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胥引讀后感700字篇一
——題記
以鮫珠為契約,華胥為引,織一網虛幻的美麗,困住絕望的靈魂。
我愿意,用塵世的生命,換取幸福的幻境。
那些故事,像潑墨的山水,像濃烈的鮮血,像無望的等待。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遺落的風情,從回憶里延伸進心底的痛苦,連命運都這般無奈。情,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綿綿不絕期。可沒有絕期的只是執念。
愛你,是我亡魂的執念。
即使從一開始就只是在苦中作樂,我也甘之如飴。
《華胥引》由三個故事組成,以葉蓁的愛恨情仇為導線,引出了這樣無望的絕世戀歌。
我不能像一個公主一樣長大,但要想一個公主一樣死去。衛國滅國那天,她盛裝立在城樓上,縱身一躍,誓與衛國共存亡。那道曠世凄美的身影從此深深印在了天下人心中,衛國的文昌公主是蓋世的巾幗。
身死魂未滅。殘破的身體里放著的是封印過華胥引的鮫珠,她以死人之身獲得了三年偷來的壽命。
她記得她找過那個男子三年,可是直到臨死前她都沒有找到他。
愛你,是我亡魂的執念。她在面對死亡的那一刻,心里仍然無法釋懷的是對他的愛戀。
以后的日子那樣平靜,她漸漸的開始懂得使用華胥引,懂得該怎樣用美麗的夢境鎖住生者的生命。
以生魂祭祀鮫珠,她可以活久一點,可以活的更久一點,因為她又找到了她的慕言。
思念是荒蕪的野草,燒不盡,斬不完。她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個主顧,姜國大將軍沈岸的夫人宋凝。
美麗的女子靜靜地躺在藤床上看書,眼底是一片沒有生氣的渾濁。她要葉蓁給她一個美麗的夢,她想要離開這個人世。人世中只有虛無的回憶和真實的痛苦,她隱忍的眼波掃過這片土地,勾出了一段曠世的遺憾。
也許當初是她救了他,他愛上了那個救他的女子,可他卻認錯了人。這一錯,錯的那么殘忍。
當她終于如愿的嫁給了他,換來的確是他痛恨的眼神。他說,她毀了他的愛情,他要讓她萬劫不復。
她已經萬劫不復了。她說,她要他死在沙場上,死在離她很遠的地方。
當華胥之境開啟時,她義無反顧的拋棄了塵世的生命,只為了能知道幻境中的她可以有多了幸福。
葉蓁不忍,殺死了幻境中的沈岸,她想用愛人的死換回宋凝的命。這樣,是不是就會回頭?
可是葉蓁錯了。至少在夢里還有美好的回憶,現實太苦,太痛,她不敢回頭。
一場大火燒盡了這紛繁的一切。朝為紅顏,暮成枯骨。
沈岸哭著抱住她的遺骸,問她:你不是說,死也要看著我先在你面前咽氣嗎?你不是說,我對不起你,你要看看老天爺怎么來報應我嗎?你這么恨我,我還沒死,你怎么能先死了?阿凝,你說話啊?
他不是不愛她,他只是從不想承認她其實愛他,他一直以為她恨他。
這樣一場華美的誤會,從故事開始的那刻起就注定是一場悲劇。
無論如何,葉蓁只是在帶我們看著一場又一場的悲情劇,因為不是因為絕望到了頂點,沒有人愿意就這樣離開人世。
十三月。
一個殺手,即便是軟弱,也是在任何人都看不到的地方。哪怕那個人是自己。
可是鶯哥只是鶯哥,她不是錦雀。十三月是殺手,也不該是鶯哥、
從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開始她一直跟著他,成了容潯手里最好的一把刀,是容家最好的一把刀。
殺手的軟肋就是她的感情,她千不該萬不該愛上容潯,讓她無望到絕望。
錦雀是明媚的陽光,她輕易的奪走了她的寶貝。她太高估自己了,原來在容潯心里她從不算什么。巨大的落差讓她發瘋。可是她既是鶯哥也是十三月,她是一個殺手。
那年狩獵,錦雀不經意救了鄭王的雪豹,她代替錦雀進了宮。
那天,她情絲盡斷。
從未想過心還有再次跳動的一天。容垣對她說:是誰教得你這樣,腿斷了也不是誰教的你這樣,腿斷了也不吭一聲,痛急也強忍著?
