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jié)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重門讀后感100字 三重門讀后感500字篇一
說起來也著實汗顏,在《三重門》出版這么久后才第一次拜讀。你我的認知或許以前一樣,認為韓寒是一個狂人??墒窃谧x完后,內(nèi)心酸得想哭,韓寒并沒有我們想像得那么堅強,他的那份無奈又有誰知!
《三重門》的文筆中,你幾乎看不見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曉,我或許會誤認為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練、成熟,令人驚嘆。
思想的敏銳,是小說的第一個特征。韓寒用了第一人稱,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以及周圍的一切,發(fā)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韓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極為挑剔,對于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批判辛辣卻又叫人心服口服。但思想?yún)s不能彌補韓寒對社會認知的淺薄。像小說中一些打架的場面,或許是韓寒沒有經(jīng)歷過,文字寫得蒼白無力,有時干脆一筆帶過,這也使許多人對此做出批評。的確,閱歷是人生的經(jīng)驗,是永遠無法代替的。但是請你記住,韓寒在那時只是個孩子,一個敢于表達自己心聲的孩子。成熟的文筆也掩不住年齡的事實,我們憑什么對他要求這么多?
小說中,最愛的還是韓寒的黑色幽默。每一個精巧的比喻都仿佛信手拈來,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這些黑色幽默并沒有持續(xù)很久,在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后,語句就轉(zhuǎn)為平淡。有人說韓寒是江郎才盡,而我認為在這個高中的場景中,描寫得一切以貼近自身生活。韓寒已不能像個局外人看待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內(nèi),早已沒有距離。貼近反而使他施展不開,他也做過努力。像幾個體育特招生的出現(xiàn),卻也只能華麗上場,悻悻落幕。
小說的結(jié)局頗為耐人尋味,殊不知無言的結(jié)局亦是最好的結(jié)局。未來的世界誰也猜不透,不如給自己留一個幻想的空間。韓寒做的真是絕。
事實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實際上就是韓寒,這個迷茫而倔強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爭意識。林雨翔的求學和韓寒的休學,一個尖銳的對比,事實上也是韓寒的無奈。他選擇了一條極為坎坷的人生道路,執(zhí)著前進。雖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還能閃亮多久。但我堅信,在無數(shù)應試學子心中,韓寒是最灑脫和值得羨慕的。你認為呢?
三重門讀后感100字 三重門讀后感500字篇二
《三重門》是初二的時候看的',那時的韓寒是社會的話題,是風頭人物。
許多年過去了,我沒記住《巴黎圣母院》,沒記住《紅與黑》,沒記住《復活》,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也不記得了。其實《三重門》印象也不是特別深,畢竟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又何況僅僅與我而言并沒多大意義的幾本書呢?只是《三重門》對我的影響是永遠的,或者說是終生性的。
《三重門》寫的就是我們生活的縮影,正是這樣我才一直喜歡它。林雨翔就存在于我們之間,他呼吸著與我們一樣的空氣,望著一樣的天空,過著同種制度下的不同人生。他的喜怒哀樂,我們都曾經(jīng)歷過,都曾擁有過,或者現(xiàn)在就正在經(jīng)歷著。當時周圍的人都在看韓寒的書,都認為韓寒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又或者是看到了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教會了我去思考我的生活,思考我活著的目的,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我們的世界。
韓寒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批判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這個理科慘不忍睹的學生,憑著他驚人的文學水平,讓千千萬萬的學生成為了憤青,上千千萬萬的學生咒罵教育制度,咒罵他們所處的社會,咒罵他們所處的時代。他成功了,他憑著一個“林雨翔”成為了無數(shù)少年心中的先知,他就像帶著上帝旨意來的基督,為我們帶來了真理。我當時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在抵抗著學校,抵抗著自己所處的制度。
可是很多年過去了,《三重門》留給我的僅剩下看問題的方法,其他的卻都遠走了,走得悄然無聲,走得不知不覺。當我在重看《三重門》時,我只看到我們的青春——那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青春,有著春天小草綠色的青春,有著我們曾經(jīng)的青春??赡苁墙?jīng)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當時自己是如此可愛。我開始覺得韓寒的乏力。他改變不了什么,和我們一樣,只能改變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去賽車了,去寫一些等價于垃圾的文字。
我現(xiàn)在看《三重門》,反而在林雨翔身上看到了對生活的妥協(xié),一種無力與無奈,人總是要妥協(xié)于社會,妥協(xié)于制度,卻唯獨不能對自己妥協(xié)。我們把這種妥協(xié)叫做成熟。《三重門》只可以作為我們青春的祭詞,在某個角落獨自記載著一點一滴。
畢竟我們都會老去,可是曾經(jīng)的青春歲月卻永不老去。
正如老狼的《青春無悔》:
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
最后的最后是我們在走
三重門讀后感100字 三重門讀后感500字篇三
在韓寒熱過去這么久才看韓寒的書,我真可謂是落伍。但是我想,只有以我今日的心態(tài),可能才會對他寬容的說一聲:的確有才!
