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一
大家好!我叫錢心妤,今天我將帶大家到內蒙古領略一番那里的獨特風光和民風民俗。一會我們到了景區呢,大家就可以體驗一下蒙古族的下馬酒,參觀一下蒙古包,品嘗一下蒙古的美食。請大家在旅途中注意安全,不要亂丟垃圾,大家跟我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呼倫貝爾人歡迎賓客都必用美酒相待,以表達自己好客的心情。據說,下馬酒是從成吉思汗時代傳下來的。其飲法是:首先用左手端乘酒銀碗,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然后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再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彈,稱為“敬祖先”;最后雙手端碗,一飲而盡,當然如果你實在不勝酒力,也可用唇抿一下再交還到主人的手中。意為“蒼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樂”之意。大家要記住這些步驟,不要失了禮貌。好,我們就要到目的地了。
到草原了,這幾位朋友就是蒙古居民。你們也看到了,這些圓形房屋就是蒙古包,也叫氈房。蒙古包建筑奇特、明快,既實用又美觀。草原遼闊,風雪大,圓形蒙古包阻風力小,包頂不積雪;由于逐水草而居,經常遷徙,蒙古包拆、搭方便,省時省力。
跟我來,我們一起進入蒙古包。大家或許對蒙古人的服飾感興趣,我來介紹一下。服裝大體分為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制成。男子冬季多戴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進帽或禮帽。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穿長袍時腰帶是必備的,靴子尖稍向上翹起。
現在,我們不要辜負了蒙古好友的一番好意,來品嘗品嘗草原的美食。蒙古主要飲食有烤羊腿、手抓羊肉、奶菜、哈達餅、肉干、馬奶酒等等。來說說手抓羊肉,相傳它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冷吃、煎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俱全。大家慢慢品嘗。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二
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鄂倫春自治旗境內,諾敏河與畢拉河流域中上游,大興安嶺東麓獻坡,隸屬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木管局畢拉河林業局,公園總面積為2208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5.3%,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達爾濱湖湖面方圓15平方公里,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湖深處有10多米,呈橢圓形,是由古代火山噴發的熔巖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四周環山,層巒疊嶂。黑石砬子、褐石砬子,奇峰突兀,紋理斐然,還有紅、黃、褐、綠等五顏六色的火焰石。湖畔奇石磷峋,在奇石塊上披滿蘚苔,在斷裂的石縫里長滿了花草。湖的四周是濃密的原始森林,湖面四周還有粉紅色、淺紅色的水浮蓮花、白色菱角花,湖面時而魚躍。野雞、魚鷹、鴻雁、烏雞、松雞、啄木鳥、丹頂鶴、白天鵝盤旋于湖面、林間。達爾濱湖被人們譽為林海中的“天然公園”。
林海石瀑
我們前方一望無際的黑色石灘,就是被稱為“林海石瀑”的火山熔巖石帶,它綿延十幾公里浩浩蕩蕩,我們看到它,就可以想象到當年火山噴發時火山熔巖滾滾流動的壯觀場面。大家看到石海間婀娜多姿的落葉喬木,時黃菠蘿樹,在此地見到,可能與火山熔巖區地溫較高有關。
興安杜鵑林
現在,我們看到的灌木林就是臉面十幾公里的興安杜鵑林,它沿“林海石瀑”圍成一周。每值五月中旬,姹紫嫣紅的興安杜鵑襯著尚未完全笑容的皚皚白雪,在這沉睡九萬多年的玄武巖上怒放。紅色杜鵑花和白色的積雪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地分布,宛若仙境。所以,這里也稱“杜鵑花山谷”。每年的興安杜鵑節,這里都有欣賞興安杜鵑的活動。我們可以在此攝影留念、記錄下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美景。
神指峽
