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篇一
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
為調整優化全縣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全縣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更好地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為調整優化全縣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全縣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更好地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全國、全省、全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立足實際,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理順雙向轉診流程為重點,不斷完善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 醫聯體)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
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 治病 為中心向以 健康管理 為中心轉變。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統籌規劃。落實政府規劃、指導、協調、監管、宣傳等職能,根據醫療資源結構布局和群眾健康需求,按照業務相關、優勢互補、雙向選擇、持續發展等要求,統籌醫聯體建設與發展。
2.堅持公益,創新機制。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切實維護和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醫療、醫保、醫藥 三醫 聯動,創新機制,逐步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優化資源結構布局,結合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進,逐步建立完善醫療機構之間分工協作機制。
3.資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縣級公立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醫聯體內統一管理模式,發揮集約優勢,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發揮科技引領與支撐作用,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績效。
4.便民惠民,群眾受益。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居民健康 守門人 能力,推進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精品學習文檔
促進醫聯體建設與預防、保健相銜接,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疾病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群眾獲得感。
(三)工作目標。
2017年,已基本搭建醫聯體制度框架,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根據實際推進醫聯體建設。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醫共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傤~付費等多種方式,引導醫聯體內部初步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轉診機制。2018 2020年,整體推進、穩步實施醫聯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建立責權一致的引導機制,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區域內醫療資源有效共享,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二、組織模式
醫聯體建設原則上采取政府宏觀主導、醫院雙方自愿的原則進行組建。縣醫院、縣中醫醫院要在醫聯體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根據全縣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醫療機構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
務能力、業務關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充分發揮各類醫療資源作用,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探索分區域、分層次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和邊遠貧困地區流動。根據社會辦醫療機構意愿,可將其納入全縣醫聯體。
(一)鞏固市級醫聯體建設。依托省際省內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項目,進一步深化鞏固市級醫聯體建設,重點省際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縣醫院建立醫療協作關系,省內以榆林市一院**院區和縣醫院、榆林市中醫醫院和縣中醫醫院建立醫療協作關系,實現 資源共享、雙向轉診、預約診療、技術扶持、人才柔性流動、中醫康復醫療 六大功能。
(二)組建縣域醫療共同體。重點建設以縣醫院、縣中醫醫院為龍頭、鎮(中心)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醫療共同體,與鄉村一體化管理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三級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縣醫院、縣中醫醫院分別與17家鎮(中心)衛生院形成綜合醫療服務醫共體、中醫醫療服務醫共體,在醫共體進行人才共享、技術支持、檢查互認、處方流動、服務銜接等方面合作。
(三)跨區域組建??坡撁?。積極爭取國家級重點???、省級臨床醫學中心、市級重點??频膸椭笇?,提升縣
級公立醫院專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補位發展模式。進一步加強縣醫院與中日醫院、省腫瘤醫院、榆林市兒童醫院組建呼吸???、腫瘤??啤嚎茖?坡撁耍h中醫醫院與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組建不育不孕專病聯盟;鼓勵精神康復醫院與市精防中心組建精神病??坡撁?;鼓勵各醫院根據兒科、產科、耳鼻喉、口腔、重點傳染?。ㄈ绺尾?、肺結核)等重點??漆t療的優勢資源,以特色??萍夹g力量為支撐,充分發揮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學術組織)及其協同網絡作用,以專科協作為紐帶,組建區域間若干特色??坡撁?,形成補位發展模式,重點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全面開展遠程醫療系統建設,建立健全 互聯網+醫療 服務管理模式,構建以 縣醫院、縣中醫醫院 為遠程醫療服務診斷中心,實現各鎮(中心)衛生院、民營醫院縣級點對多點的跨醫院、跨區域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利用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影像、遠程超聲、遠程病理、遠程心電、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依托南醫大二附院、榆林市一院**院區、榆林市中醫醫院對縣醫院、縣中醫醫院實施的對口協作幫扶,組建高層次、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醫聯體,建立管理幫扶、技術協
作和雙向轉診關系,開展創新型協同研究、技術普及推廣和人才培養,帶動全縣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三、協作機制
(一)完善組織管理和協作制度。制定醫聯體章程,簽訂合作協議,規定主體單位與其他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醫聯體可探索在醫院層面成立理事會,并成立醫聯體管理辦公室,負責研究落實醫改政策的具體措施,及時落實醫聯體建設具體任務,協調、聯系本單位醫務、護理、信息、人事、財務、藥劑等部門與醫聯體成員單位有關工作。
(二)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醫聯體建立責任共擔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積極性,落實功能定位。市級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h級醫院主要提供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部分疑難復雜疾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超出服務能力的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接收上級醫院轉診的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鶎俞t療衛生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村衛生室根據當地群眾就醫需求,加強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基
礎服務工作。
(三)科學實施雙向轉診。在醫聯體內推行雙向轉診、急慢分治。根據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明確雙向轉診服務流程。醫聯體內確需轉診的患者,可以優先轉至醫聯體內上級醫院,上級醫院對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提供連續性診療康復護理服務。建立醫聯體內轉診機制,重點暢通向下轉診通道,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基層醫療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加強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為患者提供一體化、便利化的疾病診療 康復 長期護理連續性服務。
(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全科醫生培養,醫聯體龍頭醫院要設置全科醫學科,負責對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過程中預約專家、預約轉診、預約床位、預約檢查、預約診療等工作;同時負責安排到醫聯體成員單位(鎮衛生院)坐診或開設家庭醫生工作室。醫聯體龍頭單位和基層醫療機構要建立 醫生團隊,以 服務包 或 服務套餐 的形式,為轄區居民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的人群,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7年已將所有貧困人口納入簽約服務范圍。通過簽約服務,鼓勵和引導居民在醫聯體內到基層首診,上級醫院對簽約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
基層醫療單位探索對部分慢性病簽約患者提供不超過3個月用藥量的 長處方 服務,方便患者就近就醫取藥。
四、資源貫通
鼓勵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在保持行政隸屬關系和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的前提下,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享等,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渠道和機制。
(一)促進人力資源有序流動。統一調配醫技等資源,醫聯體內統籌薪酬分配,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鼓勵醫聯體內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在醫聯體(包括跨區域醫聯體)內,醫務人員在簽訂幫扶或者托管協議的醫療機構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
(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牽頭引領作用,針對區域內疾病譜和重點疾病診療需求,派出醫務人員通過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科研和項目協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基層。
(三)統一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加強規劃設計,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對醫聯體的支撐作用,在省、市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建立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統籌推進醫聯體相關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等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信息共享,實現醫聯體內
診療信息互聯互通。醫聯體可以共享區域內居民健康信息數據,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醫療等服務,方便患者看病就醫,提高醫學科研技術水平。發揮遠程醫療作用,促進醫療資源貼近城鄉基層,探索實行遠程醫療收費和支付政策,促進遠程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
(四)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醫聯體內探索建立醫學影像中心、檢查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等,為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互認檢查檢驗結果。探索建立醫聯體內統一的藥品招標采購、帶量集中采購、藥品共享與配送機制。
五、保障政策
(一)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基建投資支持力度,加快補齊醫聯體發展短板,提高區域內疑難重病診療能力、縣級醫院綜合能力以及遠程醫療協作水平,推動醫聯體更好在基層發揮作用。按照分級屬地原則,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落實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建立財政補助資金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機制。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產權歸屬保持不變,繼續按照原渠道撥付財政補助經費。鼓勵醫聯體通過技術支援、人才培養等方式,吸引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并發揮作用。
(二)發揮醫保經濟杠桿作用。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
供需雙方的引導作用。合理拉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縣級醫院和城市大醫院間報銷水平差距,增強在基層看病就醫的吸引力,引導參保患者有序就診。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傤~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并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引導醫聯體內部形成順暢的轉診機制,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三)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按照 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落實醫院用人自主權,實行按需設崗、按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創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職稱晉升辦法,實行科學評價,拓展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
