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分析篇一
???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難度適中,重難點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內容全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了知識的基礎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以能力立意命題,有利于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學方法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也為教師平時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1)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干內容。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檢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干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例如很多基礎知識在試卷中通過填空、判斷、選擇、連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考察。
(2)重視各種能力的考查。
作為當今信息社會的成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試題通過不同的知識載體,考查了學生平時知識積累的能力。
1、?從整體上講,學生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掌握還可以。這次考試中學生的基礎題完成的不太理想,雖然命題不是很難,但有學生沒有認真讀題,哪怕是書中現成的答案也會出現填錯的現象。
2、?試卷中錯別字太多。
1、學生多本學科不夠重視
2、本次考試是六年級學生上小學以來第一次參加《品德與社會》的考試,對于考試的題型不夠掌握。
3、本次試卷連線題中有兩處印錯的地方,如:平型關戰役是1937年9月25日印成了15日,又如:南京條約應該是1841年印成了1898年。
4、個別學生不能正確理解題意,學生不能仔細分析,概念法則不熟;
5、多數學生判定了對錯,有些同學馬虎、不認真;
1要求學生記牢一些概念類知識;
2、平時經常訓練填空、判斷題,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3、平時的教學中要督促學生養成分析問題的的好習慣,并能在試卷上反映其成果。
4、對學困生要多輔導讓其掌握典型的應用題的解答方
(1)加強新課標的學習,更新教學觀念。要自覺學習新課標等教改材料,參加校本培訓,教研活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通過學習研究接收新信息,多為自己“充電”。
(2)老師灌輸的少,學生探究的多。
在教學中,教師沒有給足時間讓學生探究,怕浪費教學時間而完不成教學任務,教師的講解、點撥,取代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和知識的建構過程。
(3)“雙基”與能力的培養,教學處理不協調。
本當它們之間是辯證的統一體,由于“萬變不離其宗”的舊觀念作怪,往往注重了雙基,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而導致了學生的是“花知識”,而不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4)《課標》中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實現的。由于受學生考分高,老師會受到領導的重視,學生家長的尊敬的思想的支配,在教學中,只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情感態度這方面的目標。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分析篇二
本試題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考察,考察范圍廣,知識點全面。這套試題:以“傳遞正能量,培養負責任公民”為主題,突出了德育立意與能力立意統一,發揮了考試育人功能。
?????? 學生成績較理想,學生答卷認真,書寫較工整。
(一)收獲:
1、完成教學任務:
按照開學初制定的教學
計劃
,順利完成六年級(上)《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2、提升了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錯別字減少關注學生的漢字書寫,及時糾正學生的錯別字。
3、養成記憶知識點的習慣夯實基礎知識,教會學生記憶方法。
(二)不足
1、完成教學任務較快,學生應該自主學習、討論的環節大多數由教師包辦,剝奪了學生部分權利,使一些學生失去興趣。
2、錯別字還存在,教師閱卷時,發現卷中有錯別字。
3、學生學科能力較差。學生閱讀能力差,邏輯能力差,靈活運用能力差。
(三)改進措施
1、研讀教材,精選教學內容,側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的訓練。多設計不同層次教學問題,把問題交還給學生,調動積極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思考、有所領悟。
2、繼續加強漢字書寫規范,消滅錯別字。
3、探究本學科記憶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牢記知識,同時,也積極探究提升能力的方法,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實現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