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的中秋節是什么時候-2021年中秋節起源及習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2021年的中秋節是什么時候-2021年中秋節起源及習俗
中秋之時,正值農業豐收季節。收新谷、酬神農、慶豐收、祭土地、敬神明,也是中秋的一大特色。
遠古人民感謝土地賜給人們衣食,所以每逢中秋,農民將稻谷堆成圓圓的谷堆上面用燒過的稻草灰寫上“五谷豐登”“年年有余”等吉祥話,祈盼來年豐收。
有的地方中午祭神祭祖,晚上過中秋。臺灣有的地方傍晚以牛、羊、豬三牲以及潤餅,祭謝土地神。有的地方還祭潮神和觀潮水,以求航運平安。
在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底店鎮偏遠地區老住戶的家里,家家的房屋側墻上都設有土地神的神位,神位面對著家里的大門,當地人把土地神也叫“土地爺”。每逢重要的節日這里都有一種祭拜土地神的遺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正是秋季收獲的季節,各家為了拜謝土地神的庇護,在土地神位前擺上桌案,桌上放著蘋果和月餅等貢品,由家里的男主人燒香祭拜土地爺,拜土地爺有男拜女不拜的習俗,這種活動被稱為“秋報”。
中秋節習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什么是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的中秋節是什么時候-2021年中秋節起源及習俗全部內容,更多作文內容,請各位同學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2021年的中秋節是什么時候-2021年中秋節起源及習俗】相關推薦文章:
2021中秋節演講稿3分鐘 2021年中秋節主題三分鐘演講稿
2021年中秋節主題七年級優秀范文600字
2021年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范文大全