(四)建立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強化考核,建立醫聯體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聯體技術輻射帶動、醫療資源下沉情況等,不單純考核業務量,要將縣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情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作情況以及基層診療量占比、雙向轉診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引導縣級醫院履行責任、完善措施,主動幫扶基層,切實發揮引領作用,引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將考核評價結
果作為人事任免、評優評先等的重要依據,并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進修、晉升等掛鉤。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完善配套措施,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各醫療衛生單位要抓緊制定適合本單位醫聯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方案,明確醫聯體建設目標及時間進度,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并明確專人負責信息報送。2018年6月底前,縣級龍頭單位都要明確推進醫聯體建設的工作方案,2018年8月底前縣級龍頭單位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
(二)明確部門職責。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和聯動互動,及時出臺配套文件,發揮政策的疊加效應,保證改革措施有效落實,以醫聯體建設為抓手促進公立醫院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醫保起付線、單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臨床路徑管理付費、疾病分類管理付費)、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等體制機制創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聯體建設的監管,明確醫聯體組織管理和分工協作制度,牽頭制定相關技術文件。發改(價格)部門要完善醫藥價格政策。財政部門要按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醫保醫療服務監管,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
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進一步落實醫務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基層服務一年的規定。
(三)加強督查評估。縣級醫改部門要會同各有關部門通過調研、專項督查、定期評估等方式,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指導各地有序推進醫聯體建設,保障醫療質量安全。要建立醫聯體效果評估機制和績效考核方法,綜合評估質量、安全、效率、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因素,以強基層為重點,嚴格落實責任制和問責制,增強大醫院幫扶基層和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的動力。要堅持問題導向,防止和破解大醫院壟斷資源、跑馬圈地、虹吸 基層資源、擠壓社會辦醫空間等問題。
(四)強化宣傳培訓??h衛生計生局要開展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的政策培訓,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要充分發揮公共媒體作用,加強醫聯體建設宣傳,提高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引導群眾改變就醫觀念和習慣,逐步形成有序就醫格局。
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篇二
武宣縣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
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7〕123號)和來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來賓市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等三個方案的通知》(來政辦發〔2017〕82號)精神,加快推進我縣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自治區及來賓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認真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立足武宣經濟社會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實際,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理順雙向轉診流程為重點,不斷完善醫聯體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落實政府規劃、指導、協調、監管、宣傳等職能。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政府統籌規劃下,與相應的醫療機構聯合組建醫聯體。
堅持創新機制。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創新機制,逐步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優化資源結構布局。
堅持資源下沉。利用上級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醫聯體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利益共享和責任共擔,逐步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
堅持便民惠民。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促進醫聯體建設與預防、保健相銜接,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疾病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增強群眾獲得感。
三、工作目標
2018年,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每個縣級醫院(含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牽頭,在縣域內建成12個縣域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縣域醫共體建設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100%以上;縣域醫共體建立“五四三”模式,即縣人民醫院與桐嶺中心衛生院、黃茆鎮中心衛生院、金雞鄉衛生院、桐嶺鎮新龍衛生院、通挽鎮衛生院建成5個縣域醫共體;
縣中醫院與三里鎮中心衛生院、東鄉鎮河馬衛生院、東鄉鎮衛生院、二塘鎮衛生院建成4個縣域醫共體;縣婦幼保健院與祿新鎮中心衛生院、思靈鎮衛生院、武宣鎮衛生院建成3個縣域醫共體。每個縣級醫院要與1個三級公立醫院建成醫聯體(以下簡稱:三二醫聯體),實現全縣三二醫聯體全覆蓋;武宣縣人民醫院與三級公立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平臺,并建立穩定的遠程醫療合作關系。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醫聯體內部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分級診療機制;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全部縣級醫院,并延伸到鄉鎮衛生院;建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通過縣域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促進縣鄉醫療衛生協調發展,提高縣域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真正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達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工作目標。力爭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縣域總治療量的比重達75%左右。
四、主要任務
在機構設置和行政建制、機構職能和任務、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不變的前提下,所有的縣級公立醫院要分別與1個三級公立醫院建成三二醫聯體,分別與鄉鎮衛生院建立醫共體管理機制,對鄉鎮衛生院給予技術支持、人員培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指導,促進鄉鎮衛生院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增強服務意識,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診療能力,規范服務行為。通過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縣域醫共體新模式,形成比較完善、科學、合理、有序的縣域醫共體,建立上下級醫院雙向轉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協作機制。
(一)管理體制一體化。堅持“八不變”原則,即:鄉鎮衛生院獨立法人資格不變、名稱不變、機構性質不變、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職能不變、資產債權債務歸屬不變、職工身份及隸屬關系不變、收費標準不變、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和保障體制不變。在此基礎上,實行管理體制一體化,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承擔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村衛生室管理等綜合醫療衛生服務任務統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術、設備等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鄉鎮衛生院作為縣級醫院內設科室進行考核及績效分配,實行縣級醫院科室核算。鄉鎮衛生院增掛“武宣縣﹡﹡醫院﹡﹡分院”牌子。
對于專科特色比較突出的鄉鎮衛生院,若縣級醫院不能滿足鄉鎮衛生院對某一專業的幫扶合作需求,鄉鎮衛生院也可與其他上級醫療單位建立合作關系。
(二)人事管理一體化??h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人員人事關系不變,由縣級醫院統一調配使用??h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h域醫共體應積極探索縣鄉一體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系的情況下,在我縣醫療機構事業編制總量控制數內,探索適合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特點的人員招錄、人才引進方式,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人員。要建立有利于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柔性流動機制、績效考核和內部分配機制,鼓勵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以工作數量、工作質量、醫德醫風、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方面為主要評價指標,合理確定醫務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重點向臨床一線、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傾斜??h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可執行縣級醫院的績效工資分配政策,切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縣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負責人由縣級醫院提名,報縣衛生計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長由縣級醫院考核任命,報縣衛生計生局備案,并實行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鄉鎮衛生院中層干部的聘任由縣級醫院任命,鄉鎮衛生院領導班子負責本院各項人事考核工作。
(三)財務管理一體化。堅持“統一管理、獨立核算”原則,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分別按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建賬獨立核算;鄉鎮衛生院執行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收費、醫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及相關財務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擁有自主權,縣衛計局基層醫療機構會計核算中心負責監督。
縣級醫院負責制定鄉鎮衛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h級醫院可從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協商決定)的管理費,用于下派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業務支出,同時對縣級醫院下派人員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予以適當傾斜。
(四)技術力量一體化。
1.加強人員管理。建立醫聯體內部人員合理流動機制,促進衛生技術人員上下流動。上級醫院應派出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以常駐或者臨時派駐的方式到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技術的幫扶。二級公立醫院派出常駐人員不少于 3 人,醫生應以中級職稱及以上為主,護理人員以護師職稱及以上為主;常駐人員在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級醫院派出的業務骨干應安排在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領導班子任職或擔任科室負責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臨床技術水平。下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積極選派人員到上級醫院交流培訓。
