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解簡易方程教學設計篇一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練習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課件
一、預習測試
直接寫出得數:
二、自主學習
1、交流預習作業,指名學生口答
2、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長大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
3、教學例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50+50=100(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2)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3、教學例2,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么?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
說說什么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4、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5、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后匯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三、多層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想法
2、完成“練一練”第2題,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咧?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4、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系式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5、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1、完成《補充習題》
42、每日一題
寫出一些方程,并在小組里面交流
六、板書設計
方程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解簡易方程教學設計篇二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今后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只。
一、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游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并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煉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么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
(2)什么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依賴于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采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范書寫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解簡易方程教學設計篇三
教科書第109頁的例2、例3,完成第109頁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七的第1~4題。
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ax±b = c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認識解方程的意義和特點。
會ax±b = c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認識解方程的意義和特點。
看圖列方程,解答多步方程。
電教平臺。
1、出示三個小動物,讓學生圍繞三個小動物提提出問題進行學習。
1.教學例2。
出示小老鼠的問題:
出示例2。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師:那么,要列方程就是要列出什么樣的式子呢?
學生: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學生:3x+4 = 40。
教師:很好!誰能再說說這個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學生:每盒彩色筆有x支,3盒彩色筆加上另外的4支,一共是40支。
學生:可以把原方程看作是“加數+加數 = 和”的運算,因此,根據“加數 = 和-另一個加數”來解。
這樣也可以根據“加數 = 和-另一個加數”來解。得出3x = 40-4,再得出3x = 36。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出解此方程的前兩步,下面的解法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做完以后,集體訂正。得出方程的解以后,要求學生在算草紙上進行檢驗。請一位學生口述檢驗過程,集體訂正。
教師小結例2的解法:解答例2,先要根據圖里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即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然后解這個方程。解方程時,關鍵是要先把3x看作是一個數,根據“加數 = 和-另一個加數”求出3x等于多少,再求x等于多少就得出方程的解是多少。
2.教學例3。
小貓提出的問題:
教師出示:解方程18-2x = 5。然后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解。做完以后,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這個方程你是怎么解的?先怎樣做,再怎樣做,根據是什么?(先把2x看作一個數,再根據“減數 = 被減數-差”得出2x = 18-5,2x = 13,x = 6.5。)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把解方程的過程出示。接著,教師出示例3:解方程6×3-2x = 5。
教師:例3的方程與我們剛才解的方程,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相同點是:等號右邊都是5,等號左邊都要減去2x;不同點是:18-2x = 5的等號左邊只有一步運算,而6×3-2x = 5的等號左邊有兩步運算。
教師:6×3-2x = 5,等號左邊的兩步運算,第一步是算6×3,就等于18。這樣方程6×3-2x = 5就變成了18-2x = 5。所以,解方程6×3-2x = 5,要按照運算順序,先算出6×3的值。那么,下一步該怎樣做呢?剛才我們已經做過,自己把方程6×3-2x = 5解出來。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例3,同時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解題。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教師小結例3的解法:解答例3,要先按照四則運算的順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計算算出,再把2x看作一個數,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來求解。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109頁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獨立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行間巡視,檢查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是否正確,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做完以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根據和過程。
1.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題第一行的兩小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行間巡視,仍然要注意檢查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正確,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做完以后,每一題讓學生說一說解的過程和解題的根據。
2.做練習二十七的第2題。
教師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題目,讓兩位學生到黑板前來解題,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解題。做完以后,指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方程的異同點,解法的異同點。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4題。
讓一位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做?能不能先解方程,分別求出兩個方程的解,再判斷上面的五個數中哪兩個數是這兩個方程的解?(可以。)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以后,集體訂正。
解簡易方程教學設計篇四
教材第68頁例3、“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的第5、6、7題。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2.培養學生從問題出發尋找所需條件的分析能力。
3.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分析能力。
1.正確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確的列出方程。
多媒體課件。
1.解方程。
2x=1.6 x÷2.7
2.導入新課: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并板書課題。
1.教學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學生思考并交流:這道題中是減去x,怎么辦呢?
(3)教師引導:把這個方程變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上x,左右兩邊相等。
(4)學生獨立寫出解答過程,并檢驗。
小組代表匯報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據什么?(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加上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講解并板書。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檢驗:方程左邊=20-x
=20-11
=9=方程右邊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討論: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引導小結: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時,要注意等號對齊,檢驗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完成課本第68頁“做一做”第1題前面3小題、第2題中第1小題,將同學進行分組,每三名同學一組進行板演。首先各小組獨立思考,完成解答過程。最后師生共同分析,講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呢?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加上x,變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時要注意等號對齊,檢驗過程要寫清楚,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材第70~71頁練習十五第5~7題。
解簡易方程教學設計篇五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義和驗算的方法,能正確解方程。
2.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和再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學生用品大展銷,這里是選取其中的幾件。
商品上標價分別為(字母表示的為商品價格不知道的):
上衣 65元 巧克力 y元
鋼筆 40元 皮鞋 60元
書 x元 文具盒 20元
如果拿100塊錢去買商品,用錢的結果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
(三種情況,大于、小于、等于)
1.小組討論,介紹如何分。
2.教師指出:像這些用等號連起來的算式我們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師板書。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方程。(板書課題)
4.提問: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寫出一些方程來嗎?試試看,在隨練本上寫出一個方程。
5.匯報:說說你寫的方程是怎樣的?
提問:如65+x是方程嗎?為什么?
由此看出:具備方程的兩個條件是什么?
可以用一句話或者圖來表示嗎?
說起方程,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我們都知道《九章算術》是我國著名的《算經十書》之一,是十部算經中最重要的一部。《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中方程術是《九章算術》最高的數學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統地總結了方程的解法,比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希臘丟番圖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術》反映出我國古代數學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取得在全世界領先發展的.地位,作為一部世界科學名著,它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入朝鮮、日本。現在,它已被譯成日、俄、德、法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
聽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想?
1.師:大家知道這些方程中的未知數的值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練習求未知數,指名板演。(兩題)
剛才我們求這個方程的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們在解方程時寫個“解”字。師補充寫解。
其實我們以前求未知數x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解方程。
2.選出方程的解,并畫上橫線。
x+8=30 (x=38 x=22)
x=5是方程( )的解。15x=3 6x=30
12-x=8 (x=4 x=20)
提問:你是怎樣找出方程的解的?
3.檢驗
師:我們在解方程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代進去的方法算一算,如果它的等式結果和右邊相等,說明是正確的,這種就是方程的檢驗方法。
請大家把書翻到80頁,看一下方程的檢驗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檢驗的格式,自己任意挑選一題進行檢驗。
做個游戲,好嗎?
1.分組出五題判斷題,寫出式子,可以是方程,也可以不是方程的,考考其他組,看看哪個組編的題最好。
2.求出最好這組中的兩道方程中的解,并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