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必修一單元知識點總結篇一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諸侯勢力壯大,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例如:楚王問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對的。
5.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加強是秦統一六國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襲和皇權至上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漢初在地方上實行郡國并存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央集權。
10.元朝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中國省制的開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別是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12.漢武帝時設置了“中朝”以加強皇權。
13.明太祖時,廢除秦朝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強皇權,廢行省、設三司,以加強中央集權。
14.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形成,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
15.清朝雍正時設置的軍機處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16.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加強,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中國開始落后西方
高中歷史必修一單元知識點總結篇二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秦朝統一的歷史條件(背景)
1、社會條件:統一成為大勢所趨
(1)經濟上:鐵器的使用,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
(2)政治上:出現局部統一
(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4)民心基礎:人民渴望統一
2、主觀因素:秦國實力雄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是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
二、中央集權制的形成
1、開創皇帝制度(權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質:專制(個人獨裁)皇權獨尊特征皇位世襲皇權至上
2、建立較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鞏固和加強皇權:減少失誤大夫(監察)
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虛設)
3、地方郡縣制全面推行的意義: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控制,標志著中央集權制確立。一是在國家制度中由地域關系取代了血緣關系,使早期的部族國家轉化為疆域國家;二是國家管理人員由職業官僚取代了世襲領主,使貴族政治轉化為官僚政治。
三、秦朝中央集權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秦朝國力日益增強,疆域擴大,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②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鞏固國家統一,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
2、消極影響:形成暴政,激化了階級矛盾,秦朝二世而亡。
高中歷史必修一單元知識點總結篇三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代
1、公元前20xx年,
2、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中國出現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政治權利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這是生產力和私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進步。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
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王權具有神秘色彩
②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相對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鞏固奴隸制政權)內容:
①分封內容: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
②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③諸侯義務:服從命令、隨從作戰等
④諸侯權力:世襲、再分封、獨立性
特點:①分封對象多元化
②權利義務關系明確
③層層封授,等級森嚴
評價:①積極作用: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鞏固統治,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地區②消極作用:西周后期,王權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漸出現諸侯割據局面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特點:
①嫡長子繼承制(核心、最大特點)
②大宗小宗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③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①保證貴族“世卿世祿”(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③禮樂制度:西周的等級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