縣級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晉升、聘任中高級職稱前必須到鄉鎮衛生院服務半年。新進人員必須下鄉鎮服務一年,輪崗人員報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縣級醫院組建若干個專家服務團隊,根據需要,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專家坐診、會診、手術示教、教學查房等幫扶服務。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制定計劃,定期選派具備培養潛質的衛生專業技術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輪訓,不斷提高基層醫療單位服務能力。
2.推廣適宜技術,拓寬服務項目。縣級醫院在充分調查了解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服務現狀的基礎上,以基層需求為導向,以技術推廣為手段,從安全性、有效性、規范性和適宜性出發,以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實用技術為重點,科學合理選擇適合基層實際的適宜技術,加強疾病篩查、急診急救、診療規范、康復保健等方面的技術推廣應用,突出基層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扶持特色??平ㄔO。
3.實施雙向轉診,實現資源共享。一是建立醫共體內部單位之間的雙向轉診機制,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制定雙向轉診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連續治療、安全便捷的原則,制定合理、便捷、暢通的雙向轉診細則。下級單位將因條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癥患者轉往上級單位,上級單位將康復期和慢性病患者轉回下級單位。對需上轉、下轉的病人,建立雙方聯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轉診服務。充分利用醫聯體上級單位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勢,補齊下級單位醫療資源短板,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利用率。二是加快遠程醫療建設力度,通過信息平臺共建,開展遠程會診。逐步建立醫學影像、醫學檢驗、消毒供應、消毒監測、臨床用血等醫療資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實解決基層醫療單位因醫療資源配置不足造成的不規范、不達標問題。
4.開展業務培訓,提高醫技水平。建立多渠道業務培訓途徑,為基層醫療單位培養一批擅長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的醫務人員。上級醫院定期安排高年資醫務人員定期到下級單位開展
查房、坐診、會診、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業務指導,將下級單位醫務人員列入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對象,按照培訓計劃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更新醫學知識和技能。
(五)藥品配送一體化。
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基本藥物制度有關政策,按規定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的基本藥物進行管理,抓好醫務人員用藥培訓和指導,確保合理、規范使用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所有藥品、耗材、設備實行集中招標采購,鄉鎮衛生院可與縣級醫院統一帶量招標采購,根據業務開展情況,可按20%比例增補縣級醫院用藥目錄藥品,但必須履行報批手續,嚴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六)設備管理一體化。
鄉鎮衛生院要充分利用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設備,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設備,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診療業務開展需要,合理調配使用,實行造冊登記,并由縣級醫院全面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操作培訓工作,確保設備正常運行,折舊費用由使用單位負責。
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在衛生院不能做的醫技檢查項目,可以到縣級醫院進行檢查,檢查收費標準按國家規定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收費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
(七)信息管理一體化。
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建設,依托自治區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衛生計生專用網絡與縣級醫療機構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配備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逐步完善遠程醫療服務系統開展遠程醫療,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縱向流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逐步實現縣鄉村一體化的分級轉診、遠程醫療、即時結算等便民惠民目標。
(八)業務管理一體化。
縣域醫共體內縣級醫院的醫務科、護理部、感控科、質控科、臨床科室、預防保健科等專業性強的醫療管理部門,可以通過通信系統、網絡、現場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對鄉鎮衛生院相應職能部門進行督導,提升鄉鎮衛生院的醫療管理水平??h級醫院根據鄉鎮衛生院的具體情況,因地適宜地制定業務發展目標,并整合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人力、設備等資源,幫助鄉鎮衛生院發展各項業務。
五、實施步驟
(一)開展對接調研(7月10日前)。醫共體主體單位與成員單位進行對接,主體單位對成員單位的人員配備、設備配置、技術項目、運營狀況等進行全方位調查,并建立臺帳。
(二)簽訂合作協議(7月31日前)。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成員單位的不同情況,主體單位與每個成員單位商定一個適宜的醫共體合作模式,并協商簽訂醫共體合作協議。
(三)落實下派人員(8月31日前)。根據成員單位的需求,主體單位落實下派人員,報縣衛計局備案,并制定下派人員管理規定,協商確定下派人員待遇。
(四)全面組織實施(10月1日起)。自2018年10月1日起,根據協議內容,醫共體主體單位和成員單位全面實施人員調配、技術推廣、資源共享、業務培訓、雙向轉診、指導考核等工作。
(五)總結評價。縣衛生計生局牽頭,每季度匯總、分析醫聯體運行情況,每半年進行一次總結通報,每年進行一次年度考評,總結經驗,完善提高。
六、保障措施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醫聯體建設和發展,有利于醫療資源和醫療技術下沉的政策措施,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一)組織保障。成立武宣縣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縣委宣傳部及衛生計生、財政、人社、發改、編制、審計、物價和文體廣電等相關單位領導組成。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吳孝斌
縣委副書記、縣長
副組長:廖劍華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 成員:覃笑龍
縣府辦主任
覃金慧
縣府辦副主任
吳小紅
縣衛計局局長
黃志芳
縣財政局局長
韋志軍
縣發改局局長
覃煥宣
縣編辦主任
林富源
縣審計局局長
陸
剛
縣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局長
趙志盛
縣物價局局長
熊
楊
縣市場監管局局長
楊毅鋒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楊振文
縣文體廣電局局長
武宣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落實國家、自治區、來賓市有關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部署、政策和要求,確定我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時調查和了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決定全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項和信息公布,組織舉辦全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有關會議,對全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進行督導和考評;承辦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事務工作。辦公室設在武宣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辦公室主任由吳小紅同志擔任兼任,副主任由陳舒同志兼任。
(二)完善投入政策。財政部門要落實醫療衛生投入責任,加快實施《廣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補齊醫聯體發展短板,提高縣級醫院綜合能力以及遠程醫療協作水平;要統籌落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藥
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補助資金。(牽頭單位:縣財政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衛計局)
(三)建立人員共享機制。醫聯體內人員可有序流動、雙向交流,上級單位應派出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以常駐或臨時派駐的方式,到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技術幫扶。縣域醫共體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系的情況下,由縣域醫共體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人員。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上級醫院下派人員到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經歷,按政策可視為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經歷。(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編辦、縣人社局)
(四)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國家“兩個允許”的要求,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平。醫聯體上下級醫院要結合實際,充分協商,建立健全醫聯體利益共享機制。上級醫院派駐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可按協議參與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分配。上級醫院可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年度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上下級醫院協商確定)的醫聯體管理費,用于下派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支出??h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可參照縣級醫院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進行分配。鼓勵醫聯體內各醫院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上,對下派人員予以適當傾斜。(牽頭單位:縣人社局;配合單
位:縣醫改辦、縣財政局、縣衛計局)
(五)強化醫療資源共享。整合醫聯體內的醫學影像、檢查檢驗、消毒供應、后勤服務等資源,向下級醫療機構開放;積極運用遠程醫療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牽頭單位:縣衛計局)
(六)完善醫保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建立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公開平等的談判協商機制、“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制定出臺遠程醫療項目收費標準,支持遠程醫療服務健康發展?!矤款^單位:縣人社局、物價局(排在第一位的部門負責統籌協調);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衛計局〕
(七)強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推行以醫聯體為主體的統一聯合議價采購方式,統一確定藥品采購品種及采購價格。允許鄉鎮衛生院從自治區城鄉居民醫保藥品報銷目錄中,按規定遴選非基本藥物作為補充藥品配備使用,滿足常見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藥需求,適應專科、專病患者和康復期(恢復期)患者下轉需求。鼓勵醫聯體內制劑調劑使用。可通過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強基層和上級醫院用藥銜接,方便患者在基層就近就醫取藥。(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人社局、縣物價局、縣市場監管局)
(八)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體系。加快家庭醫生簽約
服務制度建設,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和激勵機制,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程。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重點,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群眾的健康防病意識。(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人社局、縣物價局)
(九)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安全便捷的原則,制定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間患者雙向轉診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建立綠色渠道,確保預約轉診優先轉診、住院,重點暢通向下轉診通道。上級醫療機構應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療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人社局)
七、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單位要深刻認識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細化工作措施,確保我縣實施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三)明確分工,履行責任。縣衛計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我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要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切實加強對醫療質量、服務質量的監管,確保其公益屬性不變,服務于人民群眾健康宗旨不變,切實提高服務能力??h級醫院要顧全
