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基層新答卷心得體會 國企改革新答卷心得體會篇一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如何在新常態下積極適應不斷改革變化的工作環境,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促進工作優質高效完成,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問題。當然,做好基層工作的關鍵在于:把握“四個一”,聚心齊力,保證各項工作優質高效。
繃緊一根繩。這根繩就是思想的繩。現在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思維決定行動”,就表明積極向上的觀念、想法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大家應該在各種工作方案、計劃、安排的材料中看得出來,材料第一部分一般都是著重提出“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之類,這也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基層干部,應當始終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牢記工作職責、盯緊工作目標,抱著“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的心態,認真開展工作。不少單位的單位文化中提到“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我們也應當用這句話不斷地對照自己的行為,既做到本職工作盡職盡責,也做到不斷向周圍傳遞正能量,和周圍同事一起樹立起“要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為優質高效完成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擰成一股力。這就是團結協作。所謂獨木難成林,在工作中,與領導同事互相關心幫助、彼此理解支持,有工作一起分擔、有困難一起解決,無論是自身的業務工作還是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只要任務最終落到我們手中,我們都應當欣然接受并且和同事共同努力去完成。工作中,擯棄互相推諉,摒棄相互猜忌,大家團結一心,親如家人,辦公室里就會永遠都是和諧愉快的氛圍,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樣良好的工作氛圍當中,完成任何工作都會事半功倍。當然,說到團結協作,部門之間的協作也非常重要。各股室間互通有無、通力協作,形成工作一盤棋,也會有力的推動工作的全面開展。
卯足一把勁。就是腳踏實地的開展具體工作。有了堅定的目標、積極的工作態度,有了和諧共處的工作團隊,接下來就是實打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了。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就是是一環扣一環,中間沒有閑隙。面對各項工作任務,我們應當首先吃透政策,清楚為什么做,應該怎么做,自己先研究學習,搞懂工作的具體操作方法;其次,指導相關工作部門開展工作,這期間會有很多復雜的情況,比如下級單位工作積極性不高、具體操作人員業務能力不足、工作推進難度大等等。只要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落到我們手上,我們就應該只堅持兩個字:執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卯足勁的時候。
牽動一顆心。就是爭取各方的關注支持。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就是要積極宣傳、“大聲吆喝”,牽動各方面對我們關注支持的一顆心。就基層來說,首先是要爭取廣大人民群眾對自己所做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加深廣大群眾對具體事務的知曉度。同時,工作中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提高人民群眾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另一方面,同級各部門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關注,也是基層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動力。要獲得這方面的支持,首要任務就是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通過適當的方式宣傳出去,無論是國家政策層面的還是工作實績方面的,這樣既是對自身工作的認可,也是對自身形象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基層工作,涉及廣大群眾的利益,是黨和國家政策執行的最敏感的觸角,做好基層工作,在牢牢把握“四個一”的同時,還要致力于打牢基層基礎,靈活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始終致力于融入基層、服務基層,體現良好的政府形象。
基層新答卷心得體會 國企改革新答卷心得體會篇二
近日,我鎮黨委組織機關全體干部成員集中觀看了《基層新答卷》大型系列報道,對此我感觸頗深,下面結合自己這幾年來的工作,跟大家分享一些感受和體會。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的政府。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上級黨委政府。
廣大鄉鎮干部既是工作的部署者,更是工作任務的落實員。中國的活力及社會穩定的保障來自于基層,各地基層政權的執政能力決定著全中國社會治理的水平和質量,基層干部的工作主動性是整個體制戰斗力的源泉,倡導基層干部要有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精神,是新形勢下黨中央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歷史發展賦予的神圣使命。
實踐證明,基層干部有沒有強烈的責任心,能不能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基層干部權利雖小,但也是公共權力,有權必有責。只有樹立起權責統一的施政理念,才會促使基層干部小心翼翼、兢兢業業地行使手中的權力。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承諾,有責任心才能夠正視困難勇往直前,由于工作分工不同,有的同志只看重手中的“權力”,卻沒有看到“權力”的另一面是“責任”,沒有看到權力的加大意味著責任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
基層工作有沒有創新,有沒有突破,關鍵看干部是否勇于擔當。如果有責缺少擔當,在位不在狀態,也會錯失機遇、耽誤進程,干不出成績,打不開局面。擔當需要勇氣,擔當需要信念,擔當需要智慧,擔當需要忍耐。責任擔當缺失的主要表現,或是不敢負責,沒有擔當的能力:缺少對現實情況的了解,缺乏對復雜局面的判斷,看不清趨勢,做不出決斷。或是不愿負責,沒有擔當的勇氣:“得罪人”的事不干,“討人嫌”的話不說,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更有甚者,自己不負責任,還對敢于擔責的干部風言風語、說三道四,腐蝕正氣、助推歪風。