穿過這片杜鵑林,約800米左右,我們就會看到大興安嶺一的一條大峽谷——神指峽。神指峽長約數千米,深30——50米,兩岸寬約100——150米,時火山噴發時沖擊出的溝壑。這兩座突兀怪顯的石峰,遠遠望去似首尾相連,又似相互對峙;瀑布由山石間飛流直下,畢拉河水從峽谷穿梭而下,注入諾敏河。峽谷兩岸植被大多為針葉,闊葉混交林;河床遍布火山熔巖。這里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深1——1.5米。河水流動的聲音,在數百米之外的都可以聽得真真切切。
四方山
四方山位于諾敏鎮西北30公里,畢拉河以南,諾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山體海拔933米,號稱“大興安嶺的巨魁”;山頂東西長500多米,南北寬約300多米,由火山噴發形成方形;山頂平坦,林木茂密。站在四方山上,極目遠眺,群山低首朝拜。本旗護林防火指揮部的瞭望臺就設在這里,可以隨時發現方圓百里之遙的火情,人稱大興安嶺的“眼睛”。
天池
四方山有一泉水和雨水匯集的天然湖泊——“天池”。“天池”時一個長5米、寬30米的橢圓形湖。四周都是蜂窩狀的礁石,為火山巖漿冷卻后傾城的高聳石壁,象一堵石筑成的墻。池水碧綠幽深,看不到底,水平如鏡,水面上映著藍天白云,顯得格外安謐寧靜。環池四周樹木蔥茂,繁花似錦。聽松濤滾滾,樺葉沙沙,蛙鳴鳥唱,時而飄來松脂和野花的芳香,身臨其境,如同置身于傳說中的瑤池仙境一般。
達爾濱湖別墅
下面我們將去我們下榻的住處達爾濱湖別墅,是在達爾濱湖畔建造的仿歐式建筑風格的木刻楞,它依山而建,由田園山莊的幽靜,有魚米之鄉的享樂。內設有雙人標準間、單間,在房間里可觀賞湖光山色,聆聽百鳥私語。希望您能在這里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三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中俄界河旅游區考察游覽。
額爾古納河是中俄界河。中俄界河旅游區與俄羅斯赤塔州的五個市區相鄰,與俄羅斯隔河相望,區內有兩個一類口岸,即黑山頭口岸和室韋口岸。黑山頭口岸位于額爾古納市政府所在地拉布達林鎮西30公里處。額爾古納市境內西部、北部,中俄邊境線長671公里,蜿蜒曲折的額爾古納河勾劃出了中國雄雞狀版圖上的巨冠輪廓,河的西岸為俄羅斯聯邦,東岸為內蒙古自治區緯度的縣級市——額爾古納市。
界河風景區遠離都市喧囂和工業污染,處于草原和森林的銜接地帶。界河旅游區內,河道蜿蜒曲折,灘島星羅棋布,河灘兩岸溪流縱橫,沼澤處處,灌木叢生,具有典型的濕地特征。游人沿界河中心島(中國領土)柳叢和水草穿行,會不時驚起水鳥振翅飛上天空。中心島是集特色餐飲和娛樂、住宿于一體的旅游休閑場所。俄方小鎮近在咫尺,房屋街市歷歷在目。黃頭發、藍眼睛、高鼻梁的俄羅斯人在河邊勞作、垂釣、游泳,戲耍的孩子們向游人揮手致意,偶有中、俄邊防軍巡邏艇與游艇擦舷而過。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四
星期日,我又一次來到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和中山路交匯處的內蒙古博物院,這是我第三次來這里了,但是,這里的各種展品還是深深地吸引著我。在這里,我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體驗了遠古的神秘,明白了抗戰的艱難,在這里,我受益匪淺。
神秘的遠古自然——遠古世界
我們先來到了“遠古世界”展廳,這個展廳主要向游客們展示了遠古時代的各種生物,比如說:恐龍、烏龜、猛犸象等。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錫林郭勒盟的查干諾爾出土的查干諾爾龍,這個恐龍身長26米,有12米高,重達40到50噸,是內蒙古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這條恐龍站在這個展廳中央的一塊大石頭上。由于體型巨大,它整整占用了兩層展廳。它真是一個大塊頭啊,如果它還活著的話,那我們在它的眼里一定奇小無比。世界上竟然存在著這么大的動物,這真是一個奇跡。
神奇的太空世界——飛天神舟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飛天神舟”展廳,這里向人們展示了中國的飛天之路。剛進展廳,我們便看到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飛船從內蒙古升空,航天員在內蒙古著陸。”由此可見,內蒙古在我國航天事業上的重要地位。這個展廳首先介紹了宇宙的形成,然后,又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的各種飛行器,以及科學家們所付出的艱辛地努力。從祖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到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成功對接,祖國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航天之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載著一顆顆衛星,帶著一艘艘飛船飛上了廣袤、無邊無際的太空,它是祖國的驕傲,民族的自豪!那些辛勤工作的“幕后英雄”們,譜寫了一曲飛天的樂章。
