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一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遼寧師范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大學,坐落在中國北方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是遼寧省基礎教育師資培養與繼續教育基地、教育科學研究咨詢基地、高校師資培訓基地、適應地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現已成為遼寧省最大的、起示范帶頭作用的教師教育中心。
學校始建于1951年8月,初建時為旅大師范專科學校,是新中國誕生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師范院校之一。1953年,東北地區7所師專調整歸并為3所時,我校更名為大連師范專科學校。1958年7月,擴建為大連師范學院。1960年更名為遼寧師范學院。1983年12月,更名為遼寧師范大學。57年來,學校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砥礪耕耘,自強不息,先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8萬多名合格人才。幾代師大人秉承“厚德博學、為人師表”的校訓,牢固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為遼寧省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這一基本方向不動搖,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深化改革,不斷凝聚發展力量,增強發展動力,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學校辦學實力顯著增強,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學校有校本部(黃河路校區)和西山校區兩個辦學區,占地面積982203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4969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3018人,外國留學生140人。設有22個學院,51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全國教育碩士、公共管理碩士、高校教師專業學位和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培養單位,形成了層次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00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205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3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17人,碩士學位教師435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1人,雙聘院士2人。另聘任幾十位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為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校擁有1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7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3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設有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遼寧師范大學中心、教育部省屬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遼寧師范大學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遼寧師范大學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以及遼寧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遼寧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等多家研究和培訓機構。主辦3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分別為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全國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
2005年以來,教師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項目4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3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2項、遼寧省規劃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325項。我校教師出版專著208部,發表論文4101篇,其中被sci收錄290篇,被ei、istp、ssci等收錄100余篇,受理專利47項,獲得各項科研成果獎勵300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14個國家和地區的51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進行教師互換、學者互訪、合作研究與聯合辦學等。成立了生物制藥技術研發中心、意大利利馬竇衛匡國研究中心、大森日本學習研究中心、國際商學院、國際職業學院,在美國邁阿密大學設立了孔子學院等。
學校被評為全國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少年教育工作、社會實踐活動、教育部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先進單位。獲得首批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先進測試站等榮譽稱號。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學籍管理工作、大學生就業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青團工作、依法治校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先進黨委、文明單位。
?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二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
南通大學現有4個校區,設有22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1個國際教育學院和1所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5萬余人,設有 8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醫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管理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2007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目前,學校擁有5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江蘇省品牌專業,14個江蘇省特色專業,以及以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教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為代表的一批優質教學資源。
學校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2003年成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單位,2009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現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0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省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3個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一期項目;擁有1個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個省級工程中心,1個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43人,教學科研人員約2200人,其中博士、碩士生導師600余人,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首屆江海杰出英才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教育部優秀骨干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 333 ”工程培養對象、省高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等各類杰出人才。歷年來,共承擔“ 973 ” “ 863 ” 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等高層次項目200余項,在 sci 、ei、istp、cssci 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00 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78項,榮獲包括2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獎勵近30項。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的3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多個國際交流項目。學校現有300余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學校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典型“莫文隋”精神的發源地,江蘇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江蘇省文明學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校黨委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校黨校獲得“江蘇省紅旗基層黨校”稱號。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在“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 2012年學校百年華誕為契機,在跨越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之路上奮勇前行,加快推進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變,立足南通,服務江蘇,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積極為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撐和知識貢獻,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綜合性大學”而努力奮斗!