責任和擔當密不可分,責任是對擔當的要求,擔當是對責任的詮釋。不愿擔責任,就不該當干部;不敢擔責任,就不配當干部;不會擔責任,就不能當干部。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面對的是更加紛繁復雜的局面,正如所說: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基層是改革創新的源泉,新時期的現實要求廣大基層工作人員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于負責、勇于擔當,釋放出基層的活力,努力去創造出無愧于黨與人民的光輝業績。
基層新答卷心得體會 國企改革新答卷心得體會篇三
給自己先進選項準清晰的目標,就是給自己的生活選定努力的方向,就是給生命賦予價值與意義。而今,我已有了正確的選項,選擇了紅盾,選擇成為一名光榮的經濟衛士。通過平日里工作的點點滴滴,也讓我切身的感受到紅盾的意義和紅盾人閃亮的光輝。
通過此次學習,我深刻地體會到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群眾是基礎,群眾工作是根本。只有把群眾工作做好,群眾安撫好,農村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目前我國農村正處于一個體制和社會的轉型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村民自治組織的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嚴峻的挑戰。村委會黨支部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的相對弱化、村委會黨支部在農民中的威信降低和村委會黨支部實施領導的體制陳舊已經成為阻礙基礎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一定要明確“圍繞民心,狠抓中心”的思路。要為群眾多辦實事,多干好事,多解難,多服務。辦事有公心,工作有責任心,精神上有信心。做到村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公開化、民主化。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努力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讓老百姓覺得干部是真心真意為他們辦實事、好事,逐步增強村干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如今,很多干部都覺得工作不如以前好做,與群眾溝通不如以前順暢。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干部素質問題、能力問題。在此次培訓課上,黃部長用一個實際的現象道出了當今官群關系不和諧的原因。他指出,現如今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了,干部與老百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手機電話越來越方便了,干部與老百姓聯系卻越來越少了。很鮮明的反映出了新時期下廣大干部與農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所在。現在很多的干部,架子難放下,身子難撲下,實際不深入,基層不走入,不懂得在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辦法。
記得一位老者曾經說,以前條件艱苦的時候,干部與百姓同吃住、同進退、共患難,一起克服自然災害,克服饑餓,干部與百姓血肉相融。可是,現在經濟社會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利益也越來越凸顯了,很多干部就開始著眼于利益,遠離了百姓。現在很多干部不愿同老百姓共擠一輛公交車車,不愿同老百姓一起排隊買東西,不愿和老百姓同坐一堂看電影……原本不少也是老百姓,可一旦混上一官半職稱為干部后,就不愿再回到老百姓中間,覺得整天和老百姓在一起沒法顯示出自己的身份。他們覺得百姓只是種地的,沒有文化,沒有追求。所以,他們選擇遠離百姓生活,久而久之,能力弱化,變得越來越不了解百姓。
俗話說的好,百姓是水,官員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船離開了水,等待的只有擱淺,水不想載舟,舟只能葬身于大海。這個小學生就在學的哲理,為什么在學歷越來越高的廣大干部的腦海里就漸漸淡去了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只有在民間,學會過老百姓生活,才能知民所思所想,懂得如何服務人民的道理。
在此次培訓課上,黃部長反復強調并告誡我們,作為一個基層干部要事不避難,敢于擔當,奮勇向前。敢于擔當是一項重要的領導素質,體現領導的內在修為。敢于擔當是一種境界。古人云“為官避事平生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懷。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思想轉變的新時代,領導干部尤其需要增強敢于擔當的意識,倡導敢于擔當的作風。作為領導干部,要擔當起事業的發展,擔當起歷史的檢驗,擔當起民眾的評價,就一定要努力踐行好“敢于擔當”的精神,積極提升敢于擔當的能力,切實做到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持久擔當。
總之,能有機會參加這種類型的培訓,我感到十分榮幸,而且獲益很多。雖然自己是一個大學生,但是卻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很多在學校根本沒有辦法學到的東西在這次培訓課上一一學到,我相信將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有實際意義的事情,必將對我以后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當中時時刻刻以黃部長提出的高標準嚴格的要求自己,盡心盡力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做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層工作者。
基層新答卷心得體會 國企改革新答卷心得體會篇四
最近,央視推出了《基層新答卷》系列報道。1月26日,我和單位的同事一起進行了集中收看。幾天過去了,報道中的許多創新做法讓我很有感觸。
一是要密切聯系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報道中離我們最近的豐縣師寨鎮劉土樓村也好,廣東龍川“雙到”工作隊也罷,村干部、鄉干部、扶貧工作隊隊員,他們處理問題沒有不是在用腳說話,沒有不接地氣的。
20xx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南劉集鄉和全縣其他鄉鎮一樣在“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脫貧致富奔小康。在未來的幾年內要實現低收入群眾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實現市委提出的現代農業、鎮村建設、村級經濟、重點片區、基礎保障、區域經濟等六個面貌根本性變化,實現精準扶貧,需要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加強與群眾的聯系。