大局、服從安排、履行協議,建立工作責任機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不斷深入,取得實效。編制部門要合理核定縣鄉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嚴格機構編制管理和編制總量控制。人社部門要對縣鄉醫療機構的人員招聘、崗位設置、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績效工資核定等方面給予支持,完善補償機制和支付方式相關政策。財政部門要做好經費保障,按照“財隨事轉”的原則,對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改革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撥付經費,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縣醫改辦要統籌協調醫療聯合體工作的實施。
(四)精心組織,科學實施。在全面實施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過程中,縣衛計部門要加強調研督導,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對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進行整體評估,要把構建縣域醫共體納入對縣級醫院年度重點考核指標,進一步明確責任,嚴格獎懲措施。
(五)加強領導,廣泛宣傳。要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取得成效。要正確引導輿論,大力宣傳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爭取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及時發現和總結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全面推廣實施。
(六)加強考評,確保實效。醫療聯合體內部要定期進行調度、檢查、總結,及時協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縣衛生計生局將推進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列入2018年衛生計生
重點工作內容,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對主體單位、成員單位和下鄉服務醫務人員工作數量、工作質量進行定期考核評估,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篇三
武宣縣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
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7?123號)和來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來賓市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等三個方案的通知》(來政辦發?2017?82號)精神,加快推進我縣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自治區及來賓市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認真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立足武宣經濟社會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實際,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理順雙向轉診流程為重點,不斷完善醫聯體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落實政府規劃、指導、協調、監管、宣傳等職能。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政府統籌規劃下,與相應的醫療機構聯合組建醫聯體。
堅持創新機制。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創新機制,逐步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優化資源結構布局。
堅持資源下沉。利用上級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醫聯體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臵、利益共享和責任共擔,逐步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
堅持便民惠民。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逐步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促進醫聯體建設與預防、保健相銜接,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疾病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增強群眾獲得感。
三、工作目標
2018年,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每個縣級醫院(含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牽頭,在縣域內建成12個縣域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縣域醫共體建設鄉鎮衛生院參與率達到100%以上;縣域醫共體建立“五四三”模式,即縣人民醫院與桐嶺中心衛生院、黃茆鎮中心衛生院、金雞鄉衛生院、桐嶺鎮新龍衛生院、通挽鎮衛生院建成5個縣域醫共
體;縣中醫院與三里鎮中心衛生院、東鄉鎮河馬衛生院、東鄉鎮衛生院、二塘鎮衛生院建成4個縣域醫共體;縣婦幼保健院與祿新鎮中心衛生院、思靈鎮衛生院、武宣鎮衛生院建成3個縣域醫共體。每個縣級醫院要與1個三級公立醫院建成醫聯體(以下簡稱:三二醫聯體),實現全縣三二醫聯體全覆蓋;武宣縣人民醫院與三級公立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平臺,并建立穩定的遠程醫療合作關系。
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醫聯體內部形成較為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分級診療機制;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全部縣級醫院,并延伸到鄉鎮衛生院;建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通過縣域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促進縣鄉醫療衛生協調發展,提高縣域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真正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達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工作目標。力爭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縣域總治療量的比重達75%左右。
四、主要任務
在機構設臵和行政建制、機構職能和任務、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不變的前提下,所有的縣級公立醫院要分別與1個三級公立醫院建成三二醫聯體,分別與鄉鎮衛生院建立醫共體管理機制,對鄉鎮衛生院給予技術支持、人員培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指導,促進鄉鎮衛生院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增強服務意識,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診療能力,規范服務行為。通過托管、科室共建等形式,探索縣域醫共體新模式,形成比較完善、科學、合理、有序的縣域醫共體,建立上下級醫院雙向轉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協作機制。
(一)管理體制一體化。堅持“八不變”原則,即:鄉鎮衛生院獨立法人資格不變、名稱不變、機構性質不變、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職能不變、資產債權債務歸屬不變、職工身份及隸屬關系不變、收費標準不變、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和保障體制不變。在此基礎上,實行管理體制一體化,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承擔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村衛生室管理等綜合醫療衛生服務任務統一管理,并集中人才、技術、設備等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鄉鎮衛生院作為縣級醫院內設科室進行考核及績效分配,實行縣級醫院科室核算。鄉鎮衛生院增掛“武宣縣﹡﹡醫院﹡﹡分院”牌子。
對于??铺厣容^突出的鄉鎮衛生院,若縣級醫院不能滿足鄉鎮衛生院對某一專業的幫扶合作需求,鄉鎮衛生院也可與其他上級醫療單位建立合作關系。
(二)人事管理一體化??h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人員人事關系不變,由縣級醫院統一調配使用。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h域醫共體應積極探索縣鄉一體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系的情況下,在我縣醫療機構事業編制總量控制數內,探索適合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特點的人員招錄、人才引進方式,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人員。要建立有利于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柔性流動機制、績效考核和內部分配機制,鼓勵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以工作數量、工作質量、醫德醫風、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方面為主要評價指標,合理確定醫務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重點向臨床一線、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傾斜??h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可執行縣級醫院的績效工資分配政策,切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縣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負責人由縣級醫院提名,報縣衛生計生局考核任命;副院長由縣級醫院考核任命,報縣衛生計生局備案,并實行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鄉鎮衛生院中層干部的聘任由縣級醫院任命,鄉鎮衛生院領導班子負責本院各項人事考核工作。
(三)財務管理一體化。堅持“統一管理、獨立核算”原則,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分別按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建賬獨立核算;鄉鎮衛生院執行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收費、醫保等政策,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及相關財務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財務管理擁有自主權,縣衛計局基層醫療機構會計核算中心負責監督。
縣級醫院負責制定鄉鎮衛生院的人事薪酬分配方案。縣級醫院可從鄉鎮衛生院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的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協商決定)的管理費,用于下派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業務支出,同時對縣級醫院下派人員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予以適當傾斜。
(四)技術力量一體化。
1.加強人員管理。建立醫聯體內部人員合理流動機制,促進衛生技術人員上下流動。上級醫院應派出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以常駐或者臨時派駐的方式到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技術的幫扶。二級公立醫院派出常駐人員不少于 3 人,醫生應以中級職稱及以上為主,護理人員以護師職稱及以上為主;常駐人員在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上級醫院派出的業務骨干應安排在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領導班子任職或擔任科室負責人,以便更有效地提升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臨床技術水平。下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積極選派人員到上級醫院交流培訓。
縣級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晉升、聘任中高級職稱前必須到鄉鎮衛生院服務半年。新進人員必須下鄉鎮服務一年,輪崗人員報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h級醫院組建若干個專家服務團隊,根據需要,到鄉鎮衛生院開展專家坐診、會診、手術示教、教學查房等幫扶服務。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制定計劃,定期選派具備培養潛質的衛生專業技術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輪訓,不斷提高基層醫療單位服務能力。
2.推廣適宜技術,拓寬服務項目??h級醫院在充分調查了解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服務現狀的基礎上,以基層需求為導向,以技術推廣為手段,從安全性、有效性、規范性和適宜性出發,以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實用技術為重點,科學合理選擇適合基層實際的適宜技術,加強疾病篩查、急診急救、診療規范、康復保健等方面的技術推廣應用,突出基層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扶持特色??平ㄔO。
3.實施雙向轉診,實現資源共享。一是建立醫共體內部單位之間的雙向轉診機制,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制定雙向轉診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連續治療、安全便捷的原則,制定合理、便捷、暢通的雙向轉診細則。下級單位將因條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癥患者轉往上級單位,上級單位將康復期和慢性病患者轉回下級單位。對需上轉、下轉的病人,建立雙方聯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轉診服務。充分利用醫聯體上級單位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勢,補齊下級單位醫療資源短板,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利用率。二是加快遠程醫療建設力度,通過信息平臺共建,開展遠程會診。逐步建立醫學影像、醫學檢驗、消毒供應、消毒監測、臨床用血等醫療資源共享制度和流程,切實解決基層醫療單位因醫療資源配臵不足造成的不規范、不達標問題。
4.開展業務培訓,提高醫技水平。建立多渠道業務培訓途徑,為基層醫療單位培養一批擅長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的醫務人員。上級醫院定期安排高年資醫務人員定期到下級單位開展
查房、坐診、會診、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業務指導,將下級單位醫務人員列入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對象,按照培訓計劃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更新醫學知識和技能。