南通醫學院的前身是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1912年3月由清末狀元張謇及其兄張 創辦,是我國最早創辦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1927年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改為私立南通醫科大學,1928年南通的農、紡、醫三所大學合并為私立南通大學,繼而成為南通大學醫科。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學改為南通學院。1937年下半年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戰爭,南通學院被迫停課。1938年8月南通學院遷至上海,農科、紡織科復課,醫科與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合并建成國立江蘇醫學院。1946年,南通學院院本部遷返南通,同時恢復醫科。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通學院醫科改建為公立醫學院,定名蘇北醫學院。1956年改名南通醫學院,1957年南通醫學院遷往蘇州,改名蘇州醫學院,同時,在南通建立蘇州醫學院南通分部,1958年南通分部又改為南通醫學院。1958年,南通醫學院歸屬江蘇省管理。1978年9月,隸屬關系改為由交通部和江蘇省雙重領導,以交通部領導為主的體制。2000年2月起,南通醫學院由隸屬交通部劃轉江蘇省人民政府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
南通工學院的前身是南通紡織染傳習所,創建于1912年4月。1913年9月更名為南通私立紡織專門學校,是我國第一所紡織高等院校。1927年改為南通紡織大學,1928年與醫科、農科合并為私立南通大學,1930年為南通學院紡織科,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南通學院紡織科遷至上海并入華東紡織工學院。1977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復建,成立南京工學院南通分院,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改稱南通工業專科學校,1980年7月省政府報經教育部批準,改名為南通紡織專科學校,1985年1月省人民政府報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南通紡織工學院,1995年9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南通工學院。
南通師范學院是由原南通師范專科學校和南通教育學院于1999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合并組建的本科高等院校。南通師范專科學校創建于1958年,1962年停辦。1976年12月經省政府批準以“揚州師范學院南通分院”名稱恢復辦學,1979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南通師范專科學校”校名。南通教育學院前身是南通地區教師進修學院和南通市教師進修學院。南通地區教師進修學院于1959年經省教育廳批準成立,1963年停辦。1982年3月經省政府同意,建立南通地區教師進修學院和南通市教師進修學院,1983年3月南通市委決定兩院合并,建立新的南通市教師進修學院。同年7月,經省政府批準南通市教師進修學院定名為南通教育學院。
2004年5月18日,經教育部批準,南通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范學院三校合并組建南通大學。
?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三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仰恩大學于1987年由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及其家族設立的仰恩基金會創建,經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批準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1988年由福建省政府辦學。為著國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從1994年7月起,仰恩大學作為中國教育改革的試點,由仰恩基金會獨立辦學。仰恩大學是全國第一所具有頒發國家本科學歷證書和授予學士學位資格的私立大學。
仰恩大學位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北郊。校園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學校占地面積20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體育場館面積14余萬平方米。學校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均可進行多媒體教學;建有先進的網絡中心、計算機中心、多媒體語言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多媒體計算機教室,以及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大型模擬實習基地;學校還建有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大型圖書館和豐富學生課外活動能容納萬人的文體中心,以及大量的各種運動場地。學校的體育運動、文化娛樂、食宿、醫療設施先進齊備,條件優越。學校管理嚴格,重教育人,是學習求知和陶冶情操的理想場所。
仰恩大學堅持從嚴治校、從嚴管理、從嚴施教,實行現代化知識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辦學原則。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負責學生在課外自由活動中的精神文明教育,使學生具備優良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2001年8月和2002年5月,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和福建省政府分別授予仰恩大學“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福建省教育系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光榮稱號。2006年6月由中共福建省委授予仰恩大學“福建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學校”。
仰恩大學堅持教育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試點,仰恩大學深受中央領導、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重視,同時還受到國外大學的關注。仰恩大學實行英漢雙語教學,各專業除嚴格按照教育部規定的各類課程進行教學外,特別加強英語、計算機的教學。學校聘請有50多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專家、教授在校執教。學校四年一貫開設英語課程。學校提供各種學習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八級統考從。三年級開始,學校各專業設立“專業英語課”。各專業的部分主干課程采用國外大學使用的原版英文教材,由外國專家教授用英語講授,并把英語、計算機和專業課三者結合進行教學。
學校重視計算機教學,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必須通過福建省計算機等級一、二級考試。學校要求和鼓勵理、工科類專業學生積極參加計算機二級、三級考試及各類計算機應用師考試,鼓勵其他專業學生積極參加計算機二級考試。計算機系學生必須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和組網建網知識。
仰恩大學現有5個學院, 14個系,5個部,30個專業,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校將陸續增設新的系和新的專業。
仰恩大學具有開放式、國際化的辦學特色。學校重視同國內外著名大學的交流與合作。仰恩大學選聘國內外學有專長、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事業心強的教師來校任教。
仰恩大學實行學年制和學分制相結合的雙軌制。根據市場經濟和教育規律科學地制訂培養計劃,合理配置課程內容,通過四年的學習,培養出基礎扎實、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適應性和競爭能力強的高級專門人才。學校重視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和思想情操的陶冶。學生在畢業后可用中文、英文直接處理有關業務,具備能在國內外謀職和創業的能力。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四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遼寧財貿學院位于美麗的海濱旅游療養勝地—興城海濱風景區。這里,面對一望無際的渤海,背靠郁郁蔥蔥的首山,西臨六百年寧遠古城,遙望佛島裊裊青煙。坐擁城、泉、山、海、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合于一身,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氣候宜人,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僅5公里,交通便利,是理想的辦學之地。