在看韓寒的書時,我的感覺就像在讀錢鐘書的《圍城》,看得出其中的語言之辛辣,犀利和諷刺意味和錢先生幾乎如出一轍。當然,從思想深度上來說還是有差距的?,F(xiàn)在,我想探討的是,韓寒這樣的孩子在中國的生存狀態(tài)。
作為一個中學教師,我之前很久的教學理念是:如何將自己的學生很好的送進大學。為此,我曾經(jīng)在自己教學時給學生大量介紹學習經(jīng)驗,并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傳授。當然,也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nèi)和學生一起尋找一些學習的快樂。可是,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中成績好的那部分對所講授的內(nèi)容感到不能滿足,所以常常會有一些意見。但是學習成績一般或者偏下的學生又對語文學習中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深惡痛絕。這樣一來很多人就認為語文是枯燥乏味的。事實上,回顧自己多年來求學之路,在語文課上學到的不是死板的知識,而是在其間積累的自己的思想。我的語文成績好,從來不是由老師教出來的,就是兩個方面:一是自己下功夫?qū)W習課本知識;二是廣泛閱讀,積累知識和思想。今天看到韓寒的文章,我就在想,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下,像韓寒這樣的人在校園里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因為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的是千人一面,萬人同心;培養(yǎng)的是能適應現(xiàn)代高考制度的各科齊頭并進的“人才”而非有一門特長的“英才”;也許這就是中國人中很難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吧。但是,對韓寒,這樣一個連高中都沒有讀完的人來說,在很多人眼中他不但是個異類,而且在很多年后,如果他沒有成就,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對他嘲笑和諷刺,這就是今后他可能走的一條艱難的路。但是,如果他可以循著自己的路走下去并作出一些成績,我想會有很多人手捧鮮花在前面迎接他。中國的國民就是這樣一個只承認成功,不承認失敗的群體。
所以,我想,如果我有一個像韓寒一樣的學生,我會對他說:走好自己的路,為了走得穩(wěn)一點,少遭受一點風雨的打擊,請先放棄自己的個性,先成為一個高考中可以征服對手的人,然后我會盡力幫助他去戰(zhàn)勝高考。
但是,現(xiàn)在我有一點疑惑,我們給孩子選擇的路究竟是否適合他呢?
聽說韓寒在退學后,選擇走寫作的路,可是這條路上的坎坷又有多少?文學界曇花一現(xiàn)的人太多了,現(xiàn)在,郭敬明的熱流已經(jīng)將韓寒的光彩掩蓋去很多,那么,像韓寒這樣的孩子在中國的路該怎樣走?
三重門讀后感100字 三重門讀后感500字篇四
韓寒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剛一問世,就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在中學生中更是捧客如云。
讀了這部小說之后,我為韓寒豐富的學識與超時代的文學素養(yǎng)深深折服。但我認為,同他那精彩萬分,無懈可擊的雜文《杯中窺人》,《穿著棉襖洗澡》相比,《三重門》實在是大為遜色。韓寒的知識應該是豐富的,所以他的小說隨手拈來就有很多東西。只是,一涉及到社會場面的描寫,多少就顯得有些蒼白無力了,很典型的就是在小飯館里看朋友打架的那一情節(jié)。用了大段的文字來描寫雙方如何互丟"生煎",寫得索然無味且毫無真實感。
或許是到最后他自己也寫得無趣,于是趕緊把筆鋒一轉(zhuǎn),讓主人公逃離現(xiàn)場——呵,什么都解決了。韓寒在《三重門》的序中提到,他是用了知識來代替生活閱歷的不足。但我認為,閱歷方面的東西是永遠無法替代的。所以,稍加留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韓寒的小說中凡涉及到現(xiàn)實社會的情節(jié),多是零星幾筆,不敢多作停留。韓寒的書中充滿了智慧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卻又引人深思。