(五)藥品配送一體化。
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基本藥物制度有關政策,按規定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的基本藥物進行管理,抓好醫務人員用藥培訓和指導,確保合理、規范使用基本藥物和非基本藥物。所有藥品、耗材、設備實行集中招標采購,鄉鎮衛生院可與縣級醫院統一帶量招標采購,根據業務開展情況,可按20%比例增補縣級醫院用藥目錄藥品,但必須履行報批手續,嚴格實行零差率銷售。
(六)設備管理一體化。
鄉鎮衛生院要充分利用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設備,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設備,在保持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診療業務開展需要,合理調配使用,實行造冊登記,并由縣級醫院全面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操作培訓工作,確保設備正常運行,折舊費用由使用單位負責。
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在衛生院不能做的醫技檢查項目,可以到縣級醫院進行檢查,檢查收費標準按國家規定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收費政策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
(七)信息管理一體化。
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建設,依托自治區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衛生計生專用網絡與縣級醫療機構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配備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逐步完善遠程醫療服務系統開展遠程醫療,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縱向流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逐步實現縣鄉村一體化的分級轉診、遠程醫療、即時結算等便民惠民目標。
(八)業務管理一體化。
縣域醫共體內縣級醫院的醫務科、護理部、感控科、質控科、臨床科室、預防保健科等專業性強的醫療管理部門,可以通過通信系統、網絡、現場等形式,采用垂直管理方式,對鄉鎮衛生院相應職能部門進行督導,提升鄉鎮衛生院的醫療管理水平??h級醫院根據鄉鎮衛生院的具體情況,因地適宜地制定業務發展目標,并整合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人力、設備等資源,幫助鄉鎮衛生院發展各項業務。
五、實施步驟
(一)開展對接調研(7月10日前)。醫共體主體單位與成員單位進行對接,主體單位對成員單位的人員配備、設備配臵、技術項目、運營狀況等進行全方位調查,并建立臺帳。
(二)簽訂合作協議(7月31日前)。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成員單位的不同情況,主體單位與每個成員單位商定一個適宜的醫共體合作模式,并協商簽訂醫共體合作協議。
(三)落實下派人員(8月31日前)。根據成員單位的需求,主體單位落實下派人員,報縣衛計局備案,并制定下派人員管理規定,協商確定下派人員待遇。
(四)全面組織實施(10月1日起)。自2018年10月1日起,根據協議內容,醫共體主體單位和成員單位全面實施人員調配、技術推廣、資源共享、業務培訓、雙向轉診、指導考核等工作。
(五)總結評價??h衛生計生局牽頭,每季度匯總、分析醫聯體運行情況,每半年進行一次總結通報,每年進行一次考評,總結經驗,完善提高。
六、保障措施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醫聯體建設和發展,有利于醫療資源和醫療技術下沉的政策措施,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一)組織保障。成立武宣縣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縣委宣傳部及衛生計生、財政、人社、發改、編制、審計、物價和文體廣電等相關單位領導組成。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吳孝斌 縣委副書記、縣長
副組長:廖劍華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 成 員:覃笑龍 縣府辦主任
覃金慧 縣府辦副主任
吳小紅 縣衛計局局長
黃志芳 縣財政局局長
韋志軍 縣發改局局長
覃煥宣 縣編辦主任 林富源 縣審計局局長
陸 剛 縣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局長
趙志盛 縣物價局局長
熊 楊 縣市場監管局局長
楊毅鋒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楊振文 縣文體廣電局局長
武宣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落實國家、自治區、來賓市有關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部署、政策和要求,確定我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時調查和了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決定全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項和信息公布,組織舉辦全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有關會議,對全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進行督導和考評;承辦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事務工作。辦公室設在武宣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辦公室主任由吳小紅同志擔任兼任,副主任由陳舒同志兼任。
(二)完善投入政策。財政部門要落實醫療衛生投入責任,加快實施《廣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補齊醫聯體發展短板,提高縣級醫院綜合能力以及遠程醫療協作水平;要統籌落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藥衛生人才隊伍
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補助資金。(牽頭單位:縣財政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衛計局)
(三)建立人員共享機制。醫聯體內人員可有序流動、雙向交流,上級單位應派出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以常駐或臨時派駐的方式,到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技術幫扶。縣域醫共體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系的情況下,由縣域醫共體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人員。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上級醫院下派人員到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經歷,按政策可視為到基層開展衛生技術服務工作經歷。(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編辦、縣人社局)
(四)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加快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國家“兩個允許”的要求,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平。醫聯體上下級醫院要結合實際,充分協商,建立健全醫聯體利益共享機制。上級醫院派駐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可按協議參與下級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分配。上級醫院可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上下級醫院協商確定)的醫聯體管理費,用于下派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支出??h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可參照縣級醫院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進行分配。鼓勵醫聯體內各醫院在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上,對下派人員予以適當傾斜。(牽頭單位:縣人社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財政局、縣衛計局)
(五)強化醫療資源共享。整合醫聯體內的醫學影像、檢查檢驗、消毒供應、后勤服務等資源,向下級醫療機構開放;積極運用遠程醫療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牽頭單位:縣衛計局)
(六)完善醫保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建立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公開平等的談判協商機制、“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制定出臺遠程醫療項目收費標準,支持遠程醫療服務健康發展。?牽頭單位:縣人社局、物價局(排在第一位的部門負責統籌協調);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衛計局?
(七)強化藥品供應保障制度。推行以醫聯體為主體的統一聯合議價采購方式,統一確定藥品采購品種及采購價格。允許鄉鎮衛生院從自治區城鄉居民醫保藥品報銷目錄中,按規定遴選非基本藥物作為補充藥品配備使用,滿足常見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藥需求,適應專科、專病患者和康復期(恢復期)患者下轉需求。鼓勵醫聯體內制劑調劑使用。可通過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強基層和上級醫院用藥銜接,方便患者在基層就近就醫取藥。(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人社局、縣物價局、縣市場監管局)
(八)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體系。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建設,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和激勵機制,推進家
庭醫生簽約服務進程。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重點,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群眾的健康防病意識。(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人社局、縣物價局)
(九)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完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安全便捷的原則,制定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間患者雙向轉診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建立綠色渠道,確保預約轉診優先轉診、住院,重點暢通向下轉診通道。上級醫療機構應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療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牽頭單位:縣衛計局;配合單位:縣醫改辦、縣人社局)
七、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單位要深刻認識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細化工作措施,確保我縣實施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三)明確分工,履行責任??h衛計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我縣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要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切實加強對醫療質量、服務質量的監管,確保其公益屬性不變,服務于人民群眾健康宗旨不變,切實提高服務能力。縣級醫院要顧全大局、服從安排、履行協議,建立工作責任機制,認真組織實
施,確保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不斷深入,取得實效。編制部門要合理核定縣鄉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嚴格機構編制管理和編制總量控制。人社部門要對縣鄉醫療機構的人員招聘、崗位設臵、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績效工資核定等方面給予支持,完善補償機制和支付方式相關政策。財政部門要做好經費保障,按照“財隨事轉”的原則,對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改革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撥付經費,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縣醫改辦要統籌協調醫療聯合體工作的實施。
(四)精心組織,科學實施。在全面實施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過程中,縣衛計部門要加強調研督導,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對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進行整體評估,要把構建縣域醫共體納入對縣級醫院重點考核指標,進一步明確責任,嚴格獎懲措施。
(五)加強領導,廣泛宣傳。要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取得成效。要正確引導輿論,大力宣傳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爭取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及時發現和總結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全面推廣實施。
(六)加強考評,確保實效。醫療聯合體內部要定期進行調度、檢查、總結,及時協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h衛生計生局將推進醫療聯合體管理工作列入2018年衛生計生重點工作內容,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對主體單位、成員單位和下
鄉服務醫務人員工作數量、工作質量進行定期考核評估,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篇四
河東市深入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發〔2017〕123號)精神,深入推進我市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部署,以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健康需求為目標,以落實公立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為重點,規范醫聯體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引導醫療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二)工作目標。
