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科學篇一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
2、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1、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
2、ppt課件(關于小朋友看病的圖片)
一、教師請幼兒觀看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劉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看的動畫片,小朋友們想不想來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動畫片呢,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2、教師播放動畫視頻《不怕看醫生》,看完后請幼兒來說一說視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3、幼兒簡單描述視頻中的內容,教師繼而引導幼兒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針。
二、觀察圖片,了解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
1、教師:好了,剛剛我們都看過小貓不怕看醫生的故事了,那小朋友們你們去看過醫生嗎?醫院里又有哪些人呢?
2、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看病經歷,并依次播放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讓幼兒看看這些小朋友在醫院的表現,并引導幼兒知道就醫的安全事項。
3、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
4、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
5、不亂動診療室的物品。
6、注意清潔衛生,不到處亂摸。
7、耐心等待就醫。
這次心理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是想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一些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春季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幼兒由于年齡小,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而他們又非常怕打針,只要家長說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他們就很反抗,因而這次活動對幼兒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活動中幼兒觀看了動畫故事《不怕看醫生》,并觀看了很多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也了解了一些關于就醫的安全事項,從圖片和動畫故事中幼兒體會到醫院和醫生并不可怕,我們要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說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看醫生。
但活動中不足的是沒有準備看病的用具,若能給幼兒看一些醫用材料,如,棉簽,紗布,口罩,聽診器等,幼兒會更感興趣,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盡量提供一些實物給幼兒,讓幼兒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觸到,幼兒掌握起來也會更快更好。
小百科:醫生,掌握醫藥衛生知識,從事疾病預防和治療的專業人員的統稱。醫生,古代稱大夫或郎中。現在“大夫”一詞在北方人中也常用。
幼兒園小班教案科學篇二
1.體驗參與科學認知活動的樂趣。
2.能認真仔細觀察事物。
3.了解小象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小象頭飾若干、大象等若干種動物頭飾一個。
模擬小象喊:“媽 媽,媽 媽。”引起幼兒興趣。(出示玩具小象)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小象的名字及外形特征。
提問:“這是誰啊?”(小象)“你怎么知道這是小象啊?”
教師逐一提問小象的耳朵、鼻子、毛皮、身體、尾巴四肢像什么,發揮幼兒想象,幫助幼兒記憶。
教師小結:“小象的身體又高又大,有兩只小眼睛、兩只像扇子一樣的大耳朵、一個長長的鼻子、兩個大而長的象牙,身體后面有一條細細的尾巴,身體下面有四條很粗的腿。”
2.根據已知的特征幫小象找媽 媽。
(1)指導語:“小象為什么喊媽 媽呢?你們知道它的`媽 媽上哪兒去了嗎?我們一起幫它找找吧!”
出示有許多動物的圖片,請幼兒從中找出小象的媽 媽。
(2)提問:“你從哪兒看出這是小象的媽 媽?”
請每位回答問題的幼兒說出2-3種大象的特征。
(3)請幼兒將小象送到媽 媽那里,引導幼兒模仿小象說“媽 媽好!”
教師模仿小象媽 媽說:“你跑到哪里去了,餓了嗎?媽 媽給你帶來了好吃的。”
提問:“小朋友,你們猜小象的媽 媽給它帶來了什么。”(幼兒根據經驗回答)
教師小結:小象喜歡吃青草、西紅柿、甘蔗和香蕉。請幼兒取卡片送給小象。請幼兒模仿小象吃東西的樣子,了解小象是用鼻子將東西卷起來送進嘴里的。
3.游戲:
(1)請幼兒說出圖片上其他動物的名字。
(2)游戲:找媽 媽。
方法:請幼兒戴上動物頭飾,扮演“動物寶寶”迅速找到自己的“媽 媽”(動物卡片)。請“動物寶寶”說出“媽 媽”的名字。游戲反復進行。
“動物寶寶”與“媽 媽”一起聯歡,感受歡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科學篇三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2、嘗試用聲音的強弱、動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現歌曲。
3、體驗集體演唱活動的樂趣。
4、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
1、大貓和小貓圖片及頭飾。
2、節奏圖譜。
一、導入,理解動物形象的大小與演唱力度有關。
1、出示大貓小貓圖片: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玩?
指大貓:它是誰呀?(大貓)
指小貓:那它呢?(小貓)
2、比較大貓和小貓的形象
大貓和小貓叫起來一樣嗎?(不一樣)
大貓怎么叫的.?(請幼兒跟著學一學,“喵喵喵喵 喵—”引導幼兒叫的聲音大一些,有力一些)
小貓怎么叫的?(也請大家一起學一學,引導幼兒叫得聲音小一些,可愛一點)
二、熟悉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1、老師示范演唱(老師清唱一遍)
大貓小貓和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在一起真開心,它們高興的唱起了歌。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在唱些什么?
2、大貓在說什么?引導幼兒用歌詞回答: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 喵—
小貓在說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我是一只小貓,我的聲音很小,喵喵喵喵喵—
3、老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幼兒演唱叫聲部分。
引導幼兒用聲音的強弱表現大貓和小貓。
4、完整學唱歌曲
三、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演唱歌曲
這是一首女兒非常喜歡的歌曲。它歌詞與旋律都比較簡單,容易上口,歌曲內容又形象生動,活潑可愛,所以說這是一首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學唱的歌曲。也許正是因為歌詞、旋律都表較簡單,所以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忽略了對歌曲的欣賞。
如果說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合理的,那么我覺得可能我的活動組織形式不太適合幼兒,特別是分角色哪一環節,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就明顯的意識到小班幼兒不適合這種方式,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集體的學習、模仿、表演可能是更為合理化的。另外,小班的孩子的學習方式更傾向于在動作先行,所以可能讓孩子的做做、玩玩的游戲中學習更為適合,那么如何來實施這種模式呢?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科學篇四
1、幼兒能夠了解面粉光滑、細、輕、白色、無味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豐富詞匯:面粉 軟
3、教育幼兒愛惜糧食,喜歡吃面食。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小狗木偶一個 ;不同種類的面食食品若干; 每組一盤面粉;小麥1瓶。
一、以游戲形式,激發幼兒認識面粉的興趣。
師:“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小狗貝貝的面食店今天開業了,咱們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吧!”“瞧:有什么呀?”(出示面食)
“小狗貝貝店里有這么多好吃的,它想考考你們,這么多好吃的.都是用什么做成的呢?”(面粉)
“這些好吃的都離不開面粉,想不想認識它?(想)“小朋友可以用小手摸一摸,捻一捻,聞一聞,吹一吹,看看面粉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出示面粉)
二、 引導幼兒利用感官、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1、對幼兒的操作進行梳理。
師:“面粉是什么顏色的?”(白色的)
“小朋友用你的小手來摸一摸這白色的面有什么感覺?”(光滑的)
“再用你的手指來捻一捻,覺得面粉怎么樣?”(很細)
“來吹一吹、看一看、面怎么樣?”(像粉一樣,輕輕的飛起來)
“用鼻子聞一聞它有沒有味道?”(沒有)
教師小結:面粉的顏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覺又細又軟的、吹一吹很輕,聞起來沒有氣味。
2、引導幼兒感覺面團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