勇敢的成吉思汗——草原天驕
一提到成吉思汗,人們一定會想起毛澤東“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詩句。但是,當我來到“草原天驕”展廳,卻看到了成吉思汗的勇敢、睿智和善于用人的一面。在這里,我深刻體會到了成吉思汗的智慧和他的蒙古軍隊的強大。成吉思汗這個卓有見識的軍事家之所以所向披靡,是因為他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和訓練有素的軍隊;他之所以擁有最先進的武器,是因為他善于用人。他每攻下一個國家,就會把這個國家的能工巧匠留下來給他制造兵器,你說,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能不強大嗎?成吉思汗這個聰明的軍事家留下的,是驚人的智慧。
此次的內蒙古博物院之行,又一次開拓了我的視野,又一次豐富了我的知識,又一次增長了我的見識,使我受益匪淺!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五
遼為上京道西境,金為北京路西北境,元屬上都路,明入于蒙古。”康熙六年(1667年),棟伊思喇布初授札薩克固山貝子世襲罔替。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爾根亦來歸。
康熙六年(1667年),詔授札薩克多羅貝勒世襲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舊牧地給阿巴哈納爾。棟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領九,駐烏勒陀羅海(《大清會典》作阿爾噶靈圖山)。色棱墨爾根掌右翼,佐領七,駐昌山(又名永安山)。阿巴哈納爾左翼設旗,自康熙六年(1667年)至公元1946年,12代札薩克共執政280年。
民國20_年(1933年),錫林郭勒盟建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貝子廟地區被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控制。民國20_年(1938年),駐貝子廟日本軍隊組織偽錫林郭勒盟政府、偽旗政府。
民國35年(1946年),內蒙自治運動聯合會轉移到貝子廟,錫盟分會和政府組織工作隊在阿巴哈納爾左旗改造舊政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阿巴哈納爾左旗支會隸屬錫林郭勒盟分會。
民國36年(1947年),在貝子廟成立了中共錫(錫林郭勒)、察(察哈爾)、巴(巴彥塔拉)、烏(烏蘭察布)工委。民國37年(1948年),阿巴哈納爾左旗歸中部中心旗工委。
1949年,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劃歸錫林郭勒盟中部聯合旗;阿巴哈納爾右翼旗劃歸錫林郭勒盟西部聯合旗。1952年5月26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電準,中部和西部聯合旗合并,統稱錫林郭勒盟西部聯合旗。原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廟由貝子爵管轄,故得名“貝子廟”。
1953年9月15日,經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準,“貝子廟”改稱錫林浩特(相當于蘇木級),統稱西部聯合旗錫林浩特人民政府。1956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將西部聯合旗改稱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錫林浩特受錫林郭勒盟直接領導,蘇木級建置不變。
1959年4月15日,錫林浩特升格為旗(縣)級浩特,盟直接管轄。
