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落實,給教育行業帶來的沖擊力是很大的,很多人對于這次“雙減”政策的實施報以不同的態度和觀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雙減”政策的利弊關系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政策”的利弊作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雙減政策”的利弊作文1:
所以對于此次政策實施也關注許久。雖然僅僅是《意見》,沒有上升到法律高度,但市場已然風聲鶴唳,外資對于中概股產生恐懼,教育系統,家長學生,對于該意見亦有諸多不解。
這里,我們必須肯定國家對于人口問題,教育減負問題的改革決心和魄力,認識到此次意見的出臺十分不易,對于廣大家長減負作用,也是非常正面的。
然而從我們家長及孩子的角度上講,依然覺得是弊大于利的,為什么這么說。那就要從校外教培行業興起的根源說起。
我們能理解,此次《意見》出臺的背景,是我國的人口生育率出現了下降。這是一個國本問題,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之前央視調研,影響我國生育率的原因有:房價、教育成本、醫療、養老等。在這幾座大山里,誰是主山,人心皆知。
家長們為什么要補課?是希望孩子成績好。為什么希望成績好?因為考高中,考大學的淘汰率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廣大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取得分數上的優勢。如果所有學校可以給予同等的、優質的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為什么家長還要去教培?
但是學校并不能給與同樣優質的教學,或者只能給與部分學生優質的教學,個中原因,我想各位看官比我理解的要深刻。
那么我們不看以前,只看現在。在初中升高中必須腰斬的情況下,我們剩余50%的孩子,十四五歲的孩子!必須去職業學校另謀出路!試問有多少家長愿意就此放棄繼續投入資源培養。
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效性是永遠存在矛盾的,我的孩子在那50%升高中以外的成績中徘徊,但是我有資源,我有力氣賺錢,我有好的私教渠道,為了孩子家長們連命的可以不要,花些資源讓自己的孩子順利升學又有何不可?
有些讀者大概會想:既然公家出臺這樣的政策,勢必也會為不能升高中的孩子想好出路,這里我不多評價,各位看官可以去各大知名招聘網站看看,看看他們的任職要求,看看稍微體面一點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大專要求的都鳳毛麟角了!!!各位大大!!考公,考研,考編制????會有他們的份嗎!
在這種中考、高考分流的指揮棒下,大多數的學生和家長不得不去競爭優質教育資源。
僅僅打擊教培機構能解決這種競爭嗎,我認為不能,家長們也如此,我們看一下下面的調研結果:
是的!只要有升學錄取率的存在,學生就一定存在競爭,對于補課的需求就不會改變。這時候如果單方面禁止供給,必然會導致行情漲價——一對一的價格越來越高,學區房越來越貴。此外,地下黑補也會泛濫,徒增家長的經濟壓力。很多學生家長為什么花大價錢去上民辦私立學校?因為學區房越來越昂貴,只能退而求其次,上上輔導班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其實政策里有一條特別好,“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
推行下去勢必會平衡教育資源,讓學期房概念慢慢淡化。我所在的內蒙古包頭就已經推行很久了,實踐起來或許有諸多因素不便吧,效果甚微。
最后:最開始底層民眾歡呼雀躍,但緩過神來就會發現,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沒有“出頭之日“。
總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國家,希望家長和學生,能夠真正的得到減負!更希望教育能實現真正的公平!
“雙減政策”的利弊作文2: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增加了學生課外負擔,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甚至擾亂了學校正常教育秩序,良心的行業不能變成逐利的產業”。
市面上是不是所有培訓機構都違背教育的初心,我覺得肯定不是的;是不是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在做制造家長焦慮的事情,我覺得肯定也不是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飛速發展的時候,俞敏洪老師帶著新東方第一批創業的老師給這個社會打了一劑強心劑,告訴年輕人你們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獎學金拿到簽證走出國門,新東方精神照亮了當年一群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人。
當下很多培訓機構里的年輕老師,在家長和學生的心目中是非常認真且盡責的,因為他們勤勤懇懇做著幫助學生的工作,扮演好公辦教育的補充,通過階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多多少少改變一個孩子,多多少少改變一個家庭。
疫情前后,大量資本進入培訓行業,多家機構入駐學習強國平臺可以看出,國家也在觀望資本進入之后是否會推動培訓行業健康發展,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在線機構把錢都花在了商業廣告和獲客補貼上,這顯然扭曲了教育的本真。
《雙減意見》頒布后重創資本信心,股價大幅跳水,大批機構頂著倒閉的壓力,千萬從業人員面臨降薪甚至失業的風險。從某種角度講,這次調整是舉國體制和市場經濟的較量。《雙減意見》的頒布說明政府在教育這種百年大計的事情上的決心是無比強大的,遠遠高于維護教培行業經濟穩定的需求。
政府強力介入整治培訓機構,導致市面培訓需求和培訓供給中間產生了真空狀態,影響最大的群體其實是中間階層。因為社會最底層家庭的孩子原來也上不起培訓班,社會頂層家庭的孩子依然有途徑獲取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未來也可能會加劇階層固化。
如今就業環境競爭如此激烈,中間階層的孩子獲取好學歷無疑是找到一份體面工作的敲門磚;全國多個一線城市對于人才落戶制定的政策,依然有985/211名校學歷要求;70后和80后的這一代家長,一部分人也許當年享受了高學歷帶來的紅利,一部分人當年也可能吃了學歷的虧,導致70后和80后的家長成為了最重視自己孩子教育的一代家長。
【“雙減政策”的利弊作文 2021 “雙減政策”的利弊感想】相關推薦文章:
2021雙減政策作文 關于雙減政策作文最新優質3篇
北京雙減政策認識心得2021
北京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措施原文 北京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措施素材2021
關于描寫網課利弊的小學作文600字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