遼寧財貿學院是2008年9月經教育部批準全國首批由獨立學院轉設的民辦普通高校,前身為沈陽師范大學渤海學院。
遼寧財貿學院自成立以來,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辦學的公益性原則,堅持辦學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秉承“務實、高效、健康、特色”的辦學宗旨,確定了學院“培養具有遠大理想、良好品德、過硬本領、健康身體的應用型、復合型的財貿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全院教職員工立志獻身于教育事業,培育和弘揚“改革創新、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秉承“立德尚美、博學篤行”的校訓,堅定“勵精圖治、團結拼搏、朝氣蓬勃、爭創一流”的大學信念,努力建設一所面向地方,服務基層,以應用學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型本科高校,學院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為手段,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加快發展和建設步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學院設置文學、管理學、經濟學等三個學科門類;開設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漢語言、新聞學、英語、旅游管理、表演(主持人)、藝術設計、舞蹈等17個本科專業和專業方向;設有經貿系、中文系、英語系、旅游管理系、表演系、藝術系等6個系,以及馬列、公共外語、體育等3個公共基礎教學部(教研室)。
學院建有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數字語音室、體育館等教學基礎設施,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生活服務設施。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即“培養人才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的辦學思想,在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中,逐步樹立了正確的辦學理念,并體現在“培養合格人才”上。
學院高度重視基礎理論教學,著力突出實踐教學,通過系統的教學和豐富的教育實踐,強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院不斷辦出質量、辦出特色。
學院堅持特色辦學,將學校的專業與相關的行業密切結合,在相關的行業建設教學基地,合理安排教學實踐,檢驗課堂教學效果。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五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風云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圣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學校占地面積5167畝,建筑面積25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26棟早期建筑被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近年來,法學大樓、經管大樓、外語大樓、計算機大樓等拔地而起,成為學校邁入新世紀的標志性建筑。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6個學院(系)。有112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8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08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96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32個博士后流動站。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本文來源:https:///a/熱門標簽:高考數學答案高考物理真題北京教育考試院高考文綜試卷高考物理答案高考化學真題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高考生物真題吉林省教育信息網高考語文題庫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六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青海大學坐落于青海省省會——“夏都”西寧市北郊,是一所國家重點支持、清華大學對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設的地方多科性大學。
(部);有畜牧研究所、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等12個專業研究所;有“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長期庫青海復份庫”、“國家油菜改良青海分中心”、“青藏高原農業分析中心”、“青藏高原農作物新品種品質測試中心”和歐盟援建的“馬鈴薯病毒檢測中心”等5個國家級實驗研究中心;有“高原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原生物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高原動物疾病、化工原理、先進材料與應用技術、春油菜育種、水利水電、高原建筑材料、基礎醫學、高原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醫學實驗中心、草地生態環境、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基礎化學、藥學等1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基礎工業教學示范中心“省級教學實訓基地”。
學校現有55個本科專業、23個碩士點、2個博士點。學科專業形成了以工、農、醫、管四大學科為主、其他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其中,有農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草業科學、水利水電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藏醫藏藥、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園藝、區域經濟學等14個“省級重點學科”和3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102名,其中,本科生8231名,碩士研究生320人。
五年來,學校共取得各類科研項目433項,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等30項,省部級項目291項,科研總經費11619.12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青海省首屆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8項,在國內外各種刊物上共發表學術論文4000余篇。
學校在接受清華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對口支援的同時,先后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高知大學、新西蘭澳克蘭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協作關系。
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學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學校”、“青海省文明單位”、“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七
特別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對填報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規定的院校和專業進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閱讀。
2、擬定志愿草表
建議考生上網填報志愿前,先將選報的志愿填寫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內容上網填報,可以減少在網上反復修改的次數,減少出錯的可能性。
3、登錄指定網頁
登錄省招辦指定網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報網址,如果網絡管理員已經將網報地址設置為瀏覽器的主頁,打開瀏覽器就可以啦。
4、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用戶名是考生準考證上的14位報名號數字,第一次登錄網上填報志愿系統要輸入初始密碼,初始密碼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證號。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再點擊“登錄”按鈕即可進入網上填報志愿系統。
