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投資銀行只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業務 投資銀行在對證券進行承銷的過程中有幾種成交方式篇一
(1)證券公司的年度報告。
(2)董事會報告。
(3)財務報表附注。在年度報告“財務報表附注”部分,證券公司應按以下內容對這兩個報表項目進行注釋:①代發行證券;②證券發行收入。
(4)與承銷業務有關的自查內容:①承銷業務的基本情況;②合規性自查;③存在的問題分析;④內部管理措施。
2.中國證監會的現場檢查
中國證監會各派出機構對轄區內的證券公司進行檢查,證券承銷業務的合規性、正常性和安全性是現場檢查的重要內容。
投資銀行只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業務 投資銀行在對證券進行承銷的過程中有幾種成交方式篇二
證券公司應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加強證券公司內部控制.防范風險。
1.凈資本
凈資本是指根據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和公司資產負債的流動性特點,在凈資產的基礎上對資產負債等項目和有關業務進行風險調整后得出的綜合性風險控制指標。
2.風險控制指標標準
(1)證券公司經營證券經紀業務的,其凈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2000萬元。
(2)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其他證券業務等業務之一的,其凈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
(3)證券公司經營證券經紀業務,同時經營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其他證券業務等業務之一的,其凈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1億元。
(4)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其他證券業務中兩項及兩項以上的,其凈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2億元。
3.證券公司必須持續符合風險控制指標標準
(1)凈資本與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
(2)凈資本與凈資產的比例不得低于40%。
(3)凈資本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于8%。
(4)凈資產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于20%。
投資銀行只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業務 投資銀行在對證券進行承銷的過程中有幾種成交方式篇三
1.投資銀行業的初期繁榮
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期,新行業的出現與新興企業的崛起成為保持經濟繁榮的支撐力量。由于證券市場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的結合,以及美國經濟的繁榮,投資銀行業的繁榮也真正開始了。
2.20世紀30年代確立分業經營框架
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發生大崩盤,引發金融危機,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商業銀行、證券業、保險業在機構、資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蕭條產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業銀行將存款大量貸放到股票市場導致了股市泡沫,混業經營模式成為罪魁禍首。為避免類似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證券業必須從銀行業中分離出來。
3.分業經營下投資銀行業的業務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萎縮,出現了所謂的“脫媒”現象;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業開始逐漸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過渡。
4.20世紀末期以來投資銀行業的混業經營(略)
5.全球金融風暴對投資銀行業務模式的影響
2008年美國由于次貸危機而引發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罕見的金融風暴,在此次金融風暴中,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倒閉,其原因主要在于風險控制失誤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弊端。為了防范華爾街危機波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美聯儲批準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從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銀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戶的存款,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將有助于兩家公司重構自己的資產和資本結構。
投資銀行只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業務 投資銀行在對證券進行承銷的過程中有幾種成交方式篇四
(1)發行監管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股票發行決定權的歸屬。目前國際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政府主導型,即核準制;另一種是市場主導型,即注冊制。
(2)我國在股票發行方式方面的歷史變動較多,按時間和方式種類大約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①自辦發行。
②有限量發售認購證。
③無限量發售認購證。1992年,上海率先采用無限量發售認購證搖號中簽方式。這種方式基本避免了有限量發行方式的主要弊端,體現了“三公”原則。但是,認購量的不確定性會造成社會資源不必要的浪費,認購成本過高。
④無限量發售申請表方式以及與銀行儲蓄存款掛鉤方式。此方式與無限量發售認購證相比,不僅大大減少了社會資源的浪費,降低了一級市場成本,而且可以吸收社會閑資,吸引新股民入市,但由此出現高價轉售中簽表現象。
⑤上網競價方式。
⑥全額預繳款、比例配售。
⑦上網定價發行。
⑧基金及法人配售。
⑨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
⑩上網發行資金申購。
目前普遍使用上網發行的方式。其中.有限量發售認購證方式、無限量發售認購證搖號中簽方式、全額預繳款方式和與銀行儲蓄存款掛鉤方式屬于網下發行,上網競價方式和上網定價發行方式屬于網上發行,對投資者來說,更加簡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