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一勞動節活動及歷史背景篇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決議,規定1890年5月1日國際勞動者舉行游行,并決定把5月1日這一天定為國際勞動節。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1989年后,國務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一勞動節,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共同節日。
關于“五一勞動節的由來”是這樣的: 此節源于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萬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
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
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議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上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于1949年12月將“五一”定為法定的勞動節。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成員鄧中夏等人創辦的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里,工人們學唱《五一紀念歌》。其歌詞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熱血,為他犧牲,要把強權制度一切掃除凈,記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紅旗飛舞,走光明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貧富貴賤,責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齊進取。
五一勞動節活動及歷史背景篇二
俄羅斯
游行、集會、娛樂一個都不少,自國際上設立勞動節以來,俄羅斯一直重視這個特別的節日。“五一”這天,俄羅斯全國放假,并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及群眾性游行。
意大利
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不太一樣的是,意大利盡管承認“五一”國際勞動節,政府也表示尊重勞工,但一般人并不舉行專門的慶祝活動,也沒有全國性的“五一”假期。
英國、法國
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都將“五一”確定為勞動節,不少國家都放假一天,還有的國家則根據情況將公共假期放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美國
勞動節起源于美國,工人階級因為被嚴酷的剝削,為實現“每天工作8小時”而舉行大罷工。1889年7月,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為了紀念美國工人的“五一”大罷工,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美國政府在設立勞動節時,自行規定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為勞動節。這一天美國人放假一天,一般舉行游行、集會等各種慶祝活動,以示對勞工的尊重。有的州在游行之后還要舉辦野餐會,熱鬧地吃喝、唱歌、跳舞、放焰火。
日本
日本是一個節日比較多的國家,5月1日前后的節日就很多,如4月29日植樹節、5月3日憲法紀念日、4日國民假日、5日兒童節,這些假日連起來,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周休息時間,最長的甚至達11天。因此,日本勞動節的慶祝活動幾乎被“五一黃金周”所取代。很多人趁機去旅游或探親,許多飯店、溫泉等娛樂設施會提前打廣告招攬游客,普通旅館的房價也比平時提高一倍以上。
五一勞動節活動及歷史背景篇三
十八世紀末,美國和歐洲等許多國家,逐步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為了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以維護這個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資本家不斷采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
在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馬薩諸塞州一個鞋廠的監工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讓一個身強力壯體格健全的18歲小伙子,在這里的任何一架機器旁邊工作,我能夠使他在22歲時頭發變成灰白。”沉重的階級壓迫激起了無產者巨大的憤怒。他們知道,要爭取生存的條件,就只有團結起來,通過罷工運動與資本家作斗爭。工人們提出的罷工條件,就是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
1877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罷工開始了。工人階級走向街頭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縮短工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罷工不久,隊伍日漸擴大,工會會員人數激增,各地工人也紛紛參加了罷工運動。
在工人運動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國會雖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是,某些資本家根本不予理睬,這項法律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工人們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倍受資本家的折磨。忍無可忍的工人們決定將這場爭取生存權利的斗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準備舉行更大規模的罷工運動。
1884年10月,美國和加拿大的八個國際性和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一個集會,決定于1886年5月1日舉行總罷工,迫使資本家實施八小時工作制。這一天終于來到了。1886年5月1日,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工上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種膚色、各個工種的工人一齊進行總罷工。僅芝加哥一個城市,就有4.5萬名工人涌上街頭。這下,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便處于癱瘓狀態,火車變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鴉雀無聲,所有的倉庫也都關門并貼上封條。
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1886年5月1日,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在美國舉行了約3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1886年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動警察進行鎮壓,開槍打死兩人,事態擴大,5月4日罷工工人在干草市場廣場舉行抗議,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擲炸彈,最終警察開槍,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稱“干草市場暴亂”(haymarket riot)或 “干草市場屠殺”(haymarket massacre)。在隨后的宣判中有8位無政府主義者以謀殺罪被起訴,4位無政府主義者被絞死,1位在牢中自殺。
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及抗議隨后的宣判,在世界范圍內舉行了工人的抗議活動。這些活動成為了“國際勞動節”的前身。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于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由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召集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法國巴黎隆重開幕。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游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游行,以示慶祝,公眾也會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