2018年至2019年,有序推進人、財、物統一管理的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在縣域范圍內,全面推進縣域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建設;在城區范圍內,重點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同步推進市縣醫聯體、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到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全部縣級醫院,并延伸到鄉鎮衛生院;醫聯體內部形成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順暢的分級診療模式。
二、建設模式
(一)縣域醫共體。
深化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在堅持“三個不變”(機構設置和隸屬關系不變、機構職能和任務不變、財政投入和保障不變,下同)的原則下,縣域醫共體采取全面托管的形式,實現“三個統一”(統一人員調配、統一財務管理、統一業務管理)。
上林縣、隆安縣分別由縣人民醫院牽頭,聯合縣域內其他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建一個縣域醫共體。鼓勵開展縣域醫療集團建設試點。
橫縣、賓陽縣、馬山縣、邕寧區、武鳴區統籌安排,由縣域內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與轄區內若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建多個縣域醫共體。條件成熟時,各縣及邕寧區、武鳴區可逐步整合多個縣域醫共體成為一個縣域醫共體。
(牽頭單位:各縣、邕寧區、武鳴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醫改辦、編辦、人社局、財政局)
(二)城市醫療集團。
在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籌安排下,堅持“三個不變”原則,由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分別牽頭,在原有醫聯體的基礎上,整合部分市級公立醫院、城區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資源,組建城市醫療集團。
在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領導下,城市醫療集團采用院辦院管、托管經營等方式組建。組織架構上,由牽頭醫院和成員單位共同研究成立集團理事會、監事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牽頭醫院負責制。運行模式上,由牽頭醫院協商各成員單位,制定集團章程,規定牽頭醫院與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行人、財、物統一管理,統籌規劃各成員單位的功能定位,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目標。
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相思湖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埌東醫院、三塘鎮衛生院、嘉和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市第二人民醫院、市兒童醫院、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醫院五象醫院、江南區人民醫院、良慶區人民醫院、福建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沙田街道前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根據績效考核情況,結合我市城市醫療資源布局,指導城市醫療集團建立進入、考核和退出機制,對集團成員單位實施動態調整。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醫改辦、編辦、人社局、財政局,各城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市縣醫聯體。
在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籌安排下,由市三級綜合公立醫院牽頭,采取戰略聯盟、技術合作等方式,聯合市三級??乒⑨t院、市二級公立醫院、縣(區)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市縣醫聯體。
設有本級公立醫院的縣(區)、開發區,在組建縣域醫共體的基礎上,參與市縣醫聯體建設。鼓勵和支持建立緊密型市縣醫聯體。
沒有本級公立醫院的城區、開發區,采取一體化管理、簽約托管、科室共建、對口幫扶等方式,組織轄區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市級公立醫院組建醫聯體。鼓勵和支持各城區、開發區與市級公立醫院對接協商,由市級公立醫院托管轄區內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財、物。
在城區范圍內,市三級??乒⑨t院(除專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市二級公立醫院作為醫聯體內牽頭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承接醫院參與醫聯體建設,按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籌安排,負責一定區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幫扶、雙向轉診等工作。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醫改辦、編辦、人社局、財政局)
(四)??坡撁?。
在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統籌安排下,由市三級公立醫院的重點??苹蚴卸壒⑨t院的特色??茽款^,與全市各公立醫療機構相應??平M建??坡撁?。
重點發展生殖、婦產、兒童、心血管、神經、中醫、針灸、傳染病、精神、眼科等??坡撁?。??坡撁艘詫?茀f作為紐帶,以提升??扑綖橹攸c,以專科服務基層為關鍵,整合??屏α俊⑿纬蓪?苾瀯?,實現區域內補位發展。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醫改辦、編辦、人社局、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五)遠程醫療協作網。
做好頂層設計,大力發展遠程醫療服務,在完善河東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面向基層的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以醫聯體為基礎,構建遠程醫療網絡,實現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人社局、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工作任務
(一)強化財政投入保障。各級政府履行辦醫主體責任,保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落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補助資金;在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桂政辦發〔2016〕185號)的基礎上,組織實施好《河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東市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南府辦〔2017〕67號),突出抓好城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補齊醫聯體發展短板;建立財政補助資金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機制;醫聯體內各公立醫療機構的產權歸屬保持不變,各級政府繼續按照原渠道足額及時撥付財政補助經費。(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醫改辦、衛生計生委)
(二)建立人員共享機制。醫聯體上級醫院按照分級指導、提升能力的原則,根據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派駐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進行針對性幫扶。市三級公立醫院重點幫扶二級公立醫院(含市二級公立醫院、縣區級公立醫院,下同),二級公立醫院重點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派駐人員的數量、職稱、時限及任職要求,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7〕123號)執行。醫聯體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選派2名及以上骨干人員到上級醫院培訓進修。醫務人員在醫聯體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涉及醫保服務的,醫聯體牽頭醫院負責為在醫聯體內多點執業的醫務人員辦理醫保醫師相關證明材料,報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登記備案。上級醫院人員派駐到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經歷,視為到基層服務工作經歷。各公立醫療機構要將優秀人才放到基層單位鍛煉、到上級醫院進修作為骨干培養鍛煉的重要途徑,并加強管理考評。成績突出、取得實效的,在選拔任用、職業發展、職稱晉升、榮譽表彰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人社局、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實行一體化的人員管理模式,在不改變人員編制隸屬關系的情況下,由醫聯體牽頭醫院統一用編招錄、統一調配使用、統一崗位管理、統一薪酬待遇和統一考核獎懲。(牽頭單位:各縣、邕寧區、武鳴區人民政府,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編辦、人社局、財政局)
(三)建立責任共擔機制。強化醫聯體各成員單位的整體健康服務供給責任,醫聯體要落實健康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職能,完成各項婦女兒童監測指標和公共衛生職能任務。以醫聯體為單位,加強健康宣教,強調居民個人健康責任,培養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各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由醫聯體理事會制定內部績效考核制度,建立醫聯體內部運行考核機制,將成員單位履行功能定位職責、分工協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況作為考核指標,考核中發現違背章程、協議的成員單位,牽頭醫院可要求其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經醫聯體理事會決定,可終止其成員單位身份,并報請相應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予以相應處理。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各縣、邕寧區、武鳴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人社局、財政局、醫改辦)
(四)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按照國家“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落實自治區部署,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建立績效工資總量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提高績效工資水平。醫聯體牽頭醫院要與成員單位充分協商,建立利益共享機制;上級醫院要創造條件激勵優秀人才下沉服務,派駐人員薪酬待遇原則上應不低于原工作崗位薪酬待遇,按協議參與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上級醫院可從下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收入(藥品耗材除外)增量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醫聯體管理費,主要用于派駐人員補貼、雙方人員培訓等支出。(牽頭單位: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市醫改辦、財政局、衛生計生委,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五)實現醫療資源共享。整合醫聯體內影像、心電、檢驗、病理、消毒、后勤服務等資源,在醫聯體牽頭醫院建立醫學影像中心、心電診斷中心、檢查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后勤服務中心等,為醫聯體各成員單位提供一體化服務。依托河東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運用遠程醫療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醫聯體牽頭醫院與各成員單位聯合建立遠程醫學影像會診系統,負責復雜病例或急診影像檢查的遠程診斷;聯合建立遠程心電會診系統,負責心電檢測數據的遠程會診;建立臨床檢驗和病理診斷綠色通道,接受成員單位委托的臨床檢驗和病理診斷。
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可實行藥品、衛生材料、設備等統一采購、統一配送。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各縣、邕寧區、武鳴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
(六)落實醫保管理政策。嚴格執行基本醫療保險就醫管理規定,實行定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對按照規定轉診轉院的,按醫保差異化報銷政策執行,對不按規定辦理轉診轉院手續的,不予支付或降低支付醫保基金比例。
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7〕138號)要求,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達到100種以上,引導各公立醫療機構規范行為和控制成本,提高醫?;鹗褂眯屎歪t療服務質量。
以參保人員為對象,以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為單位開展醫??傤~付費管理,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由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理事會負責制定醫保資金結余分配方案,報市人社局備案。
加強醫聯體醫保監管,制定考核辦法,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保障參保人基本醫療需求,確保醫?;鸢踩?、高效運行。
(牽頭單位:市人社局、衛生計生委,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物價局、醫改辦、財政局)
(七)強化藥品供應保障。建立醫聯體臨床用藥銜接機制,牽頭醫院統籌安排各成員單位藥品配備使用并負責監管,通過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強基層和上級醫院用藥銜接,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自治區城鄉居民醫保藥品報銷目錄中,按規定遴選非基本藥物作為補充藥品配備使用,滿足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用藥需求,適應???、專病患者和康復期(恢復期)患者下轉需求,方便患者在基層就醫取藥。(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醫改辦、人社局、物價局、食品藥品監管局)
(八)提升診療服務能力。制定全市??平ㄔO與人才培養行動規劃,加強各公立醫療機構內涵建設,強化以人才、技術、重點??茷楹诵牡哪芰ㄔO。