她怔怔的看著他,仿佛一徹的委屈都有了一個發泄的渠道,眼淚泅濕了他的指尖。
她一直都想逃出去,他知道。
怕她再一次猛撞的弄傷了自己,他選擇給她一個機會,也選擇給自己一個答案。
他帶她出宮,讓她離開,可當她看到他微顫的手指時,卻選擇了留下來,選擇了愛上這個男人。他欣喜萬分。
此后,三年相守,寵冠鄭宮。
可是,該來的還是會來。景侯十年,鶯哥入宮李代桃僵之事被揭穿,容垣震怒。鶯哥被罰在庭華山思過十年,十年不得下山。
她不敢相信,起初兩個月她都在拼命尋找下山的方法,直到有一天她終于遍體鱗傷的走到了趕來的他身邊。
他絕情的捏碎她送給他的骰子,她記得當時自己的聲音柔柔的響起:玲瓏骰子安紅豆,相思紅豆,刻骨相思君知否?
可是現在,可是如今?她哭著問他:那時候你告訴我,你和他們不一樣,你忘記了么?她抬手蒙上自己雙眼,像是不在乎地懊惱,雙頰卻逸出淚痕:我怎么就相信你了呢?你們這樣的貴族,哪里懂得人心的可貴。
從此以后她再也沒有離開過庭華山,安安靜靜的呆了三年,把他的一切都隔絕在外。直到有一天,照顧她的老嫫嫫臨死前對她講:我知道夫人恨陛下,可兩年前陛下已經歸天了,對已死之人,什么樣的恨,都該化為塵土了,陛下望夫人好好活下去,這三年千日,夫人該是,都看開了罷?
可她看不開,為了當年事奮力破陣追要一個結果。她不相信,他離開了這個人世。
于是她找啊找啊,于是她遇到了葉蓁。葉蓁為她尋找難解的心結,她卻只是想要清清楚楚的知道容垣是不是還活著。因為,她是十三月,寧可清醒的痛著,也不要虛幻的幸福。
容垣是真的離開了,離開的那么心傷。他怕她會承受不住失去他的痛苦,自私的幫她選擇了恨他薄情的這條路。可是他從沒有想過,鶯歌最怕的還是他不愛她了。
知道真相的她拒絕了華胥引的夢境,她選擇跳入另一個泥潭——用自己的'命去換妹妹的命。又或許,她只不過是希望可以去另一個世界陪他,好好地跟他在一起。
當換命的華胥引響起的那一刻,容潯卻出現了,他打斷了葉蓁的琴聲,也斷了鶯哥離去的路。
錦雀最終還是沒能繼續她的生命。也是啊,一個一心求死的人,你叫她如何面對自己的重生?不如結束,不如結束。
容潯愛她,一直以來愛的都是鶯哥。可是鶯哥不知道,她也不想知道了。
因為她,瘋了。忘記了一切,猶如一個空洞的木偶,失卻了所有精魂。
容潯渴望她就這樣永遠不要醒來,渴望她就這樣忘記容垣,渴望一切能與她在一起的可能。他也只是個可憐人。
可是最終,鶯哥還是醒了。
容垣的棺槨外殘留了她的一絲紅紗。
她睡去了,安靜的睡在容垣身邊,安靜的守候在他的美夢中。她想說她從未離開過他。她愛他。
玲瓏骰子安紅豆,相思紅豆,刻骨相思君知否?
那樣深沉的愛戀,那樣絕望的美麗,看著作者慢慢的描繪的語句,讓人從心底泛起苦澀的漣漪。哪能守著顆強硬的心,不去動容?
其實那個時候葉蓁早就不再了,她自從重生后便改名為君拂,拂盡往事。
慕言因為有事離開了君拂,阿拂知道他不可能就這么一直陪著她,不會的。
一個死人就應該斷了一切塵念,不是么?
