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域都有屬于自己獨特風格的民歌,《鳳陽花鼓》是一首安徽的民歌。《鳳陽花鼓》不僅融入到了尋常生活中,更是成為了節日中、迎客時的必不可少的節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鳳陽花鼓教案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歡迎閱讀與收藏。
鳳陽花鼓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認識具有地方特*的名歌《鳳陽花鼓》的旋律,感受樂曲歡快、喜悅的情緒;
2、愿意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敲花鼓、物紅綢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情緒;
3、嘗試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樂曲;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節奏經驗;
2、教學音樂、安徽名歌的舞蹈dvd;
3、紅綢、花鼓的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粉筆、黑板。
活動過程:
1、欣賞、認識音樂《鳳陽花鼓》,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樂曲歡快、喜悅的情感。
(1)、傾聽樂曲,引導幼兒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再次傾聽樂曲,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2、引導幼兒欣賞安徽名歌的舞蹈dvd,了解樂曲表演中經常用到的道具和樂曲
(1)、引導幼兒欣賞舞蹈dvd;
(2)、出示花鼓,引導幼兒隨a段音樂(1—8小節)模仿敲花鼓;
(3)、演員又是怎么舞紅綢的?我們一起聽著b段音樂(9—15小節)試一試。
3、引導幼兒完整地傾聽音樂,分紅綢和花鼓合作表現樂曲《鳳陽花鼓》。
教學反思:
演唱的形式如果能多樣些,給學生多一點表現和互相點評的機會,學生的主體*就能更好的體現。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唱《鳳陽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風格。對于課堂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對于課堂形式還是有欠缺的。在教唱環節中演唱的形式只有全班唱,師生輪唱兩種,個別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所以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主體*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