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海音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金鯉魚的百裥裙》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金鯉魚的百裥裙》閱讀原文:
龔嫂子不是當年在宮里走動的龔嫂子了,可是皇室的余蔭,也還給她帶來了許多幸運。她在哈德門里居家,收了一些女徒弟,一邊教一邊接一些定制的繡活,生意很好,遠近聞名。
龔嫂子看見金鯉魚來了,雖然驚奇,但很高興。她親眼看著金鯉魚從小丫頭變成大丫頭,又從大丫頭收房作了姨奶奶,何況金鯉魚能收房,總還是她給提的頭兒呢。金鯉魚命中帶子,要享后福呢!她也聽說金鯉魚年底要娶兒媳婦了,所以見了面就先道喜。金鯉魚謝了她,兩個人感嘆著日子過得快。然后,金鯉魚就說到正題上。她解開包袱,攤開了一塊大紅洋緞,說是要做一條百裥裙,繡花的。
“就繡個喜鵲登梅吧!”金鯉魚這么說了,然后指點著花樣的排列,她說她就愛個梅花,自小愛梅花,愛得要命。
龔嫂子一邊聽金鯉魚說,一邊在尋思,這條百裥裙是給誰穿的?給新媳婦穿的嗎?不對。新媳婦不穿這種花樣,也用不著許家給做,端木家在南邊,到時候不知道會從南邊帶來多少繡活呢!她不由得問了:“這條裙子是誰穿呀?”
“我。”金鯉魚回答得很自然,很簡單,很堅定。只是一個“我”字,分量可不輕。
龔嫂子一時愣住了,答不上話,腦子在想,金鯉魚要穿大紅百裥裙了嗎?她配嗎?許家的規矩那么大,丫頭收房的姨奶奶,哪就輪上穿紅百裥裙了呢”就算是她生了兒子,可是在許家,她知道得很清楚,兒子歸兒子,金鯉魚歸金鯉魚呀!她很納悶。可是她仍然笑臉迎人地答應趕工半個月做好。
百裥裙做好了,是龔嫂子親自送來的。誰有龔嫂子懂事?她知道該怎么做,因此她直截了當地就送到金鯉魚的房里。
金鯉魚打開包袱看了看,表示很滿意,就隨手疊好又給包上了,她那穩定而不在乎的神氣,真讓龔嫂子吃驚。龔嫂子暗地里在算,金鯉魚十六歲收房,加上十八歲的兒子,今年三十四嘍!到許家也快有三十年嘍,她要穿紅百裥裙啦!她不知道應當怎么說,金鯉魚到底該不該穿?
金鯉魚自己覺得她該穿。如果沒有人出來主張她穿,那么,她自己來主張好了。送走了龔嫂子回到房里,她就知道“金鯉魚有條百裥裙”這句話,一定已經被龔嫂子從前頭的門房傳到太太的后上房了,甚至于跨院堆煤的小屋里,西院的丁香樹底下,到處都悄聲悄語在傳這句話。可是,她不在乎。她正希望大家知道,她有一條大紅西洋緞的繡花百裥裙。
很早以來,她就在想這樣一條裙子,像家中一切喜慶日子時,老奶奶,少奶奶,姑奶奶們所穿的一樣。她要把金鯉魚和大紅百裥裙連在一起——在她親生兒子振豐娶親的那天。誰說她不能穿?這是民國了,她知道民國的意義是什么——“我也能穿大紅百裥裙”,這就是民國。
冬月底,許大太太發布了一個命令,大少爺振豐娶親的那天,家里婦女一律穿旗袍,因為是民國了,外面已經興穿旗袍了,而且兩個新人都是念洋學堂的,大家都穿旗袍,才顯得一番新氣象。許大太太說已經叫了億豐祥掌柜,做旗袍的綾羅綢緞會送來一車,大家每人選一件。她向大家說這些話的時候,曾向金鯉魚掃了一眼。金鯉魚坐在人堆里,眼睛可望著沒有人的地方,身子扳得紋風不動,她真沉得住氣。她也知道這時有多少只眼睛向她射過來,仿佛改穿旗袍是沖著她一個人發的。空氣不對,她像被人打了一悶棍子。她真沒想到這一招兒,心像被蟲啃了一般。她被鐵鏈鏈住了,想掙脫出來一下,都不可能。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沒有任何一條大紅百裥裙出現。
《金鯉魚的百裥裙》閱讀題目:
1.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小說通過金鯉魚穿百裥裙夢想的破滅,表現了身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慘的人生,揭示了舊中國婦女沉痛的心靈創傷。
B. 金鯉魚理解了民國的意義,產生了強烈的反抗意識,只是因為許大太太變相阻撓,發布了穿旗袍的命令,金鯉魚才放棄穿百裥裙。
C. 小說通過或阻止或質疑金鯉魚穿百裥裙的許大太太、龔嫂子及周圍許多人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反映了當時典型的社會環境。
D. 小說語言平實自然,于不動聲色中見深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舊時代女子不幸命運的悲憫之情,讀來真切動人。
2. 龔嫂子是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 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百裥裙”在小說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