可惜這種風格沒能堅持到最后,當小說過半后,寫到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起,也許是作者的智慧已經(jīng)用盡了,也許是這段故事與他當時的處境太相近了,以致他無法如上帝般遠距離地看著書中的人生。沒有了距離,太貼近的故事似乎使韓寒寫的時候施展不開,雄心勃勃地拉出的幾個人物,如和主人公同為體育生的幾個同學,都無力再深入寫下去了——隆重的出場,卻無力的退出。韓寒的小說中還有相當重的模仿痕跡,尚未形成自己的風格。
感覺上,韓寒似乎是邊看著《圍城》邊琢磨著如何下筆的——韓寒寫林雨翔,說他的獲獎作文是從旅游手冊中翻過來的,說他評論著那首臥梅詩時候的尷尬,說他想爭奪文學社社長時的處心積慮……一點情面也不給,把主人公一點一點地剝了皮,揭出他內(nèi)心的軟弱,無能和虛偽來——明明白白的錢氏風格。即使是小說的主人公林雨翔也都充滿了方鴻漸的影子,沒有了自己獨特的形象。更糟的是,到了最后,韓寒終于不忍心再對小說的主人公刻薄下去了,竟讓女主人公susan愛上了他,結(jié)尾的那幾個電話,真是壞了他的風格。
即使是差的小說,里面有一個人物形象鮮明一些,也會讓這部小說的地位有所提高,最典型的就是那部描寫著“輕舞飛揚”的小說。
三重門讀后感100字 三重門讀后感500字篇五
青年作家韓寒,是個響當當?shù)娜宋?。我初次知道他的事跡,乃是在看中央電視臺的節(jié)目的時候。此后,我又多次在網(wǎng)站上讀到有關(guān)他的報道。他的長篇小說《三重門》一書的名字,我知道得更早。
一年多以前的一天,我到澄江縣新華書店買書的時候,驚奇地看到,這本書已經(jīng)擺在了書架上。但是,我并沒有買下。當時我想,以他一個高中生的閱歷,能夠講出什么深刻的道理來。
由于《三重門》的名聲實在太響亮,所以,我決定拜讀一下這本書。最近,我將計劃付之于行動,在網(wǎng)上閱讀了該書。因為我讀得仔細,所以,閱讀該書花費了我許多時間。讀完全書以后,我有一些讀后感,于是,就揮筆記了下來。
在這本書里面,韓寒對學校中許多不好的地方做了批評。顯示出他對社會有敏銳的觀察力。他的批評往往能夠切中要害,并且見解深刻,有很強的說服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到韓寒的文字非常老道,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另外,書中引經(jīng)據(jù)典的地方有很多處。作者留給人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的感覺。
然而,《三重門》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毛病也是顯而易見的。一般而言,小說中作者想說的話,是通過人物之口講出來的。因為小說是形象化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shù)形式,和議論文直抒胸臆不同。但是,韓寒對現(xiàn)狀的許多看法,卻是采用作者自述的方式來傳達給讀者。無疑違背了小說的寫作規(guī)律。從這一點來看,韓寒對小說,似乎還沒有入門。
不久前,我看到有人將把《三重門》一書拍成電視連續(xù)劇的報道。我于是不禁為編劇擔心,該書中大段大段用作者口氣講述的故事,怎么用電視畫面表現(xiàn)出來。
這本書另外一個毛病,是人物形象不典型。小說看完以后,書中的人物沒有一個在我的記憶中留下印象。小說的主人公是林雨翔。然而,如果問我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是回答不出來的。他有什么特點,我至今歸納不出來。正是由于書中人物的性格不鮮明,所以就造成小說中不同人物之間的不同的地方不能顯示出來。
第三,該書描繪的場面,如游覽名勝和校園生活等,是我熟悉的,因為我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但是,韓寒筆下的中學生的言談舉止,讓我覺得很怪異,有的事件的發(fā)展,經(jīng)常出乎我的意料。我總覺得,現(xiàn)實生活不是韓寒寫的那個樣子。
第四,韓寒筆下的愛情,寫得十分怪異。作品的最后,韓寒寫了一直沒有向男主人公表白愛情的女主人公的愛情獨白。我感到,女主人公被韓寒寫得不可理喻。當然,韓寒寫作《三重門》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高中生,愛情的實踐經(jīng)驗還少,所以,寫不好愛情,是可以諒解的。
總而言之,從小說的角度來分析,《三重門》的不足之處是很多的,因此,這部小說不能算作是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我敢說,韓寒對小說這種藝術(shù)形式的認識,還是非常膚淺的。他的創(chuàng)作,大概是在依葫蘆畫瓢,看來,他還處于模仿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