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要對照國家衛生計生委《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2016年版)》要求,全面履行區域醫療、教學、科研、公共衛生服務等職能,加快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步伐。支持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對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相應的《三級??漆t院評審標準》深化??颇芰ㄔO。充分發揮市三級公立醫院指導幫扶作用,針對區域內疾病譜和重點疾病診療需求,通過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科研協作等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提升二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能力。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醫改辦、財政局、人社局、編辦)
二級公立醫院要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衛醫發〔2014〕48號)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6〕12號)要求,加強綜合能力建設,逐步達到能承擔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搶救和疑難雜癥轉診的任務。引導市第六人民醫院、市紅十字會醫院依托現有專科優勢,以“大專科、小綜合”方向分別發展婦產科專業、眼科專業,做大做強特色???,逐步轉型為專科醫院。(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醫改辦、財政局、人社局、編辦)
(九)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加大全科醫師培養力度,重點加強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全面執行《河東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南醫改辦〔2017〕44號),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強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細化家庭醫生簽約支持政策,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激勵機制,實施吸引居民簽約優惠措施,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程。(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醫改辦、人社局、物價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十)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落實功能定位,制定并實施各級公立醫療機構診療病種目錄。市三級公立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搶救、疑難雜癥診治、關鍵醫療技術等綜合性或??漆t療服務,并承擔人才培養、??平ㄔO、科研合作、接受疑難重癥轉診會診等任務;要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逐步調整收治病種及手術結構,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逐步減少普通門診服務,逐步減少門診靜脈輸液。二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搶救和疑難雜癥向上轉診服務,提供門急診、住院和轉會診服務?;鶎俞t療衛生機構以維護和促進居民健康為主要職責,承擔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慢性病的初級診療及轉診服務,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康復、護理等基本醫療服務。
各級衛生計生部門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安全便捷的原則,指導醫聯體制定各成員單位間患者雙向轉診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開通雙向轉診患者綠色通道,重點暢通向下轉診通道。加快全市分級診療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轉入轉出可追溯和動態監管,確保預約轉診優先診療。
(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人社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十一)規范醫聯體備案及命名管理。醫聯體牽頭醫院和成員單位在簽訂合作協議后的5個工作日內,分別報主管衛生計生部門備案。協議應明確雙方權利、責任和義務,對人才培養、專科建設、資源下沉、雙向轉診、遠程醫療、利益分配等進行約定。醫聯體合作終止或發生重大變化時,雙方應及時報主管衛生計生部門取消備案。規范醫聯體命名管理,醫聯體內成員單位在保留第一名稱的同時,按照醫聯體組建形式分別加掛“**分院”、“**專科聯盟醫院”、“**遠程協作醫院”牌子,但不得以此名稱進行醫療機構執業注冊。(牽頭單位:市衛生計生委;配合單位:市編辦、財政局、人社局,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醫聯體建設納入對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有關部門績效考核內容。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親自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主動與市衛生計生委、市級公立醫院對接協商組建醫聯體事宜。堅持“三個不變”原則,給予醫聯體市級公立醫院對縣(區)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營管理權限(如領導班子任用建議權、人員調配使用權及經營權等),根據本方案出臺醫聯體建設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及時間進度。
(二)明確部門職責。市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責、加強指導,以醫聯體建設為抓手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助推分級診療建設。市醫改辦要統籌協調市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制定并落實醫聯體建設的編制人事、財政投入、醫保支付、價格調整、績效考核、綜合監管等政策措施,推動醫聯體有序發展。市衛生計生委要加強對醫聯體建設的監督指導和考核評估,制定管理制度,保障醫療質量。市人社局要加強醫保醫療服務監管,實施分級診療差異化報銷政策,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市財政局要按規定落實財政補助。市編辦要積極探索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編制總額控制和備案制管理、縣鄉人員編制一體化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考核機制。市衛生計生委、醫改辦要會同市人社局、財政局制定醫聯體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重點將技術輻射帶動、醫療資源下沉、疑難雜癥收治比例、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履行醫保服務協議、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執行情況以及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基層診療量占比、雙向轉診比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健康管理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醫聯體牽頭醫院及各成員單位的重要依據,與財政補助資金分配、基本醫保付費總額控制指標、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相掛鉤,納入對醫聯體牽頭醫院、各成員單位法定代表人的目標責任考核,作為薪酬、任免、獎懲等的重要依據。
(四)強化健康扶貧。全市各級醫改、衛生計生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加強健康扶貧與醫聯體建設的銜接,將健康扶貧融入醫聯體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切實增加群眾獲得感。
(五)加強宣傳培訓。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有關部門、各公立醫療機構要把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增進民眾健康福祉的有力舉措,廣泛開展政策培訓,充分發揮公共媒體作用,加強對醫聯體建設目的意義和政策措施的宣傳,提高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引導民眾改變傳統就醫觀念和習慣,逐步形成有序就醫格局。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深入推進我市醫聯體建設。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關于印發河東市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南衛〔2016〕9號)與本方案不符之處,以本方案為準。今后國家、自治區有新規定的,從其規定。
加快推進醫共體建設篇五
廣元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方案
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是指在保持資產歸屬關系、行政隸屬關系、財政投入渠道不變的情況下,由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縱向或橫向醫療資源共享、分工合作形成的醫療機構聯合組織。推進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制度創新,是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績效、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更好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重要舉措。為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7〕75號),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優勢互補、雙向選擇,堅持公益、創新機制,便民惠民、群眾受益”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醫聯體建設發展,健全醫聯體組織管理模式、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管機制,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效率提高,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政策落實,方便群眾更好就醫,不斷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二)工作目標。2018年上半年,繼續完善以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坡撁?、遠程醫療協作網為主要形式的醫聯體建設。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市級、各個縣區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或醫共體(在縣級醫療
— 1 — 機構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建立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簡稱“醫共體”)。引導醫聯體內部初步形成較為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較為順暢的雙向轉診機制。
2018年至2019年,建成以市中心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為龍頭的骨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慢病科(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坡撁?;建成覆蓋市、縣區、鄉鎮三級的影像、心電、檢驗、消毒供應、病理中心;建成覆蓋市、縣區、鄉鎮、村四級的遠程醫療協作網。全市二級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
2020年,以提升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導向,在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建立責權一致的引導和監管機制,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努力建成立足廣元,輻射川、陜、甘毗鄰地區的醫聯體。城市醫療集團基本建成,全面建設縣域醫療共同體,基本建成覆蓋臨床主要學科的??坡撁耍?、縣區級醫療機構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遠程醫療協作網,并向各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延伸。
二、主要任務
(一)統籌規劃醫聯體建設
1.組建城市醫療集團。由市級三級醫院,尤其是三級甲等醫院牽頭,聯合鄰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市二級醫院、縣區醫院、專業康復機構等,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進一步— 2 — 明確和調整各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在醫聯體內以人才共享、技術支持、檢查互認、處方流動、服務銜接等為紐帶進行合作。實現“運行管理一體化、醫療服務一體化”。
2.建設縣域醫療共同體。加快推進以縣區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搬t共體”內要明確縣區、鄉鎮醫療機構收治病種目錄,明確縣級醫院下轉病種清單;要實行藥品議價、采購、配送、結算四統一管理,實現域內同藥同質同價;要以縣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為主建立影像、消毒供應、心電、醫學檢驗、病理等檢查檢驗中心,為基層提供技術服務支撐。支持朝天區、青川縣、昭化區及我市邊、遠、窮,缺醫少藥地區率先成立行政、人員、財務、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的縣鄉緊密型醫共體。
3.建設跨區域??坡撁?。充分發揮我市醫療機構優勢??瀑Y源,以若干所醫療機構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為支撐,以??茀f作為紐帶,組建跨區域特色??坡撁?,形成補位發展模式,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支持市中心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以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等省市重點??茷榛A,分別依托北大醫學部、華西醫院和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組建跨區域??坡撁?;支持市中醫院以老年病科、慢性病管理科,市精神衛生中心以川東北片區精神專科醫院聯盟等特色科室為基礎,分別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西苑醫院和北大六院組建跨區域專科聯盟;
