反差,隨著新生代農民進城務工,接觸城市文明,這種反差更加強烈。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市、縣、鎮、社區四級城鎮體系建設,就是要變革農民傳統的生存方式,讓廣大農民過上城市生活。我們必須順應群眾意愿,組織帶領群眾,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凡必干之事,越早干越主動,越晚干越被動,晚干不如早干。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新型城鎮化對于推進趕超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講政治、講大局,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迅速行動,掀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