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一
近日,特別節目《榜樣》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通過講述不同領域的先進典型人物在自己崗位上堅守信仰,無私奉獻的事跡,讓我們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這些典型事跡鮮活地解答了什么是共產黨員、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優秀共產黨員有什么樣的特質等。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認為應該具有四個特質:
一是有堅定信仰,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能有遠大的指向、明確的奮斗目標,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獻身精神;
二是有擔當,面對群眾所反映的難題,不畏難,要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家的事去解決;
三是有責任心,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把他們的每一件事放在心上;
四是有服務群眾的真心,對待群眾的事始終保持一顆熱心,不忘初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標桿作用,為人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我們應該向榜樣學習,學習那種精神,并傳承下去。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二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6》(建黨100周年特別節目),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榜樣身上忠誠質樸的崇高品格具有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是社會崇德向善、推動時代發展的澎湃動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從榜樣的典型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讓榜樣的“逆行”之美直抵心間,振奮干事創業精氣神,在新的趕考路上煥發新氣象、激發新作為。
奉獻精神何其美,初心如磐何其堅,榜樣無畏無私、無怨無悔,這是一種“美美與共”的時代大美,這是一種“無堅不摧”的鋼鐵之力。從扎根邊防、捍衛國土的祁發寶到扎根邊防、堅守哨崗的魏德友,從為工作廢寢忘食、躬身實干的孫金娣到為國鑄盾、無私付出的陳定昌,他們是時代前行的“勇為先鋒”,是熱血鏖戰的“鐵血尖兵”,崇德向善、砥礪初心,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匯聚起“時代大美”,矗立起精神豐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向榜樣看齊,把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熔鑄成守護的力量,用堅守詮釋熱愛,用奉獻擔當使命,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以“忘我”之姿激蕩起推動發展跨越的滾滾洪流,在平凡的崗位上忘我工作、傾情奉獻,在每項工作中傾注心血、擔當作為,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勇于突圍”,讓為民實踐“更加出彩”。
拼搏奮斗是“開渠”的鋼釬、“燃燈”的燈芯,讓渠暢源流、燈燃烈焰。一點一滴干好事業,一磚一石筑成業績,埋頭苦干、逆流而上,時代榜樣用奮斗扛起歷史責任、創造時代榮光,更用奮斗留下了前行足跡、青春印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使命與擔當。榜樣為我們樹立起奮進新征程的標桿,時代呼喚我們繼續奮斗、再創榮光。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銘記榜樣的名字,更要銘記他們的“奮斗之心”,學在深處、干在實處,用生命和熱血唱響“奮斗之歌”,向夢想“大步邁”,與時代“齊步走”,和群眾“同向行”,吹響同心共進的“沖鋒號”。要向著目標勇毅前行,在實踐中錘煉登山過河的“腳力”、見微知著的“眼力”、善于謀斷的“腦力”,全面磨礪“勇智謀能”,因時、因勢、因事、因效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為強國偉業注入“鋼筑鐵澆”的.力量,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開拓者。
最辛苦的邊防、最吃勁的崗位、最清寂的山林,時代榜樣“清一色”的選擇,彰顯了“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他們用最真摯的情懷、最篤定的信念寫下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心的力量是“聚”起來的,行動的力量是“筑”起來的,對國家的深厚情感在面對疫情時是“銅墻鐵壁”的力量,在面對風雨時是“穿越洪流”的力量,在面對前進道路上的交織的各種考驗與挑戰時是“克難制勝”的力量。在新的趕考路上,黨員干部要無懼“寒徹骨”、不怕“火淬煉”、敢啃“硬骨頭”,立足本職工作立德強能、增信強志,發揚“拼了命也要干”的“當代愚公”精神;展望發展道路緊握“方向盤”,勇開“頂風船”,敢于與風險挑戰“正面交鋒”,在新的百年征程上奮勇搏擊,將全部力量融入復興偉業的精神血脈和壯闊征程中,創造出更大的時代榮光。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三
1995年以后,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只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涌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并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后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墻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里。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發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里;她通過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后的貧困。“山里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四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了《榜樣6》(建黨100周年特別節目)。節目通過典型事跡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學榜樣之“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扎根邊防的戍邊英雄祁發寶,為國鑄盾的科研專家陳定昌,鑿壁開渠的“當代愚公”黃大發……時代榜樣在大戰大考中積極響應“動員令”,在實踐歷練中“千磨萬擊”,在重大考驗中“千錘百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關鍵時期,青年干部要學榜樣之“樣”,用至堅的理想信念趕考新征程,從政的初心一刻也不能偏移,在趕考征程上一刻也不能迷航,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災等考場上淬煉思想之“純”、激勵斗志之“堅”,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筑牢思想之基,不斷增強推進工作、推動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思想的堤壩筑牢筑實。
斗爭沒有休止符。魏德友、孫金娣等榜樣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為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了卓越力量。斗爭猶如洶涌澎湃的海上行船,要勇于逆流而上才不會被前進道路上的“巨浪”吞噬,要繼續開拓進取才能繪就更壯闊的“新畫卷”。在新的趕考路上,青年干部要學榜樣之“樣”,勇于與外部環境進行堅決斗爭,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把斗爭長期堅持下去、不斷推進下去,凝聚起“百折不撓”的沖鋒力量。對待自我的要求不能松懈,不能自降標準,要堅持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旗幟鮮明地反對什么、“亮劍”什么,以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奪取斗爭的勝利。