二是要搞好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福建屏南縣金融扶貧政策、廣東龍川的“扶貧超市”、甘肅成縣北關村棚戶區改造等等,之所以能夠成功,達到干部群眾都滿意的效果,與黨員干部的調查研究是分不開的。
調查研究本身就是接地氣。今年開始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市委提出對象精準、對策精準、對子精準、對接精準四個“精準”,這就更要求我們要真正的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因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不是簡單的送錢、送物的行為,是要通過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的摸排摸清底數,了解各村各戶低收入群眾真正需要什么,缺乏什么,找準著力點,結合相關扶貧政策,針對各村各戶低收入群眾的具體情形,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脫貧致富的方法渠道,增強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三是要切實轉變觀念。做一名稱職的基層干部,就必須要把服務群眾作為基本職責,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多為群眾辦實事。只有心里掛念著群眾,轉變工作作風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群眾工作才能開展的有聲有色,上海朱涇鎮民主村、大茫村干部“下樓”辦公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
對于我們在鄉鎮工作的同志來說,工作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是黨最基礎的力量,也是群眾的骨干力量。經常開展與群眾面對面的服務工作,從行動上面取得群眾的支持,贏得群眾的信任。通過實際行動來為民解憂,從而取得群眾的擁護和信任。
基層新答卷心得體會 國企改革新答卷心得體會篇五
昨天,我局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集中觀看了大型系列報道——《基層新答卷》。該系列專題片真實反應了一線基層干部把群眾的呼聲作為作風建設的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作風建設的第一需求,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工作重點,有什么問題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群眾需要什么就重點幫助解決什么,真正體現了黨員干部優良的傳統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工作體會:
自身定位很重要
農村,是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是保持穩定的第一線,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用話說,就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的烏坎村,前一個時期就給我們展示了一下由于“基礎不牢”造成的“地動山搖”。農村基層的重要性,怎樣形容都不過分。
由于農村基層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因此,中央和省決定拿出一年時間,在農村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如何做好農村工作?我認為首先必須解決好自身定位的問題。面對“波詭云譎的國際形勢,出口乏力、內需不振、通漲不下的國內局面;處身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政治、經濟利益訴求;以及轉型期各種矛盾問題交織互聯的復雜局面,農村基層干部以怎樣的心態應對如此局面,或者說以怎樣的思維方式、指導思想,承接前所未有的機遇挑戰,顯得尤為重要。搞不清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工作定位,不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永遠不可能有共產黨員的歷史擔當。
那么,重新審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自身方位,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有什么樣的自身定位呢?這個定位就是: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干部,我們這幫人組成基層政權代表共產黨在基層為共產黨、為人民執掌政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執政。請注意我們是在“執政”,而不是在“革命”。我們是“執政黨”,不再是過去曾經的“革命黨”。
實現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確實非常重要,但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已經63年了,應該說早就是事實上的執政黨了,xx大把三個代表寫進《黨章》,也標志著黨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講已經實現了這種理論上的轉變。那么,為什么到現在還要提這種轉變呢?就是因為,時至今日,在基層組織的不少干部思想中,依然盛行著或者是懷念“革命黨”思維。廣東烏坎事件的起初,基層政府就沿用了過去革命黨的思維,采取一味地打壓的方法,最終釀成了大禍。事實再次說明,今天,我們在基層執政就應當徹底擯棄這種思維。作為下基層干部,應當自覺確立或者幫助基層干部“確立執政黨理念,擯棄革命黨思維”。
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工作方式
既然我們確立執政黨的思維,那么我們就應當對執政黨的規律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過去搞計劃生育的時候,我們慣常的做法就是:通不通三分鐘,三分之后,龍卷風。這些革命黨的思維、做法,過去我們都曾做過,現在不行了。退回去,回到革命黨的歷史方位上去,顯然更不行。這就是挑戰,我們應當積極應對。那么,執政黨的思維是什么呢?執政黨在意識形態里強調階級調和、階級合作,通過社會合作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合作基礎。作為執政黨一般來講都比較強調民主、協商,甚至于妥協。一提到妥協我們就很容易和“無能”聯系在一起,認為妥協了就很沒面子。事實上,在處理烏坎事件時,廣東省委工作組對村民自發選舉產生的臨時理事會就采取妥協的辦法予以承認,起到了穩定村民情緒的作用。因此才有專家學者們一致的觀點叫做: 烏坎一大步,中國一小步。你能說妥協毫無用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