5、首次登錄后必須修改密碼
填寫聯系地址和電話,閱讀考生須知。首次進入網上填報志愿系統時,計算機屏幕上會出現修改密碼、填寫聯系地址和電話及閱讀“網上填報志愿考生須知”的界面。考生必須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碼并填寫聯系地址、電話等信息。考生應仔細閱讀“網上填報志愿考生須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關要求以后再執行“修改”操作。考生只有正確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進入系統進行其它操作。
6、選擇批次填報志愿
先在網頁上點擊“填報志愿”按鈕,選擇要填報的批次進入填報頁面,例如,你要填報第一批本科志愿,就點擊“第一批本科”,進入第一批本科志愿欄,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填到一本志愿欄內。填完一本志愿后,如果你還要填報二本志愿,就點擊“第二批本科”,進入第二批本科志愿欄填二本志愿。不同批次不同序號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號的專業志愿要填到對應的志愿欄,每個志愿要與志愿欄一一對應,千萬不要錯欄錯位。
7、檢查核對
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輸入完畢后,點擊“下一步”按鈕,網上填報志愿系統將你填的代號轉換成相對應的院校和專業,屏幕上會顯示你填報的院校名稱和專業名稱。這時候,要閱讀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細核實顯示的學校和專業是不是你想要填報的,如果不是,或出現紅色字體顯示的“無效院校”或“無效專業”就說明填錯了代號,一定要按正確的代號更正,要不然就張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補填志愿,可以點擊“上一步”按鈕,返回到填報界面進行修改或補填。
8、保存志愿信息
檢查志愿信息無誤后,點擊“保存”按鈕,只有點擊了“保存”按鈕,填報的志愿信息才會儲存到網報系統中;不點擊的話,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沒有填報志愿。每一個批次的志愿填好后,都要點擊“保存”按鈕,保存這個批次的志愿信息。
9、查詢志愿,退出系統
把需要填報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報完畢后,點擊“查詢志愿”按鈕,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報情況,檢查所填批次、院校、專業志愿是否完整準確,是否存在無效院校志愿或無效專業志愿。如果沒有問題了,點擊“安全退出”按鈕,退出網上填報志愿系統,關閉填報志愿的瀏覽器頁面。
10、修改志愿
考生可在截止時間之前隨時登錄系統使用“填報志愿”與“查詢志愿”功能。特別提醒考生的是,修改志愿后一定要點擊“保存”,否則修改無效,多次修改志愿以考生最后一次保存為準。修改密碼與聯系方式:考生可在截止時間之前隨時登錄系統使用“修改密碼”及“修改個人信息”功能進行修改。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八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是一所具有近60年悠久歷史的國家重點大學。早在建國前夕,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支援解放全中國,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分別成立了鶴崗工科高級職業學校、雞西煤礦工業學校、撫順工科高級職業學校、阜新工科高級職業學校以及東北煤礦工人速成學校。1958年分別成立了阜新煤礦學院、撫順煤礦學院、遼寧煤礦師范學院和雞西礦業學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調整,四校合并,校址選于遼寧省阜新市,定名為阜新煤礦學院,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學校更名為阜新礦業學院。1996年4月, 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并升格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從此揭開了學校發展的嶄新篇章。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在上級部門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積極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銳意改革,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與辦學水平日益提高、辦學實力顯著增強,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88所重點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獲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條件接收留學生單位之一,1999年被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同年學校又成為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已成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于一體,擁有工、管、理、經、文、法、農等多學科,辦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學府。現設有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力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20個院系、103個本科與高職專業。目前,在冊學生3.9萬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高職生、留學生3萬余人。
遼寧工大教學科研設施完善、學習生活環境幽雅。學校建有阜新校區和葫蘆島校區,占地3260畝,校園內古樸、典雅的建筑鱗次櫛比,校舍建筑面積78.4萬平方米,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1.5億元。一萬二千平方米的現代化圖書館,藏書190萬冊,訂有中外文期刊2000多種。學校編輯出版的《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均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其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已進入csta 和ei以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并首批進入中國核心期刊。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的立足之本。遼寧工大不僅擁有一批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傳統學科,也擁有一批生機勃勃的新興學科。建有礦業工程、力學、測繪科學與技術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9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中心、8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已形成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遼寧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體系。
一流的大學必須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遼寧工大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以培養高素質的優秀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加強中青年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富有創新能力、滿足學校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600余人,擁有雙聘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具有或正在攻博士學位240余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遼寧省高校創新團隊。1名教師被確定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教師榮獲全國百名高校教學名師獎;一批教師分別被確定為省部級學科學術帶頭人和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生命。遼寧工大以培養誠樸求是、博學篤行,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近年來,學校先后有近40項教學成果獲國家和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在國家、省部組織的課程統考和教學質量檢測及各類大賽中,我校均取得了優異成績。