— 3 — 支持市第二人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以職業病科、眼科、婦兒科等省市重點??茷榛A,分別依托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組建跨區域專科聯盟。聯盟內實現“四個共享”——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學共享,借助智聯信息化技術,打造“同質化、高水平”診療服務,優化醫療資源供給側結構,造福更大范圍內患者,增強群眾獲得感。
4.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在全市范圍內建設覆蓋市、縣區、鄉鎮、村四級的遠程醫療平臺,鼓勵二級、三級公立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上級制定方案、下級實施治療”醫療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二)完善內部分工協作機制
5.切實完善組織管理和協作制度。鼓勵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制定醫聯體章程,規定主體單位和其他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完善醫療質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醫聯體以管理和技術合作為主,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精簡高效的管理組織制度。醫聯體可探索成立理事會。
6.加快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按照有關文件確定的功能定位承擔相應醫療衛生服務職責,推進功能互補。逐步降低在三級醫院就診的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鶎俞t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康復機構等為診斷明— 4 — 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復、護理服務。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當地群眾就醫需求,加強基本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7.強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有效服務。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按照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分級診療試點工作的要求,在??坡撁藘燃涌焱七M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鼓勵居民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自愿選擇1所二級和1所三級醫院為轉診就醫醫院,構建“1+1+1”的組合簽約模式,在確?;鶎邮自\的基礎上,簽約居民可在組合內自由選擇就醫醫院。要進一步完善簽約服務收費機制。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設置免費、有償簽約兩種服務包,積極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及延伸醫療服務,按照簽約服務協議收取服務經費。上級醫院的預約門診優先向家庭醫生開放并下放預約權限,通過預留號源、預留床位、開通轉診患者綠色通道等方式,對轉診患者提供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簽約居民享受連續處方優待政策,通過長處方、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強基層和上級醫院用藥銜接。
8.為患者提供連續性診療服務。建立雙向轉診合作關系,重點暢通向下轉診通道。三級醫院通過設立延伸門診和延伸病房等
— 5 — 方式,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分院區或下級醫療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大力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鼓勵由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支持專業康復機構、社會辦醫療機構等向醫養聯合體發展,提升醫養服務能力,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及臨終關懷等一體化、便利化的連續性健康服務與養老服務。
9.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醫聯體要進一步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健全同質化的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嚴格落實三級醫師查房、手術分級管理、術前討論、手術安全核查、疑難病例討論、分級護理等醫療核心制度,加強對醫療核心制度的培訓和考核,嚴格執行醫療質量監測、評估和通報制度,狠抓醫療服務過程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人員、重點時段的管理,重點抓好醫院感染控制、醫療費用控制、抗菌藥物使用、限制類醫療技術備案等工作,認真落實《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嚴把醫療質量安全關。
(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10.促進人員有序流動。醫聯體內統籌薪酬分配,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在醫聯體(包括跨區域醫聯體)內,醫務人員在簽訂幫扶或托管協議的醫療機構內執業,不需辦理執業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鼓勵醫聯體內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落實醫院用人自主— 6 — 權,實行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創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職稱晉升辦法,實行科學評價,拓展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
11.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強化對口支援,推動建立大醫院帶動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模式,充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資源技術優勢,針對區域內疾病譜和群眾就醫需求,通過派出管理團隊以及??乒步?、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科研和項目協作等多種方式,有效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加強中醫藥特色診療區建設,推廣中醫藥綜合服務模式,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推動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12.完善統一信息平臺。以“智慧廣元”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為基礎,統籌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聯體內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構建“智慧醫療”服務體系,促進醫聯體內診療信息互聯共享、業務協同。加快建成醫聯體內醫療機構之間遠程醫療系統,完善遠程醫療服務診療規范,合理確定服務項目、價格和醫保報銷政策,大力開展預約診療、遠程問診、雙向轉診、健康管理、遠程監測等服務,促進遠程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強化人工智能技術對醫聯體的支撐作用,積極推廣應用移動互聯、機器學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醫用機器人等新技術。
13.實現區域資源共享。醫聯體內可建立醫學檢驗、消毒供應、影像、心電、病理等中心。整合區域醫療資源,為醫聯體內
— 7 — 各醫療機構提供一體化服務。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醫療機構醫學影像檢查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探索建立醫聯體內統一的藥品招標采購、管理平臺,形成醫聯體內處方流動、藥品共享與配送機制。按照醫療機構制劑注冊管理相關規定,支持醫療機構配制制劑在醫聯體內部調劑使用。
三、保障措施
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落實政府規劃、指導、協調、監管、宣傳等職能,切實維護和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創新機制,逐步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結合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進,逐步建立完善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細化責任。各縣區要充分認識組建醫聯體對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重大意義,把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2018年3月底前,各縣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推進醫聯體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及時間進度,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要落實辦醫主體責任,落實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建立財政補助資金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機制,加快補齊醫聯體發展短板。
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責,及時出臺醫聯體配套政策,加強指導和監管。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作為醫聯體建設的牽頭單位,要加強對醫聯體建設和運行的監管,合理劃分市、縣監管責任,明確— 8 — 醫聯體組織管理和分工協作制度。發展改革(價格)部門要完善醫藥價格政策,落實分級診療差別化定價措施,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財政部門要按規定落實財政補助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完善醫保制度政策,完善分級診療差異化報銷的配套政策,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要發揮開發性綜合金融服務優勢,為醫聯體及相關基礎性建設提供專業、有效的支持。
各級公立醫療機構要主動履職盡責,主體單位要發揮醫聯體的集約優勢,以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為核心,加大對成員單位的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的支持。成員單位要通過醫聯體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群眾疾病負擔。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的產權歸屬保持不變,繼續按照原渠道撥付財政補助經費。鼓勵醫聯體通過技術支援、人才培養等方式,吸引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并發揮作用。
(二)強化醫保杠桿作用。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協議管理。積極推進醫聯體內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的收費標準和醫保支付政策按照各醫療機構自身級別確定。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引導參保患者有序就診,推動醫聯體內部形成順暢的轉診機制。推動特殊疾病門診下沉到城市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引導門特病人基層就診。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病組分值付費制度,實行“總
— 9 — 額預算、按月預拔、年終結算”的方式,調動醫療機構控費主動性,促進醫療機構發展。完善日間手術和日間化療診療規范,探索制定日間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相關政策。
(三)完善保障激勵機制。醫聯體建立責任共擔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積極性,實現可持續發展。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完善與醫聯體相適應的規范合理的績效工資政策,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合理拉開收入差距。
(四)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強化考核和制度約束,建立與醫聯體相適應的考核指標體系,轉變單純對業務量的考核模式,重點考核醫聯體建設成效、技術輻射帶動情況、醫療資源下沉情況等,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協作情況、大型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比、基層人才結構改善和服務能力提升情況、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落實情況,以及醫療費用控制、醫保費用控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人事任免、評優評先等的重要依據,并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進修、晉升等掛鉤。
(五)強化監督管理。加快建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綜合監管平臺,把醫聯體建設和運行納入動態監管范圍,健全醫療服務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機制。要綜合評估醫聯體的質— 10 — 量、安全、效率、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因素,以強基層為重點,嚴格落實責任制和問責制,增強大醫院幫扶基層和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的動力。切實加強對醫聯體運行和醫療機構執業行為的監管,將監管結果與醫院等級評定、醫師定期考核等直接掛鉤。加大對爭搶病員、無序轉診、“跑馬圈地”、超范圍行醫、過度醫療、醫療事故等行為的查處,對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醫務人員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格處罰,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六)強化宣傳培訓。市、縣區要加強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的政策培訓,加強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宣傳。進一步拓展宣傳平臺,創新宣傳形式,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絡、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大力宣傳醫聯體建設進展成效和典型案例,提高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引導群眾改變傳統就醫觀念和習慣,逐步形成有序就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