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框架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點歸納總結篇一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材料型試題提供的材料,一定是有“用”的,尤其是“根據材料總結……內容/措施/特點”之類的試題,答案往往隱藏在材料中。如果試題提供的材料足夠豐富,很多時候,考生只需把材料中的“關鍵詞”或“關鍵句”找出來,然后根據需要進行“再加工”(抽象、概括、歸納)即可作答,我們不妨稱其為“抄襲”藝術。
當然,“抄襲”的時候要掌握技巧,一般不要“原文照抄”。“抄襲”的類型很多,或抄襲大意,或抽象概括,或同義詞(反義詞)替換,或文言文轉換為白話文,或把歐式語言轉換得符合中國語言習慣,或把口語轉換為專業術語,或長短句互換等。總之,既要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又要對有效信息能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
盡管當前的高考很少會有直接背誦教材就得分的試題,但很多時候,試題的設問還是與教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考生通讀材料和設問之后,如果無法從材料中尋找到答案,也不必緊張。此時,可嘗試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所學教材相對照,以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一章、哪一節相關聯,將材料與教材關聯在一起,以便于找準答題的方向。當然,這種聯系可能是凌亂的,可能涉及到教材的許多章節。這就需要考生喚醒記憶力,把與試題有關的教材知識“調動”起來,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知識“大挪移”。此類方法多適用于原因、影響、評價類試題。
“找”即找有效信息、找答案。
(1)根據標點符號判斷段落結構,確定信息源。 “、”和“;”表示多個同類信息的并列。“。”表示一個完整信息的敘述完畢。“……”在材料中多表示與解題無關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說“……”的前后有可能會隱藏著有效信息。根據材料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用斜線劃出相應的層次。
(2)根據設問要求找信息,確定答案來源。
在設問中,常有如“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等類似文字。解題時,須對這些限定詞語予以關注。
①“根據材料……”:這種設問多表示答案主要通過材料來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現在材料中。
②“結合所學知識……”:這種設問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拋磚引玉,真正的答案還得求助課本知識。
③“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這種設問表示僅僅依靠材料還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需要通過課本知識來補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