“水不過去、拿命來鋪”的誓言響徹耳畔,彰顯著為民的真摯初心和深厚情懷。時代榜樣為民初心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在為民造福的道路上傾注了心血汗水。為民謀福是青年干部的宗旨使命,要學榜樣之“樣”,強化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緊抓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各方面工作,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把為民初心鐫刻在心、落實在行。在為民實踐中把具體的舉措想在前面、想得細致,把功夫下在前頭、下在日常,在為民奮斗中不懼風雨、不畏艱難、不言放棄,把群眾的事情做細、做實、做好,主動擔當作為,扛起時代重任,積蓄為群眾分憂解難的磅礴合力,增進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五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6》(建黨100周年特別節目)12月8日晚8點開播。榜樣的身上有動人的故事、質樸的美。廣大黨員干部要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務實引擎”“本領引擎”“創新引擎”,奮力追逐榜樣之光,在新的征程上貢獻智慧與力量。
為民服務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初心與使命。從引導牧民“減羊增牛”的廷·巴特爾到團結帶領島上群眾興建家園的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再到解決王壩村缺水問題的“當代愚公”黃大發,他們深入為民實踐,用真摯之心和務實之行繪就“初心圖”。黨員干部要主動對標榜樣之“美”,為群眾服務不能“坐著等”“慢著做”,而要見行動、有效率,要主動去做、馬上就干,以起而行之的姿態為民辦實事,以奉獻自我、造福人民的熱忱與信仰干好為民事業,堅持用真心真情真行踐行初心使命,在為民路上“不變向”“不掉線”。
在邊防一干就是20多年,曾有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祁發寶是一個邊防軍人,在平時苦練本領,在實踐中磨礪意志,為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奉獻青春、貢獻力量。事業的成就、夢想的實現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需要付出努力與汗水,需要腳踏實地的“真韌勁”,而非投機取巧的“假把式”。黨員干部要追尋“榜樣之光”,主動投身“實踐熔爐”,經受實踐歷練,磨礪“鐵肩膀”“硬脊梁”,同時在工作實踐中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做到學以致用、實踐提能,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鞏固所學所知,推動自身的成長進步,凝聚事業發展的持久力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事業發展需要“源頭活水”的灌注,依靠創新創造不斷進步、走向未來。孫金娣作為江蘇省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團結帶領黨員干部開創了網格化黨建模式,以創新為抓手凝聚推動工作進步與發展的力量。創新是事業快速發展的“領跑密碼”,黨員干部要追尋這道“創新之光”,在工作中大膽探索、主動發現新的方法和道路,要活學、活用理論,用足、用活政策,對于發展過程中的“中梗阻”大刀闊斧,從實際情況出發多問、多學、多想,將工作實際與解決方法融會貫通,為事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六
堅定的信仰造就偉大的時代,榜樣的力量引領著前進的方向。《榜樣6》(建黨100周年特別節目)將于2021年12月8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適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等重播。
榜樣是楷模,是以身作則,是擁有堅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時間,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在《榜樣》專題節目中,有很多畫面都一直深刻在心中。
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他人的信仰,他人的堅持。每一雙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那雙可愛的手,握住奉獻,又攥住信念。愿奉獻自己,照亮他人,溫暖整個世界。他們這無言的愛,閃爍在眼神里,流露在眉宇間,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黨的愛,對祖國的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組工干部要跟隨著榜樣的引領向正確的方向前行,并讓它不斷的激勵著我們,做一名合格的黨員,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身邊人的愛,對群眾的愛。用行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態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業,為民實干,亮出共產黨人樂于奉獻的精神風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最能點燃人們心中的夢想。當我們看到榜樣時,要主動自覺的學習、靠近、看齊。同時,當看到他人不足之處時,要做到自我反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是一面鏡子,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正能量。觀看《榜樣》,學習榜樣,對照榜樣找差距,彌補自身的不足,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于奉獻、勇于擔當、不斷開拓創新,展現共產黨人的本色,生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內涵。
榜樣給我們鼓舞和啟示,給我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更加堅定信仰。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讓榜樣化作最堅定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專研、樂于奉獻,干出不平凡的成就。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100字 觀看榜樣6個人心得體會教師篇七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里拿著鐮刀,身邊放著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著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里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著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么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干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后,張桂梅又了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后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里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采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
三年后,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后參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