因果循環,她又見到了一段感人的愛情。一只魅殘留的回憶。
往事皆無的魅。她是只形魅,擁有身體的魅。
她的從前名叫卿酒酒,是他的妻子。她的如今名叫公儀熏,是他的孿生姐姐。
姐姐?呵,多么可笑。他愛她,很愛,愛到最后變成了殤。她親手把他推進了地獄,只因一個她從未質疑過的謊言。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所有人都告訴她她是他得姐姐,她是被公儀家拋棄的孩子。
華胥引讀后感700字篇二
在讀唐七公子的《華胥引》之前,我并沒有讀過多少類似的古代為背景的小說。但自從我翻開《華胥引》的第一頁,我就知道,它已將我徹底征服。一本《華胥引》,勝過百本。
我向來偏愛古風的文字,方文山攜的歌詞總是能觸動我的心弦。如今,他親自為《華胥引》作序,我讀罷覺得確如他所說,“隨意翻開一頁,都是一篇形象化的文字”。單單聽作者的名字——唐七公子,已是風雅至極,再讀她的文字,每一句都清新得似田野里拂面的春風,余味無窮。長篇小說,篇幅長了有些時候不免會覺得乏味。而唐七公子卻將幽默與悲傷安排得恰到好處,借景物將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蘇譽與葉蓁的愛情,是最令人感嘆的一段風月。夢幻般的初遇讓人以為他們會像所有王子和公主一樣過上平靜幸福的生活,但兩人再次相遇卻隔著半截生死,百丈高墻。真是命運弄人,他成了亡她國家的敵人。所幸葉蓁被師父用鮫珠救活,以華胥引吸食人的夢來維持生命。從此,他是慕言,她是君拂,開始造夢之路,書中的四個故事由此展開。不得不承認,唐七公子的構思很巧妙,將完全沒有關系的四段愛情悲劇以此手法串聯,使各部分連成了有機的整體。
第一篇《浮生盡》,其實有點像《海的女兒》的版本。宋凝救了自己心愛之人沈岸,他卻誤將柳萋萋當作自己的救命恩人,三人情感糾葛不斷,最后宋凝選擇用生命換一個與沈岸白頭到老的美夢。此時得知真相的沈岸愧疚萬分,為她戰死沙場。所不同的是,這里的宋凝是一個女將軍的形象,她既有男子馳騁沙場的豪情,也渴望擁有永不背叛的愛。她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巾幗英雄,終究也是個女人,她可以忍受肉體的疼痛,卻不能堅強到不需要一個可以一生依靠的溫暖肩膀。
《華胥引》中除了蘇譽與君拂這一對,四篇故事中我最喜歡《十三月》,也許是由于偏愛以宮廷為背景的故事吧。相遇時,他是鄭國景侯容垣,刀術大鄭第一,并且是大鄭第一美男子,鶯哥卻是他侄子容潯養的一個殺手,代妹妹錦雀入宮為夫人。她所受的苦,他皆知道,她的身份,他也知道。他不管她入宮目的何在,只想保護她,與她一生相伴。他問她:“你可知君王之愛是什么?”“雨露均灑,澤被蒼生。”她這樣回答。可他和其他君王不一樣,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飲。與人打賭下棋,一向自信的他卻不敢以她為籌碼,生怕失去她;宴會上,面對撲來的雪豹,他推開她,在月下從容持刀;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又狠心讓她離開。正如唐七公子所說:“回看這一段風月,似一場繁花的凋零,容垣一生太短,執著地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她……卻讓我們看到這樣一段情,從黑暗的宮室里長出來,像茫茫夜色里開的唯一一朵花,縱然被命運的鐵蹄狠狠踐踏,也頑強地長出自己的根芽。”一代君主,這樣用心地去愛一個人,護一個人,懂她的痛,懂她的苦,為她付出了所有,結局實為悲哉!憾哉!
慕言與君拂的故事,雖沒有系統地講述,卻是細水長流,貫穿全書,直至《一世安》中推向高潮。從年少的相遇,到后來的相隨相護,最后他以自身陽壽換得與她短短十五年的相守。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只求與他一世長安,他還是孤獨地度過了最后的七年。一世長安的誓言太美好,美到讓人承受不住生命之輕。其實君拂是幸運的,相伴的時光雖短,畢竟她找到了能將她捧在手心的人,能夠與自己一世長安的人。相比其余四個故事,已是上天賜福。
任何故事,光有動人的內容是不夠的,必有相應的背景為之渲染。在這一點上,唐七公子可謂是極善于以景襯情。《浮生盡》安排宋凝與沈岸相遇的背景是大雪紛飛的戰場,為女將軍的性格添了幾分豪放,卻也暗示了結局。他們的愛情,就像這場大雪,永遠被寒冷和蒼茫掩蓋。《十三月》中容垣死時,身后是燃燒的櫻林,紅色的櫻花在火中起舞,像撲火的飛蛾。他們的愛情便如那些飛蛾一樣,為了追求美麗而不顧一切。他太害怕失去她,算盡一切,唯獨算不到自己的命運。《一世安》中慕容安出現的背景是方山紅葉林。她盛裝的紅衣與紅林交相輝映。她為了愛情燃燒了自己,到頭來為他而死,他卻拋棄了她。她說:“我沒有輸給任何人,只是輸給了你的王座。”她只是有些不甘心吧。翩飛的赤蝶是她為救他燃燒的生命,是她此生最后的華美綻放。
世上之事大多如此,越是渴望有美好的結局,現實便越是讓人嘆息。倘若真有這華胥引,你是否愿意用生命換一場永不凋零的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