1963年10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錫林浩特改設為阿巴哈納爾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納爾旗的“哈”字為“嘎”字。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巴嘎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縣級)。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六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鄂溫克族自治旗觀光做客。
我先作個自我介紹。我叫薩仁,是蒙古族。薩仁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大家都熟悉“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這句歌詞,那么,我告訴大家,薩仁就是月亮的意思。大家可直呼其名,叫我薩仁好了。今天我們的旅游目的地是巴彥呼碩草原旅游區。巴彥呼碩,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山崗”。
因這個山崗牧草繁茂,牛羊成群,野生動物亦出沒其中,故名。旅游區就辟建于此,便取名巴彥呼碩草原旅游區。旅游區在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距呼倫貝爾市政府所在地海拉爾區郊外的東山機場39公里。這里是新中國部草原題材的影片《草原上的人們》的外景拍攝地。片中主題歌《敖包相會》以巴彥呼碩敖包為背景,使該景區同《敖包相會》這喻戶曉的蒙古族情歌一同蜚聲世界。
巴彥呼碩敖包被稱作“天下敖包”,現有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意為牧人之子)題字石坐地為證。旅游區現有20座設施完備的蒙古包,一座多功能廳和一座蒙古包式餐廳,可同時接待600人用餐,上百人住宿。
旅游區還推出迎賓敬酒、獻哈達、套馬、馴馬、賽馬、摔跤、篝火晚會、騎馬、騎駱駝、穿民族服裝、觀看鄂溫克族、蒙古族婚禮表演、歌舞表演、競技表演等多種獨具特色的活動項目供游客觀賞并參與。巴彥呼碩草原旅游區始建于年,現為國家3a級旅游區,是來鄂溫克族自治旗旅游的中外嘉賓爭相趨至之旅游勝地。朋友們,讓我們去巴彥呼碩草原旅游區做一天蒙古人,唱一曲《敖包相會》吧。我想,您一定會陶然心醉,深深地戀上這個富有神秘氛圍和傳奇色彩的地方的。
內蒙古的導游詞內蒙古導游講解詞篇七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敖魯古雅鄂溫克民俗旅游區。
旅游區位于根河市境內,面積40平方公里,分1個主體區、6個分區,主體區位于根河市西郊的敖魯古雅部落內,由3個鄂溫克獵民家庭組成。6個分區分別由4個獵民點和位于根河市郊的2戶林區家庭示范戶組成。敖魯古雅鄂溫克人是我國后一個游獵民族的代表者,仍保留著傳統、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地政府將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的森林文化、馴鹿文化、飲食文化、狩獵文化以及傳統的“瑟賓節”和宗教活動、婚俗、民族民間傳統工藝等,同現代旅游相結合,開展了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家庭游。
游人在敖魯古雅鄂溫克民俗旅游區可與獵民同吃同住,還可參與獵民的生產生活,捕魚、狩獵,飼養馴鹿,在原始自然的生態中居住“撮羅子”,使用樺樹皮制作的生活用品,體驗真正的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的生活。馴鹿是非常可愛的森林動物,有一首《獵鄉馴鹿贊》的散文詩描述道——“……馴鹿啊馴鹿,你熱戀那碧野山巒,你酷愛這雪原林莽,你忠于那牧養你的主人,何曾辭負重捐軀、血流汗淌!你恪守那集體生活的原則,更具有那舉世推崇的母愛心腸。
你吃的是地衣(苔蘚)、枝草,而擠出的是奶,是濃縮了的營養!你的伴侶們都和你一樣,是那么的忠誠重義、淳樸而善良。馬頭、鹿角、驢身、牛蹄——人們說你和你的家族成員是“四不像”,這不是對你們的嘲諷和中傷;詼諧并非挖苦,那正是對你們親昵的贊揚!你們獨特的容貌,正是世間選美難得的靚帥榜樣。你們何止有足以傾國的儀表,你們那甘于奉獻、飽含摯愛親情的心靈,更煥發著輝映宇宙萬物的異彩奇光!”“瑟賓節”是什么樣的節日呢?“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
每年6月18日到19日,鄂溫克族自治旗群眾都要歡度鄂溫克族的傳統節日“瑟賓節”,數以千萬計的各族民眾興高采烈地參加節日期間舉行的賽馬、奪寶、搶樞、搏克、拉棍、拔河和賽駱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該節日現已成為當地主要旅游節慶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