畢業生就業率連年達95%以上,居遼寧省高校前列。廣大畢業生以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甘于奉獻的特點,贏得了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歡迎,受到了社會的好評。1999、2000年,學校教務處、學生處先后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遼寧工大始終堅持走國際化、開放式辦學道路,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先后與德國、澳大利亞、南非、美國、日本、越南、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的許多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校際聯系和學術交流關系,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南非比陀利亞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日本秋田大學等國外高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互派專家、學者、留學人員進行學術交流,開展科研合作,聘請世界知名學者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學校聘請了一大批外籍教師和專家為學生上課,培養了一大批外國留學生,與國外科研院所合作承擔了數十項科研課題。學校與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越南礦業學院共同開辦了“2+2”、“3+1”聯合培養人才模式,與德國克勞斯達爾技術大學簽定了聯合培養人才協議。學校成功舉辦了國際礦山測量協會第十二屆大會和第三屆現代采礦與安全國際學術會議。
遼寧工大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機械設計大獎賽等科技學術活動形成了校園文化的主旋律。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及遼寧省舉辦的各類科技學術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有300余項作品獲獎。學校榮獲了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高校優秀組織獎、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和遼寧省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等多項稱號。“大學生社團文化節”被評為遼寧省校園文化精品活動一等獎,“大學生好習慣工程”被評為遼寧省思想政治教育a類精品活動。我校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第三屆全國高校十佳學生標兵社團”,這是遼寧高校歷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社團。我校學生代表昝瑩瑩作為三名學生代表之一,代表除北京、上海之外其它高校,在全國大學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座談會上作主題發言,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以掛職鍛煉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次受到中宣部、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的表彰。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號。
遼寧工大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機械設計大獎賽、計算機程序設計大獎賽等豐富多彩的科技學術活動形成了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學校每年都有10余項學生發明專利問世。在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大賽中我校參賽作品獲得一等獎;在全國第五屆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我校學生獲遼寧賽區冠軍;在1999年遼寧省“鳳祥杯”首屆大學生電視辯論賽上,學校代表隊獲得了冠軍;在“創維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學校參賽隊伍分獲遼寧賽區一等獎和三等獎;在“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中榮獲優勝獎;在全國大學生軟件之星大賽中學校代表隊獲得第三名;在近幾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上,有20余項作品獲獎。以掛職鍛煉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次受到中宣部、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的表彰。2000年,學校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號;2005年,學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央精神文明辦、全國學聯授予“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06年,學校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授予“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光榮稱號。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遼寧工大以其優良的學風和校風,多次被遼寧省政府、省教育廳授予“文明單位”、“安全文明校園”、“優良學風校”榮譽稱號。建校半個多世紀以來,已向國家輸送了10萬余名各類人才,廣大畢業生遍布國家經濟建設各條戰線,涌現出了一大批卓越管理人才和著名專家、學者。
在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遼寧工大人正以昂揚的斗志、豪邁的情懷、創新的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努力把學校辦成優勢學科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教學科研水平高、綜合實力強、社會貢獻大、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實施突破阜新戰略、振興我省老工業基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九
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 500分
本科控制分數線: 404分
專科(高職、提前專科)控制分數線: 150分
普通類 物理學科類
特殊類型招生控制分數線: 501分
本科控制分數線: 362分
專科(高職、提前專科)控制分數線: 150分
體育類 歷史學科類
本、專科(高職)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 150分
體育類 物理學科類
本、專科(高職)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 150分
藝術類 歷史學科類
本科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 303分
專科(高職)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 150分
藝術類 物理學科類
本科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 271分
專科(高職)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 150分
高水平運動隊
文化成績控制分數線:歷史學科類 404分,物理學科類 362分
遼寧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6月23日
遼寧大學的錄取分數篇十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河南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開封,是河南省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等院校,也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大學之一。1912年,河南大學的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立,開啟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先河,成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后歷經中州大學、第五中山大學、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成為國立河南大學,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
?
?
新中國成立后,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的醫學院、農學院、財經系、畜牧系等為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或單獨成立學校,或并入其他學校,為中南地區及河南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又經開封師范學院、河南師范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改革開放以來,河南大學的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培養與引進高層次人才、建設新校區等,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一所擁有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農、教育、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設有34個學院(部),83個本科專業,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3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8個碩士學位授予點,18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教職工40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60人。全日制在校生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留學生近200人。
建校近百年來,河南大學嚴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訓,在歷代學人的精心鑄造下,形成了“團結、勤奮、嚴謹、樸實”的優良校風和“前瞻開放、面向世界,堅持真理、追求進步,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兼容并包、海納百川,不事浮華、嚴謹樸實”的河大精神,在推動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教育振興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價值,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建校之初,學校便廣攬名師,廣納賢才。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地質學家馮景蘭、歷史學家范文瀾、考古學家董作賓、經濟學家羅章龍、社會活動家潘梓年等都曾在此執教。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工程,推動人才攀登計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2600多名專任教師中,有雙聘院士12人,博導、碩導1246人,博士720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人,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35人,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22人。
河南大學堅持以科研促教學,成效顯著。學校擁有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學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節能減阻添加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有國家教育部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教育部體育藝術師資培訓培養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及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國家級教育、科研基地。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100余項,其中國家重大專項、“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270余項。有40多個項目通過國家和省部級鑒定,20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10年,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5項,獲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項,居河南省高校首位。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不倦的教風,樸實的學風,為莘莘學子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河南大學一直以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享譽海內外,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成績優秀;在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已獲40項成果,覆蓋所有建設項目類別。
作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河南大學歷來把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放在重要位置,連續18年獲得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連續3次獲得省大學科技文化藝術節優秀組織獎和綜合成績第一名,在全國“挑戰杯”競賽、大學生建模大賽、cuba等學術科技創新、文化體育活動中獲獎200余項。建校至今,學校培養出40余萬名各類專門人才,其中72位成為院士或學部委員,150余人擔任副部級以上的領導職務。
2011年3月15日,河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來自“兩院”、中央編譯局、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體育總局的143位專家學者被聘為河南大學研究生導師。除了還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聯合培養國防生外,河南大學作為“國際大學聯合會”成員、“亞太大學聯合會”理事學校,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等,與美國阿克倫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
河南大學把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整體規劃中,不斷創新突破。學校成立河南省高校建設的第一個大學生創業園,定期開展校園就業精品活動,實施校地合作、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大力開拓國外就業市場,與澳大利亞、俄羅斯、德國等國外50余所大學簽訂相關協議。繼2009年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后,2011年,河南大學榮膺2010—2011年度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河南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歷來深受黨中央、國務院,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胡錦濤、江澤民、賈慶林、吳官正、李長春、李嵐清、習近平、李克強、曹剛川、李鐵映、遲浩田、韓啟德、陳至立、王文元、張思卿、羅豪才、陳奎元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蒞校視察。郭庚茂等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也多次深入學校指導工作。各級領導對于學校的親切關懷,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成為催生河南大學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